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代送別詩對日本平安時期送別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24-12-20 00:00:00賈緒雨
今古文創(chuàng) 2024年46期

【摘要】送別詩作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極為重要的一種詩歌題材,是文人墨客表達離愁別怨的重要媒介。日本平安時期的貴族文化對我國唐代文化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吸收借鑒,因此平安時期的日本漢詩中也有著數(shù)量較多的送別詩,且尤以“敕撰三集”中的送別詩最具特色。這些送別詩因受唐代文化的影響,在詩歌主題及手法上與唐代送別詩有著諸多相同之處。本文以“敕撰三集”中的送別詩為載體,詳細論述詩中表現(xiàn)的日本平安時期的官員、文人交往及送別方式等情況,并分析中國詩歌對日本漢詩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敕撰三集”;平安時期;送別詩;模仿;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46-006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6.017

日本第一部書面文獻資料《古事記》中記載:“‘若有賢人,亦上貢?!谑鞘苊M貢者的人的名為和邇吉師,即以《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付是人上貢。”[1]和銅五年(公元712年)日本與中國開始深入交流,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學習中國語言文字,并進一步用漢文進行創(chuàng)作。這一過程延續(xù)到奈良、平安兩朝,甚至達到了模仿唐詩的高峰。平安時期的官員、文人以唐代詩歌為模范,以詩唱和,逐漸形成用漢字創(chuàng)作并遵循中國傳統(tǒng)詩歌韻律的一種詩歌形式。這其中,以平安時期作為發(fā)展頂峰。日本漢文學者大曾根章介在《日本漢文學論集》指出從恒武天皇遷都于平安京始到鐮倉幕府成立為止,日本一直處于憧憬唐風的階段,恒武天皇制定的政策就已經(jīng)向漢文化傾斜,崇尚漢文化的做法至嵯峨天皇詩達到頂峰。嵯峨天皇時期對唐風謳歌時代思潮最大的反映就是“敕撰三集”的出現(xiàn)。[2]“敕撰三集”即嵯峨天皇敕令編撰的《凌云集》《文華秀麗集》、淳和天皇敕令編撰的《經(jīng)國集》,三部詩集共24卷,內容絕大部分是平安初期詩人的名篇,雖多屬宮廷應對之作,但題材有所擴展,涉及贈答詩、艷情詩、送別詩等,其中的送別詩數(shù)量較多,《凌云集》中送別詩有8首,《文華秀麗集》中送別詩有10首,《經(jīng)國集》中送別詩的數(shù)量為4首,并且這些送別詩在詩歌的主題感情、創(chuàng)作手法等方面均受到唐代送別詩的影響。

一、送別詩的內涵界定及在“敕撰三集”中的

收錄情況

作為古典詩歌題材的一種,送別詩是文人墨客抒發(fā)離別之情的傳統(tǒng)詩歌,大致是按照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與親人、友人、同僚等面臨分離時的留戀、不舍和傷感的憂愁。在藝術風格上,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送別詩所表達的感情真摯深厚,令人動容。“敕撰三集”中的送別詩延續(xù)我國送別詩所表達的主題感情,同時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也對唐代送別詩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吸收借鑒。

(一)送別詩的內涵界定

送別詩因其抒發(fā)送別時不舍、傷感等情感,給人失落、同情等藝術感受,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獨特的題材?!墩f文解字》中解釋道:“‘送’,遣也,從辵,?省。”[3]“送”本義是遣去、送親。本義之外,“送”還有很多引申義,如陪送、送行;在后面追趕;輸送、送交;饋贈等?!八汀钡乃托辛x使用范圍既廣,年代也較為久遠,屈原的“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中“送”字便是取送行義,而其中的“南浦”后常用來指離別分手的地方。送別詩中的“送”字便是取送行這一字義。而“別”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別’,分解也,從冎,從刀?!盵3]“別”的本義是分解,它的引申義還有分辨、區(qū)分;差別、類別;分離等義。在送別詩中“別”字取的是告別之義。關于送別詩,從送別所產(chǎn)生的感情來看,費洪根對送別詩的定義是“一種表達離情別緒的詩歌”[4]。在《唐宋名篇導讀》一書中,劉懷榮將“表達送行者與被送行者在餞行活動中產(chǎn)生的特定情感的詩”[5]稱作“別情詩”。

