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1340年代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的金融危機與應對

2024-10-19 00:00陳勇
經濟社會史評論 2024年3期

摘 要:13世紀末14世紀初,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建立了以那不勒斯糧食貿易和英國羊毛貿易,以及佛羅倫薩毛紡織業(yè)等為核心的三角平衡貿易。14世紀,歐洲進入飽和經濟時期,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開辟了以王室貸款換取貿易特權的商業(yè)道路。1340年代的經濟與政治危機終結了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與歐洲王室的蜜月期,從整體上破壞了其國際貿易網絡,導致佛羅倫薩在1340年代的金融危機。危機過后,教廷金融成為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的經營重心,沉迷于商業(yè)領域的意大利銀行沒有走向現(xiàn)代化的跡象。

關鍵詞:佛羅倫薩 商人銀行家 飽和經濟 金融危機 經營重心

1340年代,佛羅倫薩的商業(yè)銀行接連發(fā)生危機。1341年,阿恰伊沃利銀行破產,隨后伯納科爾西(Bonaccorsi)、昂泰萊西(Antellesi)、科爾西尼(Corsini)、達·烏扎諾(Da Uzzano)、佩雷多利(Perendoli)以及科基(Cocchi)等規(guī)模略小一些的銀行紛紛破產;1343年,當時世界第二大商業(yè)銀行佩魯齊銀行破產;1346年,規(guī)模更大的巴爾迪銀行破產。阿恰伊沃利、佩魯齊、巴爾迪三家銀行破產引發(fā)了一系列連鎖反應:1333—1346年佛羅倫薩共有近350人宣布破產。1340年代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破產規(guī)模及其破壞力前所未有,因此可稱為1340年代金融危機。

以往學界主要探討這次危機爆發(fā)的原因?!皭鄣氯A三世賴賬不還說”與“佛羅倫薩國內政治與金融危機說”都頗具影響力,但也存在兩個問題:第一,都無法解釋已經國際化的商業(yè)銀行為什么整體都發(fā)生危機;第二,不應忽視危機的影響與商人銀行家的應對措施。佛羅倫薩雖然經歷1340年代的金融危機,但是14、15世紀,佛羅倫薩依然保持著歐洲商業(yè)銀行中心的地位。危機過后,新興的商業(yè)銀行迅速崛起,如阿爾伯蒂銀行、達蒂尼銀行和美第奇銀行,這些銀行取代了過去巴爾迪、佩魯齊等銀行的地位,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業(yè)銀行。本文利用貿易網絡說,探討1340年代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危機爆發(fā)的原因及其影響,分析商人銀行家的應對舉措,借以認識意大利銀行的發(fā)展趨向。

一、傳統(tǒng)觀點的疏漏與貿易網絡說的提出

以往學界把巴爾迪與佩魯奇銀行的破產歸咎于英王愛德華三世,為了與法國的戰(zhàn)爭,愛德華三世向這兩家大銀行借錢,數額巨大又欠賬不還,最終導致兩家銀行破產,進而引發(fā)了佛羅倫薩的金融危機。這種觀點主要源自同時代佛羅倫薩編年史家喬萬尼·維蘭尼。據維蘭尼的估算,因英王無力還貸,巴爾迪銀行損失90萬佛羅琳,佩魯齊銀行損失60萬佛羅琳。維蘭尼批評商人銀行家的貪婪,認為“他們?yōu)榱藦木髂抢铽@得利益,將自己和他人的財富都投入到君主的權力和統(tǒng)治中,卻最終失去了這一切?!本S蘭尼是編年史家,同時又是一些銀行的合伙人,還是1340年代金融危機的受害者。因而,他的觀點得到后世大部分學者的認可并流傳開來。

20世紀20年代,隨著經濟史研究的興起和一批新檔案、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維蘭尼的“英王賴賬不還說”遭遇挑戰(zhàn)。意大利學者阿爾曼多·薩波里認為,愛德華三世統(tǒng)治時期,巴爾迪銀行的損失介于53.5萬至90萬佛羅琳之間,佩魯齊銀行的損失介于39.6萬與60萬佛羅琳之間。英國學者E.B.弗萊德則認為,至1345年,愛德華三世拖欠巴爾迪銀行的債務與未支付的利息共計10.3萬英鎊(折合68.7萬佛羅琳),拖欠佩魯齊銀行的債務與未支付利息共計7.1萬英鎊(折合47.4萬佛羅琳)。盡管這兩位學者修正了維蘭尼的數據,但他們仍認同英王給兩家銀行帶來的資金損失“數額巨大”。1990年,英國學者埃德溫·S·亨特著文推翻了維蘭尼的觀點。他的理由有二:第一,維蘭尼的巨額欠款數據遠遠超過兩家銀行的融資能力。維蘭尼說1337—1338年,佩魯齊銀行向愛德華三世提供了40萬佛羅琳的貸款,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個數額是佩魯齊銀行總資產的兩倍。第二,薩波里與弗萊德兩位學者的數據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為他們只對愛德華三世的借款數額進行累加,卻沒有扣除同時期英王的還款。實際上,愛德華三世是一邊還一邊借,再還再借。換句話說,愛德華三世的很大一部分借款實際來自他的還款,如此周而復始。

其次,學者們開始質疑兩家銀行的英國分行破產,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有事實為證:第一,1343年在佛羅倫薩的佩魯齊銀行總部宣布破產,但佩魯齊銀行的英國分行卻依然持續(xù)經營了兩年,直至1345年為止。這無疑從一個側面說明佩魯齊銀行的倒閉與愛德華三世的欠款沒有直接聯(lián)系。第二,早在1339年5月6日,第一次遠征歸來的愛德華三世迫于財政壓力,宣布從今以后延期支付所有債務,其中包括巴爾迪與佩魯齊兩家銀行的借款。愛德華三世的此番舉動嚴重動搖了這兩家銀行的商業(yè)信譽,但是,它們并沒有因此而立即倒閉。自1340年始,這兩家銀行就大規(guī)??s減在英國的金融活動。第三,佛羅倫薩的阿恰伊沃利銀行是當時世界第三大商業(yè)銀行,這家銀行沒有涉足愛德華三世的借款業(yè)務,但是它卻與巴爾迪銀行、佩魯齊銀行幾乎同一時間倒閉。這說明導致1340年危機的“罪魁禍首”不是英王,而是“另有其人”。

