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一一編號:一
北京九壇指的是天、地、祈谷、朝日、夕月、太歲、先農(nóng)、先蠶和社稷壇,是明、清的帝、后進(jìn)行各種祭祀的地方。
最早的社稷壇,建于明永樂八年(1410)?;实墼诨食莾?nèi)午門西邊北側(cè)建起此壇,于每年春秋第二個月第一個戊日,到這里祭祀社神和稷神。
明永樂中,又建起大祀殿,配有日月星辰云雨風(fēng)雷四從壇,是天地日月等一起祭祀的。到了嘉靖九年才在大祀殿南建起圜丘壇(天壇),于冬至日祭天;在安定門外建起方澤壇(地壇),于夏至日祭地;在朝陽門外建起朝日壇,于春分日祭日;在阜成門外建起夕月壇,于秋分日祭月;把大祀殿改名大享殿,于每年正月第一個辛日“恭祀上帝,以祈年谷”,也叫祈谷壇。清乾隆十六年改稱祈年殿。
先農(nóng)壇,是明嘉靖中葉建的,祭祀神農(nóng)氏。自清雍正二年起,每年春季第二個月的亥日吉日,皇帝到這里“躬行祀禮,親御耒耜”。至于太歲壇,在今前門外西面,先農(nóng)壇東北。因太歲是值歲之神,皇帝不僅每年正月上旬吉日和臘月末祭祀兩次,而且在祭先農(nóng)、行躬耕禮后,還要到這里正殿拈香。先蠶壇在西苑東北角,是清乾隆七年所建。每年春季第二個月的巳日吉日,皇后親來祭祀并行躬桑禮,有時(shí)遣妃代行禮。
(摘自《遼寧日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