送別的對象具有多樣性,每一個對象都有其獨特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送別的對象最常見的便是友人,友人間的送別往往帶有淡淡的憂傷和不舍,像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蓖蹙S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此為例,無不渲染出友人離去時詩人的難解難分的惆悵情緒。其次,送別的對象也常常是親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親情是非常重要的情感紐帶。親人間的離別,往往帶有更為深沉的情感色彩。像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中,“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送別對象——知音。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知音被視為最難得的情fcUPxiRqi66odeV94JipzG16EHa1FjJtjQGDY6YbNro=感紐帶。對于文人墨客而言,與知音的離別往往是最為痛苦的。像王翰的《涼州詞》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既是對戰(zhàn)爭的控訴,又是對與知音分別的感慨??偟膩碚f,送別詩中的送別對象多種多樣,無論是友人、親人還是知音,他們都是詩人心中最真摯的情感紐帶。

綜上,送別詩即詩人面臨與友人、親人、知音等送行告別創(chuàng)作的表達離情別緒的詩。這些送別詩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際關系和情感表達方式,同時也表現(xiàn)了古人對友情、親情和愛情的執(zhí)著與深沉。

(二)“敕撰三集”中送別詩的收錄情況

對“敕撰三集”中送別詩進行匯總分類,其中《凌云集》中八首,《文華秀麗集》十首,而《經(jīng)國集》也有四首。送別詩在“敕撰三集”中的具體收錄情況如下表格所示:

結合以上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創(chuàng)作送別詩數(shù)量最多的詩人是嵯峨天皇,共有五首送別詩。送別詩多集中于《文華秀麗集》中,應是其收錄原則所致。邊塞送別詩的出現(xiàn)是《凌云集》中送別詩的一大特征。邊塞送別詩有四首,占《凌云集》中送別詩數(shù)量的一半。這些邊塞送別詩是對我國唐代邊塞送別詩的模仿借鑒。唐代特有的繁榮氣象使得唐代的邊塞送別詩洋溢著昂揚斗志,充滿自信與豪邁。如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先描寫了邊地風光,再描寫將士們艱苦卓絕的邊疆生活,但緊接著寫道:“虜騎聞之應膽懾,料之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6]充滿了盛唐時期與生俱來的自信與豪邁。反觀《餞右親衛(wèi)少將軍朝嘉通奉使慰撫東關》一詩的尾聯(lián)是鼓勵友人不要憂愁前路的艱難辛苦,應該努力報效國家,缺少唐代邊塞送別詩的雄渾壯美之感,與唐詩反倒有了云泥之別?!段娜A秀麗集》中的送別詩創(chuàng)作水平已經(jīng)較高,對中國送別詩中的詩歌格律、典故等也較為了解并進行摹仿。如在對唐代詩歌格律的學習上,桑原腹赤的《月夜言離》遵循了中國盛唐的如果首聯(lián)以對仗起筆,一般頷聯(lián)多以流散出之,以使詩歌錯落有致的規(guī)律。程千帆評此詩的第一句“風牛月兔,屬對甚工”[7]。但《文華秀麗集》中的送別詩難以達到唐代送別詩的含義雋永、思想深刻的境界?!督?jīng)國集》中的送別詩則包含更多的是送某人出家入道,含有更多的禪意和明悟。

