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橋南北橫跨在什剎前海與后海的連接處,北接小石碑胡同南口、南連銀錠橋胡同北口,為城中水際看西山第一絕勝處。后海是老北京久負(fù)盛名的消夏、游玩場所,元明時沿岸處處酒樓歌臺、商肆作坊。史書記載,暑夏時節(jié),藕局、茶社、食品、商攤和曲藝等各式攤棚沿岸而設(shè),吸引著仕宦官家、文人雅士、平民百姓紛至沓來,場面盛極一時,是北京市中心城區(qū)不可多得的低碳生態(tài)景區(qū)。
官房胡同清靜宜人
大金絲胡同北有小金絲胡同,與北官房胡同相通。明朝時在胡同內(nèi)建有織染所,來自南方的絲織物在此滌染,不僅供應(yīng)內(nèi)廷,而且供應(yīng)外廷,由工部派官吏管理。織染所后廢棄,清稱金絲銀色絳胡同。金銀色絳是一種金、銀色彩的帶狀絲織物。清末“色絳”訛為“絲套”,析為兩條胡同,寬者稱大金絲套胡同,窄者小金絲套胡同。1965年去“套”,稱大金絲、小金絲胡同。大金絲胡同甲33號、北側(cè)33號、南側(cè)35號,明代古剎槐寶庵舊址,又名凈海寺、槐寶探海寺,因過去寺內(nèi)有古槐而得名?!堆嗑┰L古靈》載:“上系鐵鏈如綆,詢諸土人云,因達(dá)天參修時,此樹嘗為人祟,故制巨鏈以制之。”1965年前寺址系槐寶庵胡同5號,北房至今還保留著明代風(fēng)貌
北官房胡同,在后海的南側(cè),東起銀錠橋胡同,西至三井胡同,南接前井胡同,北通后海南沿。呈東西走向,受什剎海地形影響,西端略向北斜。從熱鬧喧嘩的銀錠橋胡同一拐彎,就能進(jìn)入這條清靜宜人的胡同。17號院關(guān)廣志、潘絜茲先生曾住此,21號院南鐵生曾住,28號院曾住蔡若虹、華君武、張仃、彥涵、鐘靈、張悟真等藝術(shù)家,29號院為大書法家張伯英先生故居。北官房胡同與繁華熱鬧的酒吧街和胡同游的重點景區(qū)只有一步之遙,但比南官房胡同和什剎海沿岸清靜得多。胡同內(nèi)宅院過去屬于官宅,雖非王府豪宅,卻也不是普通百姓的民居所能比擬,它們既保留著明顯的北方民居的風(fēng)格和中國古建的傳統(tǒng)色調(diào),又有官府建筑的大氣、莊重。這些所謂的官宅院并非整齊劃一,而是時有突出或后縮,從而使得整條胡同蜿蜒曲折,變化多端,可以讓你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生活。
歷史上后海南側(cè)曾有5條以“官房”命名的胡同:分別是后海與前海西街之間的南、北官房胡同,地安門西大街與興華胡同之間的東、中、西官房胡同。民國時西官房胡同改稱五福里,中官房胡同改稱福壽里。1965年,根據(jù)胡同的方向又把福壽里分為東、西福壽里。如今胡同名字中帶有官房的只有三條胡同:南官房、北官房和東官房胡同。雖然這些胡同都以“官房”為名,但是胡同名稱成因又有所不同。
余棨昌先生在《故都變遷紀(jì)略》一書中提到:“宛平縣在西皇城根,面皇城南向。國都南遷后,署遷移郊外,此署遂廢。署旁之福壽里,舊名中官房;五福里,舊名西官房,以其為宛平縣署之官房也?!币簿褪钦f “東、中、西官房”為當(dāng)年宛平縣署辦公的房屋,帶有官產(chǎn)的性質(zhì),故稱“官房”。但“南、北官房”卻有所不同,“南官房”舊稱“南官坊口”,又叫“關(guān)防口”,“北官房”舊稱“北官坊口”。《嘯亭續(xù)錄》記載“貝子允誐宅在關(guān)防口”,《京師坊巷志稿》南、北官房條下記載“官房,或作關(guān)防”。這些名稱可能和明代設(shè)有承運庫或清康熙年間的“十王府”有關(guān)。也有人說北官房口之名,是由南側(cè)的“南官坊口”延伸而來?!胺弧薄胺俊敝C音,1965年將南、北官坊口改為南、北官房胡同。
后海南沿,位于后海南側(cè),東西走向,向北傾斜。東起銀錠橋胡同,西接羊房胡同和柳蔭街,中部與北官房胡同、小翔鳳胡同相通。其名稱形成于清代,當(dāng)時統(tǒng)稱為河沿。1911年更名為后海南河沿。1965年將李廣橋東街及四合巷并入,定名后海南沿。后海南沿風(fēng)光秀美,清代詩人黃釗有詩云:“銀錠橋連響閘橋,湖光山色隱迢迢。碧峰一寺夕陽下,月上荷花通海潮。岸僻橋橫印綠苔,兩行密柳夾高槐。風(fēng)潭百頃青銅似,曾照中官洗馬來?!贝说噩F(xiàn)為什剎海酒吧區(qū)域。
