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鴻章/文
六、解讀經(jīng)文的口訣
張伯端《悟真篇》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人莫強猜;只為丹經(jīng)無口訣,教君何處結(jié)靈胎”。自古以來內(nèi)丹功多為口授心傳,品純陽《敲爻歌》曰:“謝天地,感虛空,得遇仙師(鐘離權(quán))是祖宗;附耳低語玄妙旨(口訣),提上蓬萊第一峰(指很快結(jié)丹入圣了)”??梢娍谠E確實存在,只是能記述于文字而留傳下來的,實為鳳毛麟角?,F(xiàn)將讀《道德經(jīng)》可資參考的口訣錄述如下:
(一)孫真人(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養(yǎng)性篇》有云,抱樸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jié)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知治身則能治國。夫愛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安其身;民散則國亂,氣竭則身死?!薄痘嗜私?jīng)》亦載此語錄。這里可以看出“民”是暗喻“氣”的。
(二)曾訸《道樞·虛白篇》云:“《老子內(nèi)丹經(jīng)》曰:‘一身之象也。圣人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氣為民。民安斯國泰矣!民散斯國虛也。夫能惜精愛氣,則所以長生者也?!币陨蟽蓜t口訣,一曰神為君,一曰心為君。張伯端《青華秘文》有《心為君論》曰:“心者神之舍也。心者眾妙之理,而主宰萬物?!庇钟小渡駷橹髡摗吩唬骸靶臑榫?,喻乎人君之位,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有為者日用之心,無為者金丹之用心”。“夫神有元神焉,有欲神(識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欲神者先天之性形而后有,是有質(zhì)之性。”
(三)天地說:唐·崔嘉彥《入藥鏡》云:“上鵲橋,下鵲橋,天應(yīng)星,地應(yīng)潮。”他把任督二脈連接處喻為鵲橋。上鵲橋在舌根,下鵲橋在陰蹺穴。煉功到任督二脈接通時,氣作小周天運行。在上鵲橋接通時,正是元神在入定中透出之際,如星光閃爍,似明非明,故曰“天應(yīng)星”。在下鵲橋接通之初,正是元精初動如潮汐,似動非動,故曰“地應(yīng)潮”。他把上鵲橋喻為“天”,下鵲橋喻為“地”。故有人以橫膈膜為界,其上之上丹田為“天”,其下之下丹田為“地”。王道元注云:“凡作丹時,以黃婆引嬰兒上升泥丸宮,與姹女交會,名曰上鵲橋。黃婆復徘徊,笑引嬰兒姹女復歸洞房(玄牝一竅),必從泥丸宮下降是為下鵲橋?!比匀皇巧嚣o橋為“天”,下鵲橋為“地”,不過把上鵲橋移到頭頂上去了,與其相對應(yīng),腳底涌泉穴應(yīng)為“地”。王道元這個屬象隱喻與《道德經(jīng)》的“天地”隱喻位置相符。并且通過練功證果驗證屬實。如“王乃天”即是玄牝一竅從上丹田(王)上升到泥丸宮(天),故把上丹田君位認為是“天”是不屬實的。所謂“天地”、“天下”,是指從頭頂?shù)侥_底?;蝾^頂以下,就是指人的全身。如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硁乎?”這“天地之間”,即指人的全身。蕭廷之《金丹問答》亦主張此說:“何謂三關(guān)?答曰:頭為天關(guān),足為地關(guān),手為人關(guān)。”
(四)主客說:《入藥鏡》云:“識浮沉,明主客,要聚會,莫間隔?!眱?nèi)丹派以屬象汞喻元神,鉛喻腎精,心神如汞易浮,腎精如鉛易沉。煉內(nèi)丹應(yīng)使浮者趨于沉,沉者趨于浮,以鉛帶汞下沉,故要使腎精上浮,神精屬木火,易飛揚外馳,腎精屬金水,易下沉外泄,若使易沉者上浮,易浮者下沉,使其聚會不間隔,則水火相濟而結(jié)丹。主客亦稱主賓,主指命,客指性,性以命立,命以性修。命為性之主,性為命之客。故應(yīng)性命雙修,使水火相濟而結(jié)丹。