二、“敕撰三集”送別詩對唐代送別詩的接受

自古以來,送別詩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用以表達離愁別緒、抒發(fā)真摯情感的重要載體。《敕撰三集》中的漢詩充分吸收和借鑒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精髓,其中送別詩作為古代詩歌的重要題材,自然也不例外?!镑鋈讳N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8]在平安時代,創(chuàng)作送別詩已成為朝廷官員和文人墨客之間進行情感交流不可或缺的方式。送別詩這一主題無論在中國詩歌文壇還是在日本古代漢詩文壇中都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同時,“敕撰三集”中的送別詩延續(xù)我國送別詩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在藝術手法上也對中國送別詩進行了極大程度的吸收借鑒。

(一)“敕撰三集”送別詩在情感主題上對唐代送別詩的接受

“詩以言志”是所有詩歌的共同特性,是中國古代關于詩歌特征的基本概念。[11]最早見于《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這是說詩歌的主要作用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半纷敝械乃蛣e詩在情感表達方面極大程度上借鑒中國古代送別詩中的主題情感,特別是在描繪送別場景和自我感受的轉變方面,日本文人在詩歌中構建了多樣的情感主題。

1.依依難舍的真情

面臨分別,表達對離人的眷戀不舍、依依惜別之情是中國古代送別詩中最常見的情感,這是朋友間真摯情誼的自然流露。李白的《別友人》一詩將詩人與離人之間的深刻情意和面臨分別的眷戀難舍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首聯(lián)點明告別地點景色寥廓秀麗,“橫”和“繞”也表示著詩人和離人的關系緊密。頷聯(lián)寫此地一別,離人如同蓬草飄向萬里之外,傳達對朋友即將啟程的不舍與掛念。頸聯(lián)一輪紅日緩緩而下,似乎不忍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尾聯(lián)的兩句更為情深意切,馬背上的兩人揮手道別,馬兒似也不愿轉頭,不舍分離。在臨別之際,它們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蕭蕭長鳴,似乎傳達著無盡的深情?!半纷敝幸灿泻芏鄬懪c離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的送別詩,這些詩是對中國古代送別詩的模仿,如《留別故人》中的“唯有流天月,相憶寄秋宵”、《越州別敕使王國父還京》中的“欲歸情未盡,別淚濕衣裳”、《春日別原掾赴任》中的“此日交頤無可贈,相思空有淚沾襟”等[11],這些詩都表達了詩人面臨分別時的悲傷和惜別之情。

2.豁達進取的勸勉

唐代的送別詩中除了表達凄清纏綿、留戀低徊的情感,還有另外一種慷慨悲歌,豁達寬廣的情感。這些詩作內容以體貼入微的寬慰勸勉、鼓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高適的《別董大(其一)》便是其中佳作,此詩一改送別詩的凄清纏綿,表現(xiàn)出豁達明朗。詩的前兩句寫眼前之景,運用白描手法,黃云千里且大雪紛紛,北風吹打著高空中的大雁。此等景象,氣象雄渾,意境悲涼。面對此種景象,詩人高適卻把臨別贈語說得體貼入微而又堅定不移:“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币驗槭侵簦f話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淪落,才化希望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滿信心和力量。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這方面的佳作,其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極盡寬慰之意,成為送別的千古名句?!半纷睂χ袊姼璧膶W習在這方面多表現(xiàn)為激勵將要遠行之人要以建功立業(yè)為己任,摒棄路途遙遠的憂愁心情。尤其是《餞美州掾藤吉野,得花字》一詩,“今宵倏忽言離別,不慮分飛似落花”一句寓情于景,借用分飛落花寄托難再見的離別之情,“莫怨白云千里遠,男兒何處是非家”與“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勸慰友人不要憂怨,到哪里都可以安家立業(yè),有所作為。《餞右親衛(wèi)少將軍朝嘉通奉使慰撫關東 探得臣》中的“別后卿能應努力,莫愁千里多辛苦”一句寄托了對即將遠行赴邊的將士不要憂愁前路的艱難險阻,分別后繼續(xù)努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深深掛念。