后海南沿26號,愛國民主人士、近現(xiàn)代收藏鑒賞大家張伯駒故居。1956年,張伯駒、潘素夫婦將幾十年珍藏的古董字畫西晉陸機《平復(fù)帖》、隋朝展子虔《游春圖》、唐杜牧《張好好詩卷》,宋黃庭堅《諸上座帖卷》、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元錢選《山居圖卷》等價值連城的書畫捐獻(xiàn)給故宮博物院。后海南沿36號豐泰庵,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后重修。庵坐南朝北,前臨什剎海后海。依次有山門三間,正殿三間及東西配殿各三間。共有殿房十九間?,F(xiàn)基本保持原建格局。 當(dāng)?shù)貍鞣Q“格格庵”。據(jù)說乾隆帝之女因感情問題,意欲到尼姑庵出家,乾隆帝在此修造豐泰庵供她修行。
第一絕勝“銀錠觀山”
鴉兒胡同東北與鼓樓西大街相連,東南起自小石碑胡同與煙袋斜街相接,然后沿什剎海的北岸蜿蜒向西,與后海北沿平行,西北一直延伸到后海西沿的甘露胡同。胡同全長820米,均寬5米,是北京城中比較長的胡同之一。明代稱廣化寺街,因街內(nèi)有廣化寺而名。清初為正黃旗地界,因胡同位于后海北沿,稱“沿兒胡同”,清末以諧音稱鴨兒胡同。1965年北京市政府整頓胡同名稱,將侯衛(wèi)胡同并入,改鴨為鴉統(tǒng)稱鴉兒胡同。胡同東頭是北京城內(nèi)著名的銀錠橋。
對于鴉兒胡同,有文稱起于元代,此說有誤。元《析津志》載:“西斜街臨海子,率多歌臺酒館,有望湖亭,昔日皆貴官游賞之地?!敝该魑餍苯峙R海子,西斜街今稱鼓樓西大街,當(dāng)時其西南側(cè)的鴉兒胡同等尚在什剎海湖內(nèi)。古代的積水潭與現(xiàn)在的積水潭不同,歷史上德勝門外的原太平湖(位于西直門迤北,今地鐵機車車輛修理廠)、積水潭、什剎海、北海、中海等都是古高梁河在南遷之后留下的遺跡。金代統(tǒng)稱白蓮潭,元稱積水潭,指現(xiàn)今西海、后海、前海三湖,總水域比現(xiàn)在的三個湖大得多。近年來的實地調(diào)查也表明,舊鼓樓大街南面的元代海子北岸在今什剎海北岸以北約90米處,西斜街(今稱鼓樓西大街)西南面所對的是一片寬闊水域,尚無住戶和胡同。
銀錠橋南北橫跨在什剎前海與后海的連接處,北接小石碑胡同南口、南連銀錠橋胡同北口。橋西稱什剎后海(簡稱后海),橋東稱什剎前海(簡稱前海)。橋長12米、寬7米、高8米、跨徑5米,有鏤空云花欄板5塊、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橋形似元寶,故名“銀錠橋”。該橋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明《燕都游覽志》描述道:“銀錠橋在北安門海子橋之北,此城中水際看西山第一絕勝處也。橋東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淪漪之色。南望宮闕,北望琳宮碧落,西望城外千萬峰,遠(yuǎn)體畢露,不似凈業(yè)湖之逼且障目也。”站在橋上往西望去,可以看到西山,故被稱為“銀錠觀山”,是舊燕京十六景之一。
銀錠橋第二絕是觀賞荷花,清代竹枝詩吟道:“地安門外賞荷時,數(shù)里紅蓮映碧池,好是天香樓上座,酒闌人醉雨絲絲。”清代納蘭性德,每當(dāng)荷花盛開之際,總喜歡和友人曹寅、朱彝尊等漫步堤岸,欣賞“藕風(fēng)輕,蓮露冷,斷虹收。正紅窗,初上簾鉤。田田翠蓋,趁斜陽,魚浪香浮”的美景。
銀錠橋第三絕是品嘗烤肉?!翱吐镁┤A,問道季家何處?香浮什剎,引來銀錠橋邊?!便y錠橋東有百年老字號“烤肉季”。來北京的游客,若只品嘗了烤鴨、涮羊肉,未曾品味烤肉,絕對是件憾事。銀錠橋周圍有恭王府、醇王府、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等多處名人故居。1984年,原橋拆除重建,在橋身正面鐫刻著由單士元先生題寫的“銀錠橋”三個楷體大字。1989年,公布為西城區(qū)文保單位。
后海北沿宋慶齡故居
后海北沿位于新街口地區(qū)東南部,東西走向。東起小石碑胡同,西北至孝友胡同,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全長765米,均寬6米。因在后海北側(cè),民國時期稱后海北河沿。1965年整頓街巷地名,定名后海北沿。后海北沿地區(qū)風(fēng)景秀麗,住戶臨水而居,古來多豪門大院和名人居所。