中世紀晚期的意大利銀行大都兼營貿易,因此稱之為商業(yè)銀行公司。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的貿易已然國際化,分支機構遍布地中海世界各大商業(yè)中心。國際化的商業(yè)銀行公司,它的一家分行破產不足構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尋找危機的“禍首”,必須抓住對這些公司至為關鍵的要素。佛羅倫薩經濟史家理查德·A·戈德懷特說:“佛羅倫薩國際貿易與金融業(yè)的力量源自于它的海外網絡?!鄙虡I(yè)銀行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相互協(xié)調,密切配合,盡可能地促進彼此的生意,構成了一套復雜而嚴密的貿易網絡,這個網絡是其國際貿易與金融業(yè)務的基礎也是資源。達蒂尼公司14世紀中后期的通信記錄顯示,該公司位于普拉托的呢絨染坊,向其佛羅倫薩分行寄送了一批呢絨料,分行把這批呢絨料寄給了達蒂尼銀行駐威尼斯的代理人賓多,賓多拿這批呢絨料換取珍珠,寄送給達蒂尼銀行設在瓦倫西亞的分公司,再由后者將這批珍珠運往加泰羅尼亞出售。這筆生意一共牽涉三家分公司與一家代理行,呢絨料沒有直接進入市場銷售,而是換成珍珠再售出,買賣的最終完成涉及普拉托、佛羅倫薩、威尼斯、瓦倫西亞以及加泰羅尼亞等五個城市和地區(qū)。顯然,呢絨料換成珍珠在加泰羅尼亞能賣個好價錢,利潤比直接銷售呢絨料高得多。網絡的優(yōu)勢就在于各分支機構利用各自掌握的市場信息,不僅確保每一次商品交易的迅速完成,還可以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

商品貿易是網絡發(fā)展的動力。與意大利海港城市不同,內陸城市佛羅倫薩的貿易活動建立在手工業(yè),尤其是羊毛紡織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美國著名經濟史家詹姆斯·W·湯普遜說:“佛羅倫薩發(fā)展了國內工業(yè),特別是發(fā)展了呢絨制造業(yè)這一事實,是它強盛的首要原因?!笨傮w而言,羊毛紡織業(yè)對商業(yè)銀行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佛羅倫薩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引發(fā)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形成巨大的糧食需求;第二,毛紡織業(yè)的大發(fā)展導致佛羅倫薩對羊毛原料的巨大需求,推動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不遠萬里前往英國發(fā)展貿易。

有學者估算,1175年左右,佛羅倫薩城市人口可能有1—1.2萬;12世紀末上升到1.5萬人左右;13世紀中期大致5—6萬之間,可能接近6萬。1280年,佛羅倫薩城市人口約9萬;1300年約10.5萬;1338年約12萬。從增長曲線來看,最為顯著的增長發(fā)生在13世紀中期。在短短50年的時間里,佛羅倫薩城市人口增長了約四倍。堅尼·布魯克爾指出,佛羅倫薩城市人口之所以在13世紀猛增四倍,主要是羊毛紡織業(yè)造成的,“它為成千成萬的工人提供了就業(yè)機會”。隨著羊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與城市人口的激增,在14世紀下半期,佛羅倫薩鄉(xiāng)村地區(qū)的糧食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城市人口的需要。當時的糧食貿易商人多梅尼科·倫齊估算,這時期佛羅倫薩鄉(xiāng)村地區(qū)每年生產的糧食僅可維持城市人口5個月的生存。為解決糧食供應問題,佛羅倫薩不得不從其他地區(qū)進口糧食。大批量經常性的谷物需求為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提供了巨大商機,他們聚焦于意大利著名糧食產地,位于南部的那不勒斯地區(qū)。起初他們遇到來自比薩、熱那亞和威尼斯等海港城市的激烈競爭,一直處于劣勢,到13世紀中后期才發(fā)生轉變。在安茹的查理與霍亨斯陶芬家族爭奪西西里王國的斗爭中,佛羅倫薩支持教皇和安茹的查理。查理獲勝后,作為回報,他授予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大量特權,最終確定了佛羅倫薩人在那不勒斯糧食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糧食貿易為商人銀行家提供了豐厚利潤。1311年,佛羅倫薩從那不勒斯進口的谷物達到驚人的45 000噸。1327至1331年,佛羅倫薩三大超級公司平均每年進口谷物約12 300公噸(metric tons)。雖然糧食貿易的利潤空間不高,但是糧食屬于大宗商品貿易,數量較大,商人銀行家的利潤仍然相當可觀。有學者估算,如果每蒲式耳谷物的利潤是2.5索里迪的話,佩魯齊公司每年的進口量是330 000至440 000蒲式耳,相當于每年賺取的利潤高達80 000至100 000索里迪或13 000至17 000佛羅琳。

糧食貿易還為佛羅倫薩的呢絨織品提供了銷售市場。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利用自身的貿易網絡,不發(fā)生現(xiàn)金轉運,直接用布匹換取糧食,從而實現(xiàn)了佛羅倫薩與那不勒斯之間的貿易平衡。如1348—1355年,佛羅倫薩的卡瓦爾坎蒂銀行在卡拉布里亞地區(qū)設置了一名代理人,專門從事布匹與糧食的進出口貿易。一個世紀后,布匹與小麥之間以貨易貨的交易在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地區(qū)相當普遍。學者埃德溫·S·亨特評價說:“正是因為佛羅倫薩與那不勒斯王國之間的特殊關系,特別是糧食與衣料之間的雙向貿易,最終使少數佛羅倫薩商人銀行發(fā)展演變?yōu)槌夈y行公司。”