3.借離別抒發(fā)個人情感

表達這類思想主題的詩雖然以送別為題,實際上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抱負,多含身世遭際之感。借詩表達胸中積憤或借以表明心志的。如李白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以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一詩為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詩人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不是自己的平安健康,而是以“冰壺”言志,“冰壺”象征高潔清白的品質,傳達了自己的高潔冰清,堅持操守的堅定信念。這兩句詩含蓄蘊藉,韻味無窮,歷來為人傳誦?!半纷敝薪桦x別抒發(fā)個人情感的送別詩也是對中國唐代詩歌的模仿。小野岑守《留別文友》中的最后兩句“固為同道無新舊,但悲我作萬里人”,詩人巧妙地借用詩句,傳達出自身即將遠行千里之外,與朋友們難在相見的孤寂情緒,更進一步表達了對自身遭際的沉重感慨。

4.寂靜禪意的追求

佛教與詩歌創(chuàng)作聯(lián)系在一起自南北朝時期就如同星星之火,禪理理念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直到唐代,這星星之火便達到了燎原境界,唐詩中的佛教思想與禪意水乳交融,互通有無。這類融入了禪意的送別詩,極力追求超越世俗情感,去尋求超脫空靈的氛圍感。與以往表現(xiàn)對世俗的依依不舍或者追求兒女情懷的細膩描寫的送別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類送別詩通過對世間喧囂與污濁的感慨,頌揚僧者的恬淡與超凡,表達對回到寧靜空靈的山林的渴望。如唐代皇甫曾的《送普上人還陽羨》一詩,境界空靈,充滿佛理禪趣?!半纷敝斜憩F(xiàn)禪意明悟的送別詩主要集中在《經(jīng)國集》當中,如《送伴秀才入道》中的“厭見風塵上下情”表達了對塵世喧囂污濁的厭棄,而“盥漱應隨溪水暮,觀身靜坐進鐘聲”兩句表現(xiàn)了山林的空靈寂靜和入道生活的安逸恬靜。《別男子出家入山》一詩亦是如此。

(二)“敕撰三集”送別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對唐代送別詩的接受

“敕撰三集”中的送別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對中國詩歌的接受是普遍存在的,較為突出地體現(xiàn)在意象的安排和典故的運用兩個方面。

1.意象的安排

“意象”作為詩歌的基本單位,其本義是寓“意”之“象”,即寄托著主觀思想的客觀物象。首次將“意象”的完整概念提出的是《文心雕龍·神思》:“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9]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詩人通常借物言志,將客觀實物賦予其想要傳達的情感,這種客觀實物稱之為“象”,傳達出來的為“意”。日本漢詩中有很多從中國詩歌中吸收借鑒而來的意象,日本詩人將這些中國詩歌中的常見意象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抒發(fā)情感?!半纷彼蛣e詩中的意象紛繁多樣,主要有“月”“云”“青草”“飛鳥”“白鷗”“離亭”“羈亭”“別淚”等,中國古代送別詩中的意象較日本更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長亭”“楊柳”“美酒”,此外還有“云”“猿”“月”“歸雁”“孤帆”等。有很多意象在中國古代送別詩和日本古代送別詩中都經(jīng)常出現(xiàn),且表達的意義也基本相同,這是日本送別詩對中國詩歌吸收借鑒的表現(xiàn)和結果。[10]以“云”這一送別詩中常見意象為例,在唐代送別詩中,“云”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高適的《別董大(其一)》中的“千里黃云白日曛”,李白的《別友人》一詩中的“浮云游子意”都含有這一意象。而“敕撰三集”中的很多送別詩也是如此,如《餞美州掾藤吉野,得花字》的“莫怨白云千里遠”以及《與海公飲茶送歸山》的“香茶酌罷日云暮,稽首傷離望云煙”皆是如此。在“敕撰三集”中像這樣對中國古代送別詩意象的借鑒不勝枚舉,這是日本送別詩對唐代送別詩吸收借鑒的結果。

