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升臨夏地區(qū)西和半夏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進一步明確水肥耦合對西和半夏生長發(fā)育的影響,采用裂區(qū)試驗設(shè)計,以灌水量為主處理,肥料配比為副處理,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品質(zhì)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當(dāng)灌水量為500 m3/hm2(苗期和塊莖膨大期各灌水250 m3/hm2),施肥水平為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 275 kg/hm2、K2O 110 kg/hm2時,半夏折合產(chǎn)量最高,為25 114.42 kg/hm2;品質(zhì)最好,水分含量最低,為43.3 g/kg;總灰分含量較低,為31.6 g/kg;浸出物含量最高,達153.3 g/kg。由此可見,該水肥配比適宜在臨夏西和半夏生產(chǎn)中加以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半夏;水肥耦合;生長指標;產(chǎn)量;品質(zhì);西和
中圖分類號:S567;S1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7-2172(2024)08-0759-05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4.08.011
Effect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on Growth Parameters, Yield and Quality of Pinellia ternate in Xihe
LI Aitang 1, ZHANG Jinxia 1, LUO Xiaoming 2
(1. Lin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nxia Gansu 731100, China; 2. Linxia People's Hospital, Linxia Gansu 731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inellia ternata in Xihe County, Linxia an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impact of water fertilizer coupling o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 split-block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 with irrigation as the main plot and fertilizer ratio as the sub-plot.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fertilizer coupling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yield, and quality of Pinellia ternat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irrigation amount was 500 m3/ha (250 m3/ha each during the seedling stage and tuber expansion stage), and the fertilization ration of 15 000 kg/ha decomposed cow manure, 342 kg/ha of N, 275 kg/ha of P2O5, and 110 kg/ha of K2O, the yield of Pinellia ternata was the highest, at 25 114.42 kg/ha. The quality was also the best, with the lowest moisture content at 43.3 g/kg, lower total ash content at 31.6 g/kg, and the highest extract content at 153.3 g/kg. Therefore, this water and fertilizer ratio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inellia ternata in Linxia.
Key words: Pinellia ternata;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Growth parameter; Yield; Quality; Xihe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塊莖,別名半月蓮、三步跳、水玉、羊眼,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1 - 3 ]。半夏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的功效。據(jù)統(tǒng)計在500多種中藥處方中,半夏使用頻率居第22位[4 ]。半夏塊莖中含有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半夏蛋白、鞣質(zhì)、生物堿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主要成分有核苷類、生物堿、有機酸、氨基酸、多糖、揮發(fā)油等[5 - 6 ]。目前報道的與半夏藥效、質(zhì)量相關(guān)的成分主要是核苷類、生物堿類和有機酸類[7 - 8 ]。據(jù)研究,半夏中含有的總生物堿和β-谷甾醇,具有祛痰、鎮(zhèn)咳作用。
