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立的白樺樹,尖尖的原木屋,起伏的萬里雪山——位于新疆阿爾泰山峽谷之中的白哈巴,地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邊境線上,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中國西北第一村。
西北第一村
“我們屬于遠方,有自己的群山、木屋和炊煙,流水是長長的歌,駝鹿的眼睛就像我的愛人,這安寧,有時絆倒死神的腳步,當(dāng)云彩擦亮天空,愛人啊,我們就搬到天上去住……”坐上從喀納斯去白哈巴的區(qū)間車,聽著圖瓦民歌,像是走進了畫卷中,草場、林木、星星點點不知名的小花,還有那不時遇見的牛羊群和騎在馬上的牧民,更增添了滿車人的興致和驚喜。車子沿著曲曲折折林間路,一會兒蹣跚在丘陵起伏的谷地;一會兒徜徉在披金掛翠的白樺林中;一會兒爬上山腰,可俯瞰山下的民居氈房、林帶河流;一會兒進入溝底,又仰望覆蓋山坡的落葉松林和白雪皚皚的群山雪峰。
白哈巴村坐落在一條溝谷之中,建在兩條小溪間的狹長臺地上,依山傍水,與哈薩克斯坦的大山遙遙相望。山上密密麻麻的樹林一直延伸到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養(yǎng)牲畜的柵欄錯落有序地散布在松林和樺林之中,這是個自然生態(tài)與古老傳統(tǒng)共融的村落,一切都還保存著幾百年來固有的風(fēng)貌。
白哈巴是阿勒泰地區(qū)保存最完整的圖瓦人村落,與哈薩克斯坦只是一溝相隔。走在白哈巴村的路上,秋天溫煦的陽光輕撫著臉頰,恬靜的山村里裊裊的炊煙、木房子、木圍欄、無拘無束奔跑的孩子們、騎馬串門的圖瓦人……讓人掩飾不住喜悅。
雨潤白哈巴
秋季是白哈巴最美的季節(jié),大地仿佛將一年的色彩都用來渲染。遠山是白雪覆蓋的連綿山峰,近處是蜿蜒曲折的穿村溪流,山崗上的草甸一片褐紅,山腳下的樺樹滿眼火紅,河谷里的落葉松針葉下緣是淡黃的,楊樹葉整版都是金黃的,五彩斑斕的各色樹林像守護著這方圣土的一排排哨兵,整齊地延伸到村里……
一場秋雨打擾了白哈巴,讓原本靜寂無聲的村子,變成了煙雨朦朧的世界。行走在散發(fā)著松木清香的村中,耳畔傳來了秋風(fēng)吹過樹林發(fā)出的窸窸窣窣聲,夾雜著淅淅瀝瀝的雨點聲。雨生霧起,細雨蒙蒙,霧氣彌漫了整個河谷,仿佛印象派大師以大自然為畫布天馬行空創(chuàng)作出的絕美抽象畫。
站在村頭的高地上,眺望白哈巴,山下清一色的尖頂木楞房,錯落有致。秋雨洗滌下,村落顯得格外清新安靜。鱗次櫛比的小木屋經(jīng)過長時間的風(fēng)吹雨淋,已經(jīng)褪去了原木的新鮮。木楞房墻體和頂棚都是用整根原木壘砌、拼接而成,不進行任何加工,樹干間的縫隙用草和泥土塞滿,頂部用木板支撐成“人”字形的尖頂,可防雨防雪,頂棚和屋頂之間形成兩頭通風(fēng)的閣樓,是儲藏飼料和風(fēng)干肉品的好地方。柵欄里圈放牲口、堆放草垛,牛兒、馬兒在屋旁悠閑地吃著草,鳥兒旁若無人,在田間樹林飛來飛去。
圖瓦人家
天色漸漸變暗,暮色中炊煙在家家戶戶升起,忙碌了一天的小村變得溫馨起來。結(jié)束了勞動的男人們騎著馬、趕著羊、開著車往家趕,女人們坐在院子里摘著菜準(zhǔn)備晚餐。此時是孩子們最開心快樂的時候,他們嬉戲著、玩耍著、在草垛里捉迷藏。穿村而過的公路兩旁,不少人家掛著“客?!薄吧痰辍薄帮埖辍钡呐谱?。我們留宿在山腳下的一戶圖瓦人家,拉提和母親、妻子還有兩個孩子住在一起。木楞房里的設(shè)施雖然簡陋,但被收拾得干凈整潔,靦腆的女主人帶著略為羞澀的笑容,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去,屋里燈光昏暗,但很暖和。
拉提的木屋是三間相通的房子,墻上還裝飾著獸皮和掛毯,羊角、骨梳、頭巾等整齊地碼放在沒有雕花和圖紋的長桌上。左側(cè)房間是臥房,一席大鋪幾乎占據(jù)了房間面積的一半,鋪席上散落著馕和茶具,旺旺的柴火燒著,不時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
拉提和妻子是村里新一代中學(xué)習(xí)過漢語的圖瓦人,他們依然以放牧為生,由于近年游客增多,也兼開客棧。白哈巴的村民很少外出打工,即便在名氣越來越大的今天,白哈巴依舊保持著那份單純與樸素。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