羊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市場對羊毛原料的需求,這又為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提供了商機。佛羅倫薩的毛紡織業(yè)經歷了從落后到繁榮的發(fā)展歷程。14世紀初,佛羅倫薩生產的呢絨布質量低劣、價格便宜。1306年,阿爾伯蒂家族購買的布魯塞爾的呢絨布,每卡納(Canna)的價格在58—133索里迪之間;來自(比利時)根特(Ghent)的呢絨布,每卡納在53—142索里迪之間。而同時期佛羅倫薩生產的呢絨布,總體價格介于10—53索里迪之間。產品質量與價格差距成正比。佛羅倫薩呢絨布的銷售市場十分有限,出口很少,絕大部分留在意大利,從未進入到歐洲北部國家及德意志地區(qū)。這時身在阿維尼翁的羅馬教廷總是傾向于購買佛蘭德斯的呢絨,對佛羅倫薩生產的呢絨布毫無興趣。

轉變發(fā)生在1320年代。佛羅倫薩開始仿照北方產品生產所謂“法國風格的呢絨布”,同時轉向生產高檔呢絨。高檔呢絨對羊毛原料的要求非常高,而托斯卡納以及意大利地區(qū)出產的羊毛大多不符合要求,于是,佛羅倫薩商人直接從英國進口質量上乘的羊毛。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則創(chuàng)立了佛羅倫薩、英格蘭與教廷三者之間相互平衡的三角貿易體系,他們把在英國征收的教廷稅用作銀行的現(xiàn)金資源,向當地缺乏現(xiàn)金的修道院提供借款,要求他們以羊毛作為抵押或還款。他們再把羊毛運回佛羅倫薩加工生產成高檔呢絨,然后運往教廷銷售。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一舉兩得:第一,他們解決了佛羅倫薩高檔呢絨的銷售問題;第二,他們用高檔呢絨代替教廷稅金,避免了實際的現(xiàn)金轉運,在英國征收的教廷稅金順利轉移到教廷所在地,還實現(xiàn)了佛羅倫薩、教廷與英格蘭三個地區(qū)之間的貿易平衡。

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國際貿易網絡的運行取決于貿易平衡。各分行之間的貿易活動必須有來有往、相互進行對等交換才能形成循環(huán),并保持長期穩(wěn)定和持續(xù)盈利。如果一方一直在向另一方出售貨物,而對方卻沒有相應的貨物進行對等交換,這意味著其中一家分行始終處于貿易逆差地位。一邊倒的貿易顯然無法形成循環(huán)和網絡,也注定不能長久。因而一旦失去平衡,整個貿易網絡就有崩潰的危險。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們通過創(chuàng)立以那不勒斯糧食貿易與英格蘭羊毛貿易為中心的貿易體系,維持了整個國際貿易網絡的平衡。

二、飽和經濟與借款換取貿易特權

國際化貿易網絡的存在,說明單個國家或地區(qū)政治經濟的變動不能造成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整體發(fā)生危機。只有整體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由此導致貿易網絡的癱瘓,才能使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倒閉。也就是說,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在歐洲多地同時遭遇困境,這是危機的禍端。只有跳出單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范圍,以宏觀視野考察這個時期歐洲經濟的變化,才能解釋危機發(fā)生的原因。

13世紀歐洲經濟的最大變化就是從“未飽和經濟”過渡到“飽和經濟”。所謂“飽和”指的是“商品社會能夠生產和銷售的商品,與社會能夠消費的商品之間的平衡發(fā)生變化,這個變化逐漸累積就會成為危機”。從10世紀中葉開始一直到14世紀初,歐洲經濟的主旋律是“增長”。隨后,歐洲經濟開始步入“衰退”期,有學者稱其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經濟衰退”。人口數量與城市面積的變化是經濟的“晴雨表”。1300—1350年期間,歐洲人口增長發(fā)展到頂峰。隨后因黑死病的暴發(fā),人口急劇下降,至1425年左右才開始緩慢復蘇。城市面積的變化最顯著地體現(xiàn)在新城墻的修建。1100—1250年,歐洲北部城市共興建了37座新城墻;從1250—1400年,歐洲北部城市興建的新城墻總數下降為33座;1400—1550年,這一數目急劇減少到10座。

在歐洲經濟社會處于“未飽和”狀態(tài)時,“它可以毫無困難地利用和吸收比實際‘流通’更多的商人和資本、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它有大量未經開發(fā)的資源、可以擴張的地域、增長的人口、總體上升的消費能力,因此對貿易、財政和工業(yè)生產的拓展都有很多機會”。這時絕大部分歐洲城市和國家在經濟政策方面都表現(xiàn)得更加開明和自由,對此亨利·皮朗斷言:“它們從不曾在控制商業(yè)活動方面做過任何嘗試?!敝敝?3世紀,“國際主義”仍是歐洲各國經濟行為的顯著特征。到14世紀,歐洲經濟出現(xiàn)“飽和”?!帮柡汀币馕吨鳉W經濟開始進入保守期而非創(chuàng)造期。因為資源有限、競爭加劇,這時西歐各國的經濟政策顯得更加保守和排外,一些具有“排外主義”與“自我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紛紛出臺,中世紀早期的“國際主義”逐漸被各國之間的“自我主義”政策所取代。