自20世紀70年代半夏引種成功之后,人工栽培仍存在許多問題,如種源缺乏、繁殖系數(shù)低、水肥配比不合理、連作障礙[9 ],隨著半夏市場需求量的持續(xù)增加、野生資源不斷減少和半夏栽培技術(shù)滯后三者之間矛盾的日益突出,西和半夏資源蘊藏量和產(chǎn)量在不斷下降,對半夏資源的保護和栽培技術(shù)研究迫在眉睫,半夏市場仍然處于供不應(yīng)求的狀態(tài)。目前國內(nèi)對半夏水肥耦合試驗的試驗研究較少,在施肥方面,當(dāng)前半夏生產(chǎn)中施肥主要依賴傳統(tǒng)經(jīng)驗,缺乏系統(tǒng)性研究,化學(xué)肥料的大量使用,不僅提高了生產(chǎn)成本,污染了環(huán)境[10 ],同時降低了藥材品質(zhì),為了提高半夏人工栽培技術(shù),提升半夏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我們試驗研究了水肥耦合對半夏的生長指標和產(chǎn)量及品質(zhì)的影響,以期為臨夏地區(qū)西和半夏產(chǎn)業(yè)持續(xù)高質(zhì)量發(fā)展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選用無傷痕、無病、無腐爛、表皮光滑、直徑為0.5~1.5 cm的湖北天門半夏作種莖,半夏種莖由甘肅中醫(yī)藥大學(xué)提供。供試肥料分別為尿素(含N 46.4%,由安陽中盈化肥有限公司提供)、磷酸二銨(含N 18%、P2O5 64%,由云南三環(huán)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提供)、三安復(fù)合肥(含N-P2O5-K2O為18-18-18,山東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和有機肥腐熟牛糞(由當(dāng)?shù)啬仇B(yǎng)牛場提供)。
1.2 供試儀器與設(shè)備
供試儀器與設(shè)備有AL104型電子分析天平(由梅特勒 — 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GZX- GF101-4BS-Ⅱ型電熱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XMTD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由上海必爾得儀器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1年3 — 9月在甘肅省西和縣盧河鄉(xiāng)王堡村進行。當(dāng)?shù)睾0螢? 692 m,年平均氣溫為8.4 ℃,無霜期149~241 d,年日照時數(shù) 1 500~1 800 h,年降水量451~784 mm,晝夜溫差大,氣候偏旱。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土質(zhì)為砂壤土。耕作層土壤含有機質(zhì)26.12 g/kg、全氮1.36 g/kg、有效磷14.68 mg/kg、速效鉀152.15 mg/kg,pH為7.5。前茬為小麥,且5 a內(nèi)未種植過半夏。
1.4 試驗方法
采用裂區(qū)試驗設(shè)計,主區(qū)處理為灌水量,設(shè)2個水平,分別為W1處理,灌水總額500 m3/hm2,在苗期和塊莖膨大期各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為250 m3/hm2;W2處理,灌水總額1 000 m3/hm2,在苗期和塊莖膨大期各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為500 m3/hm2。副區(qū)處理為肥料配比,設(shè)5種水平,分別為B0處理,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不施N、P2O5、K2O;B1處理,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242 kg/hm2、P2O5 175 kg/hm2、K2O 10 kg/hm2;B2處理,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292 kg/hm2、P2O5 225 kg/hm2、K2O 60 kg/hm2;B3處理,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 275 kg/hm2、K2O 110 kg/hm2;B4處理,施腐熟牛糞 15 000 kg/hm2、N 392 kg/hm2、P2O5 325 kg/hm2、K2O 160 kg/hm2。試驗各處理隨機排列,重復(fù)3次,小區(qū)面積12 m2(4 m×3 m),小區(qū)間距50 cm。于3月下旬采用條播方式按行距15 cm、株距5 cm播種。灌水時以試驗設(shè)計灌水量進行大田漫灌,肥料在播種前按試驗設(shè)計用量一次性施入。生長期內(nèi)及時除草,待秋季莖葉枯萎后及時采挖。
1.5 測定指標及方法
1.5.1 半夏塊莖重量及產(chǎn)量測定 在半夏生育期(4 — 8月)內(nèi)每25 d每小區(qū)隨機取10株半夏塊莖測量1次鮮重與干重。待半夏采挖后清除干凈半夏塊莖表面的粗皮,按小區(qū)單收并測定產(chǎn)量。
1.5.2 品質(zhì)測定 半夏塊莖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規(guī)定的方法測定[1 ]。
1.6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軟件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生長指標的影響
2.1.1 塊莖鮮重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塊莖鮮干重的影響比較明顯。相同灌水條件下,半夏塊莖鮮重隨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且均以B3處理處理下半夏塊莖鮮重最重。在W1灌水水平(500 m3/hm2)下,4月26日測定時B3處理下半夏塊莖鮮重為0.91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06.82%;5月21日測定時以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1.20 g/株,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93.55%;6月15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1.84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45.33%;7月10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2.25 g/株,均顯著高于B0、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52.81%;8月4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最高,為2.93 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61.61%。