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同
1915年,一個叫查賓的人做過一項調(diào)查,他統(tǒng)計了10所美國醫(yī)學(xué)院中棄嬰的死亡率,結(jié)果是90%。他奇怪:為什么棄嬰與在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死亡率之差竟如此之大。后來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在于棄嬰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與父母溝通——與父母進行目光和情感的交流,在父母的擁抱中體會人體的溫暖,聽到父母心臟的跳動,肌膚得到來自父母或其他親人的愛撫。他們是被心理上、情緒上,最后是身體上的“孤獨”奪走了生命。由此可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尤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對孩子各個方面的正常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
溝通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說話、文字、電報、旗語、手勢,還有一些非語言方式,像擁抱、擊掌、目光、體態(tài)以及表情等。別看有這么多的方式可以采用,對于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在實際生活中與孩子之間高質(zhì)量的溝通卻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認真學(xué)習(xí)方可掌握。
溝通需要時間
與孩子溝通的目的,就是通過與孩子密切的接觸、談話、交流情感,去了解他們,發(fā)現(xiàn)并滿足他們內(nèi)心的需求,以使他們能夠始終以最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人生。我們每天工作繁忙,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早晨六七點鐘出門,下班到家是晚上六七點。買菜做飯,收拾停當就已經(jīng)筋疲力盡。再看看電視或者報紙,眼皮就抬不起來了?!拔覀冋媸菦]有時間溝通?!薄@可能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回答。其實,只要我們真想溝通,就一定會有時間。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取消一些其他的活動安排。因為我們必須認識到:當我們對要做的事“沒有時間”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表示“這件事對我不太重要?!辈恍拍憧梢匀ビ^察,不論一個人的時間表安排得多么滿,只要有更重要的事情臨到他,他就是再忙再緊張,也必定會放下手中正在做的工作,而先去解決這個“更重要”的問題。所以,哪件事優(yōu)先去做,完全是由一個人的“價值觀”而不是他工作量的多少所決定的。
那么,我們應(yīng)將“與孩子的溝通”放在怎樣一個位呢置?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xù),也是我們留給后世最有價值的產(chǎn)業(yè)。他們遠比我們其他的事情:事業(yè)、名譽、地位、金錢、權(quán)利等重要得多。我們即便是留下最豪華的建筑,最現(xiàn)代化的工廠,還有多得無法計算的錢財,可如果我們的孩子感受不到幸?;蛘呷笔Я烁缸印⒛缸忧楦?,那么留下的這些財產(chǎn)又有什么意義呢?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兩個小偷頭天晚上來到一家超市,他們什么也沒有偷,只是將某些商品的標簽調(diào)換了一下。次日早上,超市剛剛開門,他們就進去了。4個小時之后,店主接到報告:有人用4.95美金“買”走了價值500美金的照相機;用15.5美金“買”走了價值1,200美金的汽艇馬達。
如今社會上的一些世俗觀念恰恰就像這兩個小偷一樣,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qū)⑽覀儍r值觀的“標簽”偷偷地進行了調(diào)換:把我們同孩子之間的情感、責(zé)任、關(guān)愛等這些最珍貴的東西換上價格極低的標簽,而本來并無什么價值的東西反而成了我們苦苦追求的目標。所以我們應(yīng)反省一下我們的價值觀,認定什么是真正最有價值的東西,最有意義的事情,盡快地將被偷換了的標簽再調(diào)換過來。只要我們有時間看書、看報紙、看電視,有時間打麻將、下棋,有時間參加朋友聚會,有時間做股票,有時間做生意,有時間開會,有時間研究課題,我們就一定有時間與我們的孩子溝通。因為這實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是明天的主人,是明天的根本。有了明天高素質(zhì)的人,就必然會有明天的高質(zhì)量管理、高質(zhì)量產(chǎn)品和高質(zhì)量的社會生活。這樣看來,當我們將其他的事情優(yōu)先于“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舍本逐末”。
溝通需要信任