飽和經濟時期,國王與普通市民對外國商人的態(tài)度并不一致。一般市民具有排外情緒,對外國商人普遍敵視,而國王總是顯得慷慨大方,時時授予外商特許狀,賦予他們從事某一項貿易的特權,保障他們在本國內安全通行。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是這個時期歐洲各國統(tǒng)治者,特別是那不勒斯國王與英國國王紛紛陷入不同程度的財政赤字困境,極度缺乏現(xiàn)金資源。以英國國王為例,從愛德華一世(1272—1307年在位)至亨利六世(1470—1471年在位)統(tǒng)治時期,歷任英國國王去世后都遺留下一大筆債務。愛德華一世的欠債是200 000英鎊,愛德華三世欠債500 000英鎊,亨利四世欠30 000英鎊,亨利五世欠20 149英鎊,亨利六世欠債372 000英鎊。那不勒斯王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國王羅杰二世統(tǒng)治時期(1130—1154年在位),歐洲盛傳他有許多財富。他的繼任者因戰(zhàn)爭不僅耗盡了王室財庫,而且還欠外國銀行的債務。為應對財政赤字,統(tǒng)治者采取多種措施增加稅源。但是,國王增加稅收常常遭到貴族和城市商人等多方面的反對,困難重重;而且從批準征稅到稅收進入國庫,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甚至要花數年時間。征收新稅無法滿足國王當下的緊迫需求,如戰(zhàn)爭需要迅速湊集軍費。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實力雄厚的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自然成為他們求助的對象。通過借款,統(tǒng)治者很容易籌集到所需款項,也避開了籌款的各種約束性政策,得以放手干事。因而有論者說,“是外國借款人讓國王得以構想并實施其征服歐洲大陸的偉大藍圖?!?/p>

飽和經濟時期是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的經濟收縮期。作為國際化的貿易組織,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對歐洲各地因經濟“飽和”而發(fā)生的變化與危機,有著最為敏銳的感知。實際上,早在1340年代危機爆發(fā)之前,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已經開始出現(xiàn)衰退跡象,如佩魯齊銀行的雇員減少了近1/3。

商業(yè)銀行公司衰落的另一個征兆是利潤不斷減少,甚至出現(xiàn)虧空。1331年佩魯齊銀行重組時,總資本是60 000里拉;至1335年,該銀行的損失高達59 228里拉,被迫再次重組。重組之后情況有所好轉,但仍處于虧損狀態(tài),至1338年佩魯齊銀行的損失減少到31 078里拉。巴爾迪銀行的情況也差不多。1330年巴爾迪銀行重組之際,盈利高達30%,每位股東得以分得10%至13%的利潤;銀行重組后,1331—1332年尚能維持盈利,但是記錄顯示,1332—1334年盈利開始大幅度下滑,利潤只有1%至1.5%。

對此,商人銀行家的應對舉措是放棄一些不太重要的分行,把經營活動集中到英國和那不勒斯等重要分行。1330年代以來,佩魯齊銀行雇員人數已呈下降趨勢,不太重要的分行和小規(guī)模的分行陸續(xù)減員。比如撒丁島的雇員去世、突尼斯的雇員離職,銀行總部沒有安排人接替他們的工作。1337年后巴黎分行的雇員開始減少,1341年阿維尼翁分行的雇員開始減少,而佩魯齊銀行總部減員最多,會計、管理人員和一些負責基礎性貿易、谷物貿易的雇員不斷被裁撤。但是,它的英國分行卻始終沒有減員。佩魯齊銀行總行宣布破產之后,英國分行仍然保持了6名代理人。

飽和經濟時期貿易機會減少,競爭加劇,排外情緒與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1326年,當佛羅倫薩的斯卡利銀行宣布破產時,來自同一城市的巴爾迪銀行也遭受無妄之災。斯卡利銀行的倒閉使許多英國客戶深受其害,由于無從發(fā)泄,他們把憤怒的矛頭指向同樣來自佛羅倫薩的巴爾迪銀行,搶劫并放火焚燒了該行位于倫敦的倉庫。面對日益高漲的排外情緒以及各地日趨嚴峻的貿易保護政策,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的應對舉措是全面介入王室金融,以“貸款”換取特權。英國與那不勒斯的統(tǒng)治者都面臨金融困境,這就為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打開“缺口”提供了便利。他們貸款給兩地的統(tǒng)治者,幫助后者渡過暫時的危機。作為補償,他們要求國王以未來的稅收、關稅減免或自由從事貿易活動的特權,作為抵押或還款的保障。飽和經濟時期,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與王室金融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日益緊密。

在英國,隨著羊毛關稅制度的逐漸創(chuàng)立與王室對羊毛出口管制的日益加強,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與英國的羊毛貿易,必須首先取得英王的“特許”。英王也不失時機地把借款與從事羊毛貿易的特許權結合起來:1327年5月,愛德華三世頒發(fā)特許狀,特許巴爾迪銀行的英國代理人,可以在不遵守有關羊毛集中出口條令的情況下,自由購買和出售羊毛,為期一年,但前提是巴爾迪銀行必須向國王繳納相應的“關稅”。那不勒斯地區(qū)的情況也差不多:早在諾曼國王統(tǒng)治時期,因為占有最為廣袤的土地,那不勒斯國王及其親屬逐漸成為南部意大利最重要的糧食生產者。他們通過征收糧食進出口稅,間接控制那不勒斯的糧食貿易。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插手那不勒斯的糧食貿易,必須首先征得國王的同意。與英國一樣,借款也成為打開那不勒斯糧食市場的“敲門磚”。如1294年,巴爾迪、佩魯齊與莫齊銀行向查理二世借款1 000盎司黃金。作為交換,查理二世授予三家銀行公司從阿普利亞港出口2 250噸小麥的特權。隨后,三家公司另外又追加了200盎司的借款,換來查理二世更多的特權:允許他們另外再出口一定數量的小麥、大麥和豆子。隨后,此類特許狀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1290—1329年期間,巴爾迪、佩魯齊和阿恰伊沃利三家銀行公司共收到超過40份類似的出口特許狀,每一份特許狀往往都伴隨著一筆借款。1304年7月至1305年8月,佩魯齊銀行向查理二世提供了18 210盎司黃金的借款。隨后,為幫助查理二世征服西西里島,佩魯齊與巴爾迪兩家銀行又向查理二世追加借款9 000盎司黃金。

在飽和經濟時期,王室金融、貿易特權與銀行業(yè)務三者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發(fā)展王室金融成為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的經營重心。

