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民編譯
社會上有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心切,聽孩子說喜歡機械玩具,就說孩子想當工程師。見孩子鋼琴稍稍熟練一些,便說“這孩子能進音樂學校將來當鋼琴家。”但是,父母對孩子的理想大多會遭到破滅。有的是孩子缺乏父母理想中的才能,更多的是父母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才能,或是指導方法欠妥,孩子才能的萌芽被抹殺了。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不愿意去做的事,還是不要勉強的好。但是,孩子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比如莫扎特,兩三歲起就對音樂表現(xiàn)出異常的興趣,但他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即討厭吹號,如果有人在附近吹號,他就會喘不過氣來。柴可夫斯基的父母也很喜歡音樂,在父母召開家庭音樂會時,柴可夫斯基就躲在自己的床上捂著耳朵哭。按常識來講,這說明孩子對音樂極不喜歡。但是,過分敏感正是感覺刺激強烈的結果,反過來往往證明有著一種潛在的才能。
肖邦也有與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同樣的經(jīng)歷。
肖邦的父親擅長長笛和小提琴,母親會彈鋼琴。兩人常常合奏。但是,父母一開始合奏,肖邦就哭著說不愿意聽,因此父母都曾經(jīng)覺得“這孩子不喜歡音樂”。
不久,母親開始教姐姐路德彼卡學鋼琴,想不到如此討厭音樂的肖邦卻跑進練琴的房間靜靜地聆聽著。見兒子對音樂突然表示出興趣,母親既沒有逼兒子學琴,也沒有無視他。她心里在想:“如果討厭鋼琴,他就不會來聽。如果想學,他自己會提出來?!币虼四赣H并沒有特意去關注他。過了一段時間以后,肖邦提出想學鋼琴。于是母親開始對他進行入門指導。一教才發(fā)現(xiàn)他天賦極好,進步很快,不久母親便無法再教他了。
由此可見一個重要的道理:當孩子在幼兒期時,應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好的事物,觀察孩子的反應。最危險的是見孩子哭一兩次或做出逃避的樣子,父母便信以為真,認為孩子不喜歡而予以放棄,以致鑄下大錯,這時應該留意,關鍵是注意孩子的反感程度如何。到6歲時,肖邦的父母經(jīng)過商量,給他找了一個真正的老師。
肖邦成長的環(huán)境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有著高雅的興趣,能充分地照顧到孩子的教育。肖邦從少年時代起便能漸漸地伸展出音樂的才能,成為波蘭屈指可數(shù)的大作曲家,這完全得益于他那有教養(yǎng)有耐心的父母和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
在肖邦的生涯中應該提一筆的,是他對愛情生活非常淡薄。他和女作家喬治桑(1804-1876)的戀情非常有名,但他對女性非常消極。而且,喬治桑在與肖邦的愛情生活中不得不常常扮演母親或姐姐的角色。
肖邦雖然在病榻上受盡折磨,卻還擔心自己死后母親的生活,可見他還是一個孝子。
圖/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