醇親王府在后海北沿44號,坐北朝南,北抵鼓樓西大街,東自甘水橋胡同,西至后海夾道。此府前身為清初大學(xué)士明珠的宅邸?!按加H王府”原在內(nèi)城西南角鮑家街太平湖畔,府主奕譞系道光皇帝第七子、咸豐帝異母弟,光緒帝生父。光緒皇帝登基后,該府按例改為“潛龍邸”,不得再居住。于是慈禧太后賜府什剎海后海北岸,后再傳奕譞第五子載灃,即為醇親王北府。光緒帝“駕崩”后無子,接第二代醇親王載灃的長子溥儀繼承皇位,為宣統(tǒng)帝,成就了醇親王“一門二帝”的傳奇,故醇親王府又稱攝政王府。醇親王府分東部殿堂和西部花園兩大部分。府邸花園也稱西花園,園林布景構(gòu)思巧妙,在清末被評為京城四大府邸花園之一。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西花園。2006年,醇親王府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名單。
宋慶齡故居在后海北沿46號,原是末代皇帝溥儀之父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又稱西花園。從后海北岸地下閘口引水入園,有小溪和湖水,湖邊有亭臺回廊。占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五千平方米。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于此。
宋慶齡(1893年—1981年),海南省文昌人。1893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父親宋嘉樹,字耀如,原名韓教準(zhǔn),是孫中山革命事業(yè)的支持者。宋慶齡15歲時偕妹宋美齡赴美留學(xué),于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xué)院文學(xué)系畢業(yè),獲學(xué)士學(xué)位。自1913年起擔(dān)任孫中山的秘書,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1915年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jié)婚。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jīng)過護(hù)法運動、第一次大革命、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直到新中國成立,她堅決維護(hù)孫中山在大會宣言中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即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新三民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宋慶齡先后擔(dān)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務(wù)。從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至此起,在這里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
廣化寺在鴉兒胡同31號,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據(jù)《日下舊聞考》援引《柳津日記》載:“廣化寺在日中坊雞頭池上。元時有僧居之,日誦佛號,每誦一聲,以米一粒記數(shù),凡二十年,積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绷頁?jù)明《敕賜廣化寺記》碑載:元天順元年(1328年),靈濟(jì)號大舟“到慶寧寺住,至順?biāo)哪辏?333年)在此寺住,發(fā)愿禁足二十年不出門,一心念佛……十年后成此大剎?!睋?jù)此推測,廣化寺的創(chuàng)始年代大約在1342年前后。明清時期,廣化寺“殿堂廊廡,規(guī)模宏大”,為京都有影響的佛剎。1908年,張之洞將個人藏書存放寺中,奏請成立京師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次年獲準(zhǔn)。中華民國成立后,教育總長蔡元培派江瀚任京師圖書館館長,次年開館接待讀者。1917年遷出。現(xiàn)為北京市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