三、危機的爆發(fā)與貿易網絡的崩潰

14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佛羅倫薩乃至歐洲同時爆發(fā)了政治與經濟危機,從整體上破壞了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與國外分行之間正常的貿易活動,從根本上破壞了其國際貿易網絡的平衡,最終導致它們破產。

危機首先爆發(fā)于那不勒斯王國。14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盧卡危機徹底惡化了佛羅倫薩與那不勒斯之間的關系,兩者的貿易中斷,引發(fā)了以阿恰伊沃利銀行為代表的第一輪破產風潮。1328年,盧卡的僭主卡斯特魯喬去世,盧卡政局開始動蕩,統(tǒng)治權幾度易手,至1335年11月,維羅納領主馬斯提諾·戴拉·斯卡拉取得對盧卡的統(tǒng)治權。為博取最大利益,馬斯提諾玩弄兩面手法,同時與比薩和佛羅倫薩進行外交談判。佛羅倫薩遂與威尼斯結盟,共同對抗盧卡。雙方之間的沖突持續(xù)了三年(1336—1338)。1338年威尼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在未與佛羅倫薩商議的情況下,私下與盧卡達成協(xié)議。1341年不甘失敗的佛羅倫薩重啟對盧卡的戰(zhàn)爭。期間比薩又適時介入,1342年盧卡最終落入比薩之手。1341年10月,眼看征服盧卡的戰(zhàn)爭即將失敗,佛羅倫薩向傳統(tǒng)盟友那不勒斯的安茹王朝求助,而這時安茹王朝因遠征西西里的失敗,無力援助佛羅倫薩。無奈之下,佛羅倫薩向自己的傳統(tǒng)對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尋求幫助。這樣就破壞了佛羅倫薩、教皇與那不勒斯三者之間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那不勒斯國王羅伯特對佛羅倫薩的背信棄義深感憤怒,于是命令手下的伯爵、高級教士以及其他富裕市民收回他們的存款。1340年代的第一輪破產風波由此爆發(fā),佛羅倫薩的阿恰伊沃利銀行首當其沖。隨后,伯納科爾西銀行、科基銀行、達·烏扎諾銀行、安泰萊西銀行、佩雷多利銀行等紛紛宣布無法承兌存款。

憑借與英國之間的羊毛貿易網絡,規(guī)模更大的巴爾迪銀行和佩魯齊銀行順利渡過了第一輪破產風潮的沖擊。隨后,1337年爆發(fā)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與英國的財政危機,對兩家銀行造成了第二輪沖擊。愛德華三世從戰(zhàn)爭開始,便在金融方面高度依賴巴爾迪銀行與佩魯齊銀行,至1337年12月,愛德華三世共向兩家銀行借款82 400英鎊。1338年,他在兩家銀行的借款額攀升至97 000英鎊,其中巴爾迪銀行借款62 000英鎊,佩魯齊銀行借款35 000英鎊。

英法百年戰(zhàn)爭嚴重沖擊了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的國際貿易網絡。首先,愛德華三世的借款耗盡了巴爾迪與佩魯齊兩家銀行在英國的金融資源。從1338年10月開始,兩家銀行的借款急劇減少。1338年9月至1340年2月,兩家銀行共提供借款28 376英鎊,只相當于1338年1至10月借款的39%。同時,兩家銀行的償付能力開始出現(xiàn)問題。阿維尼翁教廷記錄顯示,至1338年末,英國的教廷稅官通過巴爾迪銀行向阿維尼翁教廷匯款540英鎊(大約3 600佛羅琳)。由于缺乏現(xiàn)金,巴爾迪銀行阿維尼翁分行無法立即承兌這筆匯款。1339年10月,同樣因為缺乏現(xiàn)金,巴爾迪銀行不得不分三次承兌另一筆2 667佛羅琳的匯款。

其次,1339年5月,愛德華三世宣布延期償還所有國家債務。因為意識到其中的巨大風險,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佩魯齊銀行首腦伯尼法奇奧立即動身前往英國,并在那里駐留到1340年逝世。伯尼法奇奧沒能力挽狂瀾,巴爾迪與佩魯齊銀行以借款換取愛德華三世羊毛出口特權與包稅權等貿易體系由此崩潰。1340年以后,巴爾迪與佩魯齊銀行在英國的經營活動急劇減少。1342年10月,愛德華三世下令成立調查委員會,開始全面清理兩家銀行與自己的債務。

正當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先后在那不勒斯和英國陷入困境之際,佛羅倫薩國內因盧卡戰(zhàn)爭的失敗爆發(fā)了金融與政治危機。在1336—1338年佛羅倫薩與盧卡的戰(zhàn)爭中,商人銀行家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佛羅倫薩負責戰(zhàn)爭事務的委員會被稱為“六人戰(zhàn)爭委員會”,其大部分成員來自商業(yè)銀行公司。在1341—1342年的新一輪盧卡戰(zhàn)爭中,佛羅倫薩成立“二十人委員會”(i venti),全權負責外交談判與戰(zhàn)爭事宜,佛羅倫薩三大銀行巨頭均有代表在其中任職。商人銀行家的“借款”是佛羅倫薩發(fā)動戰(zhàn)爭的支撐點,而這又與佛羅倫薩的稅收體制密不可分。佛羅倫薩的稅收制度是城鄉(xiāng)分離。鄉(xiāng)村地區(qū)實施估稅制(estimo),相當于直接稅;城內則實行“加貝拉”(gabella)稅制,即間接稅,主要對進出城市的商品,如食物、谷物、酒、鹽和肉類等生活必需品征稅。為彌補征稅過程緩慢的弊端,14世紀初佛羅倫薩政府又創(chuàng)立了“強制借款稅”(prestanze),即每當面臨緊急財政支出時,政府可以選擇向富裕市民借款。由于該筆借款屬于“強制性的借款”,因而政府不僅需要支付通常為8%的利息,同時還要承諾歸還本金。據維蘭尼的說法,佛羅倫薩的年度稅收約30萬佛羅琳,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加貝拉稅。因而,盧卡戰(zhàn)爭爆發(fā)之初,為幫助政府籌集戰(zhàn)爭經費,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的10位“賢人”代表共同組成“康采恩”(consorzio),向佛羅倫薩政府提供了10萬佛羅琳的借款。

