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索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的紅色文化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推動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且對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教師應該深刻認識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的現實價值,從厘清紅色文化符號的意義表達、開展紅色舞蹈專題教學、技術賦能紅色舞蹈編導等多個方面,探索紅色文化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的表達路徑。
關鍵詞:高職高專院校;舞蹈編導;課程思政;紅色文化表達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21-0049-04
舞蹈編導是我國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舞蹈專業(yè)課程。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將紅色文化融入舞蹈編導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創(chuàng)新舞蹈作品的紅色文化表達方式,凸顯舞蹈編導課程的“紅”底色,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中,培育愛國主義精神、厚植愛國情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優(yōu)秀人才。
一、紅色文化表達的定義與相關研究闡述
文化表達是指通過各種形式和藝術手段展現、傳遞和詮釋一個社會、群體或個人的文化觀、價值觀、信仰、習俗、歷史、情感以及審美偏好等深層次內容的過程,其涵蓋了語言符號表達、藝術文化表達、社會行為表達、物質創(chuàng)造表達等多個方面,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渠道。紅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類型,與其他文化類型一樣,也存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其中,舞蹈是常見的紅色文化藝術化表達方式。紅色舞蹈是中國當代舞蹈藝術樣式之一,也是組成紅色文化的重要部分。從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號召文藝要“深入群眾”,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從1949年的《東方紅》到1978年的《無聲的歌》,再到21世紀的《紅星閃閃》《永不消逝的電波》[1],紅色舞蹈自誕生以來,便不斷彰顯出與時俱進的革命精神內涵和時代生命力,但其本質始終是表達對黨、祖國及人民的贊美,是對美好生活和光明未來的期盼。紅色舞蹈編導所用的題材、元素大多數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革命斗爭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所發(fā)生的故事為主。在此基礎上將題材加工、整理,通過舞臺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2]。
當前,學者對舞蹈的紅色文化表達研究還比較少,研究的主題集中在紅色舞蹈創(chuàng)作、紅色文化資源在舞蹈創(chuàng)編中的運用、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傳統(tǒng)舞蹈藝術表達的路徑等方面,內容聚焦于紅色文化在舞蹈編導中的歷史演變、藝術表現、教育價值、創(chuàng)新實踐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如吳楚楚等[3]提到,“紅色經典”是較為獨特的表達形式,在各類歷史語境、各類意識形態(tài)中有著多種指向性;肖東亮[4]提出,要將紅色文化完美融入傳統(tǒng)舞蹈藝術表達中,創(chuàng)作者們要在編排上合理設計藝術表達形式;馬婧[5]提出,高校舞蹈創(chuàng)編與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能夠豐富舞蹈創(chuàng)編形式,發(fā)揮舞蹈表達的多種功能。總體而言,紅色文化是舞蹈編導的重要素材,高職高專院校應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中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其表達方式。
二、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融入紅色文化的現實價值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是培育時代新人的有效路徑[6],二者在理論層面、實踐層面都具有契合性。在高職高專舞GbQiKJlJuEV6969H/5rZncdBirIKbwjh6/Z2EhYV4Po=蹈編導課程中融入紅色文化符合“大思政課”建設中“充分挖掘地方紅色文化”以及課程思政建設中“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的相關要求。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編排創(chuàng)作之中,可以讓大學生在紅色文化的外顯化表達中受到熏陶,從而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擔當、有學識的新時代青年。此外,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以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表達紅色文化,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深刻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革命理想大于天情懷,使學生能夠汲取砥礪奮進精神力量,主動賡續(xù)紅色血脈,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促進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
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以中國舞為主要學習內容。中國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將紅色文化融入這一藝術類型,可以使中國舞的內涵與表達形式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拓展,而紅色文化也能夠借助舞蹈表演獲得更加生動、直觀的表達,從而激發(fā)觀眾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舞蹈創(chuàng)作思路,而且使得紅色文化通過舞蹈的表現形式得到廣泛傳播和深刻認同,提高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此外,在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思政中融入紅色文化,既可以傳承經典紅色舞蹈作品,又可以結合新時代特點進行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促進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例如,創(chuàng)作反映新時代精神風貌的紅色舞蹈作品,將紅色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可以為紅色文化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接受度