在W2灌水水平(1 000 m3/hm2)下,4月26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0.92 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35.90%;5月21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1.10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07.55%;6月15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1.82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60.00%;7月10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1.91 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19.54%;8月4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鮮重為2.24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26.26%。綜上所述,認為低水中肥的W1B3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塊莖鮮重的影響效果最佳。
2.1.2 塊莖干重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塊莖干重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在相同灌水條件下,隨施肥量的增加半夏塊莖干重呈先增后降趨勢,且均以B3處理下半夏塊莖干重達到最大。在W1灌水水平(500 m3/hm2)下,4月26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0.40 g/株,均顯著高于B0、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66.67%;5月21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0.65 g/株,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96.97%;6月15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0.92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00.00%;7月10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1.19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12.50%;8月4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1.57 g/株,均顯著高于B0、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09.33%。在W2灌水水平(1 000 m3/hm2)下,4月26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0.39 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69.56%;5月21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0.66 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加120.00%;6月15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1.00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77.78%;7月10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1.03 g/株,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中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34.09%;8月4日測定時B3處理半夏塊莖干重為1.20 g/株,均顯著高于B0、B1、B4處理,較B4處理增幅最大,為144.90%。由此可認為低水中肥的W1B3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塊莖干重的影響效果最佳。
綜上認為,在相同灌水條件下,隨施肥量的增加半夏塊莖鮮重、干重均呈先增后降趨勢,且在均以B3施肥條件下半夏塊莖鮮重、干重最高。而在相同施肥條件下,W1灌水水平下半夏塊莖的鮮重總體趨勢高于W2灌水水平;W1灌水水平下半夏塊莖的干重則是在生長前期和后期高于W2灌水水平件。進一步說明試驗區(qū)半夏栽培適宜的水肥配比為低水中肥。
2.2 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產(chǎn)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試驗各處理的半夏折合產(chǎn)量以W1B3處理最高,為25 114.42 kg/hm2,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 < 0.05),較相同施肥水平的W2B3處理增產(chǎn)18.03%,較相同灌水水平的W1B0、W1B1、W1B2、W1B4處理增產(chǎn)19.40%~49.69%;W2B4處理最低,為13 622.81 kg/hm2,均顯著低于其他處理(P < 0.05),較相同施肥水平的W2B4處理減產(chǎn)18.80%,W2B3處理半夏折合產(chǎn)量為21 277.9 kg/hm2,較相同灌水水平的W2B0、W2B1、W2B2、W2B4處理增產(chǎn)23.00%~56.19%。從不同灌水水平看,低灌水量(500 m3/hm2)各施肥處理的半夏折合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高灌水量(1 000 m3/hm2)下的同等施肥水平處理。從不同施肥水平來看,在相同灌水水平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半夏折合產(chǎn)量呈先增后降的趨勢,且均以B3施肥水平下半夏的折合產(chǎn)量最高,分別為25 114.42、21 277.97 kg/hm2。
2.3 不同水肥耦合處理對半夏品質(zhì)的影響
