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月,我大學畢業(yè),分回出生地大理,在大理市的下關市區(qū)工作、生活整整40年有余,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待在下關老城區(qū),只是在20世紀末我父母從老城區(qū)搬遷到經(jīng)開區(qū)后,周末和節(jié)假日常去探望和團聚,以及后來臨退休之前工作時間倒計時的近3年時光,單位搬遷到經(jīng)開區(qū)一隅上班,有幸與這片地域有了些親密接觸。2022年,大理州文聯(lián)與大理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聯(lián)合舉辦經(jīng)開區(qū)“喜迎二十大,共慶三十年”文藝作品征集活動,不禁令我驀然回首,想不到倏忽之間大理經(jīng)開區(qū)就三十而立了!回想起來,對這片區(qū)域也還存留著一些難忘的記憶片段。
一
大理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1992年經(jīng)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省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2014年初經(jīng)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對于這片地域,40年前的最初記憶,似乎就是有天井村、西窯村、金星村、燈籠村、里后山村、舊鋪村、山西村和地石曲、新村、黃瓜營、滿江、下莊等若干座大大小小的村落,幾個池塘、幾條河溝,還有石油站、木綜廠、汽車修理四廠、化肥廠、林運三車隊、水泥廠等幾個單位。那時的團山即洱海公園,也還不遠不近地孤懸在一隅。那條縱貫滇西的老滇緬公路,從其田壩和山坡間逶迤穿過,有一截傍山的路段由于有一定坡度的落差,坐車路過往往有一點相似于坐飛機降落時和坐過山車似的失重感,俗話說的就像“坐土飛機”。
大概八九年后,我們單位也在上級部門支持下在經(jīng)開區(qū)設立了科技服務中心,于是開始與這片地域有了斷斷續(xù)續(xù)的接觸。幾年過后,廣(通)大(理)鐵路建成通車,大理經(jīng)開區(qū)前所未有地熱鬧起來。還記得改革開放20周年的1998年,廣大(廣通至大理)鐵路通車慶典時,我擠在迎接第一列火車駛入大理的人群中,差點沒被擠下站臺去,搶拍到了列車剛剛駛入大理火車站一瞬間的歷史鏡頭。照片投到《光明日報》不久后還被刊登了出來,我因此還獲得當年大理州的外宣獎勵。
再后來,經(jīng)開區(qū)又依托團山之麓的洱海公園,在經(jīng)開區(qū)的中心地帶開發(fā)建設起了寬闊大氣的明珠廣場和民族廣場。晶瑩剔透、明麗高聳的球狀體“高原明珠”及林林總總的公園設施,修建有“五朵金花”“風花雪月”等若干大型雕塑群的寬敞闊氣的云嶺大道,樹立起開放、自信、包容、熱情的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形象,為廣大市民和外地游客營造了休閑歇息、游覽觀光或候車閑逛、漫步納涼、拍照留影的空間場所。
一時間,這片地域也成為吸引外地客商前來大理投資開發(fā)、經(jīng)商貿易、創(chuàng)業(yè)立身、起房蓋樓的熱土和心儀之地。
緊接著,大理州行政辦公區(qū)喬遷到龍山之麓,帶動了整個城區(qū)的大規(guī)模東擴遷移。到我所在單位,歷經(jīng)幾年征地、建成搬遷至開發(fā)區(qū)之時,離我退休只有兩年的時間了。
當然,對于整個大理經(jīng)開區(qū)來說,當年的片片荒野、田園壩子、塘堰之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森林般茂密的高樓大廈、寫字樓、酒店商鋪、客棧民宿,勾勒擘畫出星羅棋布阡陌縱橫的道路街區(qū),聚合起數(shù)家銀行和保險機構的“金融街”。當年的偏僻荒涼嬗變?yōu)槎竦母畸惙比A,昔日的單調清寂羽化為鬧市的喧騰靚美。駐留其間的天井村、西窯村、金星村、燈籠村、里后山村、山西村、舊鋪村等幾座大大小小的村落,成為名副其實的“城中村”。