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無人看管的“硬幣箱”
在廣州、沈陽、南昌、合肥、蘇州等多個城市的街頭,出現(xiàn)了供路人救急使用的“硬幣箱”。箱子無人看管,一旁立著“按需自取,每人不超過5元”的提示牌,拿多拿少全靠路人自覺。被多拿?被哄搶?有去無歸?這些擔心并沒有發(fā)生。絕大多數(shù)路人遵守著游戲規(guī)則,有人留下字條承諾歸還,還有人往箱子里投入零錢……對此,一時熱評如潮:“硬幣箱”喚醒了市民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意識;“硬幣箱”傳遞出了人間溫暖、彼此信任;“硬幣箱”見證了城市的文明高度;當然,也有人說用“硬幣測試”測評道德過于片面。
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從肯定、否定、辯證等層面任選一角度,闡述你對街頭設置無人看管的“硬幣箱”的看法。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文章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津】
我們可以從贊同善舉、反對道德考量、綜合衡量文明三個層面去展開分析,即從“肯定”“否定”“辯證”等角度闡述。
其一(肯定):無人看管的“硬幣箱”有時候確實能幫人救急,而無人違背規(guī)則取款,甚至里面的錢幣不減反增,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一個城市的文明高度。
其二(否定):但若僅憑此來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則未免以偏概全了,畢竟考量文明因素不能僅限于此和僅限于少數(shù)人群。
其三(辯證):從“莫以善小而不為”的品德修為角度來說,設立這樣一個方便路人的“硬幣箱”還是作用多多,雖然不能用它來考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但于增加城市的人文溫暖、喚起公眾愛心,抑或拷問缺乏公德意識的靈魂,還是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的。
只要從以上分析中任選一個角度展開,都不會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任務驅(qū)動型作文,題目規(guī)定性強,不僅規(guī)定了寫作角度,連文體也限定了。
擬題參考:
【佳作展示】
佳作?
讓愛在這里接力
◎楊朝歡
街頭設置無人看管的“硬幣箱”,為什么在短時間內(nèi)即有多個城市響應,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原因自然不在區(qū)區(qū)幾枚硬幣上,而是在人與人之間愛的奉獻和接力上。
幾枚硬幣,區(qū)區(qū)幾角、幾元錢,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每個人又都難免有缺長少短、一時不便的時候。比如手機沒電關機,坐公交恰好沒有了零錢,乘地鐵恰好沒有鋼镚,在自動販賣機前買瓶水恰好缺一點零錢——誰沒有個“偶爾”“特殊”的時候?這時,身邊恰好有個無人看管的“硬幣箱”能解你燃眉之急,那一刻,難道你的心不會感動,不會驟然涌起一股暖流?這就是愛心接力體現(xiàn)出來的溫暖。
天地間正是因為這點滴之愛的匯聚,才變得美麗。不信你看:屠格涅夫筆下的老麻雀,因為愛,可以忘記生死,不懼強暴,瞋目怒視獵狗的尖牙利齒;莊子筆下的魚,因為愛,涸轍之鮒可以“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佛教故事里的摩訶薩埵,因為愛,可以以身飼虎;一匹獵食受傷的母狼,無法養(yǎng)育幼崽的當口,因為愛,看到山下居民用錢換東西,就找來了報紙到屠夫那里買肉以喂養(yǎng)兒女;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親雙膝跪地,用雙手支撐出一個小小空間,用愛給孩子留下了生命的空間;綿竹市一幼兒園的瞿萬容老師硬是用血肉之軀牢牢擋住垮塌的水泥板,用愛緊緊護佑住了一個小孩。因為愛,才會有人慷慨捐獻器官,垂憐命懸一線的患者;因為愛,人世間才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一切的一切,怎一個“愛”字了得?。?/p>
假如沒有愛,世界將會怎樣?血腥的叢林顯現(xiàn),街頭巷尾的人們狼奔豕突,世界布滿戰(zhàn)爭的陰云。假如沒有了愛,每個人都將變成一座死寂的孤島,變成一片絕望的沙漠,沒有家,沒有國,世界暗無天日。
只有像多個城市雨后春筍般生出的“硬幣箱”一樣,把愛積蓄,將愛點燃,讓愛接力,不擇地、不擇時地傳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會拉近,誤會才會消除,仇恨才會消融。
只有愛的接力,家庭才會春風和煦,陽光燦爛,充滿無與倫比的溫暖;社會才會和諧美好,街衢才會有人扶老攜幼;公交車上,人們才會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只有愛的接力,災難面前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救援戰(zhàn)士、醫(yī)護人員,為搶救生命、為建設他鄉(xiāng)而赴湯蹈火。
明白了“硬幣箱”的作用,也就明白了愛的力量。為了讓愛流淌,就讓“硬幣箱”在地球上的每一個城市接力吧,讓“硬幣箱”常沐愛雨熏風,為更多的人解決燃眉之急、一時之困,讓更多的人徜徉在愛的海洋里。
【點評】 文章緊扣材料起筆,觀點鮮明,要言不煩。論述語言情感充沛,語體又能與文體較為切合,頗富感染力。作者談論古今中外,知識儲備可謂充裕。論述中熟稔地應用了對比手法,理據(jù)充分;注意關注現(xiàn)實,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尤其能從材料出發(fā),又不拘泥于材料,將問題說深說透,值得借鑒。
佳作?