在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的紅色主題教學中,將紅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故事情節(jié)、革命精神等融入舞蹈作品中,打造生動、具體的紅色文化場景,有利于學生深刻地體悟革命先輩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魄力以及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提高對紅色文化的接受度,激發(fā)心中的愛國熱情和奮斗激情,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三、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紅色文化表達路徑
(一)厘清紅色文化符號的意義表達,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奔t色是鮮明的政治符號,深刻烙印在黨旗和國旗上。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凝結而成,是我國先進文化中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其以紅色為符號標識。紅色文化類型眾多,紅色文化符號十分多樣,各種符號的意義也不同。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中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教師首先要厘清紅色文化符號的意義表達,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紅色主題教案,確保紅色文化在教學中有效表達,促進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五星紅旗、黨徽、革命圣地、紅色旅游景點、紅色文學、紅色歌曲、紅色舞蹈等都在紅色文化范疇內。它們由于寓意深刻、內涵厚重,在長期的應用、傳播、實踐中逐漸成為紅色文化的符號標識。當這些紅色文化符號出現在人們的話語或創(chuàng)編的作品之中,就具有獨特的表達意義。例如,五星紅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征,將其融入舞蹈作品之中,表達的是一種對五星紅旗的禮贊以及對國家的熱愛與忠誠;《?紅星照耀中國》?《?青春之歌》等文學作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是傳承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載體,將其搬上舞臺,改編為舞蹈作品,表達的是一種對革命人物的緬懷以及深層次的愛國情懷。
紅色文化符號是直觀的紅色文化樣態(tài),根據其意義內涵將其與舞蹈編導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可以增強紅色文化的生動性與感染力,使學生在紅色舞蹈編導的體驗中不但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而且將這種認同上升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國家的認同,?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開展紅色舞蹈專題教學,增強紅色文化的浸潤效果
在舞蹈編導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有利于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感和藝術感的作品。因此,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教師應在課程思政教學中開展紅色舞蹈專題教學,編導紅色舞蹈作品,使學生在紅色舞蹈編導實踐中領悟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首先,確定舞蹈的主題,選擇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紅色經典故事或革命事件作為題材,如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改革開放等,再圍繞主題廣泛收集、篩選相關的紅色經典素材,如紅色歌曲、詩詞、戲劇、文學作品、影視劇、歷史影像等。其次,從選定的素材中提取具有感染力的元素,據此設計舞蹈的結構和動作等要素。舞蹈結構設計如段落和場景轉換等都要緊密圍繞主題展開,由此展現革命故事線或歷史事件的情節(jié),塑造飽滿的人物形象。舞蹈動作設計要同時體現舞蹈的藝術性和紅色文化的表現力;舞蹈的音樂、服裝、道具、化妝等方面也要結合紅色文化特點,使舞蹈成為紅色文化表達的有效載體。例如,筆者在指導編導以湘江戰(zhàn)役為背景的主題舞蹈《渡江》時,從舞蹈音樂、動作、道具、服飾和燈光五個部分完成教學。音樂形式設計利用爵士鼓、軍鼓等打擊樂器的節(jié)奏感和力量感營造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氛圍,利用小號、長號等銅管樂器的高亢音色模擬進攻的號角聲,利用二胡的深沉音色表現悲壯、低回、激昂等情緒。舞蹈動作主要包括手部和軀干的設計,以單手五指握拳動作來表達堅定信念;以快速踢腿模擬攻擊動作,表現戰(zhàn)士的勇猛果決;以連續(xù)的翻滾和跳躍動作模擬戰(zhàn)斗中的躲避和追擊,表現戰(zhàn)士的靈活敏捷。燈光主要運用紅光、黃光和藍光,其中紅光象征堅定的信念、揮灑的熱血及紅星照耀下的革命道路,用以營造高昂、激揚、熱烈的氛圍;藍光表現艱難戰(zhàn)斗、視死如歸,用以渲染戰(zhàn)場的嚴峻緊張;黃光表現對勝利和美好生活的渴望,營造溫暖和希望的氛圍。道具除手持槍支或刀劍模型外,還使用紅色長綢象征戰(zhàn)場的硝煙、烈士的鮮血及勝利的希望,采用紅旗作為革命的標志,象征團結奮斗。服裝則參考紅軍軍裝,并增加磨損、血跡等細節(jié),用以表達戰(zhàn)爭的殘酷和紅軍的堅韌品格等。
在紅色舞蹈作品編導中,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合理設計舞蹈結構與場景,生動呈現革命歷史的厚重與革命的激情,從而激發(fā)觀眾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三)技術賦能紅色舞蹈編導,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表達方式
傳統(tǒng)的紅色文化表達方式受時代及技術的局限,存在表現形式單一、傳播范圍受限、教育效果欠佳等多方面的不足。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應當突破傳統(tǒng)方式的限制,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展現紅色文化的藝術價值、教育價值。
