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和
沒有事先通知,也沒有經(jīng)人介紹,一位染著頭發(fā)、腳踩厚底靴、身著熱褲的17歲日本少女,突然抱著一大疊原稿出現(xiàn)在大手出版社門口,要求出版她的文章。
通常這種方式是90%以上被打回票的,更何況她就像一名日本成人社會不屑的“盲目追逐時髦”的高中女生。然而這家出版社的編輯卻慧眼識“英雌”,不但從頭閱讀了她的原稿,而且爽快地答應出版。
毫無保留批判日本社會
這就是去年春天一上市即引起轟動的《17歲》,不到一年已在日本銷售30萬冊,而作者井上路望更接到三千多封讀者來信,她的讀者由10歲到80歲不等。
井上路望的文筆非常樸實,甚至許多該有漢字的地方她都用平假名,說明她并沒有深厚的日文造詣。然而吸引讀者的卻是井上路望的寫作態(tài)度,她以一個17歲未成年少女的心情,毫無保留地陳述自己成長期間的種種遭遇和她對學校師生的正負觀感,乃至對日本整個社會懷抱的疑問和抗議。讀者被井上路望的誠實所感動,在她率直的傾吐之間,不得不反省自己和日本社會的功過。
質(zhì)疑老師同學而被排擠
井上路望的不平凡其實也就在她的平凡。沒有出眾的外表,學校成績也不太好,她和時下許多日本高中女生一樣穿泡泡襪和超迷你,隨身攜帶行動電話,也試交男朋友。
不同的是17歲的路望并沒有渾渾噩噩,她質(zhì)疑老師道:“老是對學生大喝說我們不過是中學生,說受教育是義務,說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著急和恐嚇只對我們造成反效果,大聲要我們馬上變好,只讓我們精疲力盡。老師的成績也要老師自己爭取,不能拚命利用學生啊!”
路望遭同學集體排斥和奚落之后,還能勇敢地給自己心理設(shè)防:“被同學欺負就像掉進設(shè)圈套的游戲,如果我在乎,對方就越覺得有趣。只要我裝作不在乎,游戲也就沒下文,搞不起來了……萬一我實在處理不了,也有了解我的大人可以求救!”
路望不喜歡學校女生搞小圈圈,連上廁所都要黏在一起。她的理想是:“朋友保持適度的距離,但要互相尊重和信賴。不要粗魯?shù)仃J進他人內(nèi)心世界。有時我們只需要別人默默的關(guān)心?!?/p>
反省人與人的冷漠距離
除了學校生活之外,井上路望的議論還涉及交際、思春期的戀愛甚至對行動電話的觀感。
她不認為搞援助交際的高中女生真有大人渲染的那么多,更不滿買春的成人社會拚命把罪過推給高中女生。她承認自己也有戀愛的幻想和沖動,但她厭惡同學把“男朋友”當名牌皮包般向人夸示。她覺得交男朋友不是表面虛榮,至少得先了解他的思想,和他有對等的人際關(guān)系,而不是單純把他當成“異性”。她寧可多認識一些朋友,再由自然交往當中發(fā)現(xiàn)最適合自己的人選……
路望發(fā)現(xiàn)自己手機用得太多,卻沒有增進和同學的情感,她反而覺得想打就打,不想接就關(guān)機的習慣讓日本高中生變得很冷漠。當路望獨行于人馬雜沓的澀谷街頭,他說感受這種人擠人的方式并沒有消除青春的寂寞,每個人內(nèi)心的空白其實只能靠自己填滿……
幸運擁有開明的母親
井上路望的讀者或許會察覺,她敏感的心靈多少源自家庭環(huán)境。路望有一個輕度殘障而從小在學校被人欺負的哥哥,還有一位年輕時即離婚的單親媽媽。幸而路望的媽媽井上朝子是一位非常開明果敢的新女性。她是社會福利工作者,還在50之齡重做大學生。
朝子與子女無話不談,還鼓勵他們誠實面對自己,嘗試走自己想走的路,雖然生活并不寬裕,朝子卻在兩個孩子都面臨學校生活低潮時,帶他們到美國大峽谷旅行,讓他們開闊心胸。事實上井上朝子亦在出版社鼓勵下寫了一本《母親失格》,并與路望的書同時出版,也受到好評。
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之后,會過上眾星拱月的日子。井上路望一夕成名后,面對接踵而來的雜志和電視訪問,卻換來學校同學的冷言冷語,甚至被老師警告不要自恃太高,她承受的負面壓力大得超乎自己想像。
結(jié)果這只鳳凰不得已飛走了,靠著她的版稅收入,井上路望飛到她從小向往的美國,重啟高中生活。雖然功課吃重,路望卻欣賞美國自由和開放的氣氛,她又出版了一本詩集《17歲PLUS 1》,她的故事也即將被改編為電影。井上路望的許多日本讀者也默默祝福她,希望她保持自己的真誠和理想,勇敢跨向成年和未來。
[摘自臺灣《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