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泉地區(qū)
莜麥磨成面,名曰“莜面”。
境內(nèi)種植莜麥歷史悠久,常有的吃法是推窩窩、搓個卷、刨渣、搓魚兒、搟墩墩、扒股、打拿糕、攪塊壘等。配以各種涼菜或羊肉臊子,加上辣椒油、香菜等佐料,味香可口。舊時,人喜莜面耐饑的特點,農(nóng)忙時趕工,外出趕路,人們多以莜面為主食,故流傳有民諺“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的糕,十里的蕎面餓斷腰”。如今,莜面已成為區(qū)人農(nóng)家、飯店小吃中獨占螯頭的一種。
羊雜割湯,羊雜割是指羊身上的雜碎部分,也即心、肺、腸、胃、頭、蹄等零碎部件。一是雜,即除去羊肉外的其余部分;二是割,要把這些雜七碎八的部件清洗干凈,煮熟后切成小塊,分割開來,再攪拌在一起。在冬天時,把熟雜割先置入碗中,爾后放入香菜,把煮得滾燙的湯澆入后食用。
如今,傳統(tǒng)的羊雜割湯已在境內(nèi)各地飯店、攤點形成別具風味的小吃,被區(qū)人大眾所喜愛。
涼粉,涼粉的吃法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涼粉圪瘩,另一種稱之為粉皮。配以黃瓜絲、蔥花以及各種佐料湯,加上豆腐干、香菜、辣子油,吃起來清涼爽口。本為盛夏之小吃,但近年來隆冬季節(jié),吃者頗多。各地不少飯店設有涼粉座,集貿(mào)集市到處擺滿涼粉攤,街頭巷尾小商販拖著涼粉叫賣,為城鄉(xiāng)人民家常小吃。
黃糕、魚肉。糕雖為區(qū)人舊時家常主食,但講究頗多,歲時節(jié)日、婚喪喜慶必備。孩子生日、婚姻嫁娶、老人祝壽、起蓋新居等蒸糕完畢,底面翻上,意在主人從此避兇趨吉,翻身向上。承辦喜事人家邀請親朋作喜,見面便以“某月、某日辦事,到時請去‘吃糕’”之詞,口頭下請?!俺愿狻背闪水?shù)厝罕娧缯埧腿说拇~。節(jié)日,特別是春節(jié)、中秋節(jié),民間大家小戶都要吃糕,且在中午蒸糕時分,鳴炮祝賀,人們企望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步步登高,年年登高。辦喪事,古稀老人出殯時,孝子們早早在大門外放一桌子,棺材抬出前,將糕端出放在桌上,圍觀者爭搶糕塊,寧愿主人家三番五次再去拿糕,據(jù)說吃了這種糕,小孩或病人會長壽健康。如今,區(qū)民間大多沿用傳統(tǒng)吃糕習俗。不同于過去的特點是,歲時節(jié)日、婚娶喜慶人們配以各種品味長魚(整熟魚),加在一起取諧音高(糕)、魚(裕),象征主人步步高,生活多富裕,寓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與向往。
飲酒。舊時,區(qū)人辦婚事迎娶“新娘”,男方要備一瓶上等好酒,隨娶親花轎由“媒婆”帶去交給女方父母。第二天“回門時”,“新郎”用此瓶酒先敬女方父母,后按親戚輩份依次敬酒,俗稱“認大小”,已成習俗?;槭录捌渌缯垼魅苏写腿?,晚輩為長輩斟酒以滿為敬,諺語有“酒十分,茶八分”之說。
區(qū)民間“勸酒行令”的酒文化更是雅俗共賞、豐富多彩。主要“勸酒行令”方式有:
行酒令,事先有編好的“酒令”口歌,第一人開始說,按座次順時針或逆時針輪著說,隨和不上的,飲酒。
行酒令的另一種形式是和名人詩詞。第一人先吟詠名人詩詞或?qū)β?lián),令其他人和吟,和上者通過,和不上者或不得體者,飲酒。
呈上啟下作詞句是行酒令的又一種習俗。提議者先說一詞句,下一人用這詞句末的一個字開頭作一詞句,接上者通過,接不上者飲酒。如“家庭幸?!?,接“福如東?!?,下一個接“海誓山盟”等。
避九報數(shù)是行酒令的另一種習俗。依座次一個趕一個快速報數(shù),不小心者,報出“九、十九、二十九”等帶“九”的數(shù),飲酒。猜拳,作為行酒令中的一類,形式頗多,主要有:啞拳,也叫“壓指拳”,兩人各伸一指,拇指壓中指,中指壓無名指,無名指壓小指,小指壓大拇指,被壓者(出食指者),飲酒。劃拳,兩人或伸指,或攥拳,同時叫數(shù),叫的數(shù)與二人伸指和起來的數(shù)相符者,取勝,不相等的,飲酒。此外,還有棒子拳、戴帽拳、唱拳等習俗。
茶糖水,區(qū)人日常待客有喝茶的習俗。冬季喜喝紅茶(磚茶),暖身子、助消化;夏季喜喝綠茶,意避暑、清涼。待客斟茶,杯中水易切些,示禮貌。辦喜事迎娶“新娘”前一天,“證婚人”、“新郎”等男方一行,上午去女方送“聘禮”,女方要以上等品味茶及食品招待,俗稱“下茶”。
紅糖,婦女“坐月子”必備。舊時,婦女生產(chǎn)后,前來打聽看望的親友,都要帶一包紅糖,婦女產(chǎn)期飲水時以紅糖水為主。缺奶、斷奶的新生兒也以喝紅糖水為多。如今,一些地方仍保留“坐月子”喝紅糖水習俗。據(jù)說,紅糖水可生血、發(fā)熱。
選自《大同餐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