毫不夸張地說,整個大理經(jīng)開區(qū)業(yè)已發(fā)生今非昔比“鳥槍換炮”的華麗轉身,甚至是滄海桑田、羽化蟬蛻般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加上幾年前昆(明)楚(雄)大(理)和大(理)麗(江)動車組開通運行,處于滇西中心、得天獨厚的大理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更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更加彰顯出其滇西八州市咽喉通道的區(qū)位優(yōu)勢、地域亮點與開發(fā)潛力,展現(xiàn)出其華麗豐美的英姿風采和廣闊遠大的發(fā)展前景。而今大(理)臨(滄)、大(理)保(山)及大(理)瑞(麗)鐵路已經(jīng)或即將通車,加之鐵路中心樞紐之大理火車站及其附屬設施環(huán)境的進一步改造升級,位于大滇西交通樞紐重地,三十而立的大理經(jīng)開區(qū),真正似而立之年的俊男靚女,成長出落得健美亮麗、綽約多姿,正當奮發(fā)有為、蓬勃向上、拼搏前行之大好時機黃金年華,趁著新時代的良辰美景,順勢而為砥礪奮發(fā),搶抓發(fā)展機遇,繼續(xù)開創(chuàng)和打造更加富麗精美、繁華殷實的璀璨輝煌,融入新時代創(chuàng)新求變的波濤洪流和高科技發(fā)展的星辰大海。
二
大理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成立之初,就開始在下關東郊開拓營建了一大片高樓林立的新市區(qū),極大地改善了大理市的投資環(huán)境,成為州內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在綠化和文化建設上也有豐碩的成果,標志性的亮點之一是云嶺大道和明珠廣場的城市雕塑,共有5個群組。
南起火車站,北至小團山麓,長約800米的云嶺大道是開發(fā)區(qū)內最寬的一條主體大道。火車站前一座高7米的彩云門坐北朝南,東西兩端基座上各有三組高2米、表現(xiàn)白族民族節(jié)日和民間歌舞的花崗石石刻淺浮雕:東端東面為耍海會賽龍舟,北面為“三月街”民族節(jié),南面為白族龍舞;西端西面為賽馬盛會,北面為“繞三靈”,南面為草帽舞,組成大理民族風情特色和民俗傳說載歌載舞的歡樂情景。這部分浮雕最近由于火車站改造擴建已拆除,不知擴建完成后是否會恢復如初。
云嶺大道南段4組高6米的漢白玉圓雕分別是:《下關風》,表現(xiàn)的是大理家喻戶曉的愛情悲劇故事:南詔公主與蒼山獵人相戀,被羅荃法師施計將獵人打入洱?;癁槭?,公主借來風瓶想吹干洱海水見獵人;《上關花》,表現(xiàn)的主題愛憎分明:贊頌上關樵郎夫婦喜得朝珠花、與鄉(xiāng)親們共享的善良美德,鞭撻貪婪的縣官逼迫村民毀了朝珠花的丑惡行徑;《蒼山雪》,塑造了一對白族兄妹為民除掉了深藏蒼山的瘟神,并犧牲生命化為風神、雪神,不讓瘟神復生為害的大義形象;《洱海月》,謳歌了善良的月亮公主愛上了海東漁郎,但被天帝強行召回,公主只得將一只金盤投入洱海變成一輪金月亮,讓其永照人寰。
云嶺大道北段有兩組城雕,一組是高7米的漢白玉圓雕《五朵金花》,創(chuàng)作者并非以同名電影作創(chuàng)作依據(jù),而是表現(xiàn)了5位性格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現(xiàn)代白族少女,環(huán)立在一個花崗石圓盤基礎上。是一首對美麗、勤勞、聰穎、健康的贊歌。另一組是位于云嶺大道最北邊一東一西兩座類似華表式樣建筑、高13米、直徑1.8米的花崗石石刻吉祥柱:西面為《南詔古風》,表現(xiàn)的是南詔先民英勇勤奮、開疆拓土的業(yè)績;東面為《大理新篇》,表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大理人的幸福生活。
兩組雕塑之間是一個圓形小廣場、一座大型圓柱體的水幕宮和一個長方形水池。小廣場周圍有臺階式觀眾席,北面是一座不大的舞臺,建好不久經(jīng)開區(qū)等機構在此組織轄區(qū)內下屬單位每周末輪流進行了一系列文藝表演,有時夏季暑熱的夜晚還在此放映廣場電影,供市民和游人觀看消暑。平時的早晚就成為人們跳健身操的場所,我母親搬遷到經(jīng)開區(qū)居住后,早些年曾經(jīng)常在此參加老年文藝表演活動、跳健身操。緊靠廣場和舞臺便是水幕宮,其上曾經(jīng)開過一個熱極一時的“沃特風”酒吧式樣的餐飲店鋪。
水幕宮以北是生長著水生植物和花卉的水池。這些雕塑群和建筑物周圍,皆有大大小小寬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的綠地,供人們休閑漫步。