1.應用數字多媒體技術
首先,教師可以在舞蹈編導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技術,創(chuàng)建虛擬的紅色文化場景,使學生在虛擬現實的環(huán)境中體驗革命歷史。例如,讓學生穿戴VR設備“親臨”長征途中的雪山草地場景,由此激發(fā)學生對革命歷史的情感共鳴和增強其對革命歷史的認同度;或者通過AR技術,讓學生與虛擬環(huán)境中的人物互動,如與革命先輩進行“對話”、參與歷史事件的“重演”等。這些紅色文化虛擬場景體驗為學生的紅色舞蹈編導學習提供了思路。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在線互動創(chuàng)作工具,如舞蹈動作編輯器、場景布置軟件等,指導學生進行舞蹈動作的編排和場景的布置,反復嘗試融入紅色文化元素的方式、位置、時機等。如通過場景布置功能設計虛擬的革命遺址、戰(zhàn)場等舞蹈背景或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利用聲光影技術、色彩搭配等手段增強場景的視聽效果;利用音效和配樂功能為舞蹈作品添加合適的音效和配樂,如添加腳步聲、槍聲、風聲等音效作為匹配舞蹈動作的特殊音效,選取革命歌曲、民族樂曲等作為配樂,用以增強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和藝術感染力。
2.互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
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動了一系列數字媒體應用及新興行業(yè)發(fā)展,如社交媒體、網絡視頻、線上課堂、數字資源庫等,打破傳統(tǒng)傳播手段與傳播資源共享的地域和時間限制,實現了信息的全球實時傳播與資源共享。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平臺廣泛搜集紅色文化資源,包括歷史文獻、影像資料、革命遺址照片、紅色舞蹈作品視頻等,并利用數字掃描、三維建模、圖像處理等技術,將收集到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轉化為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傳播和使用的數字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使其從中尋找舞蹈編導的紅色文化表達靈感。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教學平臺,如慕課平臺、校內在線學習系統(tǒng)等開發(fā)在線舞蹈編導紅色文化主題課程,課程內容包括紅色文化介紹、紅色舞蹈作品分析、紅色舞蹈編導技巧等,并設置視頻播放、作業(yè)提交、在線討論、直播答疑等功能,以便于教師通過視頻講解、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揣摩優(yōu)秀舞蹈編導作品中的紅色文化表達方式,并針對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指導和解答,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紅色文化融入舞蹈編導的技巧。
此外,在學生熟悉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也可以發(fā)布紅色文化相關的舞蹈作品和教學視頻,并鼓勵學生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將紅色文化元素與舞蹈編導相結合,創(chuàng)作具有時代感和感染力的紅色舞蹈作品。
3.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可以應用于受眾分析與精準傳播,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分析學生在學習舞蹈編導課程中的行為數據,包括觀看時長、互動次數、成績變化、學習進度、作業(yè)完成情況等,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制訂更加精準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教師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智能推薦系統(tǒng),根據學生的興趣、學習進度和反饋等信息,為其推薦適合的紅色文化學習資源和紅色舞蹈編導課程,使學生能夠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學習中愛學、樂學紅色文化。
將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之中,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弘揚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時能夠豐富舞蹈編導的形式及內容。高職高專舞蹈編導課程教師應當厘清紅色文化符號的意義表達,開展紅色舞蹈專題教學,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表達方式,使紅色文化在舞蹈編導課程思政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育人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娜,張燦燦.紅色文化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創(chuàng)編實踐研究:以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快樂閱讀,2022(9):72-74.
[2]宋海波.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在舞蹈編導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歌海,2018(6):104-105.
[3]吳楚楚,王雪.建黨百年來紅色經典舞蹈作品中的“紅色文化”表達[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6):73-76.
[4]肖東亮.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傳統(tǒng)舞蹈藝術表達的路徑探索[J].時代報告,2022(38):71-73.
[5]馬婧.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舞蹈創(chuàng)編中的應用[J].當代音樂,2020(11):126-128.
[6]徐倩.內在契合與耦合共進:課程思政建設與時代新人培育之關系優(yōu)化研究[J].閱江學刊,2020,12(5):87-96,12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幼師校級課程思政研究項目“融入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提升兒童舞蹈編創(chuàng)課程效果的實踐與研究”(2021YZKCSZB01)、2021年度廣西幼師校級課程思政研究項目“‘凝練’元素、‘融入’課堂、‘開拓’路徑:高職舞蹈創(chuàng)編課程思政研究與探索”(2021YZKCSZB05)的研究成果。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