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報:請介紹一下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國之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的初衷,并談談您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傳達出怎樣的學術理念。
劉萬鳴:“國之頌”主題展覽是為了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慶典,以美術的形式展現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巨大變化和不同時期的藝術風采。這一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jié)目中心共同策劃,旨在向祖國和人民獻上一份厚禮。在策劃過程中,展覽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他們共同為展覽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覽的題目“國之頌”也是由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提出的,寓意著對祖國的深情贊美和頌揚。
展覽匯集了全國畫院系統、高校、美術館等優(yōu)秀創(chuàng)作人才的精品力作共計近400件。這些作品涵蓋了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綜合材料、漆畫等各種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了藝術家們的多樣才華和深厚造詣。在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等已故大師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珍貴遺產。同時,展覽也展出了當代藝術家的新作,這些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
通過此次展覽,我們希望能夠傳達出以下幾個核心信息和價值觀:一、對祖國的深情贊美。展覽中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術家們心靈的感悟、情感的寄托和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他們用筆墨和色彩描繪出祖國的壯麗山河、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偉大成就,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敬仰和贊美。二、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展覽中的作品既體現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挖掘,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種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藝術家們共同的追求,也是推動中國美術事業(yè)不斷前進的重要動力。三、文化自信與時代責任。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確指引下,本次展覽承載著更為深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它激勵著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黨的文藝方針,積極投身于保護、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偉大事業(yè)中。
總之,“國之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不僅是一次藝術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和文化的傳承。它讓廣大觀眾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和民族的自豪。同時,展覽也激勵著廣大文藝工作者繼續(xù)肩負起用美術經典作品書寫時代的重要職責,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時代新篇章貢獻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美術報:此次展覽選擇參展作品的標準和考慮因素有哪些?它們如何共同體現出“國之頌”這一主題?
劉萬鳴:在“國之頌”主題展覽中,參展作品的選擇經過了學術委員會嚴格的評定與審定。這一過程中,我們主要遵循了以下標準和考慮因素:
藝術風格是選擇作品時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我們注重作品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同時要求其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現代藝術的魅力。藝術風格的選擇旨在展現中國美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中國藝術的獨特韻味。
主題思想是選擇作品的核心標準。我們要求作品必須具有家國情懷,能夠反映時代生活、代表時代精神。無論是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還是表現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品都要傳達出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時代的贊美。這種主題思想的選擇,旨在通過藝術作品展現國家的形象和精神風貌,激發(fā)觀眾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創(chuàng)作方面,主要聚焦新中國成立后的作品,也有對新中國向往的作品。這樣的選擇旨在展現藝術家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國家的熱愛和追求,以及他們?yōu)樾轮袊佬g事業(yè)所作出的貢獻。
特別要說明的是,我們在選擇作品時特別注重共性與思想感情的表達。盡管參展作品題材豐富、形式多樣,但它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思想感情的表達。無論是哪種藝術風格、哪個歷史時期的作品,都要能夠觸動觀眾的心靈并引發(fā)共鳴。這種思想感情的表達,是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是展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希望通過藝術作品展現國家的形象和精神風貌,激發(fā)觀眾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能夠推動中國美術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為新時代的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中國美術報:展覽籌備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zhàn)和困難?主辦方是如何解決這些難點的?
劉萬鳴: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畫院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對我們的人員素質和組織能力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我們深知,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yè)化的團隊,才能確保展覽的順利進行。因此,在籌備過程中,我們注重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加強培訓和學習,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
為了確保展覽的品質和層次,我們還需要借用大量珍貴的藝術藏品。這些藝術品的價值極高,借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和風險。我們憑借個人的關系、團隊的協作以及專業(yè)的操作,成功地借用了包括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師的作品,為展覽增添了厚重的藝術底蘊。在借展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挑戰(zhàn)。例如,有些藝術品的價值很高,借用人會存在顧慮。為了消除這些顧慮,我們與館藏單位、藝術家家屬進行了深入的溝通,明確了借用的條件和責任,確保了作品的安全和完整。我在開幕式致辭中也特別說明了,此次展覽的成功舉辦確實要感謝這些兄弟單位和藝術家家屬們的大力支持。
此外,展覽的布置和開幕式的籌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三個展廳的布置工作,并確保近400件作品的展示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精心設計了展覽布局和展陳方案,注重細節(jié)和品質的提升。同時,我們還與相關部門和機構進行了緊密合作,確保了展覽的順利進行。
應該說,這次展覽不僅展示了中國國家畫院的實力和影響力,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美術報:此次展覽在學術性和藝術性方面有哪些特點和亮點?
