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斌
“都過了7點了,爸爸和媽媽該回來啦!”小苗苗一邊想一邊不停地搓著手。一來因為藏在心里的秘密令他激動不已;二來因為苗苗手上的面粉粘粘的叫他不能不搓手。其實不光是手上,廚房的面板上、水池旁,平攤在桌上的每一只碗、被他的雙手抓過的每一個餐具都被白面造訪了。白面還沾滿了他胸前的衣襟、膝前的褲子,并隨著他焦慮不安的腳步帶到了家里的每一個角落。
這些雜亂并不是他的有意所為,這些只是他在努力實現(xiàn)他偉大計劃過程中的一些小小的意外而已。下午放學回家后到現(xiàn)在,他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地工作了幾個小時。他的偉大作品此刻就擺在那里!在斑斑點點的面板中間的大花盆中——一盤手搟的面條。
在面條的中間立著這樣一塊生日賀卡:祝媽媽長命百歲!
等待終于有了結果,熟悉的腳步聲在樓道響起。
爸爸媽媽整天忙著小店的生意,他們從來沒有記起過他們自己的生日。這一次,苗苗一定會叫他們大吃一驚,讓他們認識到小苗苗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可以幫家里做事,為父母分憂了!
“小渾球!過來看看這地板上的面粉是怎么回事?”媽媽的嗓門又高又尖,小苗苗不禁被驚得打了一個冷顫?!暗@回我不怕,我有一個驚喜送給媽媽,她一定會高興的。”小苗苗心存僥幸。
“你鉆在哪里?快給我出來!瞧瞧這地板,這屋里,怎么到處是面粉?”
“媽媽,我只是想……”
“你給我閉嘴!”見到廚房一團糟,媽媽已經(jīng)氣急了。從早晨到現(xiàn)在,她和爸爸已經(jīng)累了一天了?!澳慊杼旌诘氐脑诩依锔闶裁疵?還嫌家里不夠亂?還嫌媽媽我一天到晚不夠忙?看看你這一身,還有這……這……你這個渾球!難道想造反啊!”
小苗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事情怎么會變成這樣。
怒不可遏的媽媽已經(jīng)聽不進任何解釋,她看見了屋里的一切混亂,唯獨沒有看見的是桌上小苗苗搟出的生日面條,還有苗苗那一雙流淚的眼睛。
但在這一場景中,發(fā)生在父母大人身上的這種情緒狂亂癥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一目了然了。
這種情緒狂亂癥有個有趣的英文名SituationalTimbercularGlaucoma,將它們一個一個解釋出就是“情緒阻塞型青光眼”,說白了就是做父母的被眼前的種種微不足道的小混亂晃昏了眼,看不清這些小混亂后隱藏著的孩子的良好愿望和高尚動機。但如果用cataract(白內(nèi)障)代替Glaucoma(青光眼),從醫(yī)學的角度說,可能更貼切些。
孩子的成長總是要比父母想象的要快得多。天底下許多父母往往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求新求變求獨立求認同的行為反應遲鈍,而對孩子在從事這些行為時的小過失卻過分的敏感。他們用大人的標準,以現(xiàn)有生活秩序來衡量孩子的行為,然后依據(jù)自己發(fā)昏的頭腦所作出的判斷對孩子進行懲處。昏癥發(fā)生時,似乎原有生活秩序的一切都重要,唯一可以被忽略的就是成長中的孩子極其寶貴而脆弱的自尊心。
引發(fā)父母犯昏癥的導火線可以很多,可能是一床沒有來得及疊好的被子,可能是一雙印在地毯上的泥腳印。孩子的沖動與他們的做事不周似乎永遠不能平行發(fā)展。孩子畢竟是要長大的,而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又是那么地容易受傷害,而父母大人又是那么地容易忽視他的存在。如果他們每次沖動都被犯了昏癥的父母打壓下去,那么,孩子的成長勢必受到極大的影響,孩子的人格勢必被扭曲。
我倒不是說在孩子成長的要素中就可以因此而省略了責任感,也不是說只要孩子愿意就可以由著他的性子來,只是希望天下的父母們在處理此類事件時能多一份冷靜,多一份分析。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打心眼里是愿意將事情做好的。多發(fā)現(xiàn)孩子混亂的過失后面隱藏的個性成長的靈性,多給孩子機會發(fā)展好的,多給孩子引導抑制不好的。相信會有一天孩子在為我們做長壽面時,會把活干得更好;相信會有一天做父母的在分享孩子的獨立勞動成果時,能品嘗到一份甜蜜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