作為大理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新建的公共綠地之一的明珠廣場,每逢節(jié)假日,是市民尤其是孩子們最喜愛游覽或休閑之處。為了滿足游客小憩之需,經(jīng)開區(qū)管委會在建園之初,就在園區(qū)小路上每隔十多米設置了一個面積10平方米、可供游人小坐的石鋪平地,每塊平地中都安放了一座體量接近真實物體的銅鑄動物。在園區(qū)內共安放了13種銅鑄圓雕野生動物,由西向東分別為:狼、豹、熊、兔、獅、野豬、狐、猿、象、羚羊、滇金絲猴、熊貓和犀牛,其中大部分是即將或正在遠離我們人類而去的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息龍路口至洱海公園南大門臨街一線,由北朝南安放了7種銅鑄圓雕動物,分別為:駱駝、豬、獅子狗、馬、兔、水牛和牦牛。明珠廣場這些銅鑄動物群雕,形神兼?zhèn)?、活靈活現(xiàn),深受游客喜愛,特別是少年兒童的最愛,招引來無數(shù)孩子前來觀看、與它們親密接觸,有的光看還不過癮,還要緊靠著它們甚至于騎到它們的背上去親熱一番,和它們合影拍照。
雕塑的建造者們,一定是本著保護大自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創(chuàng)意構思和愿望,來設計塑造這些動物造型的,提醒和倡導人們愛護大自然、愛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tài)平衡,增加和強化人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與綠色觀念?;仡^想想,這些既熟悉又似乎漸漸變得陌生和模糊了的野生動物,大部分對于我們來說是似曾相識的,至少也是在動物園里見過。而有的,比如猴子和豺狼虎豹等動物,就曾經(jīng)是我們人類的近鄰,曾幾何時,它們就生在離我們不太遠的山中。而今,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改變,野生動物們的生存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使得這些野生動物大量減少,幾乎到瀕臨滅絕的邊緣。就連豺狼、豹子和猴子這些我們的近鄰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顯得稀罕和珍貴。在我童年時,在大理的蒼山上還有不少的野生動物,豺狼、豹子和野豬等時常在早晚下山來,在壩子里覓食游蕩。
與明珠廣場緊密相連結,是直徑百米的圓形石鋪地面的民族廣場,周圍建有頗具氣勢和規(guī)模的大型紅砂石刻浮雕長墻:北面沿邊豎立著一座長106米、高4米(部分高6米,中部最高8米)、厚1米的紅砂石刻浮雕長墻,面向廣場的正面高浮雕,主題是《火的贊歌》,中央是一輪紅日,前立白族的太陽神,兩邊分立載歌載舞的漢、白、彝、回、傈僳、苗、阿昌、納西、藏、傣、布朗、壯、拉祜、瑤等大理的世居民族?;穑菬嵫?,是激情,是光明,是社會進步的象征,沒有火就沒有世界的文明。蒼山西東,洱海南北,白族人民揮動八角鼓,彝族人民彈起大三弦,苗族人民吹響蘆笙,藏族人民跳起鍋莊……贊頌火熱的生活;北面呈凸形的淺浮雕和線刻,主題是《水的洗禮》,中部是碩果累累的生命之樹、生機勃勃的洱海之神金螺和金魚。兩邊延伸刻畫了大理各族兒女的生產(chǎn)、生活、愛情場景,譜寫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華章,謳歌了生命的激情與活力。歷史和現(xiàn)實啟迪我們:為了生命的永恒,對大自然必須倍加珍愛。
三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jīng)開區(qū)這片的主要地標,應該就是得天獨厚、位于洱海之濱西南角上的團山公園,又叫洱海公園。較早的團山叫息龍山,原來是洱海最南端海水環(huán)繞的一座島嶼,后來由于洱海水位下降,而成為瀕臨海濱拔地而起的一座孤山??课鬟吰綁蔚奈髌潞涂慷5谋逼卤容^陡峭,適合登高遠眺,東南部較為平緩適合作為花園苗圃和休閑處所,因此早在公元8世紀南詔王族就把它辟為鹿苑在此馴養(yǎng)馬鹿。唐人樊綽著作《蠻書》中就有“龍足鹿白晝三十,五十群行嚙草”的記載。較早時山上建有洱海四大名閣之一——珠海閣。團山山脈如臥龍般呈東西走向,與南北向的蒼山正好成為一個直角的方位,得天獨厚地成為一覽無余蒼山洱海洋洋大觀的一個不可多得的觀景臺。