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lián)網時代,社交媒介的發(fā)展推動著網絡梗的快速傳播。網絡梗作為一種新形式的話語表達,有著簡潔生動、易于理解、形式多樣、強關聯(lián)性、強情緒色彩等特征。針對網絡梗出現的低質量、泛娛樂化、不規(guī)范化問題,本文從主流媒體、網絡媒體、網民等角度出發(fā),提出加強監(jiān)管、主流媒體引領、網絡媒體制定審查檢驗制度、網民提升網絡語言素養(yǎng)等解決對策來構建良好的網絡語言環(huán)境。
【關鍵詞】梗語言;問題;網絡規(guī)范
基金項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網絡梗語言及其流行現象研究”(項目編號:202310524035)。
在高速發(fā)展的網絡信息時代,網民數量猛烈增長,自媒體不斷興起?,F象級短視頻、互聯(lián)網熱點事件等中產生的網絡“?!闭Z言逐漸被運用到網民的生活中。網民充當了網絡梗內容的提供者和生產者。網絡??梢詠碜跃W絡用語、網絡事件、網絡用圖、網絡視頻、網絡段子等多種渠道,主要通過語言文字、視頻、表情包圖片等形式表現,像“栓Q”“xswl”都屬于網絡梗范疇。
網絡梗能夠快速傳播,讓人們產生共鳴和情感連接,成為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梗的生成與傳播過程中,梗語言的隨意、散漫與庸俗暴露無遺。本文通過對現有網絡梗傳播與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對網絡梗的規(guī)范提出相關建議,正確引導網絡梗語言產制和傳播主體對梗語言的傳播和使用。
一、網絡梗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梗的快速傳播導致信息泛濫
網絡梗有很快的傳播速度,一條梗在數小時內就可能傳遍整個網絡。這種快速傳播帶來了信息泛濫的問題。有時候,網絡梗的傳播速度比事實的核實速度還要快,導致一些不實的信息被誤傳和放大。尤其是在某些敏感的時事話題或社會事件上,網絡梗的傳播往往容易引發(fā)爭議和誤解,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二)網絡梗的過度消費導致審美疲勞
隨著網絡梗的不斷傳播和衍生,一些熱門的梗可能被反復使用和強行炒作,導致審美疲勞。人們在長時間接觸同一種梗時,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和心理疲勞,失去對梗的新鮮感和興趣。
過度消費網絡??赡茏屓藗儗W絡文化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降低了梗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比如很火的“家人們誰懂啊”出自抖音的西瓜條特效,因為該特效只露出眼睛和嘴巴,不僅可以保護隱私,還有一種搞笑詼諧的效果,因此被用來分享生活中一些見不得人的尷尬事件。但是有些為了流量的網友用該特效發(fā)布一些奇葩文案,這些文案通常會以“家人們,誰懂啊”作為開場白,引得眾網友不滿。
(三)低質量的網絡梗影響規(guī)范性語言的傳播
雖然網絡梗作為一種網絡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幽默感,但是也存在著低質量和低創(chuàng)意的問題。由于漢字的多義性,網絡梗這種非官方、非學術性詞匯的多義化傳播極有可能造成語言秩序的混亂,使用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誤導,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學習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在看到一些網絡梗時遇到跟網友傳播情景相同的情況時脫口而出某個梗,他們會產生認為這個詞匯本就適用這個情景的錯誤觀念,導致在今后這樣的情況延續(xù)到造句和作文中,對之后他們的學習也會構成一定的障礙。這樣的情況下,網絡梗也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一些網絡梗缺乏深度和內涵,只是簡單地模仿和抄襲,沒有特點和文化價值。這種低質量的梗容易泛濫和濫用,嚴重影響了網絡文化的品質和形象fde049dbc95ff0294191377f9ce577f6,傳遞出“非標準漢語一旦被官方接納即視為標準”的誤導性信息,使得公眾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現代漢語不規(guī)范,進而對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體系造成潛在威脅。部分網絡梗在追求新奇與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語句粗俗、使用不規(guī)范的情況。比如,“C位”等網絡梗,由于它們融合了中英文元素,并不符合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漢語的純凈性。
