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大模型工具悄然流行,成為許多人的“聊伴”。豆包大模型去年12月日均tokens(一句話的最小分割單元)已突破4萬億,它能不知疲倦地回答你成百上千個問題,但也經(jīng)常鬧出笑話,比如曾在一段時間堅信9.11比9.9大,甚至寫出了“清華北大在北京市西城區(qū)”的“胡話”。不過還得承認,它能有這么大的訪問量必然有幾把“刷子”。
如何與這些AI聊天呢?你可以寫文字、發(fā)語音,甚至拍照片給它,讓它回答具體問題,或者寫一篇文章、畫一幅畫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各種聊天對象,它能在各種身份之間瞬間切換,剛才還是語文老師,下一秒馬上就能變成你的學習“搭子”。當然,我能想到的遠沒有人工智能全面,我讓AI列出100種它可以扮演的角色,數(shù)秒鐘后,“電影導演”“發(fā)型設計師”“游戲設計師”這些創(chuàng)意角色名稱躍然屏幕上。
更有許多“好事者”,根據(jù)不同AI的專長做成了帶有身份標簽的小話癆,學名“智能體”。我隨手就翻到了“岳飛”“面料專家”“看臉測智商”這些有趣但不一定靠譜的智能體。
AI還在不斷進步中,有個專業(yè)術語叫“對齊”,就是“努力讓AI做個明辨是非的人”,前些天OpenAI直播發(fā)布了強化微調(diào)訓練技術,少量數(shù)據(jù)就能將大模型從高中生水平提升到領域博士水平!其實,各家的AI都非?!昂脤W”,被指出錯誤后會虛心改正,即使有屢錯屢犯的時候也不影響它“成長”的腳步。
人類要迎頭趕上,努力與AI對齊。
我們可以多向它提問。AI正在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通才”,我們的問題千萬別太局限。說起提問,還得向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學習,他在流放期間提出了170多個頗有想象力的問題,譬如太陽月亮懸掛在何處、天在哪里與地交會等,不過當時離自然科學誕生還遠得很呢。你的問題腦洞足夠大開嗎?
我們還應了解一些AI的原理與使用技巧。AI是當今科技前沿,也是學問最深奧的領域之一,經(jīng)過科研人員和中小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一些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內(nèi)容得以呈現(xiàn)。因此,有了“跟我學AI”專欄和你們的見面。
你們可能想不到,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還不滿3歲,但愿它能與你們一起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