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綠植美化,培植了山茶園、杜鵑園、梅竹園等大量的地方特色花卉和佳樹林木,修建了望海亭、迎風亭等亭臺樓閣、池塘水榭,漸漸形成頗具規(guī)模的曲徑通幽、回廊往復的園林景觀。在團山中部海邊的噴泉水池中,以蔚藍色的洱海為背景,塑立起一尊挑著兩條大魚仿佛剛剛從洱海里打魚歸來的“漁家女”雕塑。為了便于人們游覽觀光,又在雕塑對面,斜倚陡坡建起氣勢雄偉的寬20余米、高達278級的登山石梯。石梯的正上方,建有由兩邊雕梁畫棟的觀海長廊拱衛(wèi)烘托的翹角飛檐吞山攬水的望海樓,在日益蔥蘢葳蕤的團山中心腹部,結構成一座古色古香、端莊大氣的別具風格的民族建筑。而望海樓上著名書畫大師吳作人題寫的“玉洱銀蒼”四字,和同樣頗有氣勢的公園大門上的明代狀元西蜀楊慎書“百二山河”四字,以及望海樓兩邊廊柱上“胸中藏千年歷史任無數(shù)志士豪杰評彈;欄外是百二里河山引多少騷人墨客吟唱”的楹聯(lián),與后來公園南門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的“龍騰春曉”巨型石刻,洱源籍白族著名學者張文勛教授撰、著名書法家趙翼榮書的《洱海公園賦》,畫龍點睛地為團山提升了不少人文特色和文史含量。人們在此極目遠眺,巍巍蒼山茫茫洱海,19座蔥蘢峰巒、300里蕩漾碧波便驀然躍入眼眶映入胸懷,自有一番“念天地之悠悠”“喜茫??臻煙o邊”之浩然感慨在心頭。
作為下關城區(qū)近郊為數(shù)不多的一處風景區(qū),自然引來當時娛樂活動不多的市民們節(jié)假日前往游覽觀光休憩聚會。我們家于1980年在下關安家落戶以后,幾家親戚或者大理的其他親戚來下關玩,碰到星期天或者節(jié)假日,如果天氣晴好,經(jīng)常都會相約,去那時可供休閑野餐場所的團山歡聚,多數(shù)是吃涼米線。那時到團山還沒有公交車,有自行車的騎車,多數(shù)人就拖家?guī)Э诓叫星巴愕蒙鲜且淮尾惶p松的遠足和郊游。小孩子可以去兒童游樂園玩耍,去公園設立的那個袖珍動物園看看那幾只猴子、狗熊和孔雀,特別是穿著艷麗色彩衣裙的小女孩,可以樂此不疲地和幾只孔雀媲美,招引它們頻頻展翅開屏;會水的大人可以在原生態(tài)的海邊淺灘下海游泳,不下水的可以在岸邊柳樹林間休閑。記得在1998年實行40小時工作制以后,團山海濱也開發(fā)了一段時間的露天游泳場,上班5天40小時工作制的實行,為人們的休閑與娛樂提供了更充裕廣闊的時間和空間。生活在大理蒼山洱海之間的工薪族,在周末,或者上蒼山神游觀光,或者到洱海邊閑逛瀟灑,得天獨厚地在山間海畔大自然的懷抱里隨意休憩、盡情游樂放松,在秀美綺麗的山光水色中陶醉流連樂不思返,好不怡然自得。
進入夏季以后,連天高熱就把大家的休閑活動牽引向洱海之濱的海岸沙灘,暗柳濃蔭之下,便是避暑納涼、休閑娛樂的絕好去處;而清澈湛藍的洱海水面,更是我們游泳弄潮、消暑降溫的天然浴場。一到休息日,我們就邀約親友、攜兒帶女,三三五五欣然前往,不惜騎自行車奔走幾里路,花幾元錢購門票(那時進團山公園游玩都是要買門票的)進入團山之麓的洱海公園,在柳岸海灘間休閑乘涼、游樂戲耍。我們幾個會水者便下海劈波逐浪,一顯身手和水性,在碧水藍波中盡興暢游;不會水的也有人在海邊淺水里手舞足蹈學“狗刨”,躍躍欲試著戲水逐波……在水中泡夠了,便躲藏蜷臥在柳蔭間的吊床上,優(yōu)哉游哉懸吊著自得其樂,而后再席地而坐于樹蔭間行棋牌之樂對弈之趣,然后美美地野餐一頓涼米線……
那岸灘柳樹林中掛滿了悠哉悠哉懸來蕩去的綠色行軍吊床,乍一看去仿佛闖入了東南亞叢林的異國宿營地;林蔭間的草地上休憩娛樂著三五成群的男女老幼,而海灘上和海水里則人聲鼎沸、人頭攢動,下餃子般擁滿了身著花花綠綠、形形色色泳裝的青年男女和少年兒童,或暢游或戲水,或魚躍歡呼,忘情地嬉戲游樂,盡興地愉悅狂歡。暢游嬉戲間,讓辛勤勞累緊張工作了一周的疲憊身心、大腦和神經(jīng),在洱海的舒適港灣和懷抱里得以全方位地舒展放松,用清澈潔凈的海水浪花洗滌和漂凈勞作中的困倦勞累、生活里的煩憂苦惱,以及塵世間的種種怨恚紛擾……而使自己的身心于運動和休閑的娛樂中獲得一次次美好舒適的享受,在大自然的寬闊懷抱里獲得一次次的輕松和愉悅……
到20世紀初年,我還到從團山之麓的海邊修造延伸進海中一段的“海心亭”,進入水質更為清澈的海水里游泳,爽快地撲騰暢游一番,過一把下海、與洱海親密接觸之“癮”。
四