網絡梗的使用者大多數是青少年。梗詞傳播范圍廣,更新速度快,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交流中,所以青少年的語言使用是最容易受到網絡梗影響的。在書面表達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之時,過度“玩?!辈粌H會破壞青少年語言表達的完整性與豐富性,也會對其文本理解能力、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度嗣袢請蟆吩u論中提到過度沉浸在“網絡爛梗”中的青少年兒童,其自我認知、表達和塑造等方面有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當“玩梗”玩成一種習慣,網絡梗自帶的戲謔等風格還可能導致青少年兒童在自我表達、價值取向上劍走偏鋒,給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諧音、縮寫等形式的網絡梗詞如“雨女無瓜”等,不但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干擾其語文學習進程,甚至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zhàn)。2023年9月19日,河南許昌的一名小學教師發(fā)布了一則吐槽視頻,引發(fā)網友討論。這名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班上的一位學生竟把網絡用詞“栓Q”寫進作文,還配有一段歌詞?!翱吹阶魑睦锬莻€‘栓Q’,我血壓都飆升了。平常讓同學組詞‘奧妙’‘奧數’,居然有人組了一個‘奧利給’”。
(四)網絡梗的商業(yè)化導致其純粹性的喪失
一些商業(yè)公司利用網絡梗來進行廣告營銷,破壞了梗的本來面貌和純粹性。某快餐品牌的“瘋四文學”一向被認為是非常優(yōu)秀的營銷案例,但其在營銷段子中對“地鐵偷拍”事件進行“玩?!保粌H是將嚴肅的社會事件娛樂化,還涉嫌對女性的侮辱,引發(fā)了無數網友的聲討和抵制。
很多品牌在尋求生意增長路徑時,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營銷,以此獲取用戶的關注。例如“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路牌一度爆火網絡,吹到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成為流量密碼,無論是在旅游景點,或是街邊餐飲店,都能見到其身影。其實,不僅線下門店會利用梗來營銷,微博、百度百科、知乎問答等盈利性在線平臺上,文章里頻繁出現屬于不同時期的網絡流行語或梗。這些平臺敏銳地捕捉到了受眾對于新穎、特殊的用語有著暫時的濃厚興趣,因此巧妙地利用這些元素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進而提升文章的閱讀量,實現流量變現。
一部分博主發(fā)布“內卷”相關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視頻后,“內卷”就已經發(fā)生變質,博主只是為了自己能夠增加曝光度,贏得流量市場。但“內卷”最先成為梗是由于很多高校學生用其調侃一種并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者“被自愿”競爭,起先并沒有盈利的目的。
(五)網絡梗導致個人信息的暴露和公共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一些網絡梗涉及個人隱私和敏感信息,可能會引發(fā)侵權和侮辱等法律問題。有些人搶先注冊網絡梗商標,導致與他人有關的信息暴露,違反《商標法》,2022年5月就有人注冊了“退,退,退”的商標,當時正處于“退退退”這個網絡梗走紅網絡被人模仿的時期。對于一些不恰當的梗,可能會違反網絡倫理和道德規(guī)范,造成社會輿論和道德風險。此外,一些網絡梗還存在著安全隱患,互聯(lián)網梗視頻可能被惡意利用來傳播惡意代碼和網絡病毒,給用戶帶來損失和危害的同時也會侵犯公共安全。除此之外,這類帶有惡俗性質的梗已經涉嫌違背了《民法典》的公序良俗原則。
二、網絡梗的規(guī)范
