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外界態(tài)度看遺民身份與社會聲望之間的矛盾性

2025-03-20 00:00:00涂文潔
今古文創(chuàng) 2025年6期

【摘要】遺民產生于易代之際,以不仕來強調政治上與新朝的對立。而明遺民比以往歷代遺民更為深刻地完成了群體構建。李颙作為明遺民的代表之一,秉持著苦隱的生存方式。其遺民身份的極致貫徹使得社會公眾、友人,乃至清廷都對其倍加推崇。社會聲望的增長使他的遺民身份險些遭到清廷破壞,而為維護遺民身份對清廷的多次拒絕又讓其社會聲望愈發(fā)大漲。在這一過程中呈現(xiàn)的即是遺民身份與社會聲望兩者之間的矛盾性。

【關鍵詞】外界態(tài)度;遺民身份;社會聲望

【中圖分類號】K2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06-005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06.013

明清易代的歷史變革使得明遺民這一群體也應運而生。而明遺民較之前的遺民現(xiàn)象,形成了遺民群體認同,完成了遺民群體的構建。明遺民李颙乃清初三大儒之一,自入清以后就保持著社會生活的自我邊緣化,始終堅持不與當朝接觸。他對于城市生活是拒絕的,并希望盡量不活動、不出門、不與人接觸:“每日除萬不容己者,只得勉應,其余茍非緊急大事,斷勿出門一步,終日不見人,則神自清,品自重……不可輕履市肆,不可出入公門?!雹俪瞬怀鲩T,不與人接觸之外,李颙還自己筑一座土室,自稱“土室病夫”。這么一來,完全隔絕了與外界的往來,極大地貫徹了遺民的行為準則,表現(xiàn)出顯著的遺民特征,從而讓作為明遺民的李颙變得遠近皆知,影響力也不斷擴大。而外界自然對遺民身份的李颙有著相應的態(tài)度,這與李颙的個人社會聲望相互影響,甚至使其遺民身份險些維持不住。

一、社會公眾對李颙的態(tài)度

從社會公眾角度說,李颙明顯是頗有聲望的。李颙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在關中有了一定名氣,于是“關中士爭向二曲問學”②。既有“當事慕其名,踵門求見”,也有“饋遺者”,兒童走卒更是“咸以夫子呼之矣”③。李颙雖一再推辭這些求見,但是時人對他的推崇也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亦能在李颙母親逝世之時看出來。如此則不得不提到李颙的家庭背景——“父可從,為明材官。崇禎十五年,張獻忠寇鄖西,巡撫汪喬年總督軍務,可從隨征討賊……兵敗,死之。颙母葬其齒,曰‘齒?!?。時颙年十六,母彭氏,日言忠孝節(jié)義以督之,颙亦事母孝”④。李颙父親乃是在與農民軍的戰(zhàn)斗中身亡,這也是李颙堅定地選擇成為遺民的原因之一。其母悉心地督導李颙,母子倆形影相吊。康熙四年其母彭氏逝世,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本縣乃至鄰縣,前來吊唁的人絡繹不絕,日無暇晷。另外,還有不少地方官及學者為彭氏作傳記表彰。可見李颙與寡母在一起生活雖然孤苦無依,家境貧寒,但他們的事跡傳播甚廣,成了地方群眾性教化活動中的一環(huán)。

同樣的情形也可以體現(xiàn)在李颙的幾次講學之中。李颙于康熙七年和八年到同州和蒲城進行首次講學,受到了當?shù)厥咳说臍g迎。拜訪者絡繹不絕,講學的受眾并不限于士人,農商工賈也慕名前來??滴蹙拍暝诶铒J去河南為其父招魂后,便開始了一邊游歷一邊講學的生活,“凡講于無錫,于江陰,于靖江、宜興,所至學者云集”⑤。當他要從常州離開回到襄城時,“常州人士思慕之,為肖像于延陵書院”⑥。諸多士人竭力挽留,甚至還有人上書道:“宇宙總一家,亦何必終日戚戚,思念故鄉(xiāng),棄從游于中道耶?”⑦由此可見,李颙得時人之敬仰有幾何。值得一提的是,李颙雖一再表示不與外界接觸,但卻一反常態(tài)去接受公開度極大的講學活動。顯然李颙是將講學當作拯救風教,推行禮教的任務。他雖作為遺民需要自外于清世,但卻也難以辜負作為士則需關心當?shù)赖膫鹘y(tǒng)職責。因而李颙才會以“講學”為方式來承擔士的責任。他這種遺民身份下的作為也與其獨到的學問思想相得益彰,更加使其聲名在外。