與大理經(jīng)開區(qū)的接觸,還有就是那些年一年一度春季的植樹勞動。那時的植樹造林任務,都是要單位的工作人員親自親力親為去按時按量完成的。記憶中除了有幾次上將軍洞景區(qū)去植樹而且大有成效(如今將軍洞周圍常年樹木覆蓋綠蔭濃郁,是與那些年的大力種樹綠化分不開的)外,多數(shù)時間就是到團山來完成。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新橋(美登橋)南西洱河邊往東的河灘上種植。那時的洱河南還是一片泥沙和鵝卵石盤踞著的亂河灘,想必是其時洱河南那座生產(chǎn)漂白粉的化工廠(位于現(xiàn)在沃爾瑪超市這一片)廢水廢氣的污染腐蝕,外加旁邊洱河碼頭附近,河里和岸邊有若干挖沙挖泥船只挖掘泥沙不止,河灘及旁邊的路面長期坑洼破爛、坎坷不平,晴天刮風時是飛沙走石的“揚灰路”,雨天就成了泥水橫溢、坑洼不平的“水泥路”,行人路過往往都要聞著刺鼻熏眼的濃濃漂白粉味,被吹得灰頭土臉心煩意亂,因此每年在那片河灘上植樹,試圖綠化、改造環(huán)境。記得當時是種植柳樹,直接挖坑、刨松泥土后插入柳樹枝條,澆上一定的“定根水”。也許是后續(xù)管理人員不足,管護工作跟不上,澆水跟不上,加上河灘干涸、風沙太大,柳枝們不容易成活。俗話說“無心插柳柳成蔭”,但是有心插柳也是要有水土條件保障的。過不了多長時間柳樹枝便干死了,有的直接就被附近的人們抽出去當柴火,塞進了煮飯的灶膛。感覺是年年種植年年死,沒有成活多少。西洱河邊的環(huán)境一直到洱河北路徹底修好后才得到改觀。后來幾年都是到團山去植樹,團山上多數(shù)土壤都有草木覆蓋,水土涵養(yǎng)較好,種植的樹苗多數(shù)都能成活,記得種植過柏枝樹等樹苗。現(xiàn)在團山上林木蔥蘢綠蔭葳蕤的綠美生態(tài)環(huán)境、芳馨宜人的清涼世界里,應該有那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為之挖坑刨土、培苗澆水的一手血泡滿身汗水的付出和辛勞。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時,由大理州委宣傳部、大理市市容園林管理處、大理市三文筆大理石廠、大理詩社、大理詩詞楹聯(lián)學會和洱海公園等單位在公園內立了一塊大理石質的“植樹碑”,其上雕刻有一首五言絕句:“團山欣植樹,香港慶回歸。國恥今朝雪,中華展翅飛?!边@可以作為團山植樹活動的代表性標志之一。有幾年還到現(xiàn)在屬于經(jīng)開區(qū)轄內的文獻村、原來一號信箱附近的荒坡植樹造林綠化荒山。而后那一片被開發(fā)成了住宅區(qū),部分區(qū)域建成了大理監(jiān)獄。
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大理經(jīng)開區(qū)西北部的邊緣地帶、與下關老城區(qū)的結合部,開發(fā)出了一個小具規(guī)模,集餐飲、娛樂、花鳥蟲魚觀賞等吃喝玩樂為一體的多功能公園——“珠海樂園”。比起團山公園離下關城區(qū)更近,更便于市民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前往聚會和休閑娛樂,進入其中的花鳥市場觀賞、采購花鳥蟲魚,尤其少年兒童在其間的旱冰場等娛樂設施中玩樂消遣。那段時間,我和家人、親朋好友曾經(jīng)多次進入園內娛樂休閑。還有一年春天,因為禽流感防控形勢緊張,本人還受派配合州級林業(yè)部門前往花鳥市場和團山公園等有禽鳥圈養(yǎng)、具疫情傳播風險的園林場所等重要防控單位,進行防疫監(jiān)控措施的監(jiān)管督導和檢查工作。后來,珠海樂園及花鳥市場被拆遷,這片地塊被開發(fā)成了高樓林立的房地產(chǎn)。
在經(jīng)開區(qū)成立不久的1993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6周年紀念日,家鄉(xiāng)的政府和鄉(xiāng)親父老在團山之麓的一個制高點上,建起了一座高聳入云的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此之前,我印象中的下關這片地域,似乎還沒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之類供人們祭奠先烈、寄托哀思的處所。記得建起后不久的一天,我獨自默默去拜謁了它——造型高大而頗有氣勢的紀念碑,高20米,銀灰色花崗巖制成的碑體,如一柄長劍直刺蒼穹,象征著先烈彪炳千秋的豐功偉績;四面八方的構圖,象征著英烈們來自五湖四海;底部四塊漢白玉花圈浮雕,既象征先烈高尚、純潔的品質,又表達了人們對先烈的懷念與敬仰。
