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始于大革命初期,經過多年革命實踐的檢驗和發(fā)展,形成了完備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其中,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理論前提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與實踐辯證關系原理;毛澤東關于調查研究過程的思想充分運用了事物運動矛盾規(guī)律的原理;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價值指向契合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研究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形成的哲學意蘊有助于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答時代課題,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調查研究;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圖分類號:A4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450(2024)05-0003-07
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基礎上,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是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典范。研究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蘊,有利于在新時代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一、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理論前提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與實踐辯證關系原理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是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的標志性著作。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說明了人的社會性本質,正確闡述了社會實踐是歷史發(fā)展的動力。比如,“人們?yōu)榱四軌颉畡?chuàng)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1]158。也正是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馬克思闡明了實踐在認識論中的基礎地位和決定性意義。這種基于實踐的、由淺入深的關于認識發(fā)展過程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獨創(chuàng)。在經常反復的實踐中,雖然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推移運動往復不停,但是運動至此還沒有完結。認識論不僅僅認為懂得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就能夠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對于客觀規(guī)律性的認識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基于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認識,毛澤東提出了自己關于認識和實踐關系的觀點,著重闡述了調查研究對于從實踐到認識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毛澤東指出:“認識從實踐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的認識,還須再回到實踐去。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的認識到理性的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于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2]292
1941年,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進一步升華了他的調查研究思想,明確地概括了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并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去研究[3]801。1930年毛澤東寫出《反對本本主義》的時候,提出的“思想路線”只是反對本本、反對教條,號召從實際出發(fā),加強調查研究,以明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2]116的路線;到了延安時期,毛澤東從哲學高度明確地概括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提出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局面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奠定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礎,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也是黨的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反映了認識與實踐的關系
“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2]109是《反對本本主義》中的重要論斷。從根本上講,這篇文章講的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講的是共產黨人遵循的思想路線問題?!澳銓τ谀硞€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fā)言權……你對那個問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既然沒有調查,不知底里,對于那個問題的發(fā)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2]109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4]474。1925年,毛澤東通過走訪調查,與各種群體接觸訪談,真正了解農村的政治和經濟狀況,回答了革命的首要問題即“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2]3的問題。