《易經(jīng)》、《內(nèi)經(jīng)》和《道德經(jīng)》世稱三大奇書,都以屬象代喻而形成口訣;雖各成系統(tǒng),然而亦有同一性,可互為表里互相參證。古人已認識到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和抗衡。把相互關(guān)系歸納為五行相生相克,于是構(gòu)成一個復雜的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在古賢哲看來,自然界是一個大宇宙,人身是一個小宇宙;大小宇宙系統(tǒng)又互相聯(lián)系著,即相生又相克。錢學森博士是系統(tǒng)工程學專家,他認為人身這個小宇宙系統(tǒng)是開放性的,可與大宇宙系統(tǒng)互相溝通。不僅系統(tǒng)內(nèi)部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大小宇宙之間相應(yīng)地也存在著相生相克關(guān)系,從而形成了復雜龐大的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就此而言,所謂天人相應(yīng)學說是有道理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即使沒有現(xiàn)成的口訣,亦可“引指見月”找到它的涵義。
七、口訣就在經(jīng)文中
《性命圭旨》云:“至人難遇,口訣難聞。張平叔(伯端)曰:‘只為丹經(jīng)無口訣,教君何處結(jié)靈胎;殊不知經(jīng)中口訣自載。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別說破,使人湊泊不來?!痹S壽霖推崇以辭書之義解《道德經(jīng)》,并認為《說文解字》最為權(quán)威。其實《說文》只可參考,不能肯定它一定能解老文。許多解老失誤,十中有九是因為用辭書解老,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其實老子早為你準備了一本解讀《道德經(jīng)》的專用辭書,那就是《道德經(jīng)》的經(jīng)文?,F(xiàn)舉例如下:
老子說“道生一”。這“一”是指什么東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道”的演化程序判斷,可知“一”是天地宇宙形成之始第一個顯現(xiàn)的東西。老子又說“無名,天地之始”,即說它是第一個出現(xiàn)的東西?!盁o名”又是指什么東西呢?老子說“道本無名”??芍盁o名”者“道”也。道即無名,無名即一,一即道,道即一也。老子又說“道”是“有物混成”的,“混而為‘一”??梢姟暗兰匆弧笔菬o疑的了,“道生一”意謂“道即一”也。
老子說:“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二十章)若按《說文》解釋“母”字豈不荒謬至極。唐玄宗不識 “母”字之義,在御批本《道德經(jīng)》中添了兩個字,改為“貴求食于母”,后人亦有依從者,如《樓觀臺道德經(jīng)》碑文即是。這一改,已非老子的《道德經(jīng)》了。釋德清《老子道德經(jīng)·老子傳》云:“母孕八十一年而生老子,生而皓首,故名老子?!崩献娱L壽,據(jù)查有人認為老子歸隱時已經(jīng)160余歲了。由此觀之,老子青少年時期,其母已一百幾十歲了,豈有再給老子做飯菜之理。其實若以老文解老文,“母”字之義,即可冰釋。老子說“道”,“可以為天下母”(二十五章),此“母”即“貴食母”之“母”。“貴食母”者,“貴食道”也?!暗馈必M可食哉,道者氣也,是謂“貴食氣”。換言之即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辟谷”。老子以“辟谷”為貴。汲取宇宙間“道”所含之“能”以代食。
老子說“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明”和“白”豈可“四達”乎?傳統(tǒng)解老者,都從百般揣量中猜度其義?!饵S帝四經(jīng)·道德經(jīng)今譯》譯為:“洞沏一切,能無知嗎?”解了“明白四達”,就不解“知”字?!吨袊糯軐W精典·道德經(jīng)》譯為:“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譯了“知”字,不譯“明白四達”。足見此句老文之難譯。我求教于老子,問曰:何謂明?答曰“知常曰明”。何謂“知常”?答曰“復命曰?!?。至此老子已解釋清楚。命者命寶金丹,金丹即“道”,復命是回復到命寶金丹去了的意思?;貜偷矫鼘毥鸬さ臇|西,非道莫屬。故知“明”者“道”也。我仍表示懷疑,追根求源,打破砂鍋問到底。又追問道:何為“復命”?答曰:“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痹瓉須w根復命的是“夫物蕓蕓”的道。歸根的根,就人身而言,是聚匯道的“玄牝”或“玄牝之門”的竅位??梢姎w根非道莫屬。你還不信“夫物蕓蕓”是道嗎?請參看“重言”釋“曰”字時已作解釋。