戰(zhàn)爭失敗引發(fā)了嚴重危機,商人銀行家首當其沖。由于政府的大量借貸要付出較高的利息,因而在民眾看來,商人銀行家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支持這場戰(zhàn)爭,他們理應為戰(zhàn)爭失敗負責。盧卡戰(zhàn)爭的長期持續(xù)導致政府財政開支一直居高不下,赤字嚴重。據維蘭尼估計,政府每月花費近2.5萬佛羅琳(相當于每年30萬佛羅琳)。至1338年,佛羅倫薩因為盧卡戰(zhàn)爭共耗費了近60萬佛羅琳。盧卡戰(zhàn)爭結束后,政府留下45萬佛羅琳的債務。絕大部分債主都是商人階層,尤其是國際化的商人銀行家。佛羅倫薩政府不得不選擇延期支付欠款,情況嚴重時政府連欠款利息都無法支付,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削減債務利息或無限期延期支付利息。

對此,商人銀行家采取了過激的自救措施。他們試圖發(fā)動政變,幻想以控制政府的方式確保政府償還借款。1340年,佛羅倫薩的巴爾迪、弗雷斯科巴爾迪(Frescobaldi)、內爾利以及羅西等商業(yè)銀行家族孤注一擲,發(fā)動政變。11月政變流產,16名巴爾迪家族成員被判處流放,一同被流放的還包括弗雷斯科巴爾迪、內爾利與羅西家族的部分成員。

政變不成他們轉而扶植暴君沃爾特,試圖借助專制權力緩解銀行危機。1342年9月,在擁立沃爾特(Walter of Brienne)為僭主的過程中,佛羅倫薩的巴爾迪和弗雷斯科巴爾迪等商業(yè)銀行家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擁立沃爾特,是由于愛德華三世賴賬不還和盧卡戰(zhàn)爭失利,導致銀行的金融資源已經枯竭,他們希望借助絕對的專制權威幫助他們渡過危機。沃爾特上臺伊始確實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商人銀行家的措施。1342年10月,沃爾特與比薩簽訂和平協(xié)議,結束曠日持久的盧卡戰(zhàn)爭。26日,沃爾特頒布法令,授予戴拉·昂泰拉銀行延期支付儲戶存款的權力,時間為五年。雖然這是一個個案,但學者們普遍認為這一法令同樣適用于其他商業(yè)銀行。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因此得到五年的喘息時間。但是,政府的財政赤字依然懸而未決。在自身統(tǒng)治地位逐漸穩(wěn)固后,沃爾特還是不得不采取有違商人銀行家利益的舉措。1342年11月20日,他宣布延期支付佛羅倫薩政府拖欠的戰(zhàn)爭借款。同時規(guī)定:所有已經抵押出去、原本用來償付商人銀行家借款的間接稅收益,全部收歸政府所有,用來應對政府當前的開支。

商人銀行家已經陷入金融匱乏的困境,收回政府“借款”是他們擺脫危機的唯一指望,沃爾特延期支付政府“借款”與收回間接稅收益的舉措,不啻于毀掉政府信譽。因此,支持沃爾特的商人銀行家,如巴爾迪家族與佩魯齊家族等,這時開始轉而密謀推翻他。1343年8月沃爾特被驅逐,佛羅倫薩恢復自治,成立了14人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大多來自商業(yè)銀行公司,其中包括巴爾迪銀行的主事人里多爾弗·巴爾迪與佩魯齊銀行的主事人西莫內·佩魯齊。這年9月24日佛羅倫薩平民發(fā)動叛亂,推翻14人委員會,建立了平民政府。

為保護平民利益,新建立的平民政府宣布:取消對商人銀行家的保護政策,廢止有關五年延期支付的規(guī)定。失去政府的庇護,商人銀行家不得不獨自面對自己的債權人,10月27日佩魯齊銀行宣布破產,公司財產“任由債權人處置”。為解決政府財政危機,12月29日,平民政府決定成立“債山銀行”(Monte)。該銀行負責統(tǒng)一管理政府債務,旨在推動還款過程清晰化,逐步還清政府債務。但是1345年2月22日,平民政府又采取了革命化措施,規(guī)定政府不再償還“債山銀行”的本金,改為支付年利率為5%的利息。此舉意味著政府在金融方面的破產。因而,在債券市場開放后的幾個月時間里,政府債券的市場價值開始大幅度貶值,跌至票面價值的25%—30%,即面值100佛羅琳的政府債券,在市場上出售只能賣到25—30佛羅琳。平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徹底擊垮了茍延殘喘的巴爾迪銀行。1346年,當時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商業(yè)銀行佛羅倫薩的巴爾迪銀行宣布破產。三大銀行的破產極大地損害了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的信譽,由此引發(fā)了一連串的破產浪潮,釀成1340年代的金融危機。

四、危機的影響與銀行經營的重心

1348年黑死病流傳到佛羅倫薩,全城死亡人口近1/3。剛剛經歷了銀行破產風波,這時人口又大量銳減,市場急劇萎縮。黑死病過后,佛羅倫薩的經濟環(huán)境混亂不堪,商業(yè)銀行公司的海外貿易網絡面臨全面崩潰的危險,許多雇員被迫涌回佛羅倫薩,四處尋找工作機會。

進入1350年代,佛羅倫薩經濟開始出現(xiàn)復蘇跡象。下降的店鋪租金止跌回升,手工業(yè)行會與商業(yè)行會會員人數呈增長趨勢。1349—1356年,毛紡織業(yè)行會新增會員100多人,卡利馬拉行會新增會員132人,貨幣兌換商行會新增會員224人,絲綢工業(yè)行會新增會員41人。1348—1354年,金幣佛羅琳兌換銀幣的比例出現(xiàn)上漲,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佛羅倫薩經濟的迅速復蘇。