“考量”焉能任性
◎龍青青
在多個城市的街頭,出現(xiàn)了供路人救急使用的“硬幣箱”。對此,社會一時熱評如潮:“硬幣箱”喚醒了市民的責任感、集體榮譽意識;“硬幣箱”傳遞出了人間溫暖、彼此信任;“硬幣箱”見證了城市的文明高度——然而冷靜思索,這“硬幣箱”究竟能承載什么?幾枚硬幣究竟能測評什么?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市民的道德素質(zhì),難道都能體現(xiàn)于這個“硬幣箱”上?我總覺得云里霧里、疑竇重重。
一個“硬幣箱”果真能作城市文明的標尺?我看未必。
不可否認,“硬幣箱”在體現(xiàn)市民個人道德素養(yǎng)方面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它也確實方便了一小部分陷于急困的市民或外來游客。但作為發(fā)起者,僅欲憑此考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可能是夸大其詞了,因為這太以偏概全了。
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應該是個綜合而龐大的體系,從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標準來看,至少涉及組織領導、思想教育、道德建設、社會風氣、社會治安、生態(tài)環(huán)境、經(jīng)濟發(fā)展等諸多因素。如此龐大復雜的體系,焉能是某個小小測試就能涵蓋得了的?為此,諸如“硬幣箱”之類,只能算是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諸多因素中的一個體現(xiàn),只能折射出部分人群在公益方面的文明程度。若僅憑此測試就大言某個城市的文明高度,那與一葉障目、管中窺豹有何異哉?
曾幾何時,在我們生活的城市,大到政府機構(gòu),小到街道鄉(xiāng)鎮(zhèn)、普通民眾對于城市存在的問題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拷問,比如“老人摔倒,扶與不扶”“一方遭災,該捐不捐”“有人跳樓,是勸還是鼓噪”等諸多事件。無疑,這些話題都曾掀起輿論風暴。許多有識之士欲借道德輿論之手段發(fā)聲,呼喚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呼喚“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天涯若比鄰”的至真至善,期待社會文明程度能快速提高,精心挑選著考量的標尺。但不少人因此囿于一隅,局限于一孔,片面地用“硬幣箱”之類來考量人世間的真善美、假丑惡,以致魚目混珠,乃至顛倒黑白,這就缺乏哲學層面的全面視角,缺乏對事物的整體思考了。諸如沒有系統(tǒng)地全面考量,單靠資料數(shù)據(jù)來反映工作,用投票推舉優(yōu)秀、憑抓鬮確定對象等盲人摸象似的考評,就鬧出了不少笑話。它們的失誤無一不在于沒有全面把握事物的真正內(nèi)涵。采用抽樣調(diào)查的方法,畢竟只能從數(shù)量上對某些特征做出評估,再供我們做某種概率的推斷。所以,切勿隨便用單一標準來誤導視聽、涂鴉道德了。
誠然,我們不能忽視文明創(chuàng)建的點點滴滴,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點滴的積累,文明才得以星火燎原,點亮社會的火炬,照亮社會文明的進程。但如果僅憑某一碎片式的測評,就輕下判斷,評判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素質(zhì)的高低,未免失之偏頗。
街頭“硬幣箱”僅是廣闊社會生活的一鱗半爪,卻告訴我們:認識世界、衡量事物需要有全局的視野、冷靜的態(tài)度、縝密的邏輯、科學的論斷,切不可拍腦袋任性決策。
【點評】 文章開篇抓住材料,以反問的形式對材料中的一些言論提出質(zhì)問,并予以否定。然后用“剝竹筍”的方式層層展開,對其考評的荒謬性進行論辯。論證過程廣泛地聯(lián)系了社會現(xiàn)實,指出許多類似的以偏概全認識事物上的錯誤,富有哲理性、啟發(fā)性。結(jié)尾以回答問題的形式照應開頭,并指出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考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