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開發(fā)路徑探究

2024-10-26 00:00劉艾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18期

摘 要:在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當下,學校教育已無法滿足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博物館是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在中小學教育中承擔著特殊的責任和使命,是中小學校拓展育人途徑、強化育人效果的重要場所。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自開館以來,以青少年為重點教育服務對象,通過多渠道實施中小學生教育課程,起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為進一步在館校共建中拓展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設計和實施的深度與廣度,使其更好地滿足學生、學校和博物館的實際需要,文章結合博物館教育課程設計研究成果和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實踐活動經(jīng)驗,淺談對優(yōu)化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的思考。

關鍵詞: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8.012

0 引言

《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指出,“開發(fā)博物館系列活動課程”是“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fā)應用”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近些年,研學旅行和綜合實踐成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各地博物館加強資源整合,推出一系列研學旅行實踐項目和精品研學課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館校合作的重要陣地。博物館教育資源的服務性、實物性、知識性、情境性等特點與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目標高度契合,因此,博物館可以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與中小學校加強聯(lián)系,深化合作,結合雙方的實際需求,努力拓展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在全面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協(xié)同育人機制中實現(xiàn)社會價值。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以下簡稱中山艦博物館)于2010年正式開館,依托中國最大可移動文物、中國近代名艦—中山艦等文物資源,以及武漢市江夏區(qū)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許多學生到此游學參觀。開館十余年來,中山艦博物館針對青少年策劃、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活動。目前,關于中山艦博物館館校合作視域下的中小學教育課程開發(fā)研究尚未充分展開。本文梳理了中山艦博物館的教育資源以及課程開發(fā)現(xiàn)狀,并針對中山艦博物館在館校合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其他博物館的社教和研學工作提供參考。

1 中山艦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實施概況

1.1 中山艦博物館教育資源

中山艦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是一座以中國近代名艦中山IjnnjI1/L3jEXVKNBmsH8v7zExHGtKp2GNiQZ9Yuxqw=艦的名字命名的市屬專題性、紀念性博物館,2011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中山艦博物館的教育資源如下。

1.1.1 從藏品資源看

目前,博物館館藏文物7178件(套),主要由中山艦出水文物、征集購買文物和接受捐贈文物組成。其中,一級文物62件(套),二級文物96件(套),三級文物3174件(套)。中山艦出水文物約6500件(套),以報單、錢幣、瓷器、武器為大宗,分為艦載設施、銘牌標志、武器裝備和生活用品四大類,是館藏文物的主體,亦是博物館設計教育課程的重要實物來源。

1.1.2 從展陳資源看

博物館設有“中山艦復原陳列”“中山艦出水文物精品陳列”“中山艦史跡陳列”三大基本陳列,將中山艦艦體、中山艦艦載文物精品和中山艦艦史相結合,講述了中山艦的百年風雨歷程。此外,博物館還在線上和線下舉辦了內(nèi)容豐富的臨時展覽,擁有紅色、海軍、民俗、水下考古、孫中山與宋慶齡等多個主題的臨時展覽和基本陳列,構成博物館舉辦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

1.1.3 從場館資源看

博物館不僅有豐富的文物和展陳資源,還有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2021年1月,中山艦博物館與江夏區(qū)圖書館、中山艦旅游區(qū)聯(lián)合將博物館艦體陳列廳艦首區(qū)域打造成“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智慧圖書角。在圖書角,除了紙質圖書、繪本、雜志外,還有數(shù)字圖書、紅色故事互動屏幕以及VR裝置。學生可以在這里開展團體協(xié)作與知識共享,進行自我體驗式學習,也可以參加博物館推出的教育課程,在博物館社教人員的引導下開展探究式、啟發(fā)式學習。

1.1.4 從人力資源看

博物館設有學術委員會,聘請湖北省、武漢市文博專家若干人,定期來館探討博物館陳列展覽、社會教育、學術研究等方面的體系構建和發(fā)展規(guī)劃問題。博物館還與武漢大學等高校、江夏區(qū)求實中學和實驗小學等中小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等館實施共建,學校老師和博物館專技人員成為博物館重要的人力資源。為優(yōu)化博物館教育課程的授課效果,博物館十分重視對館內(nèi)社教人員的培養(yǎng)。博物館社教人員入選“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培養(yǎng)項目”,多次榮獲國家級、省市級榮譽獎項。中山艦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館校合作實踐中,積累了不少針對中小學生實施教育課程的經(jīng)驗。2020—2023年,博物館線上社會教育和宣傳展示活動加快發(fā)展,為以后線上線下聯(lián)動開展教育活動奠定了基礎。