毛澤東指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始終站在帝國主義的一邊,是極端的反革命派;中產階級主要指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對中國革命持有矛盾的態(tài)度,具有兩面性;小資產階級包括自耕農、手工業(yè)主、小知識階層,他們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階級動搖性,但是易受到革命的裹挾;半無產階級包括絕大部分的半自耕農和貧農,這是農村中數量極大的群眾,他們是農民中極其艱苦者,極易接受革命的宣傳;小手工業(yè)者、店員和小販地位和貧農不相上下,需要一個變更現狀的革命;中國工業(yè)無產階級雖然經濟落后,人數不多,只有二百萬人,但卻是中國新的生產力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是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農村的無產階級指的是雇農,其勞動時間長,工資少,職業(yè)不安定,與貧農屬于同一緊要地位;此外還有游民、無業(yè)者、失了土地的農民和失了工j88qIq6Bg/Zg3FeNoaoKgA==作機會的手工業(yè)工人,這些人很勇敢,但是屬于生活中最不安定者?;谝陨险{查研究,毛澤東撰寫《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分析了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革命動力和革命目標等一系列問題。毛澤東分別在1926年、1927年又撰寫《中國佃農生活舉例》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深刻地揭示了農民在中國革命道路上地位的不可動搖性。毛澤東對中國各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角色分析和調查研究成為對中國革命性質、中國革命規(guī)律、中國革命道路產生正確認識和基本探索的關鍵,也深刻印證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正確性。
(二)“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反映了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的過程
毛澤東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2]110-111,但調查研究的過程是漫長且復雜的,如“十月懷胎”一樣艱辛。調查研究做得好,解決問題才會迅速而準確。這里包含了對調查研究過程的認識,就是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變的過程。毛澤東始終認為,認識過程的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物,屬于感覺的階段,是感性認識;第二步是將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達成理性認識。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并合乎實際,才能根據第一步的材料得出第二步正確的概念和理論。強調社會調查在認識過程中的意義,就在于只有社會調查才能使認識能夠發(fā)生,認識來源于實踐,這就是認識論的唯物論。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來到贛南、閩西,發(fā)動群眾,在江西、福建的邊界開辟出新的革命根據地。伴隨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逐步摸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為了了解中國農村的經濟現狀,發(fā)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繼而鞏固革命根據地,毛澤東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并寫下著名的《尋烏調查》?!秾跽{查》內容涉及尋烏的地理環(huán)境、經濟、政治、交通、各階級的歷史和現狀等內容。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鎮(zhèn)商業(yè),掌握城鎮(zhèn)中各階級的經濟政治狀況,以便拿出管理城鎮(zhèn)、發(fā)展城鎮(zhèn)生產和繁榮商業(yè)的辦法。正如毛澤東自己所說:“關于中國的富農問題我還沒有全般了解的時候,同時我對于商業(yè)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因此下大力來做這個調查?!盵5]1181930年10月,毛澤東在江西的興國縣永豐區(qū)農村針對紅軍的八個家庭又做了一次更深入細致的調查,并撰寫《興國調查》。這次調查讓毛澤東意識到:“實際政策的決定,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坐在房子里面想像的東西,和看到的粗枝大葉的書面報告上寫著的東西,決不是具體的情況?!盵5]254這充分地說明了調查研究的必要性。同時,毛澤東再次指出興國調查的缺點,“是沒有調查兒童和婦女的狀況,沒有調查交易狀況和物價比較,沒有調查土地分配后農業(yè)生產的狀況,也沒有調查文化狀況”[5]255。在興國調查之后,毛澤東在紅軍行軍途中又做了一個涉及東塘、大橋、李家坊、西逸亭幾個村子的調查,并在之后寫出《東塘等處調查》這一文章。調查之中,毛澤東發(fā)現了土地改革政策在制定和落實過程中的差距,于是提出“這種利于富農不利貧農的分配法,是應該改變的”[5]246這樣的論斷。東塘等處調查結束十天后,在前往與紅軍主力會合的途中,毛澤東在木口村做了一次簡短的專題調研,目的是了解“村政府委員的成份及本村所殺反動分子的成份”[6]283,最終寫成《木口村調查》,并得出“中農在平分土地中不但無所失而且有所得,富農小地主則在農民的激烈斗爭中便要走到反革命陣營中去的”[6]283這樣的結論。以上調查做完后,毛澤東意識到,“一切蘇維埃工作的實際執(zhí)行都在鄉(xiāng)蘇與市蘇……而不了解鄉(xiāng)蘇與市蘇的工作……就不能真正去解決‘一切蘇維埃工作服從革命戰(zhàn)爭的要求’這個問題”[5]276,這才有了1933年的長岡鄉(xiāng)調查和才溪鄉(xiāng)調查。這兩個鄉(xiāng)是蘇維埃工作的模范鄉(xiāng),毛澤東率領中央政府檢查團走訪紅軍家屬、貧困農民,與群眾一起勞動,親切交談,了解到了鄉(xiāng)蘇政權建設、擴大紅軍、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等問題,最終寫出《長岡鄉(xiāng)調查》和《才溪鄉(xiāng)調查》,將典型經驗向整個中央蘇區(qū)推行。上述調查研究工作為當時的土地革命、農村與城鎮(zhèn)情況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詳盡的第一手調查資料,這些資料為我們黨制定農村土地革命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毛澤東關于調查研究過程的思想充分運用了事物運動矛盾規(guī)律的原理
在《哲學的貧困》中,針對普魯東形而上學的觀點,馬克思在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批判繼承的基礎上,揭示了唯物辯證法關于客觀事物辯證運動的實質,就是矛盾雙方的對立和斗爭是客觀事物自身發(fā)展的動力源泉,這深刻地說明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實質,承認矛盾規(guī)律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區(qū)別。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用大量的客觀事實論證了矛盾規(guī)律的客觀普遍性,指出從簡單的機械運動到高級復雜的生命運動都充滿了矛盾。運動本身就是矛盾,作為反映客觀世界的思維和自然科學也充滿了矛盾。矛盾是一切運動變化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結合中國革命實踐,毛澤東認為只有了解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了解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基本原理,才能不至于被假象所迷惑。在《矛盾論》中,毛澤東深刻闡述了關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等內容,并在其調查研究思想中有力地印證和應用這些理論。只有真正掌握矛盾的要點,才能通過調查研究擊破那些教條主義的思想,避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一)“不做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說明在調查過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重要性