實際上,詆毀李颙的輿論卻也存在。早期李颙發(fā)憤讀書,名聲漸起時,盩厔俗士就常常對李颙加以造謠詆毀。原因是“盩邑士俗,自四書八股之外,余書不知寓目……聞先生嗜古博稽,目之若怪物,共相非笑”⑧。早在康熙七年即李颙首次講學前后,新任縣令馬芝上任時,“明向先生親友云:‘本縣聞李某聰明可造,但欠指引耳!宜來見我,當授以八股之法,令其從事正路,以圖取進。’久之,因先生不至,遂嘖有詬言。群小乘機中傷,謂先生常笑其文”⑨。往后更是愈演愈烈,甚至上升到了危及性命的程度。李颙因個人經世致用的學風與當?shù)氐陌斯晌娘L氣格格不入,且恪守遺民身份拒絕與當?shù)毓賳T交往,最終遭到排擠。而他名聲在外也讓那些當?shù)叵〖刀市淖魉?,于是出言詆毀??偟膩碚f,李颙作為一個遺民的種種舉動使其備受推崇,大體生存在一個被他人褒揚稱頌的社會氛圍內。但維持這種遺民狀態(tài)卻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隨著名聲漸起,又被這些行為所累,甚至被詆毀。

二、友人對李颙的態(tài)度

李颙與友人的交往,也是多受禮遇的。其中交往的友人不乏清朝官員,且都對他存有招攬之心。順治二年樊嶷始任盩厔縣令,聽聞李颙好學就派小吏前去延請,李颙卻以“庶人無入公門”⑩之理推辭??煞趨s親自前往,事后還贈以“大志希賢”的匾額。順治十六年駱鐘麟擔任盩厔縣令,在就任之初“他務未遑,一聞先生名,即竭誠造謁”,對李颙“嚴奉師事”?。此后更是政務閑暇時必來拜訪。與此相反的是李颙不僅拒絕了他的第一次拜訪,且“去亦無所報謝”?,也從不主動去拜訪。駱鐘麟不以其“倨傲”,反而愈加仰慕其為人。在目睹李颙“所居斗室唯茅覆數(shù),頹垣敗壁”?時,為他出資修繕房子。另外,還為他在衙門作表薦之文,在各級官員中傳閱,使得官員莫不優(yōu)崇。李颙去河南為父招魂立祠時,駱鐘麟時任常州知府,當即就“請南下謁道南書院”?。

康熙十二年鄂善時任陜西總督,注重文教事業(yè)。在這一年里他修繕關中書院以便地方學子入院學習,因有聞李颙的學識人品,故“肅幣聘先生講學,先生力辭至再,鄂公敦延愈殷,三往然后應”?。李颙在此講學期間,提學鐘朗欲贈送其小袖時袍,但他卻以“寬衣博袖,乃庶人常服”?加以拒絕。鄂善明確了李颙只求講學的想法后,便為其摒除了許多繁文縟節(jié),從而不違背李颙本人的原則。講學近三個月,鄂善就以“山林隱逸”推薦李颙入仕清朝。李颙對此次入主書院深覺“追悔無及,豈可復蹈覆轍,曾有嚴誓在先,當事備悉鄙衷,業(yè)已寢其舉矣”?。上述提到的清朝官吏僅是一部分,他們因李颙的學識人品而有意主動與其結識。這也導致李颙的聲望不斷擴大乃至被朝廷所知曉。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明遺民在內的士紳名儒多與李颙有來往。而明遺民中比較矚目的是顧炎武,他們之間共有三次會晤,分別是康熙二年、康熙十六年、康熙十七年?。會晤的內容主要是談論學術時事,交往的程度也越來越深入。自首次會晤后兩人多有書信往來,顧稱李“龍德而隱,確乎不拔”?。當顧炎武與李颙同樣面對清朝的博學鴻詞的征召時,都采取了拒絕的態(tài)度。當李颙拒絕薦舉已經上升到了以死相抵的程度,顧炎武有感作詩,評價其為“威武不能屈”且“名之為累”?。聽聞同為好友但欲赴清朝征召的李因篤要力勸李颙考慮征召的傳聞時,顧炎武甚至寫信勸李因篤不要害及李颙:“竊謂足下身躡青云,當為保全故交之計,而必援之使同乎己,非敗其晚節(jié),則必夭其天年矣”?。以上種種能看到的是,遺民群體內部對李颙遺民身份的極盡維護,使他更具有遺民的色彩和標識。而各有聲望的遺民互有往來,共同獲得了遺民內部的認可,完成了同一立場的構建。