1.2 中山艦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的實施

自開館以來,中山艦博物館秉承著“收獲、分享、傳承”的教育理念,依托博物館教育資源,將“請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加強與學校、社區(qū)和軍營的聯(lián)系,以中小學生為重點教育服務對象,在線上和線下推出有關中國近代史、世界海洋文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特色教育課程,對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品格塑造、知識拓展起到積極作用,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中山艦博物館教育課程主要分為場館教育課程、校內(nèi)教育課程和線上教育課程。

1.2.1 場館教育課程

該課程主要圍繞館藏文物、臨時展覽、節(jié)日與紀念日、寒暑假特色教育展開。①館藏文物,當中小學生來館參觀時,社教人員向學生講解中山艦及艦載文物的過程,實際上也是館藏文物教育課程實施的過程。同時,博物館還針對館藏文物設計出專題課程,例如2016年舉辦的“尋‘寶’中山艦”體驗課。②臨時展覽,在博物館舉辦的臨時展覽中配套設計了一些互動體驗課,例如依托2019年舉辦的“圓夢—從北洋鐵甲到航母艦隊展”推出的“海軍知識小課堂”,依托2021年舉辦的“艦證強軍·中國百年名艦展”推出的“少年兒童心向黨 紅色精神代代傳”親子教育課等。③節(jié)日與紀念日,例如2019年端午節(jié)博物館開展的“‘蛋’午快樂!手繪鴨蛋”創(chuàng)意工坊體驗課,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博物館與漢口學院在館合作開展的“繡染丹青”剪紙體驗課,2023年6月1日開展的“尋找失落的名字”體驗課。④寒暑假特色教育,例如博物館于2018—2019年暑期舉辦的“悅讀·悅思·悅想”繪本分享閱讀體驗課。

1.2.2 校內(nèi)教育課程

中山艦博物館通過與高校、其他博物館聯(lián)合推出以及自主設計的方式,將教育課程送進各中小學。這些教育課程或不以展覽為依托,例如2018年5月在求實中學舉行的,由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主辦、中山艦博物館承辦的“‘預見未來的自己’初中生涯規(guī)劃”講座,2019年5月在武漢市第二十五中學、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武漢市育才實驗小學舉辦的,由中山艦博物館自主設計的“名艦課堂”之“我的名字叫‘水手’”等教育課程,2023年12月中山艦博物館聯(lián)合武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武漢市硚口區(qū)實驗小學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讀書節(jié)”體驗課;或以展覽為依托,例如2020年12月中山艦博物館與武漢革命博物館在江夏區(qū)第五中學等中小學校共同舉辦的“紅色文化展覽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

1.2.3 線上教育課程

近年來,博物館線上活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中山艦博物館線上教育課程主要以云展覽、云直播、云課堂的形式展開。①云展覽,2022年5月18日,中山艦艦體陳列“云展覽”正式上線,觀眾可“登”艦觀展,同時,中山艦艦史“云展覽”“從‘永豐’到‘中山’—中山艦的風雨百年展”也正式上線。②云直播,例如2020年3月舉辦的“探尋中山艦的風雨歷程”直播課程,2020年8月的“苦難·輝煌—艦證海軍百年展”直播活動,2022年3月的“廉潔修身 廉潔齊家—孫中山家風展”直播活動。③云課堂,例如2020年4月至12月,中山艦博物館在官方微博、微信上陸續(xù)推出的十期“名艦‘云’課堂”。

綜上,中山艦博物館在設計和實施中小學教育課程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jīng)驗。但是,由于館校雙方在研學實踐后溝通較少,博物館開發(fā)的教育課程與學校教學內(nèi)容未能形成有效銜接。為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設計和實施適應研學旅行大環(huán)境下的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中山艦博物館還需要在研究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身心發(fā)展狀況,研究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理念和目標,加強與中小學校教師的交流,設計和推出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的針對不同學齡段的中小學生的博物館中小學課程,提升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的宣介力度等方面繼續(xù)拓展。