2.典故的運用

用典,即在詩中對前人語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的引用,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用典的優(yōu)點:“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也?;蛭⒀悦朗拢糜陂e散,是綴金翠于足脛,靚粉黛于胸臆也?!盵11]典故倘若運用得當,可以言簡意賅地表達詩人的觀點,使詩文的表達含蓄蘊藉而富有深意,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用典這一手法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到六朝更加盛行,但用典過多反倒南轅北轍,導致詞不傳意、文辭不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日本早期漢詩集《懷風藻》便是多模仿六朝,化用大量典故。由六朝變更到唐朝,文風也進行了矯正,不再沿用原始風云月露,轉而改變?yōu)樽匀挥玫洌纬闪颂圃姫毺氐娘L格。“敕撰三集”的詩歌在同時期也由學習六朝改變?yōu)閷W習唐代文風,能夠自然流暢地用典并根據(jù)情境需要自由變換句式?!秳e故人之任贈琴》的“單父思良宰,武城望雅聞”中就用了中國古代的兩個典故,分別是宓子賤和子游的典故??鬃拥茏渝底淤v在魯哀莊公時擔任單父宰一職;子游是春秋末吳人,曾任武城宰職位。兩人都用彈琴唱和的方式治理地方,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地方治理得百姓安居、風俗淳美。詩人在故人即將作為地方官赴任之際,詩人將一把琴贈給了朋友,并寫下這首詩為朋友送行,贈琴是希望即將赴任的朋友能用自己贈予的琴,向宓子賤、子游學習,實行善政,贏得美名。由此可見,“敕撰三集”的送別詩在創(chuàng)作時,借鑒了中國古代詩歌喜用典故的特征,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大量引用中國典故。

三、結語

“敕撰三集”作為日本平安時期漢詩創(chuàng)作的頂峰,其題材類型豐富多樣,是對中國唐代詩歌的學習借鑒。送別詩作為中國唐代詩歌的重要題材,自然也是“敕撰三集”中漢詩創(chuàng)作的模仿對象,在“敕撰三集”中占有一席之地?!半纷敝械乃蛣e詩表達的主題思想十分豐富,既有依依惜別的不舍,又有豁達進取的勸勉,還有借離別抒發(fā)個人感慨。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敕撰三集”送別詩中的意象安排以及典故運用也是對中國送別詩的學習?!半纷敝兴蛣e詩對唐代送別詩的學習借鑒,印證了漢詩在東亞文化圈中深厚的影響力,是中華文化深厚魅力的生動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日)安萬侶.古時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25.

[2](日)大曾根章介.日本漢文學論集[M].東京:汲古書院,1998:3-4.

[3](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34,80.

[4]費洪根.中國古代送別詩的分類[J].東疆學刊,2003,(3):71.

[5]劉懷榮,王海燕,張曉明等.唐詩宋詞名篇導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

[6](清)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2008:2052.

[7]程千帆,孫望.日本漢詩選評[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65.

[8](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97:237.

[9](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45.

[10]伍愛鳳.中日古代送別詩中的意象比較研究——以漢詩為中心[J].國際商務(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S1):17-21.

[11](南朝梁)劉勰著,王運熙,周鋒譯注.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82.

浠水县| 简阳市| 温州市| 英山县| 丹江口市| 磴口县| 临漳县| 梧州市| 怀来县| 获嘉县| 三亚市| 大理市| 定结县| 荃湾区| 义马市| 隆昌县| 双桥区| 天全县| 宜阳县| 通化市| 黑山县| 玛纳斯县| 柞水县| 漳平市| 泽州县| 雷山县| 肥东县| 毕节市| 额敏县| 青州市| 萨迦县| 霍州市| 县级市| 佳木斯市| 渝北区| 营山县| 江门市| 呈贡县| 腾冲县| 湖南省|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