三、清廷對李颙的態(tài)度

圍繞在李颙與清廷之間的是清廷的三次征召,且都以李颙拒征為結局。清初明遺民對清廷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而清廷統(tǒng)治又尚未穩(wěn)固,故滿族自入關后多對漢族士人采取懷柔政策。到康熙一朝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多次下令讓各地官員薦舉鴻儒入仕,收為己用。李颙首次被征辟是在康熙十二年。鄂善秘密向朝廷薦舉李颙,這本應該是實現(xiàn)士之道的大好時機,但是對于作為遺民的李颙來說著實是一件壞事。九月李颙剛知曉時便多次予信鄂善表示推辭。十一月陜西督撫敦促李颙起程,李颙再三以疾病相辭。三藩之亂在此時爆發(fā),導致次年四月清廷的第二次征辟又至。李颙以腿疾推托,但“府提醫(yī)、鄰嚴訊,脅以重刑,眾無異辭”?。七月官員想親自驗視他是否有病,就讓縣役將李颙抬到了書院。有院司主事“欲以錐刺股,以驗疼否”?,幸好當時有張夢椒為之營解,才免去以錐刺股。然而李颙被允許歸家之后,縣令害怕被責罰仍然堅持逼迫李颙啟程。李颙企圖“以死自矢”,才就此作罷。李颙也因此閉門謝客,移家富平。

第三次征辟在康熙十七年,康熙帝正式下達了開設博學鴻詞科的征召,比之前的征召更為猛烈。李颙再次難逃一劫。兵部主政房廷楨以“海內真儒”向朝廷推薦李颙,李颙這次“以疾篤辭,長男慎言赴院哀控”?,但官員們不顧李颙的意見抬床就道。這期間多人輪番勸告,當時也被薦舉的李颙好友,關中三大儒之一的李因篤也勸李颙保全性命要緊。但李颙卻開始絕食,并且決定以死明志,以后事托長子。他曾對前來驗視病情的人說道:“豈可以薦賢之故而冒殺賢之名?!?如此,當局最終放棄了逼迫。

趙園先生對此種拉扯評價道:“當?shù)乐诶铑?、傅山,威逼之甚,與抗拒之烈,倒真令人想到強暴者之于節(jié)烈女子。”?在這樣一場李颙與清廷的“博弈”之中,可以看出清廷當時對明遺民身份的士人的籠絡和重視。清廷對他們這種不仕清朝的遺民行為更多的是希望加以利用,從而獲得他們的支持??梢姰敃r遺民這種群體在社會的分量之重。遺民似有似無地與吳三桂來往,使得三藩之亂爆發(fā)后康熙急切想要征召遺民,直至下達開“博學鴻詞科”的命令。孟森先生認為清廷這種做法是“人心向背在漢士大夫,處漢人之于師友之間,使忘其被征服之苦。論手腕亦極高明矣”?。這種舉措背后清政府的真實意圖可想而知。清廷急于穩(wěn)固清廷的統(tǒng)治基礎,于是想消除遺民的隱逸之心并為其所用,從而平復那些一直反對清廷統(tǒng)治的勢頭。招募人才的實用目的是其次,首要的還是改變他們的遺民立場。所以說也正是李颙選擇遺民這一身份,才使他遭遇這樣的征召,也使他做出這樣的應對。到了康熙在位時期,清廷對于舉薦一事愈發(fā)重視,甚至和官員的政績相掛鉤,如果執(zhí)行不力的話就會受處罰。于是這樣的氣氛使得官員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此種種無疑就是清廷對明遺民的一種變向威逼,時時刻刻懸掛于明遺民的頭顱之上。

