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先生說:“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閑暇時間。”這句話,在我一位遠房叔叔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位叔叔業(yè)余時間不刷手機,不玩游戲,不打牌下棋,很少社交,而是一門心思圓自己的作家夢。他癡迷讀書,古今中外名著,買來就讀,“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愛好寫作,筆耕不輟,幾乎每天都有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經(jīng)常有稿費進賬;用稿費買書,置辦美食,愜意小酌。買書、讀書、寫作、發(fā)表,形成一個勞有所獲且自得其樂的閉環(huán)。
我心生羨慕,于是向他請教寫作訣竅。
“所謂的‘訣竅’,也許就像文學(xué)大家說的那樣吧——多觀察生活,多積累素材,可以言之有物;多讀多寫,可以熟能生巧;寫完之后,多修改,多打磨打磨,可以脫穎而出?!彼nD一下,淡然一笑,“于我而言,還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一點兒寂寞,每天至少讀一小時書,寫一千字?!?/p>
似乎是老生常談,但誰又能否認這一個自律的長期主義者所堅守的真諦呢?讀、積累,是輸入;寫、改,是輸出。在有進有出中,精進技能,漸入佳境,繼而一天天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寫作如此,學(xué)習(xí)如此,工作生活也是如此。
一個人想做事,靠三分鐘熱度不行,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也不可取。一個人想成事,一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學(xué)有所成,精進技能;二是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和自控力,持之以恒地深耕自己熱愛的“一畝三分地”,即使不拼天賦,也能出類拔萃。
反過來,一個人若缺少時間觀念,缺乏自律意識,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偏離初心和目標(biāo),繼而陷入虛度光陰的怪圈一事無成。
記得大三那年暑假,我準(zhǔn)備考研,便獨自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因為無人監(jiān)督,感覺人很自由、時間寬松,我每天早上一邊煮粥炒菜,一邊聽手機評書。待到一頓飯菜做好,一回評書也興趣盎然地聽完,內(nèi)心還意猶未盡地期待“且聽下回分解”。
吃飯時,我一邊吃,一邊優(yōu)哉游哉地觀看手機推送的精彩視頻。有了這份“電子榨菜”的加持,簡單的飯菜也讓我大快朵頤,吃得津津有味。殊不知,對于一心二用的我而言,食物只是走一個過場——過了口舌之關(guān),起了果腹之用,并不解其味。
為了吃得更好更過癮,我竟突發(fā)奇想地研究起了菜譜,在這方面花費了過多精力,以至于備考效果乏善可陳。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個月,在一次和母親視頻聊天時,她委婉地提醒我:“你是不是太胖了?也不要一直學(xué)習(xí),學(xué)累了就抽空去鍛煉鍛煉身體?!边@句話,讓我隔著屏幕也羞愧難當(dāng),臉紅了好一會兒。
你是否努力,是否自律,時間不言不語,但它終會給出答案。那年我考研失敗,減肥失敗,如今每每想起,都后悔不已。
生活趣味,貴在鮮活。一個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鐘愛的事并樂在其中,才能達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
“勤學(xué)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xué)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愿我們每個人都像打造自己整潔溫馨的家一樣,打造出生活的秩序感和儀式感,習(xí)有所得、勞有所獲、樂享其中,讓今天與昨日有所不同,讓自己對明天多些期待。
(編輯 高倩)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