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夫
假日里,鄰居家一位高中學生來訪,要我看看他寫的一篇準備投往報社的稿子,這里不妨摘引幾個片斷一
“那還是上個學期,我們班上出現(xiàn)了一份《光明日報》和一份《中國青年報》。我們天天吸吮里面的精神養(yǎng)料,可誰也不知道它的來歷。
“臨近期末考試了,教導主任來班里動員我們抓緊復習功課。講話中他問大家:你們知道班上的那兩份報紙是怎么來的嗎?那是你們的班主任,暑假期間給同學們補課,學校按規(guī)定發(fā)給他27元補課費,他用了這筆補課費給你們訂的。
“呵,老師!全班四十幾雙眼睛,一齊轉向了班主任。老師呵,您早起六點多鐘就到校,晚間九點多鐘才回家,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假期里還為我們奔忙,您的艱辛勞動應該得到報償,卻為什么不接收這筆酬金?——老師呵,您已五十開外,胃潰瘍纏得您瘦骨嶙峋,您的身體多么需要營養(yǎng)呀,您怎么不受用這筆錢,去買一些水果,或買幾袋麥乳精?——老師呵,您的衣服帶著補釘,您也沒有老伴再給您縫補,您為什么不用這筆錢,去買件衣服換換新?——老師呵,您不關心自己,對我們卻一片深情!一一老師呵,您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全然明白了,不信,您看看我們心里怎樣升起了一團團烈火,還有女生們那一雙雙含淚的眼睛!一一老師呵,從您的身上,我們知道了今后應該怎樣學習,怎樣做人!”
且不說這篇稿子寫得怎么樣,那發(fā)自一個學生肺腑的對老師的感謝和崇敬的心聲,已經深深地觸動了我。我知道,這位18歲的少年老成者平時是很難動情的,電視劇《凡人小事》中,那位給人辦事又不收人禮物的張書記,他看過后不曾感動,他說那是“理想中的人物”;可眼前班主任的行動,卻使他動了真情。我笑著逗他:“看來,老師的27元錢感動你了。”他認真地說:“那不是27元錢,那是老師的一片心??!”
是的,這里確實蘊含著老師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一片赤誠之心。和其他老師一樣,這位班主任的工資并不高,完全可以把這點應得的勞動報酬供自己使用,但他卻用這筆錢給同學們訂了兩份報紙。他懂得,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對學生來說,精神食糧比其他東西更為重要。報紙能幫助他們學習知識,豐富精神生活,提高政治思想水平。這不論對同學們當前的學習還是今后升學或走向社會,都是極為有益的。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精神??!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要有點為公的精神,利人的精神。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改造社會的一種巨大力量。正是這位班主任具有這樣的精神,才激勵著班上的同學更加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這位“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位入黨多年的老黨員,就是這樣在以自己的心力雕塑著人們的靈魂。
那位學生在談到自己的感受時還說過:“要不是我親眼所見,不要說27元錢,就是報紙上宣傳27個這樣的典型,我也不會相信的?!蹦贻p人容易相信親眼見到的真真切切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這些年來,人們看到了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看到了一些人自私、丑惡的行為,以為這就是社會的全部。其實,在我們社會里,那些閃爍著思想光輝的人并不是什么超現(xiàn)實的“理想中的人物”,而恰恰是扎根在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之中。只要稍稍留心,象這位班主任這樣的“凡人小事”,在我們自己的單位里,在我們的同志和親朋好友中,也是很多的。問題在于我們平時沒有留意它,沒有去深入了解它和廣泛宣傳它。珍珠不出水難顯其瑰麗,黃金不開采難現(xiàn)其光輝,有著高尚行為的人們,不去發(fā)掘和宣傳他們,他們美好的精神世界也不一定被人們所認識。這位班主任的這樁“凡人小事”所以感動和教育了那么多學生,是那位教導主任宣傳的功勞。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共同勞動中,要注意廣泛地收集和宣傳各種各樣的好人好事,使青年人感到榜樣就在自己的身邊,是可以學習得到的。這樣,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