網絡梗的出現,毫無疑問給民眾帶來了更多話題,帶動了他們參與話題討論的積極性,增加語言的生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對語言的內涵進行了豐富。盡管眾多網絡梗都朗朗上口,風趣幽默,但是,缺乏規(guī)范的網絡??赡軙斐刹涣加绊?,因此,規(guī)范網絡梗的語言形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相關部門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相關部門應該創(chuàng)建設立針對網絡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網絡用戶的網絡行為,制定公平、科學、有效的懲戒措施,從源頭切斷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等網絡安全問題[1]。加大有關信息技術的投入,構建專業(yè)化的網絡空間管理團隊,以強化信息監(jiān)管效能,同時推進網絡監(jiān)控平臺的研發(fā)工作,并加強網絡“防護墻”和“信息篩選”機制的升級更新。對負面消息進行過篩,從源頭阻斷其進入傳播鏈條。比如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表示應當加快推進語言文字基礎能力建設,其中對加強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標準化建設進行了強調。
為了構建一個更為文明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相關部門應當切實加大語言文字的監(jiān)督檢查力度,特別是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學校、網絡信息、機關以及公共服務等領域。同時,必須嚴格規(guī)范和管理互聯(lián)網等新媒體的用語使用,堅決杜絕低俗暴力網絡語言的蔓延,保障網絡語言的純潔與健康。
(二)主流媒體正確引導網絡語言規(guī)范
主流媒體與近年來在互聯(lián)網浪潮中迅速興起的自媒體群體有著顯著的差異。相較于自媒體行業(yè)入門門檻相對較低、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主流媒體的工作人員多數具備專業(yè)的學術背景,經過系統(tǒng)的高等教育與專業(yè)訓練,展現出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些主流媒體工作者不僅在新聞傳播領域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還接受過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使用訓練,他們的行文風格嚴肅而正統(tǒng),經常被視為語言表達的楷模。
發(fā)揮主流媒體的主導作用,積極搶占輿論主動權。主流媒體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在網絡梗的影響下,主流媒體的語言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時代性的同時也要遵循語言規(guī)范,體現文明和社會價值[2]?!缎氯A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在2015年發(fā)布,2016年和2017年經過修訂,明確規(guī)定了相關用詞標準,近年來,網絡上新造的縮略詞如“PK”等(新媒體可用“PK”一詞),在報道中均不得使用。各級廣電機構依據《關于規(guī)范廣播電視節(jié)目用語推廣普及普通話的通知》指導,積極整治廣播電視用語不規(guī)范現象,取得顯著成果,濫用外來詞匯、網絡用語以及刻意模仿具有地域特色的發(fā)音等行為,現已得到有效遏制。
(三)網絡媒體制定規(guī)范網絡語言檢驗制度
抖音、小紅書、快手等社交平臺正逐步從單純的社交互動領域擴展,進化為兼具新聞特性的信息傳播平臺,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網絡媒體需要規(guī)范運營流程,制定網絡語言檢驗制度,優(yōu)化輸入法功能,引入不規(guī)范字詞智能檢測工具,優(yōu)化文本內容檢查功能,同時,對傳播不良信息的現象采取針對性措施,維護網絡空間正氣和網絡語言的使用規(guī)范。把握正確的新聞宣傳方向,增強責任意識,實事求是,創(chuàng)作正能量的、符合網絡時代的網絡文化作品。
(四)網民要提升網絡語言素養(yǎng)
公眾應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在網絡交流中保持文明用語,避免制造和傳播低俗言論,應當適度“玩?!?。網民要自覺接受教育,保持對網絡信息的審慎和批判性思維,加強規(guī)范使用網絡梗語言的意識,努力做到不傳播“爛梗”,不玩“爛?!?。
