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之道,引經據典乃其常法。恰如其分的引用,能使論據更充分,有提綱挈領、總領全篇、錦上添花之效。
然今之部分為文者,或為顯其博學,或為飾其淺薄,為引而引不求甚解,裝點門面東拼西湊,檢索而得,復制粘貼了事,全無心去查證真?zhèn)危M顯敷衍之態(tài)。如此,勢必張冠李戴,謬誤百出,誤人子弟。
如論“認真”的時文評論,常明引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筆者檢索細究,竟發(fā)現誤引形式有20余種,或把“怕就怕”謬作“就怕”,或遺漏“認真”之引號,或缺失第二個“就”字,謬引之亂,令人訝異。
此言實出自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會見中國留蘇學生時的講話。1957年11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毛主席會見留蘇學生》一文中,《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651頁,都能找到規(guī)范表述。
當前,一些所謂“大家”“名家”“專家”,著作等身,卻也難逃引用之謬誤。疏忽乎?懶惰乎?是文風出現了問題!
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過:“核對引文是編輯工作中很繁重的工作?!薄昂芊敝亍?,恰是為文者與編者良心所在。為文者引而不核是褻瀆文字,編者疏漏核對則使謬誤流傳。
“校練務精,捃理須核?!狈暌睾耍敵蔀槲淖止ぷ髡叩墓沧R共為,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