劉萬鳴:“國之頌”主題展覽不僅是一次對新中國成立75年來美術文脈的深刻呈現,更是一次對中國美術系統性、完整性和規(guī)范性的全面展示。
首先,展覽通過精心挑選的作品,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美術發(fā)展的深厚文脈。這些作品不僅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還體現了不同藝術流派和風格的發(fā)展軌跡,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中國美術發(fā)展歷程的窗口。其次,展覽在作品選擇上注重系統性和完整性,力求展現中國美術的多元面貌。同時,通過規(guī)范性的展示方式,讓觀眾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國美術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
展覽將已故藝術大家和當下老中青藝術家的作品共同展出,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合力。這種合力不僅體現在藝術家們對國家的深厚情感上,還體現在他們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筆墨技巧上。這種跨時代的對話和交流,為觀眾帶來了深刻的藝術享受和思考。在展覽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展覽作品在風格上呈現出多樣性和變化性,每個時期的筆墨風格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特點。然而,在這些不同的風格背后,卻蘊含著共同的思想共性和對國家的深厚情感。這種融合和對比,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美術的發(fā)展歷程和內在精神。
可以說,展覽不僅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美術成就,更對青年藝術家和畫家具有深刻的啟發(fā)和引領作用。通過觀看展覽,青年藝術家們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中國美術發(fā)展中的地位和責任,從而更加堅定創(chuàng)作之路。同時,展覽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借鑒的寶貴機會,讓他們能夠從中汲取營養(yǎng)和靈感。
“國之頌”展覽不僅是一次對新中國成立75年來美術文脈的深刻呈現,更是一次對中國美術未來發(fā)展的展望和引領。通過這次展覽,我們不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美術的發(fā)展歷程和內在精神,為未來的美術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國美術報:未來,中國國家畫院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提高展覽的質量和學術水平?
劉萬鳴:在展覽策劃方面,我們的展覽將始終堅守學術性,同時注重藝術的普及。我們將通過展覽,引導觀眾深入思考中國美術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同時為他們提供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培養(yǎng)和挖掘青年美術人才,作為中國國家畫院的職責之一,我們計劃于明年舉辦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此次展覽將面向全國,包括藝術院校的青年藝術家,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我們將通過嚴格的評審流程,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確保展覽的高水平和學術性。
為了提升展覽的品質,我們將引入專業(yè)的設計師、策展人團隊。他們將從展覽的選題、作品選擇、布展設計等方面入手,確保展覽的呈現效果達到最佳。
我們將更加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和反饋。我始終認為,一個好的展覽不僅要呈現高水平的作品,還要有良好的品牌塑造和普及。我們將通過多渠道宣傳和推廣,提高展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觀眾前來參觀。我們的展覽不僅面向專業(yè)人士,也面向廣大美術愛好者和來自其他行業(yè)的觀眾。我們相信,美育的普及是提升全民審美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將在展覽中設置多種互動和體驗環(huán)節(jié),讓觀眾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創(chuàng)作過程。同時,我們也將積極回應觀眾的疑問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和體驗。
中國國家畫院將始終堅持“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的發(fā)展理念。通過展覽,我們將引導藝術家追求經典作品。同時,我們將以寬廣的胸襟激發(fā)藝術家參與畫院建設的熱情,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精神、民族品格和健康向上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