青少年群體的占比大多數都是學生,這就要求學校重視挖掘各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人文教育元素,并將其融入教學實踐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學??山Y合自身實際開展一些具有人文教育作用的活動,如主題寫作、主題演講、主題辯論,推行豐富多樣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項目,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筑牢意識形態(tài)領地[3]。互聯(lián)網用戶要攜起手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網絡文明的倡導者和引領者。
社會各界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石,深入融合其精髓到規(guī)范網絡用語、規(guī)范網絡梗當中去,要強化青年群體的主流價值認同,增加對青年群體的人文關懷,構建科學的網絡文化環(huán)境,校園內部教育工作者更要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思想,有利于塑造青年群體的美好心靈,增強當代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為實現中國夢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新時代青年。
三、網絡梗的展望與反思
在新媒體的催化下,部分新媒體平臺以其傳播速度信息分布覆蓋面廣等特點,成為人們參與互聯(lián)網的主要渠道,同時,也成為了網絡梗語言傳播的途徑。傳統(tǒng)媒體下受眾是新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新媒體背景下,這種局限被打破,這也加速了網絡交流過程中網絡梗語言的傳播速度。同時,網絡傳播主體的廣泛性和多樣性也使得網絡梗參差不齊。
網絡梗語言在互聯(lián)網的催化下快速發(fā)展與進步。網絡熱梗在日常生活中確有諸多好處,例如緩解人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壓力;或是作為一種新的語言表達形式被人們利用等。但現實中也存在著部分熱梗銷聲匿跡的情況,互聯(lián)網高速運轉下,網絡熱梗的合理使用與濫用以及網絡熱梗使用者和受眾的態(tài)度等眾多因素都決定著網絡熱梗的最終歸宿。
(一)文化與商業(yè)資本對網絡熱梗的利用與整合
網絡熱梗的整合包括了文化整合和商業(yè)整合。隨著互聯(lián)網的突飛猛進,新興媒體崛起,成為主流與亞文化交流的橋梁。主流文化積極吸納亞文化元素,采用青年喜愛的表達形式進行對話,并在特定場合主動引導,實現文化深度交融。同時,新型媒介技術滿足青年在認知、情感和行動上的需求,促使他們更積極地與主流文化互動[4]。這一轉變使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產生共鳴,共享價值理念與情感認同。因此,主流文化在整合方式上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展現出更為開放和包容的態(tài)度。如今,主流文化不再排斥亞文化,而是積極與其交流對話,促進雙方的融合與互補。
比如“奧利給”,它一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熱梗,所以在沿用中未被排斥,而是有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梗并接受使用這一熱梗,并在央視新聞播出的《年輪2019》里出現了“加油,奧利給”這一語音片段。2020年12月4日,“奧利給”入選為“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之一。
經過商業(yè)整合,亞文化現已廣泛融入大眾視野,成為商業(yè)現象中的常見元素,其原有的抵抗性和顛覆性特質已逐漸消失。在商業(yè)整合過程中,部分網絡熱門話題的內涵和意義被淡化,淪為缺乏新意的“商業(yè)俗梗”。最終消失在龐大的商業(yè)海洋中;然而,也有一些網絡熱門話題在商業(yè)資本的推動下,獲得了公眾的廣泛認同,并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商業(yè)和經濟價值。例如一種奶茶品牌“茶理宜世”就運用了諧音“查理一世”。可見,在整合與利用過程中,網絡熱梗發(fā)揮出了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同時也為熱梗本身開拓出了新的生存空間。
(二)短梗的銷聲匿跡是其注定的歸宿
