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康勤
難道經(jīng)濟發(fā)展的春天必須以精神建設走入冷酷的冬季為代價嗎——共青團決心向社會推出“青年志愿者”活動
1993年,隆冬。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克強在團的十三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仿佛也感染了冬天的凝重,因為這份講話是共青團面對現(xiàn)實與未來迎接跨世紀的思考。在談到為什么推出“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特別是組織青年志愿者活動時,李克強講了兩件事例:
例一:某城市,一男子突發(fā)心臟病而倒地,20多小時內(nèi),圍觀者甚眾,卻無人相救,這名男子終因搶救不及而亡。
例二:某地,一孩童不慎落水,其母將身上所帶項鏈、手表、現(xiàn)金盡數(shù)掏出,跪地號哭求救。圍觀者漠然,有人竟借機索要5萬元方肯下水。終因無人相救,兒童溺水而亡。
其實,這樣的事例并非鮮見。
好幾年前,廣州一名記者安珂,獨身與歹徒搏斗,怎奈寡不敵眾。安珂臨死前仍緊緊追趕歹徒,年輕的血鋪灑了一路,這街市之上、蒼天之下血寫的驚嘆號仿佛在感嘆:廣州得改革之利而步在全國之先,但在善惡面前眾多廣州市民的心何以如此冷漠!
又隔了好幾年,去年夏天的一則消息:山東濟南,一路人遇難,其他路人皆唯恐避之不及。這條消息見諸報端后,輿論為之嘩然:廣州出現(xiàn)安珂之死,大家好像慢慢地變得能忍受了,但山東素來出“見義勇為”的好漢,何以也變得如此。莫非中國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真要以精神文明的失落為代價?下一世紀的中國真是物質(zhì)富裕了,社會的道德就變得貧困嗎?
黨中央警覺地預見了這一問題,再三強調(diào):要兩個文明一起抓。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在團的十三屆二中全會上通過了《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進程中我國青年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其中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跨世紀青年文明工程”,目的就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凈化青年心靈。而在這一工程中先行推出的則是“青年志愿者行動”。
團的十三屆二中全會后,“青年志愿者行
動”的火種由團的中央委員們帶到各地,于
是神州開始遍燃“青年志愿者”之火
共青團十三屆二中全會于12月7日結(jié)束。12月19日,全國鐵道團委在團中央和鐵道部的支持下,率先在北京至深圳的2400多公里的京廣鐵路沿線的120余個車站、33趟列車上,組織了有2萬多名青年志愿者參加的志愿為旅客服務的活動,拉開了“中國青年志愿者”活動的帷幕。
1月1日,浙江數(shù)萬名青年在杭州汽車站、火車站、輪船碼頭為過往旅客運包拉物,還在西湖周圍開展“保護西湖綠色行動”等青年志愿者活動。
1月12日,山東濟南5所大學、濟南鐵路局等單位的12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從團中央和省市領導手中接過“青年志愿服務隊”隊旗,拉開山東省“齊魯新風青年志愿行動”的帷幕。
1月16日,“青年志愿者迎春月”活動在貴州貴陽市拉開帷幕。1月18日,長春市寬城區(qū)青年成立“青年志愿者俱樂部”,擁有成員2000多人。
1月23日,成千上萬名佩“志愿者”臂章的大中學生,在全國15個城市同時開展“為社會盡一份責任,為他人送一份溫暖”的志愿者行動。
這一天,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李克強、書記處書記袁純清陪著3位大學生志愿者,來到北京城建集團總公司舍身救人的英雄郜三喜烈士家,這3位大學生從這天開始志愿作郜三喜子女的家庭教師。
除夕夜,河南寧陵縣西張坡樓村。曾救起落水兒童,自己卻在幾百名冷漠的看客中沉入水中的張環(huán)禮家中,來了一群志愿者。他們向張環(huán)禮的父母送上一個收錄機和5盒豫劇磁帶,給烈士的遺孤送去了書包和課外讀物,并幫助打掃衛(wèi)生,和張家親人一起包餃子。張環(huán)禮的死曾在社會上引起了“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強烈震動,今天志愿者拉著感動得雙淚而下的張環(huán)禮父母的手說:我們不能再讓英雄的家人在心里流淚。
除夕前夕,天津開展了“除夕,我們與孤兒共度”的活動,400多個家庭提出領孤兒回家過年的志愿。與天津相呼應的是,上海推出了“好心人,請你抱一抱孤兒”的活動,100名孤兒被志愿者帶回家過年,其中一個還有幸被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帶回家過年。
2月11日,北京瑞雪紛飛。與第一場冬雪后殘雪留在街上好幾天的情景截然不同,這天雪未停,便有兒萬志愿人員在市委書記和市長的帶動下上街掃雪。