我又追問:何謂白?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之謂也。我曰:黑白相對誰人不知,其與道又有什么牽聯(lián)?答曰“知其雄,守其雌”之謂也。至此我懂了:雄和白者,陽也;雌和黑者,陰也。道者氣也。“明白”二字之義,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純陽正氣。當我們處于深度入定態(tài)時,宇宙間高能量區(qū)的純陽正氣,源源不斷從四面八方向我輸來,此即“明白四達”之本意。練功是否能達到“明白四達”的境界,取決于你能否做到虛靜無為。“知”者元神之知,當你顯現(xiàn)元神之“知”時,也就是入定的時候,就可證得“明白四達”的正果。故老子說:“能無知乎 ?”其意謂“你能否虛靜無為而讓元神主位呢”?虛靜無為,道即自來。《管子·內(nèi)業(yè)篇》有一段描述,可作“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的注釋:“彼道自來,可藉以謀。靜則得之,躁則失之。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細無內(nèi),其大無外,所以失之,以躁為害。心能執(zhí)靜,道將自定?!睘槭裁础暗滥茏詠怼?老子說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边@個大,即“其大無外”,是無窮大。整個宇宙構(gòu)成了道的氣場。莊子云:“通天下一氣耳”(《知北游》)。這氣場的場勢,比輸電線路之超高壓的電勢還要高許多。有場勢就會有勢能。當你的氣場與宇宙間氣場接通時,道自然會從高勢能區(qū)向低勢能的你輸來。此即“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七十七章)之理。為什么“靜則得之,躁則失之”呢?我在《道德經(jīng)中的超前科學》一文中已經(jīng)闡述過,道像中微子那樣,只參與弱相互作用,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當你虛靜無為時,你就使自己處于弱相互作用場,與高勢能區(qū)的氣場相互作用了,于是純陽正氣就向你這個低勢能區(qū)輸來了,所以“靜則得之”了。如果心靈躁動妄念叢生,那么就遠離弱相互作用場,而處在強相互作用場。道不參與強相互作用,大小宇宙氣場就接不通,故失“道之自來”,是以“躁則失之”。
以老文解老文,是探知《道德經(jīng)》本意和主旨最方便的方法,比以《說文》解老要權(quán)威百倍。
八、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性命圭旨》已指出,丹經(jīng)類文字,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別說破,使人湊泊不來。老子提示“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豈不是把秘而不宣的東西一言道破了。老子著書,不像我們先下定義,再按部就班地寫正文。老子寫作時,是未加思辨的,以直覺寫書,非常隨機,或先言子而秘母,或先言母而秘子,都是隨機的。耐心的讀者,如前后各章參讀,則秘子者可從其母得知,秘母者可從其子而推知。例如前例“絕仁棄義”,“仁”和“義”在老子心目中指的是什么呢?如許壽霖者就按儒家之仁義觀解釋,結(jié)果既誤己也誤了別人。
