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本文將探討新課標下如何開展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以期為提高小學英語項目化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項目化
作者簡介:蔡圓圓,福建省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
在全球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只重視輸出教學內容,忽視學生的學習感受,這種方式對提高學生的成績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學生在學習之中很難產(chǎn)生興趣,并且很容易造成“啞巴式”英語現(xiàn)象,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發(fā)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這不符合新課標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項目化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英語,促使學生主動用所學英語知識解決問題,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以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
一、新課標下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的價值
(一)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實踐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有大量的機會使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口語交流。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需要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項目化任務。在整個團隊合作學習中,學生擁有更多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用英語進行討論、表達觀點和解決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當然除了口語能力,學生在項目式合作學習中還可以提升英語寫作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記錄進展、進行總結等,使他們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寫作當中,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
此外,項目化學習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文化意識。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英文資料,這促使他們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時,學生還需要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
(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項目化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項目的設計和實施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發(fā)展自己的綜合素質。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需要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yǎng)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
另外,由于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推進任務完成,更需要主動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有序的自我安排也會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傮w來說,在新課標下,項目化學習對于學生英語實際應用的提升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能夠很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探索項目化學習方法,將其應用于英語教學之中,以更好地實現(xiàn)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
二、新課標下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的策略
(一)明確項目化學習目標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的學習模式,其關鍵在于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實踐應用知識。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前,必須明確學習目標,而在新課標背景下,英語教學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為目標,通過項目式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育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全方面指導與浸染,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因此,在目標的設置中,需要涵蓋學生中需要掌握的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以及聽、說、讀、寫等英語基本技能。例如,如果項目是關于環(huán)保的主題,那么知識和技能目標可能包括掌握一些與環(huán)保相關的詞匯和表達,如recycle、redu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等,以及運用這些詞匯和表達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技能。還需要針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推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以及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所需的技能與品質。
教師要考慮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應當要如何設計活動來讓學生學會高效學習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設定目標,讓學生學會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信息,進行小組合作,進行口頭報告等,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項目任務,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1 “What did you buy?”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可以設計一個購物項目。將目標設定為:第一,學生能夠掌握并正確使用與購物相關的詞匯和句型,如buy、cost、price、how much、fruit等;第二,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簡單的購物對話,如詢問價格、描述購買的物品等;第三,通過角色扮演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購物習慣和禮儀,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第五,通過學生之間的英語口語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
在明確了項目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達到這些目標。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模擬購物場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使用新學的詞匯和句型。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他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購物經(jīng)驗,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明確項目學習目標不僅能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和管理教學活動,也能使學生清楚地了解他們需要做什么,為什么要做,以及如何做,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提升其學習效果。同時,明確目標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和反饋,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二)強化學生合作學習
在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項目化學習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通過項目的形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強化學生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項目化學習效率的重要舉措。項目化學習本身也強調團隊協(xié)作,通過團隊協(xié)作完成任務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升綜合素質。
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小組任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將一個大的課題分解成幾個小的任務,然后將這些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和討論,學生之間互相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來激勵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在設置評價機制中,教師不僅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考慮他們在整個合作過程中的表現(xiàn)??梢栽O定一些關于團隊合作和交流的評價指標,如“是否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是否能夠有效地與小組成員溝通”等,促使學生更加重視合作學習,使他們意識到這不僅關系到他們的個人成績,也關系到整個小組的成績。
例如,在外研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odule 3 Unit 1 “Where did you go?”的教學中,本單元可以將項目式學習主題設定為“旅行”。在開始項目式學習之前,可以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旅行經(jīng)歷,學生嘗試用英語表達的過程,也是將所學英語語言知識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的過程,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論旅行的目的地、交通方式、景點、氣候、地理風貌等方面的內容,將其進行歸納,并結合實際形成完整的對話。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為推動家鄉(xiāng)的文旅事業(yè)發(fā)展貢獻力量,主動作為家鄉(xiāng)的文旅推薦官,在網(wǎng)絡平臺上發(fā)布游記、英語短視頻等,讓學生以小導游的角色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
在明確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后,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讓每個小組扮演“旅游推薦官”或者“本地小導游”,通過實地走訪、網(wǎng)絡資源等方式合作收集素材,最終形成視頻、游記等形式的作品。學生在這樣的項目式學習中,不僅可以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應用能力,既領略了英語語言的魅力,體會到將英語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成就感,又體驗了作為一名“推薦官”,為自己的家鄉(xiāng)“代言”的自豪感。
通過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策略,教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三)設置問題引導思考
在新課標下,教師的角色已經(jīng)從“教”轉變?yōu)椤皩А?,而學生則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轉變?yōu)榉e極探究知識的主角。因此,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思維,是當前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重點。在項目式學習中,運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能夠給予學生明確的探究方向,促使學生更加認真投入地學習。
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設置的問題應具有針對性和挑戰(zhàn)性,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深入挖掘,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需求,避免設置過于復雜或過于簡單的問題。問題必須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設定問題,如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在學生自主學習時,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自主提出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給出標準答案。
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靈活調整問題的難易程度和解答方式。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共同尋找答案;對于難度較小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Module 1 Unit2“What do you want to eat?”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設置一些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在學生探究之初,教師設置一些關于課文主題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理解和思考,如“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usually like to eat?why?”,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思考課文主題。
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之后,再基于課文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如“在餐廳點餐時,我們應該怎樣表達我們的用餐訴求呢”,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發(fā)展,可以讓學生圍繞“中西方飲食文化”進行討論,幫助學生,拓展新知,開闊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比如,“你喜歡吃中餐還是西餐?為什么?”“對比中餐和西餐,談一談你發(fā)現(xiàn)的差異?!钡?,幫助學生進一步聯(lián)系實際探究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通過問題引導,教師不僅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模式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新課標下,項目化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項目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問題探究等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及時進行反饋和調整,以確保項目化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蔡雯晴.新課標視域下的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路徑探究[J].文科愛好者,2023(6):142-144.
[2]吳姍.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實踐策略[J].教育界,2023(24):125-127.
[3]孫怡.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項目化作業(yè)設計探究[J].校園英語,2024(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