1931年,毛澤東在《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一文中提出:“一,不做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盵5]267-268這一論斷,充分地說明了調查材料真實正確的重要性,這就包含著對調查工作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進行區(qū)分的思想。調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前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要靠調查研究來取證,才能保證少走彎路。毛澤東在《矛盾論》中專門單設一章,對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出闡述:“在復雜的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盵2]320不能把過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須把它們區(qū)別為主要的和次要的兩類,著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笆挛锏男再|,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guī)定的?!盵2]322
毛澤東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闡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性質的時候,對中國社會呈現出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復雜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在帝國主義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危難關頭,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就成為主要矛盾,中國內部各階級之間的矛盾成為次要矛盾。當國民黨反動勢力壓迫人民大眾的時候,人民大眾與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正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國情尤其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深刻的總結,正確地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立場,預測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前途,從而科學地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各個歷史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通過不懈奮戰(zhàn),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二)“麻雀雖然很多,不需要分析每個麻雀,解剖一兩個就夠了”說明了區(qū)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總結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上,毛澤東提出要重視解剖麻雀的調研方法,強調“麻雀雖然很多,不需要分析每個麻雀,解剖一兩個就夠了”[7]134。“解剖麻雀”理論可以追溯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如果簡單的機械的移動本身包含著矛盾,那末,物質的更高的運動形式,特別是有機生命及其發(fā)展,就更加包含著矛盾?!盵2]305矛盾普遍性的意義,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如果認識不到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fā)現事物矛盾運動發(fā)展的普遍原因或普遍依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種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也就無從發(fā)現事物運動發(fā)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依據。毛澤東指出,“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后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當著人們已經認識了這種共同的本質以后,就以這種共同的認識為指導,繼續(xù)地向著尚未研究過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過的各種具體的事物進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質,這樣才可以補充、豐富和發(fā)展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2]309-310。當研究一個事物時,要發(fā)現其內部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聯結,以及一個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結,這體現在毛澤東的幾種調查方式之中。
第一,解剖麻雀式的調查方式,觀一點而知全貌。這是毛澤東在早期做社會調查時最常用的方法。在《中國佃農生活舉例》中,毛澤東調查研究的對象是自己家鄉(xiāng)的壯年佃農張連初,先是了解張連初的家庭情況和收入情況——“因窮,田系販耕,沒有押租銀可交,所以田租照本處通例要交十分之七”[6]28,后又分析張連初的家庭支出情況與其他方面的“收入之部”。通過詳細分析之后,毛澤東得出結論:一是“窮苦佃農總是老實者多精明者少,在生存競爭十分劇烈之今日農村,此點關系榮枯極大”[6]33;二是“中國佃農比牛還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則全無”[6]33。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對一位佃農詳細的分析研究,毛澤東由特殊推及一般,得出“中國佃農比世界上無論何國之佃農為苦”[6]33的結論。這種解剖一只麻雀的調研方式,為分析中國農民的階級狀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之后確定中國革命的力量所在,明確中國“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調查方式,用來彌補普遍材料的不足。毛澤東在《興國調查》中專門了解八個紅軍家庭的詳細情況,調查當地農村的土地關系、土地分配、各階級關系、土地稅等方面的內容,開了多種類型的調查會。“我們的調查會是活潑有趣的,每天開兩次甚至三次,有時開至很夜深,他們也并不覺得疲倦?!盵5]255正是跟農村家庭有了這樣面對面的深入交流,毛澤東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聯系起來,用來彌補出現的一些錯誤。