老子在三十八章說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泵髅靼装椎馗嬖V你,上仁者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者為之而有以為也。前者是說功法從“有為”轉(zhuǎn)為“無為”,后者則是有為功法。老子說:“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二十五章)許壽霖說:這四大中道最大。如此解老連我五歲的小外甥都會,何需許先生好為人師。問題出在“大”字是什么意思上。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故知“大”者“道”也。老子是說“道者名大也,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王有王之道”。這四種道互相溝通而相生,又互相制約而相克。法,傳統(tǒng)的解法,法者效法,意謂這種道互相溝通而相生;法,也可解為法制,意謂四種道互相制約而相克。故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涵義,還可以是人之道受地之道的制約(“人法地”),人就被制約在地球上而不會掉到天空里去。地之道受天之道的制約(“地法天”),地球就不能脫離繞太陽回轉(zhuǎn)的軌道,而跑到無邊無際宇宙空間去了。天之道又受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的運行規(guī)律的制約,太陽系就不會跑到其他宇宙空間去(“天法道”)。而道本身又受自然規(guī)律的制約,道也不能超越自然規(guī)律(“道法自然”)。
老子說:“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七十章)王弼注云:“唯深,故知我者希(少),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王弼所釋解的老子頗有點阿Q精神,難道阿Q精神是老子遺傳的?至少老子是個老頑童,在耍小孩子脾氣了。王弼是位少年神童,以自己的童心揣度了老子之心。問題還是出在“?!弊稚?,希不是稀少的意思。老子說“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極之也”(四十三章)。故希者希罕之意也。故老子的意思是說:“知道我的無為之道,是天下希極的東西,故我成了可尊貴的人了?!?/p>
再則“玄牝”一辭如何解釋?!逗由瞎隆纷⒃疲骸靶?,天也,于人為鼻。牝,地也,于人為口。”由此可知《河上公章句》實非出自河上丈人之手筆 ,是后人偽托的。此人尚未證得還丹正果,注文全是暗中射垛地瞎猜。玄牝一竅向來秘不外宣,嚴守“知者不言”的規(guī)矩。《參同契》云:“深守藏,不傳文?!焙笕穗m有許多深知者解釋過,只說它不在這里,不在那里,就是不肯說破它究竟在什么地方,以防泄露天機。丹經(jīng)一類文字則用隱語、暗示、比象等等辭匯表述。然而到了初凝金丹時,修煉者都能見到它在什么地方。以后,天天練功時都能見到它。即所謂“見素抱樸”或曰“抱元守一”?!逗由瞎戮洹分⒖赡艹鲎跃毻录{方術(shù)人之手。故張伯端批駁他說:“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將口鼻妄施為。饒君吐納經(jīng)千載,爭得金烏搦免兒?!币庵^你把口鼻當作“玄牝之門”,即使你練吐納之術(shù)經(jīng)一千年,也不可能結(jié)出金丹。玄牝與玄牝之門同是一個竅位,在結(jié)丹前叫玄牝之門,結(jié)丹后改稱“玄牝”?!逗由瞎戮洹反俗⑨屚ūP皆錯。如將后天精氣誤作先天一氣。如說:“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于心”;“地食人以五谷,從口入,藏于胃”,這些都是后天精氣非先天一氣。如何結(jié)丹?如是解老真是“教君何處結(jié)靈胎”了。玄牝一辭,老子說得很清楚:“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谷者虛谷,是匯聚真氣的地方。何以知其為匯聚真氣的地方。老子說:“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三十九章),是謂谷神,一者先天一氣即真氣。谷神是得真氣者,內(nèi)丹派認為它是后天返先天的關(guān)鍵一竅。張伯端《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離?!薄督鸬に陌僮帧ば颉氛f得更明白:“藥物在此矣!火候在此矣!沐浴在此矣!脫體在此矣!”還丹得珠的功夫全在這玄牝一竅。故它是人身中最根本一竅。《河上公章》把谷字解作五谷,成了得五谷雜糧之養(yǎng),顯然錯了。金丹即道,道即先天一氣;故只有 先天一氣才能凝結(jié)成金丹。《河上公章》練的吐納,是后天之氣,故不能還丹。故不知“玄牝”一竅在何處,誤以口鼻作“玄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