佛羅倫薩經濟迅速復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危機沒有完全摧毀商業(yè)銀行公司的海外貿易網絡。很多身在國外的佛羅倫薩商人不僅挺過了危機,而且在黑死病之后重新恢復并擴大了商業(yè)貿易活動。1345年,在意大利羅馬涅地區(qū)的里米尼、法锘、派斯卡拉等地,共有大約50名佛羅倫薩人在這里從事商業(yè)活動。1350年代,阿維尼翁共有13家佛羅倫薩公司從事教廷金融業(yè)務。1369年,據說有106家佛羅倫薩公司在比薩從事貿易。

經濟復蘇與商人銀行家吸取教訓,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密不可分。金融危機暴露了巴爾迪、佩魯齊等銀行集權式組織形式的弊端。“巴爾迪公司和佩魯齊公司的最重要特點,是它們由佛羅倫薩的總公司和所有國外的分公司形成一個單一的實體。他們的資本被分割成股份,凈利潤按照每位合伙人所持股份份數分配?!边@種組織形式有兩大弊端:其一,容易陷入多人決策的窘境。理論上,所有居住在佛羅倫薩的合伙人在管理上都有發(fā)言權。有時候合伙人數量相當龐大,佩魯齊公司1324年有16人,1331年有21人。當公司面臨損失或困難之時,合伙人之間很可能因決策和補救措施的分歧而陷入爭吵,于事無補,反而誤事。其二,一旦其中一家分行破產,其他分行均要為該分行的債務負責,很容易引發(fā)破產的連鎖反應。因而,當巴爾迪、佩魯齊和阿恰伊沃利等三家銀行公司破產之后,至1350年左右,出現(xiàn)一種更加靈活的、非集權化的組織模式,普拉托商人銀行家——弗朗切斯科·達蒂尼的商業(yè)銀行公司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作為總經理的達蒂尼控制著整個銀行網絡,同時他與每一位分行經理單獨簽訂了合伙協(xié)議。換言之,達蒂尼公司實際是由多個獨立的合伙公司組合而成。該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總行與國外分行都是相對獨立的合伙公司。各分行均擁有自己獨立的合伙人、合伙資金以及賬戶。在相互的業(yè)務往來中,各分行之間的行為類似于獨立的公司之間的行為,相互之間甚至還收取傭金和利息。在這樣的組織模式之下,各分行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一家分行破產,影響有限,不會危及整個銀行網絡。

金融危機深刻教育了商人銀行家,使他們認識到與王公貴族做生意的風險。危機過后,新興的商業(yè)銀行公司開始有意識地避開與王公貴族打交道;在無法避開的情況下,商人銀行家都會靈活行事,一般都規(guī)定一個借款數額的上限,盡量避免過多介入王室金融。阿爾伯蒂銀行是佛羅倫薩為數不多的、成功挺過1340年代金融危機的商業(yè)銀行公司之一,它沒有發(fā)展與王公之間的金融業(yè)務。普拉托(佛羅倫薩屬地)商人銀行家弗朗切斯科·達蒂尼(1335—1410)終其一生,始終堅持遠離政治。他建立的一系列合伙公司規(guī)模都不大,而且都刻意避開政治與政府金融。他從沒有借錢給任何國王或主教,也沒有資助過任何形式的戰(zhàn)爭,甚至有意避開國內的黨派沖突,他的借款對象大多是商人與商業(yè)公司。盡量避免與王公貴族做生意似乎也是美第奇銀行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在1469年12月5日簽訂的美第奇銀行布魯日分行的合伙協(xié)議里,高級合伙人強烈要求分行經理“盡量避免與勃艮第公爵和其他王公貴族的宮廷打交道,尤其是在發(fā)放貸款和向他們提供金錢方面,因為這牽涉的風險大于利潤?!碑斎唬诖_實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分行也可以便宜行事,但至多只能借給公爵6 000格羅特鎊。

1340年代的金融危機還宣告了早期商業(yè)銀行公司,以毛紡織業(yè)為重心的經營策略破產。如前所述,羊毛紡織業(yè)、那不勒斯糧食買賣和英國的羊毛貿易,是佛羅倫薩早期商人銀行家經營的重心。金融危機與隨后流行的黑死病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黑死病之后,佛羅倫薩城市人口大規(guī)模減少,極大地降低了糧食需求。直至16世紀后期城市人口重新增長,托斯卡納地區(qū)一直都能維持糧食的自給自足。因此,商業(yè)銀行公司紛紛減少甚至停止在那不勒斯的糧食貿易。1348年,阿爾伯蒂公司關閉了設在普利亞的分行。1349年,該公司又關停了設在那不勒斯的分行,轉而雇用代理人經營生意。14世紀下半葉,逐漸發(fā)展壯大的達蒂尼商業(yè)銀行公司在地中海西部的許多重要商業(yè)中心都設有分行,唯獨在那不勒斯王國只雇用了幾名代理人。1397—1420年,那不勒斯分行在美第奇銀行所有分支機構中是最不起眼的。那不勒斯分行的總利潤為15 944佛羅琳,只有美第奇銀行利潤總額的10.5%。1407年、1408年、1410年和1420年,那不勒斯分行甚至出現(xiàn)了虧損。平均而言,從1400—1420年,那不勒斯分行的年度利潤勉強超過760佛羅琳。由于利潤不高,1426年美第奇銀行關停了那不勒斯分行,直至1471年。