第三,研究總結典型經驗的調查方式,把基層好的經驗推向更大范圍的工作中。毛澤東的《長岡鄉(xiāng)調查》與《才溪鄉(xiāng)調查》就是將基層蘇維埃工作的經驗推廣至整個蘇維埃地區(qū)的論著。在調查之前,毛澤東發(fā)現黨的任務提出、工作計劃的發(fā)布與群眾動員實施之間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就此作出了對蘇維埃工作模范鄉(xiāng)——長岡鄉(xiāng)和才溪鄉(xiāng)的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毛澤東采取了“代表會議”“群眾生活”“合作社運動”“文化運動”等方法,摸清了這兩個鄉(xiāng)在根據地建設過程中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把群眾生活與革命戰(zhàn)爭緊密聯系起來的工作方法。毛澤東號召將這兩個鄉(xiāng)的做法推廣至全蘇區(qū),“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腦子里頭想得出來的,這依靠于從動員群眾執(zhí)行各種任務的過程中去收集各種新鮮的具體的經驗,去發(fā)揚這些經驗,去擴大我們動員群眾的領域,使之適合于更高的任務與計劃”[5]276。長岡鄉(xiāng)與才溪鄉(xiāng)群眾工作經驗的推廣,對蘇區(qū)的官僚主義形成有力的反擊。
三、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價值指向契合馬克思主義人民觀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作的《神圣家族》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批判黑格爾派的英雄史觀,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馬克思特別強調工人階級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作用,指出無產階級“能夠而且必須自己解放自己”[8]262。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指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要研究和發(fā)現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必須去探索社會發(fā)展的真正動力,探討使廣大人民群眾、整個民族和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因,而這種行動是指那些持久的、引起重大歷史變遷的行動,這才是引導我們發(fā)現在整個歷史中起支配作用因素的途徑。
毛澤東在其調查研究中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他的調查研究方法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價值指向,一直將人民群眾當成自己的老師,一直強調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899。正是這種人民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群眾路線就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秉承“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并在實踐中踐行這一路線。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必須虛心學習群眾,誠懇地向群眾“求教”“問策”。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揭示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精髓
1929年,周恩來在起草《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既強調了紅四軍調查研究的重要作用,又論述了紅軍工作方法中的群眾路線問題。在隨后的古田會議中,毛澤東再次指出:“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zhí)行。”[2]88只有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才能構建密切的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才能解決黨“為了誰”的問題,才能使黨的一切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實際行動,都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目標和標準。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3]1094-1095要改變中國人民的命運,從根本上說,黨要依靠中國人民。同時,黨的一切努力和奮斗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人民謀利益。毛澤東強調:“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盵9]47所有的黨員干部都必須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滿腔熱忱,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在進行長岡鄉(xiāng)調查和才溪鄉(xiāng)調查之后,深刻地體會到在基層蘇維埃工作中落實群眾路線的重要性。1934年1月,毛澤東0dV/ifKkesYuzjKA8DQa79ZvbrZg1hmmOaaPGN1MXG4=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作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報告,特別強調“因為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2]136,體現了群眾路線的精髓。毛澤東強調:“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zhàn)爭,以革命戰(zhàn)爭打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革命發(fā)展到全國去,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覀兊耐救绻堰@個中心任務真正看清楚了,懂得無論如何要把革命發(fā)展到全國去,那末,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盵2]136在《長岡鄉(xiāng)調查》中,毛澤東強調動員群眾去完成革命的任務和計劃的方法,那就是要依靠群眾中存在的寶貴經驗?!堕L岡鄉(xiāng)調查》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長岡鄉(xiāng)的政治區(qū)劃及戶口、代表會議、選舉干部委員會、鄉(xiāng)蘇下的委員會、地方部隊、群眾生活、勞動力的調劑與耕牛問題、公債的推銷、合作社運動、文化運動、衛(wèi)生運動、社會救濟、婦女問題、兒童問題、反帝聯盟、工人問題、貧民團、宣傳隊、突擊隊、革命競賽等方面。調查之后,毛澤東曾感慨地說:“只有經濟建設配合了政治動員,才能造成擴大紅軍的更高的熱潮,推動廣大群眾上前線去?!盵5]339這些論述,明確地表達了對基層蘇維埃工作的贊許。通過調查,群眾路線的精髓被淋漓盡致地展現,那就是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要使廣大群眾認識到黨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要和群眾在一起,發(fā)動群眾的積極性,關心群眾的痛癢,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解決其生產和生活問題。正如毛澤東所說,“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2]139。
(二)“眼睛向下看”“甘當小學生”揭示了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方式方法