半夏的水分含量、灰總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是衡量半夏品質(zhì)的主要指標[1 ]。從表3可以看出,試驗各水肥耦合處理的半夏水分含量、灰總分含量和浸出物含量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2020年版)[1 ]。半夏水分含量以W1B3處理最低,為43.3 g/kg。總灰分含量以W2B0、W2B2處理最少,均為31.5 g/kg;W1B0、W1B3處理次之,均為31.6 g/kg;浸出物含量以W1B3處理最高,為153.3 g/kg。綜上所述,水肥配比為W1B3時半夏浸出物含量達到最高,總灰分含量較低,水分含量最低,品質(zhì)表現(xiàn)最優(yōu)。
3 討論與結(jié)論
合理的水肥配比對半夏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影響差異顯著。試驗表明,在相同灌水條件下,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半夏塊莖鮮、干重呈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在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 275 kg/hm2、K2O 110 kg/hm2的條件下半夏塊莖折合產(chǎn)量最高;在相同施肥條件下,隨著灌水量的增加半夏塊莖鮮重、干重降低,其在低灌水量水平(500 m3/hm2)時半夏塊莖折合產(chǎn)量高于高灌水量水平(1 000 m3/hm2)。有研究表明,與半夏相似的地黃在全生育期內(nèi),苗期需氮量較高,塊莖形成期和塊莖膨大期內(nèi)對磷、鉀的需求增加,塊莖生長期對水分需求旺盛[11 ]。水肥耦合在其他作物上的應(yīng)用也比較廣泛,如水肥耦合作用對娃娃菜的生長指標、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影響顯著,且水肥耦合作用的影響高于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單獨影響[12 ]。由于水肥耦合能夠有效節(jié)約水資源、節(jié)省肥料、減少勞力,對臨夏地區(qū)西和半夏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有促進作用[13 ]。有研究表明,在半夏栽培過程中,采用水肥耦合處理可以促進半夏健壯生長,且合理的水肥配比能夠增大半夏葉面積,提高產(chǎn)量[14 ]。王鵬等[15 ]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合理的肥料配比,才可以實現(xiàn)半夏的最大產(chǎn)量,當(dāng)施肥配比為N 413.79 kg/hm2、P2O5 224.79 kg/hm2、K2O 164.01 kg/hm2時,半夏可實現(xiàn)最大純收益,達475 809.21元/hm2。這與本研究的結(jié)論基本一致。
綜合考慮認為,當(dāng)灌水量為500 m3/hm2(苗期和塊莖膨大期各灌水250 m3/hm2),施肥水平為施腐熟牛糞15 000 kg/hm2、N 342 kg/hm2、P2O5 275 kg/hm2、K2O 110 kg/hm2時,半夏不同時期塊莖鮮重、干重均達到最大值,折合產(chǎn)量最高,為25 114.42 kg/hm2;品質(zhì)最優(yōu),水分含量最低,為43.3 g/kg;總灰分含量較少,為31.6 g/kg;浸出物含量最高,為153.3 g/kg。由此可見,該低水中肥配比適宜在臨夏地區(qū)西和半夏生產(chǎn)中加以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
[2] 賈襲偉,贠小杰,久西加,等. 半夏根尖染色體壓片技術(shù)研究[J]. 寒旱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23,2(1):94-98.
[3] 胡文斌,劉 瓊,張少飛,等. 半夏葉柄組織培養(yǎng)一步成苗研究[J]. 寒旱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22,1(2):194-196.
[4] 張曉偉,王小峰,張興翠. 半夏研究概況[J]. 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踐,2006,20(6):57-61.
[5] 葛秀允,吳 皓. 半夏的化學(xué)成分及質(zhì)量評價方法[J]. 中國藥業(yè),2009,18(9):3-5.
[6] 馮瑞娟,陳文鐸,董 淼,等. 半夏總蛋白提取及其動態(tài)變化研究[J]. 中草藥,2012,43(6):1174-1177.
[7] 周 倩,吳 皓,許風(fēng)清. 半夏中生物堿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6,1(13):102-103.
[8] 張科衛(wèi),吳 皓,沈繡紅. 半夏中總游離有機酸的作用研究[J].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報,2001,17(3):159-161.
[9] 張袖麗,謝中穩(wěn),陶漢之. 半夏屬植物同工酶的電泳分析[J].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1997,24(3):291-295.
[10] 申 浩,吳 衛(wèi),侯 凱,等. 不同施肥水平對川半夏產(chǎn)量和有效成分的影響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8):963-967.
[11] 姚 鋒. 水肥耦合對地黃生物量及品質(zhì)的調(diào)控效應(yīng)[D]. 鄭州:河南中醫(yī)學(xué)院,2014.
[12] 馬彥霞,陳靜茹,王曉巍,等. 水肥耦合對娃娃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xué)報,2023,42(9):40-45.
[13] 欒 玲,肖詩雨,張 梅,等. 水肥一體化設(shè)施在泰半夏種植中的應(yīng)用探析[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20(17):73;75.
[14] 馬超男,蔡傳濤,劉貴周,等. 有機肥對半夏生長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西北農(nóng)業(yè)學(xué)報,2016,25(9):1399-1405.
[15] 王 鵬,裴建文,孫萬倉,等. 半夏高產(chǎn)高效栽培最佳施肥數(shù)學(xué)模型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09,
34(6):669-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