2 對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開發(fā)的思考

《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指出:“各地文物部門和博物館要會同教育部門和學校,結合中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館資源,研究開發(fā)自然類、歷史類、科技類等系列活動課程,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制定博物館教育服務標準,豐富博物館教育課程體系,為大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提供有力支撐”。近年來,國家針對博物館教育課程的優(yōu)化,提出了很多指導性意見。一方面,博物館教育與中小學教育的結合需要教育部門與文物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另一方面,博物館要主動探索、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學生以及學校實際需要的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在設計和實施中小學教育課程時,博物館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2.1 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

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的實施對象是小學生和中學生,因此,了解他們的認知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顯得十分重要。正如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博士周靖景所強調的那樣:“兒童觀眾的心智發(fā)展有自身規(guī)律,現(xiàn)有階段的水平是從前一個階段水平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相仿年齡段的孩子具備極其明顯的階段性心理傾向,超階段的教育不利于智力的開發(fā)。”根據(jù)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和12~18歲的中學生實施博物館教育課程的內(nèi)容與手段亦不同。

對于小學生,博物館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導他們熱愛并喜好學習。博物館應當給小學生提供讀、寫、聽等基本技能發(fā)展的機會,尤其是手工操作訓練。在實施教育課程中,博物館教育人員主要起引導和協(xié)助作用。要將倡導小學生樹立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滲透進教育課程中,引導他們做誠實守信、文明禮貌的社會公民,為確立正確的三觀奠定基礎。對于中學生,博物館要重點關注親子關系改善、挫折教育和獨立人格培育等方面內(nèi)容,借由展覽、講座、活動等形式,幫助家庭成員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讓中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并從中汲取不怕失敗和挫折、從容面對困難的力量,激發(fā)中學生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弘揚真善美的社會正能量。

因此,博物館從業(yè)人員需要鉆研兒童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相關理論,使其成為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設計的學理基礎。同時,博物館從業(yè)人員還要關注國家教育發(fā)展方向,了解和研究中小學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使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設計與學校教育教學有機銜接。

2022年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為導向,標志著課堂教學從關注知識與技能到關注育人的根本性轉變。博物館可以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朝著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發(fā)力,在研讀新課標的基礎上設計和實施中小學教育課程。展覽是博物館最重要的文化產(chǎn)品,博物館要充分利用展覽,向中小學生講好文物故事。以中山艦博物館為例,在2022年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關于中國近代史的教學提示中列舉了一些歷史人物,例如張謇和聶耳。2023年5月和9月,聶耳和張謇主題展先后在中山艦博物館舉辦,中山艦博物館要充分利用這些十分有教育意義的展覽來設計中小學教育課程。以后,中山艦博物館可多策劃和引進一些針對青少年的展覽,例如,可引進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展覽,面向初中生設計“走近船政”教育課程。船政學堂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培養(yǎng)出嚴復、鄧世昌、詹天佑、陳季同、薩鎮(zhèn)冰等一大批愛國奉獻、自強不息的仁人志士,與中山艦亦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同時,船政學堂招收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入學,能夠引發(fā)今日少年之共鳴。通過講述,可以讓初中生感受船政學生的家國情懷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2.2 研究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求

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的設計理念應契合學校教育理念,堅持“五育”并舉,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在過程控制方面,設計課程前,可通過座談、采訪、調查等形式收集小學、初中、高中生以及學校教師對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需求;設計課程時,博物館相關人員要征求學校教師意見;實施課程后,根據(jù)前期制定的《課程評價辦法》,請學生、教師對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進行評價,以便博物館從業(yè)人員后期完善課程,提升館校合作的教育效果。在規(guī)范方案方面,博物館教育課程應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明確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目標、體驗內(nèi)容、學習方式及評價辦法,制定《課程開發(fā)指南》《課程評價辦法》等配套方案。