我們每天與孩子之間所進行的簡單日常對話并不意味著就是溝通。因為溝通是談?wù)鎸嵉淖晕叶皇呛鸦蚍笱?。人們只有對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才會講心里話,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不怕羞恥,不擔(dān)心受到傷害。因為,當一個人完全向你袒露自己的內(nèi)心時,他就好像是一個不設(shè)防的城市。他的潛臺詞是說:“我需要你?!蔽覀冸m然是孩子的父母,但不一定就是孩子的朋友。這往往是由于我們過去曾在孩子向我們敞開心扉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傷害過他們。我聽說某學(xué)校做過一次問卷調(diào)查,其中一題為:你最好的朋友是誰?竟然沒有幾個學(xué)生答是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孩子普遍對我們做父母的不信任。不信任什么?不信任我們會以朋友的姿態(tài)對待他們。他們擔(dān)心、害怕,害怕不被我們接納,害怕被我們否定,害怕我們的批評、惱怒,這些消極反應(yīng)會使他們受到心理傷害。如果他們在與你的交談中沒有安全感,那么他怎么會將自己隱藏在最深處的話說給你聽呢?有一句格言說:“愛里沒有懼怕……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安全?!币簿褪钦f,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他們就不應(yīng)該害怕我們;如果他們在與我們的關(guān)系中有擔(dān)心、猜疑、害怕的心理,那就說明我們對他們的愛不夠完全徹底。
有些家長可能會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平時最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怎么還說愛得不夠完全呢?這是因為我們錯把自己心里“愛孩子的感情”當成了對孩子“愛的表達”和孩子對我們“愛的感受”。我們都十分珍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認:
1.我們有表達上的問題。
當孩子的表現(xiàn)出色時,我們就對他們表示愛;若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則漠然處之或橫眉冷對。那么別人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個聰明、伶俐、漂亮、懂事,處處都出類拔萃的孩子會得到周圍許多人的贊賞和喜愛,反之便會遭到冷遇,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莫非這也是我們表達父母之愛的方式嗎?
2.我們不理解孩子對愛的感覺。
對孩子來說,“愛”不是你給了他什么,而是你接納他什么。是只接納他的成功,還是既接納他的成功也接納他的失敗?是只接納他積極的表現(xiàn),還是既接納他積極的表現(xiàn)也接納他消極的表現(xiàn)?當一個人被掌聲、鮮花和贊美所包圍的時候,他不需要我們的接納。只有當他失敗的時候,也就是他們最沮喪、消極、落泊、失意的時候,才是他最需要理解、支持、安慰、接納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夠?qū)λ麄兿褚酝菢訌堥_雙臂,面帶微笑,他們才會感受到我們的愛。如若我們只接納他們的優(yōu)點,而對他們的缺點表示反感的話,他們就會感到:你愛的不是我這個人,而是我的優(yōu)點;不是我的全部,而是我的一部分。試想:當我們自己在工作上遇到挫折,回到家里時,我們希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怎么對待我們呢?我們一定不希望他(她)對我們吹胡子瞪眼,或給我們臉色看。我們企盼他(她)對我們的態(tài)度也正是我們的孩子所企盼得到的。那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完全的愛。
溝通需要渠道
古詩中“心有靈犀一點通”,是說兩個人愛情的溝通。其實,家長同孩子的溝通也需要這種“靈犀”。有了這樣一個渠道,你和孩子才有可能不斷深入地融合你們的思想感情。這個渠道就是你們之間的“共同語言”。沒有共同語言是根本不可能談攏的。可是,我們做家長的很少能跟孩子有共同語言。怎么辦?不能以“代溝”作為托詞而放棄溝通,更不要幻想著孩子會主動來和你建立起有關(guān)“學(xué)習(xí)”、“考試”、“成績”等方面的共同語言。惟一的解決辦法是父母去發(fā)現(xiàn)孩子最感興趣的話題,然后我們就開始關(guān)注這方面的問題,努力使自己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來為孩子提供更多帶有權(quán)威性、指導(dǎo)性的信息;或者干脆心甘情愿地成為孩子的“學(xué)生”,虛心向他請教。這兩個方法都會使父母同孩子之間由于產(chǎn)生“共同語言”而開始有說不完的話,久而久之,我們的關(guān)系就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家長和一個“忐忑不安”的孩子,而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了。只有當我們成為孩子的朋友時,才能抓住更多的“可教育機會”,才有可能介入他感情的區(qū)域,才好與他討論一些“敏感”的話題。
我們做孩子的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而做孩子的朋友卻要付出努力。我在這里向家長們提出建議:不要只安于做天經(jīng)地義的父母,而要努力地去做我們孩子最好的朋友。而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就要依賴于您和孩子之間密切的溝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