不論高大或低矮,也不論立于何時何地,紀念碑總是給人以一種神秘的難以言說的悲壯感和沉重感,一種憶往追昔思前想后的氛圍。作家郁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奔亦l(xiāng)人民立此紀念碑的動意也大概如此——原野上應該有峰巒聳起,青史中應該有豐碑屹立。沒有標高、沒有挺拔建筑物的平地是平庸和單調的,沒有高大的標志和傲岸建筑物的支撐,茫茫蒼穹是空曠寂寞的。平坦間應有崛起的高峰,森林中應有挺拔的大樹。蕓蕓眾生中應有立地頂天、傲岸蒼穹的英雄,應有優(yōu)秀民族精神和氣節(jié)的標高,應有輝煌歷史的參照物,應有一個民族自尊自強、崇高理想的寄托。
那時,從紀念碑所在的團山之麓向西俯瞰:古老而又年輕的風城風度翩翩,林立的高樓鱗次櫛比,嶄新的街道縱橫交錯,西洱河畔舟船如梭,洱河兩岸車流如織,升騰一派興旺景象?;厥装雮€多世紀的歷史跨度中,無數(shù)先輩英烈奮斗抗爭,千百萬家鄉(xiāng)兒女默默辛勞創(chuàng)業(yè),在蒼涼的“天寶”古戰(zhàn)場和“一根洋火一根煙,就能逛幾圈”的袖珍小城基礎上,興建起這座初具規(guī)模、初顯繁榮風貌的滇西重鎮(zhèn),用他們辛勞的血汗乃至生命的骨骼鋪墊了這座紀念碑的雄厚基石。
當時,我沿著紀念碑南側正在開拓延伸的寬闊大道——即通往大理火車站的大路,向東遠眺:不遠處正在開發(fā)運轉中的大理經(jīng)開區(qū)日漸勾勒出展露風姿的壯美宏圖。再朝東和向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大理飛機場和廣大鐵路工地,分別在建設者們的默默辛勞和無私奉獻中日新月異地變化容顏。要不了太長時間,迅達快捷的空中航線和廣大鐵路的鋼鐵長足,將順暢地伸展進蒼山期待的胸懷,映現(xiàn)入洱海渴盼的眼眸,馱載、牽引起家鄉(xiāng)經(jīng)濟騰飛的夢幻,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而眼前這座紀念碑,也仿佛是一支拔地而起、欲飛向天外的求索之箭,如橋梁、紐帶般連接著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注釋著一段歷史的輝煌,顯示出剛直向上的正氣、百折不撓凜然不屈的志向。紀念碑亦如一個驚嘆號,是一種警醒,是一種昭示,是一種忠告;仿佛一句箴言、警句:提醒后人不能也不可忘卻,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過去的驕傲與輝煌、過去的悲壯與榮光;不可忘卻未盡的理想和志向、未盡的奮斗與拼搏……
于是我覺得,在人們大興土木建蓋賓館商店高樓大廈之際,能夠修筑崛起于一方鄉(xiāng)土、高擎起一片蒼穹、標志民族精神氣度的團山紀念碑,以及構筑支撐人們心靈空間的紀念碑似的信念、理想等精神軟件和硬件,無疑是一種深謀遠慮、頗有遠見卓識的明智之舉。
不久之后,由于整體布局,紀念碑及附屬建筑整體搬遷到了團山東麓。其位置讓位于晶瑩剔透、閃亮耀眼的“高原明珠”。
五
大理經(jīng)開區(qū)的海濱還有一處印象較深的處所——一開始稱滇西地震試驗場團山基地,外人簡稱其為“地震臺”,隸屬于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大理中心(下關中心站),前身為滇西地震預報實驗場,曾稱云南省地震局下關地震監(jiān)測中心站、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大理中心,現(xiàn)在全稱中國地震局滇西地震預報實驗場辦公室。最初是憑借其依山傍海得天獨厚的區(qū)位之美,除了觀測試驗科研和辦公建筑設施而外,還建設了一座集住宿、接待、會議、培訓、餐飲等多功能的附屬招待場所(后來也對外營業(yè)),因坐落于古時稱為息龍山的團山一側而對外叫“息龍賓館”。再往后,大概感覺息龍的意思不適宜,就改成了逸龍濱海酒店、大理蒼洱逸龍酒店等。我最早與之接觸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其設施還相對簡單,西邊與團山余脈在洱海海濱有一道鐵欄桿及小門作物理隔離,進入其區(qū)域后有一條非正式的路徑可以通到不遠處的石屏村(即現(xiàn)在的環(huán)海南路地段),而路邊北面不遠就可以步入洱海。這片海濱比較僻靜背風,相對于團山腳底那片海濱的風大浪急,顯得更風平浪靜,仿佛就是一片波平水靜的舒適港灣,而且從岸邊可以順著平緩延伸向海中的沙灘,較為安全地緩緩052579716f7fa7227f81a24604398f75走進海水深淺適宜處,然后在清澈無比、碧透見底的海水中揮臂暢游或者舒適仰泳極目海天。