“試點學校是引領研學旅行落地生根的排頭兵,是積累研學旅行實踐經(jīng)驗的試驗田?!辈┪镳^要鎖定重點群體并與之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產(chǎn)生示范效應。以中山艦博物館為例,2018年3月,武漢市教育局發(fā)布《關于公布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市級試點學校名單的通知》,博物館周邊的求實中學和金口中學被列入“研學旅行市級試點學校名單”,其中,求實中學與中山艦博物館前期已達成共建合作關系。目前,中山艦博物館尚未被列入武漢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然而,不論從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大局,還是從博物館改革發(fā)展角度來看,首先利用好周邊學校資源以深入打造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符合博物館和學校雙方的需求。中山艦博物館可主動與求實中學、金口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聯(lián)系并開展常態(tài)化合作。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推薦主題中,針對初中生建隊和建團,都有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內(nèi)容。在建隊活動中,要“學習和了解抗戰(zhàn)和祖國發(fā)展歷史,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強少先隊員的責任意識和愛國意識”。中山艦博物館是一座紀念在抗戰(zhàn)中英勇殉國的中國近代名艦中山艦的專題性博物館,是學生學習和了解抗戰(zhàn)歷史,傳承和發(fā)揚抗戰(zhàn)精神的重要場所。中山艦博物館可結合館藏“平?!迸炏盗形奈铮槍Τ踔猩O計“從江陰到萊特灣—平海艦的血淚史”教育課程,讓學生在二戰(zhàn)的國際視角中思考國防、戰(zhàn)爭、工業(yè)、經(jīng)濟等多方面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針對初中生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軍事技能演練主題,中山艦博物館可聯(lián)合中山艦旅游區(qū)與求實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溝通,和學校教師合作設計針對初中生的具有軍事拓展性質的教育課程。

2.3 打造“菜單”式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

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設計的來源主要是博物館館藏文物和展覽以及中小學教材;課程設計的依據(jù)主要是《博物館條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等法規(guī)和文件。在文旅融合、研學旅行不斷推進的今天,為了守護好以廣大中小學生為重點教育服務對象的博物館教育陣地,博物館從業(yè)人員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分析和研究學校和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打造“菜單”式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并在官方微博、微信、網(wǎng)站開辟獨立板塊,對針對不同年齡段設計開發(fā)的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予以宣傳和介紹。這些課程既可以作為中小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被計入課時,又可以作為面向社會的親子家庭活動體驗課程,還可以成為接待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團隊的博物館專題教育課程。

以中山艦博物館為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考察探究活動、社會服務活動、設計制作活動、職業(yè)體驗及其他活動。其中,針對3~6年級學生的職業(yè)體驗及其他活動推薦主題之一,就是“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場所”,即通過參觀和考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國家認同感。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不懂就要問》,講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敢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懲罰,大膽地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中山艦是一艘與孫中山先生關系密切的軍艦,中山艦博物館是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lián)席會議成員單位。為此,將上述三個方面結合起來,中山艦博物館可以設計“耐人尋味的1000米”小學生教育課程,通過引入語文課文《不懂就要問》,講述孫中山愛讀書、愛思考、愛總結,寫出《建國方略》的故事。為什么題為“耐人尋味的1000米”?因為兩年后,在離孫中山完成《建國方略》1000米的地方,誕生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講述中,將如今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的成就與《建國方略》相對照,得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的結論,有效培養(yǎng)少年兒童愛黨愛國的樸素感情。

3 結語

義務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按照“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基本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博物館不僅是研學教育基地,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亦是與學校、家庭一起參與到協(xié)同育人大業(yè)中的重要社會力量,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則是博物館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和終極功能的主要體現(xiàn)。

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性、多維度的工程。系統(tǒng)性是指博物館中小學教育課程設計需要完成博物館內(nèi)部以及博物館與外部尤其是學校的資源整合,需要整體布局、聯(lián)動實施;多維度是指博物館中小學課程要明確教育目標,從知識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三個維度加以設計,引導中小學生愛黨愛國,增強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相信在未來的館校合作實踐中,在國家層面的宏觀布局和地方層面的具體指導下,通過不斷摸索和完善,博物館教育資源與中小學校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將結合得更為緊密,取得更多成效。

參考文獻

[1]周靖景.博物館兒童教育研究:兒童展覽與教育項目的視角[D].上海:復旦大學,2013.

[2]胡嘉男.博物館中小學教育研究:以遼寧省博物館為例[D].沈陽:遼寧大學,2022.

[3]占德杰.博物館課程資源開發(fā):思路、原則與策略[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2(6):25-28,47.

[4]彭松林,李臻.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研學旅行服務:意義、現(xiàn)狀與策略[J].圖書館雜志,2022,41(3):32-40.

[5]田萌,王懿靜.淺談博物館與中小學開展館校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江南·園林”綜合實踐課程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4):95-98.

[6]朱蕾,秦星.新形勢下博物館教育功能探究:以近年博物館研學融合為背景[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6):101-103.

[7]周茜.淺談博物館教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為例[J].長江文明,2023(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