“短梗”作為梗語言中的一種,有著其獨特的簡潔性,它不需要復雜的情節(jié)或背景,也不需要很長的語句來讓人發(fā)現笑點,只需要簡單的語言就能引出笑點。同時“短?!钡碾[喻性和靈活性的語言表達,也使得其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得以迅速產生和被接受。反之,網絡梗的發(fā)展就猶如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由于“短梗”的這些特性,加之互聯(lián)網碎片化的內容消費,使得“短?!痹诒谎杆俳邮懿⒗斫夂缶捅粧佒X后。且“短梗”大多在社交平臺運用,網民每天接收信息繁多,就使得網絡短梗更容易被淘汰。
針對網絡梗,北京大學漆永祥教授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一個詞語能否長久流傳,其核心在于其生命力。網絡上時常有詞匯迅速走紅,但往往只是短暫的熱鬧,兩周后可能就銷聲匿跡了。他進一步闡述,這些新詞之所以能夠迅速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網友們對它們的新鮮感。然而,這些詞匯本身往往缺乏深厚的內涵,多數只是簡單的縮寫甚至錯別字。因此,這些詞匯往往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其影響力大多局限于網絡世界。
誠然,當前互聯(lián)網時代的熱梗更新迭代猶如疾風驟雨,瞬息萬變,正是由于信息化時代的高速運轉,部分熱梗無法始終占領潮頭。2023年,各類視頻平臺上,“科目三”這一現象級熱梗幾乎占據了每一個屏幕角落。中外網友紛紛加入“科目三”的比拼,然而,潮流易逝,熱點更迭,短短幾日間,“馬弓手關羽,請戰(zhàn)華雄”的新梗便在網絡熱搜上取代了“科目三”。
如圖1所示,我們將“內卷”“emo”“yyds”三個百度熱詞指數已收錄的熱梗進行了從2021年到2023年的對比,圖中三個熱梗屬于三個不同類型?!盁衢T后緩慢淡出”型網絡熱詞,即在短暫盛行后,搜索指數逐漸回落。以“emo”為例,該詞2021年網絡走紅,使用廣泛。然而,隨時間推移,使用頻率降低,逐漸淡出網絡用語。圖表顯示,其搜索指數在2021年12月達到約90000峰值后,平緩下降,似下坡路。與之相反,“熱門后迅速沉寂”型網絡熱詞表現則不同。這類詞匯短暫爆紅后,搜索指數便迅速暴跌,數據線圖像呈現尖銳三角形,如針狀。例如“yyds”,2021年8月迅速走紅,但熱度迅速消退,搜索指數急劇下降,迅速淡出公眾視線。
將上述提及“yyds”“內卷”和“emo”的搜索指數曲線圖合并至一圖,以A、B、D三點標注其峰值。對比之下,三種網絡熱詞的熱度走勢差異顯著。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的網絡短梗,無論之前是怎樣的火爆,最終都會隨著熱度的消減而消失。
(三)網絡熱梗成為促進媒體轉型的工具
主流媒體作為官方媒體,一旦主流媒體使用網絡梗,網絡梗便會被貼上“被認可”“規(guī)范化語言”的標簽。網絡梗語言由于其特殊的來源,具有趣味性、多樣性和以娛樂為價值取向、共鳴為認同的標簽、表達為參與目的等特征,這與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客觀嚴謹相矛盾。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tǒng)媒體需要審時度勢,不僅要在傳播渠道上創(chuàng)新,還要轉變傳播語態(tài),借助一些正面的規(guī)范性的網絡熱詞實現語態(tài)親民,實現情感共振等,這也是主流媒體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這也是網絡熱梗能夠得以延續(xù)或者消失的關鍵所在。
四、結語
網絡梗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產物,其表現具有雙面性,人們在使用網絡梗的同時無法避免地會受到網絡梗的負面影響,爛梗與“濫”梗正在污染網絡環(huán)境、破壞語言規(guī)范性、扭曲網民價值觀。正視網絡梗的問題,針對網絡梗的使用進行多方面規(guī)范標準的制定,對于了解社會文化、促進新媒體發(fā)展以及網絡梗的后續(xù)傳播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宋云飛.網絡流行語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3).
[2]王佳玉,李佳欣.沖擊與駕馭:網絡流行語與主流媒體語言表達規(guī)范化[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3, 14(03).
[3]王毅韜,周肅軍.大學生網絡流行語的基本特征、心理動因及其引導[J].秦智,2023,(05).
[4]沈昊.亞文化視域下網絡熱?,F象研究[D].黑龍江大學,2022.
作者簡介:
周馨瑩,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
田淑蓉,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