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來的東西吃起來不香
在天津出生的葉篤正跟其他兄弟姐妹一樣,對安徽老家沒有什么印象。有時候,奶奶和父親就給他和兄弟姐妹們講老家的故事。
奶奶的老家是有“文都”之稱的安徽桐城,她熟讀詩書,常常給孩子們講歷史 故事。
有一次,葉篤正給奶奶背古詩的時候,奶奶給他講了一個“六尺巷”的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桐城。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有一個叫張英的讀書人考中了進士,后來憑著出色的能力,擔任了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張英老家的房子與吳氏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很窄,長不過一百米。有一年,吳家籌建新房,準備將地基往外擴,占用了這條巷子。張英的家人不同意,雙方就爭執(zhí)起來,誰都不肯退讓,便到當?shù)乜h衙打官司??h官考慮到兩家都是名門望族,哪個也得罪不起,無法做出決斷。
張家人一看,衙門都做不了決斷,干脆找張英,他可是大官,于是給張英寫了一封信,讓他解決這件事。張英看了信之后,略一思忖,提筆寫下一首詩作為回應: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讀回信,明白了其中的含義,就主動讓出三尺。吳家人一看,深受感動,并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羞愧,也主動讓出三尺。就這樣,兩家人各退讓了三尺,便有了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深深地印在葉篤正的腦海里,讓年幼的他知道了什么是謙遜和禮讓。
葉篤正性格有點內(nèi)向,說話慢條斯理,平時喜歡安靜,酷愛讀書,有時間就坐在那里做功課、看書。兄弟姐妹們不管做什么事情也影響不到他。
“篤正,一起做游戲吧!”“篤正,去外面玩吧!”
不管誰叫他,他也只是報以一笑,一個人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很享受的樣子。父親下班回家,有時候會給孩子們買回一些好吃的或好玩的東西。孩子們一見,立刻圍上去哄搶。葉篤正卻不為所動,依然坐在那里,一門心思讀書,從不去爭搶。父親給他什么他就拿什么,就算被別人都拿光了,他也不計較。
家里的廚子老郅有一手做點心的絕活兒,做的糕、團、卷、餅、酥,不論是食材選用,還是火候掌握,甚至是擺盤,都極為講究。有時點心一端上來,孩子們聞著味兒就圍過來了。
點心畢竟不是正餐,數(shù)量也不多,孩子們都搶著去拿。可葉篤正從不去搶,最后去拿時,往往不剩什么了,但他只是笑笑,沒有就沒有了吧,也不計較。
有一次,葉崇質(zhì)帶回了一些荔枝,是海南的一位朋友送給他的,這種水果在當時的北方非常少見。
孩子們見到荔枝,特別興奮,他們只是跟著私塾先生背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名句,當?shù)弥娭械睦笾κ且环N水果時,他們對于荔枝生出了無窮想象。包括葉篤正在內(nèi),孩子們都想:能吃到荔枝那該多好。這次,荔枝就擺在眼前,孩子們一擁而上,搶著去抓。葉篤正卻站在后面,不爭也不搶,輪到他時,只剩下殘枝枯葉了。
用人看到葉篤正不緊不慢的樣子,沒吃到荔枝也不惱,急得直跺腳:“你個老七,真是個蔫兒七!”大家聽到后哈哈大笑,覺得這個稱呼很適合葉篤正。此后,大家經(jīng)常喊他“蔫兒七”。葉篤正聽了,只是笑一笑,仿佛認可了這種叫法。
奶奶看不下去了,把他叫到身邊說:“篤正,別人叫你蔫兒七倒沒什么,可你是男孩子,不能太軟弱,別人搶果子,你也應該去搶?!?/p>
葉篤正慢條斯理地說:“奶奶,我覺得搶來的東西吃起來不香,讓大家先吃吧?!?/p>
奶奶一聽,反而更喜歡葉篤正了。沒錯,在許多事情上,他都表現(xiàn)出謙讓的態(tài)度,他的確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奶奶說:“小篤正,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必有大出息?!?/p>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