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劉慈欣說:“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p>
在爭端四起的當下,喚醒文明,僅憑觀瞻、等待是遠遠不夠的;文明從來不僅僅是“遺產”,任何可稱之為“文明”的事或物,其中一定有歲月所不能消弭的鮮活生命力。
2025年,《視野》的年度主題是“文明之光”,我們并非是要懷舊,也不準備考古,而是想和大家一起,在對人類文明的回顧中,重新點燃改變現實、創(chuàng)造未來的決心與勇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有以恒心耕耘、以智慧開拓,我們才能感知到時間的內涵與溫度、世事的無常與有常。
新的一年,我們將追憶:那時“漢字”始創(chuàng)、“城市”初興,“絲綢之路”商旅繁榮,“航?!睍r代正拉開序幕……先民們在樸素卻激情洋溢的歲月里,以文字記錄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以舟楫架起不同文明之間的橋梁,開拓出屬于人類的傳奇。
新的一年,我們將探尋:“瓷器”為何成了中國的代稱?“四大奇書”背后有哪些精彩故事?“百家爭鳴”所爭何事?“文藝復興”只是為了復興文藝?歷史的每個階段,都留下了人類不斷突破自身局限的軌跡,通過這些文明的印轍,我們隱約可以窺見當代社會思想的源流。
新的一年,我們將反思:“科舉制”從根子上說就是落后的嗎?西方的“大學”教育甫一創(chuàng)建便是先進的嗎?“戊戌變法”為何必然失敗?“反法西斯戰(zhàn)爭”如何改變了世界格局?每一次回首與叩問,都將幫助我們在時代的十字路口重新定位自己。
新的一年,我們將展望:“諾貝爾獎”有哪些新趨勢?“量子力學”還會不會有新發(fā)展?AI能不能顛覆甚至取代人類?“星際”旅行何時將成為現實?在對未來的想象中,我們或許能窺見文明下一次躍遷的契機。
親愛的朋友,感謝你選擇相信《視野》,與我們一同感受文明的璀璨與黯淡、崛起與失落,以及文明本身真切的脈搏。
今年的24個“視點”主題,都來自中學教材,但我們的目的,絕非搬運知識。文明的光譜是復雜的,文明的進程是曲折的,弄懂這個世界,看清楚文明之光,并不像看新聞或刷短視頻那樣簡單。
知識是有生命的,并不只是可供傳播、接受的信息?!兑曇啊废胍尸F的,是有生命力的知識:能夠讓你有所觸動,能夠讓你反觀自身,能夠撬動你的價值觀,能夠與你的現實生活發(fā)生關聯(lián)。這樣的知識,并不僅僅是考點,還是打開眼界、啟迪人生的酵母;這樣的知識,并不僅僅是獲得高分的儲備,更是可以在你我心中生根發(fā)芽的種子;這樣的知識,并不只和智力相關,也和我們的完整人格相關。
拿起雜志,比拿起手機,需要更多耐心;過好人生,比取得種種名利,要花更多的心思。選擇《視野》,也是選擇一種人生態(tài)度。
新的一年,感謝你與我們并肩前行,文明之光只有在你我身上賡續(xù),才會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