說起來,這里也還算得上是我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一塊比較幸運的福地。記得有一年的夏末秋初,大理市文聯(lián),主要是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作家協(xié)會前身)在這里舉辦小說創(chuàng)作及改稿活動,我后來發(fā)表在《大西南文學》(《邊疆文學》一段時間曾用名)的短篇小說《三道茶師》,首先就是在這次改稿活動中,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教下完成的。據(jù)說后來那次包括我的《三道茶師》在內的一批稿件,被當時大理市文聯(lián)辦的《大理文藝》內刊刊用。1988年,在大理舉辦的滇西八地州文學創(chuàng)作筆會組稿時,我冒昧把自留的底稿交上試試,想不到兩天后,大理州文聯(lián)負責組稿的原因老師轉達《大西南文學》歐之德老師的閱稿意見,說稿子可用,并吩咐用格子寬展些的稿紙謄抄一遍后交稿。
1987年的春末夏初,記得是“三月街”期間,大理州文聯(lián)與《滇池》文學雜志社在這里舉行創(chuàng)作筆會,作為家住下關的作者,主辦方不安排在此食宿,但可以交投稿件備選。在此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個大理駐軍某部的“綠風”文學社舉辦的創(chuàng)作筆會,期間,因受邀前來授課和指教的解放軍報社編輯、著名軍旅詩人杜志民老師,要采訪一位由部隊推薦選拔來參加筆會、不久前親身參與過邊境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作者,記得是位班長。這位來自思茅地區(qū)(后來改稱普洱)某縣的班長,方言口音較濃且語速很快,雙方溝通有一定難度,于是臨時讓普通話還勉強可以,也基本能夠聽懂那位班長的云南方言的我,客串做了一下午的“翻譯”。主要是把那位班長用方言講述的戰(zhàn)斗經(jīng)過,用普通話轉述給杜志民老師。那位班長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些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幾個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特別是那些他親身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場面、戰(zhàn)場實感,一直反反復復在我腦海中回旋,在我心頭縈繞,觸發(fā)起我潛意識里與生俱來的軍旅情結,以及對軍事文學一如既往的偏愛。因此,不由自主產(chǎn)生了一股子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似乎一氣呵成地很快寫出了一個短篇小說《過去的事情不再想》。寫完后看了幾遍便閑置著,正在糾結是否投稿、投向哪里之際,趕巧碰上這次筆會,于是想著碰碰運氣似地把稿子交給了大理州文聯(lián)負責組稿的原因老師。其實內心也沒有抱太多太大的希望。兩天后,前往息龍賓館拜望此次負責小說組稿的《滇池》雜志資深編輯李霽宇老師(后來曾經(jīng)擔任云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昆明市作協(xié)主席、《滇池》雜志主編等),順便詢問一下稿子的情況。我與李霽宇老師是第一次見面,李老師話語不多,寒暄幾句后,也不便打擾他的寶貴時間,于是問了下我的稿子的情況。不承想,李老師回答說:“可以用?!币婚_始我還以為耳朵發(fā)岔沒聽清,還是聽錯了。確定沒有聽錯,便謙虛地多問了一句:是否需要作修改?李老師回答說:“不需要。”于是便致謝告辭,接下來就在不是很確信的狀態(tài)下忐忑不安地等待盼望著。想不到幾月后,我的小說《過去的事情不再想》,在1987年《滇池》8月號“戰(zhàn)地流云”專欄刊發(fā)出來了,榮幸地與蘇策、汪曾祺等前輩大家的文學作品躋身一處,應該說是我發(fā)表于名刊的小說處女作之一。該文還與我的詩作《軍車駛過鬧市》(外二首)一起,榮幸地于1989年被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評獎(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之前身)云南省評選推薦委員會推薦為“新人新作獎”參評作品之一。