四、遺民身份與社會聲望的矛盾性

王汎森對清初那些自我邊緣化的不入城者進行剖析,他認為這些與社會最不接觸的人因對一切說不而得到尊敬?。當清朝局勢穩(wěn)定下來,對忠孝節(jié)義重視起來時,他們則得到很高的聲望。他們每一次的拒絕,使他們的社會聲望便又提高一層。可以說他們不斷地拒絕或舍離成為積累聲望的來源。而這些不入城者的所作所為,即不入城、不與社會接觸,乃至對一切說不,正是遺民這一身份的行為表現(xiàn)。王汎森的這段話同樣適應于遺民身份與社會聲望間的復雜態(tài)勢。可以說,清廷的舉措在這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助力了這一過程順利完成了閉環(huán)。也就是說,遺民以其拒絕當?shù)?,退隱不仕的堅決態(tài)度來表現(xiàn)其身份的存在,而明遺民尤為突出。清朝統(tǒng)治者為鞏固其統(tǒng)治,急需采用高超的統(tǒng)治技巧將明遺民這一在構建政權正統(tǒng)性上有極大話語權的群體進行收編。清廷收編的舉措依據(jù)正是貫徹遺民這一身份所形成的社會聲望。而收編舉措的成功則意味著遺民身份的正式摧毀。秉持著遺民身份該有的作為,就應對收編舉措予以拒絕,但卻在這一次次的拒絕中使社會聲望愈發(fā)增長。如此循環(huán)往復,最終呈現(xiàn)出了一種矛盾性即遺民身份與社會聲望的矛盾性。

如上所述,兩者之間的矛盾關系亦在外界對李颙的態(tài)度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這種矛盾作用于遺民的生活中,則導致了其生存境況呈現(xiàn)出一種痛苦的矛盾性。在李颙身上呈現(xiàn)出的矛盾性始終與清廷的態(tài)度有關。李颙選擇不入仕,成為遺民。越是這種行為反而會越受外界關注,名聲越是響亮,也越是受到清廷的推崇。甚至可以說,是清廷及清官員的這種推崇使得李颙的“名聲”如此之大,將其推向了不希望的入仕清朝的道路中。而李颙的遺民身份則是讓他被清廷選中的原因。并且在與清廷這種極致拉扯之中,漸漸地完成了遺民身份的構建。這種拉扯也成了評判遺民身份的重要標準之一??梢姡z民身份是明末清初清朝統(tǒng)治者穩(wěn)固統(tǒng)治的可利用對象,成了清朝迅速融入漢族社會的跳板。明遺民在這易代的變遷中逐漸淪為政治上的工具。

注釋:

①③⑦⑧⑨⑩????????????李颙:《二曲集》,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117頁,第632頁,第84頁,第560頁,第568頁,第558頁,第563頁,第563頁,第563頁,第579頁,第579頁,第201頁,第673頁,第678頁,第582頁,第582頁,第585頁,第587頁。

②孫靜庵:《明遺民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頁。

④⑤⑥?趙爾巽等撰:《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3108頁。

?陳祖武:《關于李颙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7年第2期,第73頁。

?顧炎武:《顧亭林詩文集》,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6頁。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頁。

?孟森:《明清史講義》,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421頁。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頁。

參考文獻:

[1]賴玉芹.博學鴻儒與清初學術轉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孔定芳.明遺民的群體身份認同與群體聚合[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

[3]羅吉芝.清初隱逸拒征過程的激烈化及其詮釋——以李颙的征召經歷為例[J].貴州文史叢刊,2019,(4).

郧西县| 九江市| 阿拉善盟| 云霄县| 崇义县| 九寨沟县| 当涂县| 长宁县| 乌鲁木齐市| 高清| 邢台市| 金华市| 雷州市| 延川县| 甘肃省| 深水埗区| 东光县| 泾川县| 云浮市| 潜江市| 张家港市| 东乌| 宜良县| 缙云县| 金平| 江西省| 石泉县| 兴和县| 广河县| 汾阳市| 永安市| 咸宁市| 大化| 全椒县| 宁乡县| 长沙县| 昭通市| 延庆县| 德昌县| 来安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