毛澤東在長期的調查研究工作中,始終堅持運用緊密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指出“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3]900。調查研究作為深入群眾的有效方法,是充分汲取群眾意見的重要來源,更是滿足群眾需要的唯一政策方法。“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3]789“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3]790是毛澤東在調查研究過程中一直堅持的態(tài)度。毛澤東認為,沒有謙虛好學的精神和俯下身子的決心,便永遠無法收集到翔實的材料,把握住真實的狀況,更無法做科學的調查研究,得出符合現實情況的結論,最終便是勞而無功。所以,毛澤東經常在領導干部會議中強調,要時刻謹記以民為師、虛心求教,要真正懂得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推動者,時代的真英雄。他誠懇地說:“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3]790
(三)“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揭示了黨對人民群眾深厚的依存關系
1945年10月,面對當時十分嚴峻的國內革命形勢,毛澤東在《關于重慶談判》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盵10]1162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在調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在調查研究中對人民群眾的依存關系,是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閃光點。他始終相信,人民群眾才是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要深入人民群眾中去解決實際難題、請教方法、總結經驗、提高效率,讓人民群眾的智慧在黨的工作中貫徹下去,為黨的群眾工作打開通路,真正落實民主集中制,讓人民群眾參與到革命隊伍中來,才是最有效的調查研究方法。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中,毛澤東系統(tǒng)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中人民群眾的強大作用,他將群眾的想法、批評、建議作為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將群眾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通過調查研究進行收集研究,形成系統(tǒng)集中的思想,加以理論的總結,沉淀出寶貴的經驗,再回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將其轉化為群眾應有的認識。這個過程就是種子依靠肥沃的土地生根發(fā)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再為這片土地遮陽造福。這就是黨胸懷人民夢想,關心人民生活,體現人民情懷,站牢人民立場,最終依靠向人民群眾做調查研究的方法來破解人民群眾的難題。
總之,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作為有助于把握復雜形勢,推進中國歷史進程的科學理論體系,蘊含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光輝,指導全黨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基本路線,踐行了“群眾路線”,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盵11]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是立足新時代對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充分體現了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在新時代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5] 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 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 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N].人民日報,2023-03-20(1).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oughts
Xie Xiaojuan1, Wang Dandan1,2
(1.College of Marxism,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2.College of Marxism,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Liaoning 123000)
Abstract: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oughts bega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fter years of testing and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ary practice, then a complete ideological system was formed. Marxism is the guidinPSA2o5yXLy6RMvRWaOfjHA==g ideology of our party, and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oughts contain profound Marxist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mong them,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oughts is Marxist principle of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practice. Mao Zedongs thought o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akes full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in the movement of thing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oughts is in line with the Marxist view of the people. Studying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oughts will help us to adhere to and apply Marxist standpoints, viewpoints and methods to answer the issues of the times in the new era,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Mao Zedong thought;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rxist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