六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所工作和居住的風城下關近郊洱海之畔,團山東北麓與地震臺之間的過渡地帶,還有一泓比較袖珍的無名小湖,可以說是洱海的姐妹湖或者是子女湖、兒孫湖,那是我單身漢時光晚飯后無事時經(jīng)常蹬著自行車閑游的目的地。之所以騎自行車閑逛,是因為從城里到達這里距離稍微遠了點,如果步行就覺得行程稍長而花費時間多了些,而騎自行車則優(yōu)哉游哉、可快可慢,時間與距離和行程恰到好處。
曾經(jīng)有一年的夏末秋初,晚餐后無所事事的閑暇,這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常常是我騎自行車散步的終點,在此得到些許清新暢快的優(yōu)雅感覺之后再返回家中。每每晴好的時日,晚霞夕照中,蹬著車子沿著環(huán)洱海公路不緊不慢地蹓跶到團山之麓,即無名小湖所在的洱海公園,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一片蔥青、一汪碧藍便躍入了眼眶,循著這片碧綠、蔚藍的誘惑,我的身心便一次次走近這片濃蔭秀水。
一方碧玉般的湖水鑲嵌在周圍一片樹蔭間,環(huán)湖垂柳依依,輕拂著漫湖悠悠碧水柔波,構成一幅優(yōu)雅別致自然貼切的美妙佳景。尤其在節(jié)假日,便引來眾多的人游玩嬉戲其間,歡聚娛樂趣味無窮。或許多少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涼的海岸灘涂,或是一個單調乏味的池塘、魚塘和荷塘,后經(jīng)人們獨具慧眼的不斷開發(fā)和美化,漸漸有了綠蔭如蓋的環(huán)湖垂柳,有了獨具匠心修筑的堤壩,較之于堤壩外洱海碧波蕩漾、風高浪急,小湖有了古色古香、小巧玲瓏的石拱玉帶橋,有了供人們搖櫓劃槳、逐波戲浪的小游船——因而成了蒼山洱海美景中獨具特色和魅力、能引人入勝盡興游玩而樂不知返的景中之景、園中之園。
這湖畔仿佛總是彌漫著一種幽雅安謐的美好氛圍,籠罩著絲絲縷縷迷離朦朧的美感。一種誘惑、一種魅力,令人一次次地流連、沉浸于岸柳婆娑、清波流漾的美景中——春光里,一湖碧水綠如藍,濃密的岸柳垂萬縷柔絲輕撫幽幽春水,仿佛春之神伸出的股股靈感觸須,垂釣著波光粼粼的滿湖春意;夏日里,漫湖青荷掩映朵朵紅蓮,搖一片綠意、漾一派生機,漫步湖畔,徜徉其間,頗有些許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意味。如有雅興,再搖一葉扁舟神游湖中,綠水漣漣、夏荷田田,更有一種心zw3wnmuWRn/o/Y0WNPXlwQ==舒氣朗、超然塵寰的飄飄欲仙之感……在日復一日的奔波勞作之余,來此“世外桃源”休憩游玩一番,無疑是一種養(yǎng)益性情、愉悅身心的放松和享受。
無名小湖如明珠寶石般鑲嵌于團山與洱海之間,確有依山傍海的得天獨厚之妙,與團山亭臺樓閣、茂林修竹的鐘靈毓秀和洱海煙波浩瀚、碧濤萬頃的深沉博大相比,自有一份恬美幽雅、不拘一格的景色和風韻,有一種令人游樂其間而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七
大理州行政辦公區(qū)搬遷到龍山以后,我所在單位原來修建的科技服務中心地塊,因為大理卷煙廠擴建被兼并,而得到一筆補償費,于是便順勢而為地著手搬遷重建。單位專門成立了一個征地小組,反反復復前往經(jīng)開區(qū)和下關市郊附近征地。我曾經(jīng)隨同征地組人員去過幾次那時還設在富海小區(qū)附近的經(jīng)開區(qū)辦公樓,也曾經(jīng)由單位組織到燈籠村、山西村和龍山東面的田壩,去觀摩參考那幾處意向性想要征購的地塊。幾次三番、抖抖索索、尋尋覓覓大約經(jīng)過兩三年時間,好不容易征得的地塊,已是經(jīng)開區(qū)東南部大鳳路南邊非常偏僻低洼之處。
待幾年后辦公樓建成搬遷之時,業(yè)已離我退休時日不遠,而終于在退休之前享受了兩年多新辦公樓的環(huán)境。而在我最后上班時間,每天奔波十多公里,從下關北區(qū)的西北角到經(jīng)開區(qū)的東南角,每天轉兩趟公交車,如此按部就班站完“最后一班崗”。退休之后,因距離較遠,單位也不常去,便與經(jīng)開區(qū)若即若離、漸行漸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