西斜街多歌臺酒館
鼓樓西大街是連接?xùn)|西城的重要通道,自西北向東南走向,東起地安門外大街北端的鼓樓,西到德勝門內(nèi)大街北端的德勝門。元明時稱“斜街”,元《析津志》載:“西斜街臨海子,率多歌臺酒館,有望湖亭,昔日皆貴官游賞之地。”清末,此街分為兩段,東段稱鼓樓西大街,因位于鼓樓以西,又稱“鼓樓西斜街”;西段稱果子市大街,曾是北京城三大果品市場之一。民國時分鼓樓西斜街為四段:鼓樓以西至西魏胡同稱鼓樓西大街,西魏胡同至八道灣稱甘水橋大街,八道灣至糖房胡同為果子市大街,糖房胡同至德勝門稱丁字街。1965年,統(tǒng)稱鼓樓西大街。
鼓樓西大街上的古跡很多,有瑞應(yīng)寺、壽明寺、關(guān)岳廟、萬壽彌陀寺等。瑞應(yīng)寺建于明朝成化三年,位于鼓樓西大街148號,現(xiàn)為中學(xué),中路建筑尚存。壽明寺建于明朝天順六年,除山門之外,其他建筑尚存,現(xiàn)為西城區(qū)房管所。關(guān)岳廟建于清末,原是醇親王的家祠,民國三年(1914年)改祀關(guān)羽、岳飛,現(xiàn)為西藏駐京辦事處。鼓樓西大街北端的西絳胡同,與東城區(qū)中絳胡同、東絳胡同東西貫通,歷史上曾是北城東西往來的通道。1965年于西絳胡同59號發(fā)掘出元代平民房遺址,1972年又在胡同東口發(fā)掘出元代遺址一處。
關(guān)岳廟在今鼓樓西大街14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清光緒年間,原系道光第七子醇親王奕譞的家廟。光緒十六年(1891年),醇親王去世,光緒帝發(fā)上諭為奕譞建廟、立祠,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建成。廟坐北朝南,分三進(jìn)院落,中院有東西跨院。中軸線依次為琉璃照壁,中門,外為八字墻,兩旁各有一座琉璃門;中院內(nèi)東有焚帛爐,西有祭器亭;正殿7間,殿前有月臺一座,東西配殿各5間;后寢祠5間。建筑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1914年在后寢祠塑關(guān)羽、岳飛像,并祀關(guān)岳,遂稱關(guān)岳廟,又稱武廟。現(xiàn)為西藏駐京辦事處。
鑄鐘廠胡同,在舊鼓樓大街南端西側(cè),胡同呈“廠”字型,東口在舊鼓樓大街,進(jìn)口后往西,然后拐向南,南口在鼓樓西大街。明《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稱鑄鐘廠?!洞好鲏粲噤洝贩Q華嚴(yán)鐘廠,書中有這樣的文字:“華嚴(yán)鐘廠在德勝門內(nèi),舊鑄,高二丈余,闊一丈,余者尚有十?dāng)?shù),仆地上,皆楷書佛經(jīng)?!薄稓J定日下舊聞考》載:“德勝門東為鑄鐘廠,其地有真武廟,內(nèi)有順治辛卯年劉芳遠(yuǎn)撰碑,華嚴(yán)鐘僅存其一,舊懸萬壽寺,今移于覺生寺,余鐘無考。”1965年改今名。
明代,該地有金爐圣母鑄鐘娘娘廟。傳說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即開始征集能工巧匠營建北京城,下令在北京城中軸線最北端建造巍峨高大的鐘樓和鼓樓。鑄鐘師接到命令后,立即帶領(lǐng)工匠們在鑄鐘廠里日夜勞作,但因銅鐘鐘體龐大,工藝復(fù)雜,鑄鐘師傅們?nèi)找箍喔桑甓鄾]有鑄成。皇帝龍顏大怒,提出了最后期限,逾期所有工匠以死謝罪。老銅匠有個聰明美麗的女兒叫華仙,日夜守在爐邊為父親和工匠們擔(dān)心,她突然領(lǐng)悟到,要鑄好這只巨鐘,必須往鐘里注入靈性、注入情感。于是縱身跳入赤紅的銅液中,老銅匠強忍著悲痛,帶領(lǐng)著眾匠人,用融溶有女兒生命的銅液終于鑄成了一尊巨鐘。鑄鐘工匠們?yōu)榱思o(jì)念這位舍身救父的年輕姑娘,尊她為“金爐圣母鑄鐘娘娘”,并在鑄鐘廠的旁邊為其筑建廟宇,永久供奉祭拜。
娘娘廟所在胡同,清稱娘娘廟,廟在今小黑虎胡同24號、26號。小黑虎胡同,清乾隆時期稱黑虎兒胡同,至晚清改稱黑虎胡同。1911年后析為大、小黑虎胡同。小黑虎胡同在北,規(guī)模較小,兩側(cè)皆為平房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