一時間,神州大地“青年志愿者”活動,如冬天里的一團火,星星點點,由大城市燃至中、小城市,由青年而向中年、老年蔓延?!扒嗄曛驹刚摺币运麄儭盁o償、無私、熱心、奉獻”的行為給似乎變得冷漠的人心、炎涼的世態(tài)注入了絲絲暖風。
得地利之便,借“亞運會”“七運會”之機,
北京成功地開展了各種志愿活動,為全
團的志愿活動提供了探索性的經(jīng)驗
在全團風風火火的“青年志愿者”行動中,當推北京走在最前列。在團的十三屆二中全會舉行的第一天,12月5日——國際志愿人員日,“北京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宣告成立,這無疑是團十三屆二中全會中最重要的一條會外新聞。
還在1990年,第11屆亞運會舉行期間,團北京市委便組織了有20萬義務人員參加的亞運義務總隊,這支隊伍活躍在賽場內(nèi)外,為賽事的組織和后勤服務作了大量的工作。
1993年,8月至9月間,團北京市委又根據(jù)國際慣例“公開報名,自愿參加,無償服務”,組織了10萬人員的志愿人員服務團,參與“七運會”和申辦奧運會的服務工作。
在招募“七運會”志愿人員時發(fā)生過這樣的故事:
——一位80歲老紅軍王堅來到豐臺區(qū)志愿人員報名站??粗暧夤畔〉睦先耍瑘竺窘哟藛T猶豫了,“大爺,您的身體……”“小同志,別看我年紀大,可像維持交通秩序和清掃衛(wèi)生這樣的事,我還是能做的?!闭f著老紅軍拿起筆在志愿表上認真地填寫了自己的名字。
——在西單,一個報名站,一位四川口音的男子非要報名不可,他明知自己沒有北京戶口,不符合志愿人員的條件,但他一再聲明從現(xiàn)在起直到年底他一直住在北京,完全有為“七運會”作貢獻的精力與時間。
在“七運會”期間,有近60多位出租車運營的承包者參加了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按照志愿原則,每日只領取必要的汽油錢,無償為大會服務。
在“七運會”期間,“七運晨報”的編輯幾乎都是志愿人員,他們中有專職編輯和記者,每日來這里上夜班,編完報紙后再回去干本職工作;他們中也有一些大學新聞系的學生,他們很樂意能有這樣一個極好的實習機會。
當說起這些往事時,團北京市委書記姚望強調(diào)了兩點:“一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并不是人人都只想錢、只關注錢的,越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很多的人越是關注精神文明建設,越是渴望真誠的人際關系。一些物質(zhì)富裕者更希望精神的滿足。在‘七運會志愿者中,一些個體戶和出租車司機就明確表示:‘做生意是我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二是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也為開展志愿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為,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使人們自己支配的時間和財富更多了,也就為志愿活動提供了更多的社會資源?!?/p>
至于北京青年志愿者活動發(fā)展的模式,姚望是這樣描述的:
“我們將建立4支志愿者隊伍,開展4種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這就是:建立一支區(qū)域性的志愿者隊伍,開展社區(qū)性的志愿服務,重點是作好社區(qū)內(nèi)軍烈屬、孤寡老人、殘疾病人的服務工作;二是建立一支具有各種專業(yè)人才的志愿者隊伍,開展如心理咨詢、醫(yī)療衛(wèi)生、家庭教育、法律咨詢等各種專業(yè)的志愿服務;三是建立一支投身經(jīng)濟建設的志愿者隊伍,開展綠化墾荒、生產(chǎn)勞動、科技扶貧等義務性勞動的志愿服務;四是建立一支突擊性的志愿者隊伍,開展為重大的社會公益事業(yè)服務的各種志愿活動?!?/p>
當然在談到北京的志愿活動時,姚望總要補充一句:我們北京的志愿活動是得首都之地利,借“亞運”“七運”的東風。但記者想,北京志愿活動的活躍,團組織的精心策劃和精心組織,其功不可沒。
青年志愿者活動正在全國風風火火地進行,但畢竟是剛開始;社會歡迎志愿者活動,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志愿者活動。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1月30日山西財經(jīng)學院的學生郭朝,在太原車站看到一女士左手領著一個小孩,右手提著兩個大包,肩上還挎著一個包。小郭便上前幫助她提包,女士幾乎是憤怒地奪過包,“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小郭又趕緊解釋:“我是大學生,我是來參加志愿活動的。我們是免費服務的?!薄懊赓M?我才不做那貪小便宜吃大虧的事呢?!迸克浪雷プ“鼕Z命似地走了。
這或許令志愿者有幾分尷尬,幾分寒心。是啊,冷漠的人心需要我們用真情去融化和溫暖,高尚的道德需要我們用真心和行動去呼喚。志愿者的路還很長,志愿者的任務還很重。如果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那么樹一代新風,則需要我們幾代人的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