1340年代佛羅倫薩金融危機與英國王室財政危機,破壞了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以貸款換取英國羊毛出口特權的貿易體系。危機過后,英國王室提高了羊毛出口關稅,導致英格蘭羊毛出口困難。14世紀中后期,英國的羊毛出口量逐漸減少,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開始轉向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魯齊以及西班牙等地購買羊毛。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地區(qū)出產的羊毛,質量比阿布魯齊羊毛更好。用卡斯蒂利亞羊毛織成的呢絨稱為拉西亞布(Rascia)。這種布是更加精細的絹布,比用阿布魯齊羊毛織成的所謂“加爾博呢”(Garbo)重量更輕、質量更高。在卡斯蒂利亞羊毛的沖擊下,以前使用英國羊毛的圣馬爾蒂諾布料生產商也轉而使用西班牙羊毛。

失去英國羊毛,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不再熱心經營毛紡織業(yè)。因為毛紡織業(yè)從投資到最終回本的周期越來越長。有學者指出,從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島訂購第一批羊毛開始,到成品布的最終出售,需耗時三年半,最終利潤卻不超過8.92%。1420年,美第奇銀行在佛羅倫薩投資了兩家呢絨工場,一家盈利6 837佛羅琳,占總利潤的5.5%;另一家盈利1 634佛羅琳,占比1.1%。1420—1435年,這兩家呢絨工場的盈利為5 777佛羅琳,僅占銀行總利潤的3.1%。這些數據說明在美第奇銀行的歷史中,制造業(yè)始終是副業(yè),遠不及銀行與國際貿易的結合來得重要。因此有人認為,美第奇家族投資呢絨工場主要是為佛羅倫薩工人提供就業(yè)機會,政治考量大于商業(yè)利益。

投資毛紡織業(yè)利潤下降,發(fā)展教廷金融穩(wěn)賺不賠,且利潤豐厚。美第奇銀行的秘密賬冊顯示,1397年至1420年,美第奇銀行盈利最豐厚的是羅馬分行,利潤為79 195佛羅琳,占總利潤的52.1%。佛羅倫薩營業(yè)所的盈利排在第二位,為25 344佛羅琳,占比16.9%。威尼斯分行的盈利排在第三位,為22 705佛羅琳,占比14.9%。那不勒斯分行的盈利排在第四位,為15 458佛羅琳,占比10.2%。第二家呢絨工場的盈利排在第五位,為6 837佛羅琳,占比5.5%;第一家呢絨工場的盈利排在第六位,為1 634佛羅琳,占比1.1%。1420—1435年,盈利最高的依然是羅馬分行,利潤為117 037佛羅琳,占總利潤的62.8%。令人吃驚的是,羅馬分行的利潤沒有資本投入,因為教廷擁有充足的現(xiàn)金資源,銀行沒有必要投入任何資本。

結 論

14世紀,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是商業(yè)銀行與貿易公司的混合體,以貿易確保銀行盈利,而為各地王室提供貸款,以換取后者的保護和貿易特權,則是他們的經營特色。他們建立了以那不勒斯糧食貿易和英國羊毛貿易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網絡,這個網絡實現(xiàn)了貿易利潤的最大化。14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歐洲以及佛羅倫薩同時爆發(fā)的政治經濟危機,破壞了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的國際貿易網絡。英王愛德華三世延期償還國家債務猶如雪上加霜,終結了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與各地王室的“蜜月期”,充分暴露了私人銀行介入王室金融的高風險,導致1340年代佛羅倫薩金融危機的爆發(fā)。

金融危機深刻教訓了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他們認識到與王室做生意的風險。因此危機過后,他們竭力避免介入王室金融,不與王公貴族做生意。1340年代金融危機與隨后的黑死病,大幅度降低了佛羅倫薩對糧食的需求,那不勒斯糧食貿易已經無足輕重,同時,以英國羊毛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又因英國羊毛出口實行高關稅而瓦解。金融危機似乎迫使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改變經營重心。

在意大利投資生產領域利潤太低。當時最興旺的毛紡織業(yè)的盈利周期長而利潤率卻不足10%,因此,商人銀行家投資毛紡織業(yè)的比重很小。15世紀規(guī)模最大的美第奇銀行來自毛紡織工場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結果到16世紀,來自西班牙的卡斯提利亞商人壟斷了佛羅倫薩的羊毛供應,失去羊毛貿易主動權的佛羅倫薩毛紡織工業(yè)從此一蹶不振。

竭力避開與王室做生意不等于遠離權力。羅馬教廷掌握的金融資源成為佛羅倫薩商人銀行家逐利的目標,教廷在各地的稅金通過銀行轉匯是穩(wěn)賺不賠的業(yè)務。危機之前,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收儲教廷在英國征收的教會稅,再轉借出去,還款要求以羊毛折算,再將羊毛運回佛羅倫薩加工生產成高檔呢絨,然后賣給教廷。危機過后,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緊緊抓住近在咫尺的羅馬教廷,依傍教廷的資源他們繼續(xù)保持了金融中心的地位。如此,盡管意大利的銀行最早誕生,但是傳統(tǒng)的經營模式導致意大利銀行經營的重心始終徘徊在商業(yè)領域,佛羅倫薩商業(yè)銀行公司即是典型代表。在中世紀晚期,教廷金融與王室金融一樣充滿風險,不可預測。意大利生產領域似乎也不需要銀行的支持,于是意大利銀行的經營重心始終在商業(yè)領域,在現(xiàn)代化方面踟躕不前。缺乏工業(yè)支撐的佛羅倫薩銀行業(yè)注定走向衰落。

本文作者陳勇,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浙江溫州 325035

(責任編輯 任世江)

抚远县| 赤峰市| 芦山县| 安乡县| 乌鲁木齐县| 黄大仙区| 五大连池市| 海林市| 祁东县| 平谷区| 中方县| 景泰县| 崇阳县| 隆子县| 鸡泽县| 定襄县| 响水县| 周口市| 肥城市| 金沙县| 壤塘县| 望都县| 正定县| 山丹县| 凤翔县| 余干县| 玛沁县| 岳阳市| 玉屏| 虞城县| 中超| 新丰县| 科技| 遂平县| 甘谷县| 锡林郭勒盟| 大英县| 张掖市| 墨脱县| 自贡市|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