咕卡、谷子、吧唧、卡牌……面對這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有的家長小心翼翼,生怕孩子“不務(wù)正業(yè)”;有的家長則淡定如鐘,欣然加入孩子的行列。
萱媽的女兒萱姐馬上要上初二了,某次期中考試成績大有進(jìn)步,她對萱媽說:“媽媽,我重回年級前30名了,有什么獎勵嗎?”萱媽心想,無非就是盲盒、古代言情小說、手機(jī)殼,很好滿足。沒想到,萱姐說:“我想要谷子。同學(xué)們都在玩兒,我也想買幾個。”
萱媽一頭霧水:谷子不是吃的嗎?怎么還能玩兒?惡補(bǔ)一頓功課,她終于搞明白:谷子,英文Goods(商品)的諧音,廣義上指的是與動漫、游戲、小說、特攝、偶像等版權(quán)作品相關(guān)的各類周邊商品。近些年來,谷子大多指以動漫角色為中心,體積小、重量輕、材質(zhì)不算昂貴的周邊裝飾品。掛件、擺件、海報、手辦、娃娃都可以叫“谷子”。而購買或收集“谷子”則叫做“吃谷”。萱姐最喜歡的是葉羅麗、柯南和哈利·波特,這三個IP的谷子“吃”得最多。
萱媽一下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小時候收集的各種動畫片貼畫、NBA球星卡片、花仙子徽章在腦海中閃過,她不禁感慨:果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兒”。她欣然同意了女兒的要求,同時和萱姐“約法三章”:買完盡量用起來,別全都收藏,還要花時間和心思想怎么保存;盡量線上買,既便宜樣子又多,如果逛街看到特別喜歡的,也可以買;別買特別貴的“海景谷”(指價格堪比“海景房”的谷子)。女兒愉快地同意了。
對于女兒的愛好,萱媽一向是支持的。她覺得,家長首先要去了解這個愛好有沒有壞處或者危險性,如果確實不妥,可以對孩子進(jìn)行引導(dǎo),不要急著拒絕。
萱媽對“吃谷”這件事經(jīng)過了認(rèn)真思考。如果女兒只是一時熱度,過幾個月就不喜歡了,自然不會太過沉迷,也不會花費(fèi)太多金錢;如果在做到“約法三章”的前提下一直保持熱愛,其實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能力范圍內(nèi)稍微花費(fèi)一點兒錢,培養(yǎng)女兒一項持之以恒的“愛好”,不虧。受萱姐的影響,萱媽現(xiàn)在也成了一個“吃谷”達(dá)人。既能跟女兒有共同話題,又能趕時髦不落伍,萱媽覺得自己變年輕了。
由于媽媽非常理解并尊重自己,萱姐也就自然而然愿意跟媽媽分享更多屬于自己的小秘密。一家三口的晚飯時光是女兒的“吐槽”時刻:今天跟誰好了,明天又跟誰吵架了……萱媽也慶幸有一個愿意與她交心的孩子。女兒對媽媽無話不談,作為家長,自然不能辜負(fù)孩子對自己的這份信任,堅持做好孩子的后盾。萱媽從不會過問女兒的零花錢,萱姐想買什么,會跟父母說一聲。萱媽既不會對賬,更不會翻手機(jī)、查記錄。在女兒心情煩躁的時候,她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給萱姐一個擁抱。萱姐有時候也會給媽媽制造驚喜,精心為她準(zhǔn)備小禮物,萱媽總會高高興興地收下,從不會給孩子潑冷水。
在不違反大原則的前提下,萱媽愿意盡自己所能,給女兒想要的一切,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人愛的,從而變成一個內(nèi)心豐盈的人。
在母女倆一起“吃谷”后不久,女兒告訴萱媽,同學(xué)都羨慕她有一個好媽媽,問她:“你媽媽還缺女兒嗎?”這讓萱媽感覺特別自豪。她想永遠(yuǎn)做一個支持孩子的媽媽,因為一個能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未來也會把愛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