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的窮國爭先恐后把自己的經濟納入全球化軌道、試圖從中獲得某種好處的時候,今年上半年召開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招來了廣泛的批評和抗議,認為它們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一些政策使貧窮的國家更加貧窮。
但是,全球化抗議的聲音從總體上講仍是脆弱的。古巴那位很酷的要招人暗殺的領導人卡斯特羅曾經建議,77國集團中的石油輸出國應該向貧窮國家提供更便宜的石油,因為他認為人均年收入為43000美元的瑞士與人均年收入84美元的莫桑比克以同樣的價格購買原油是不公平的。
一年收入43000美元不是瑞士人的錯,他們也不會為莫桑比克的貧困多付一分錢的油錢。卡斯特羅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建議當然沒有結果,這表明,窮幫窮的行為原則并不適合今天的世界。
如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生物污染顯而易見。然而,在對生物污染采取措施的時候,如果要求日本和阿爾巴尼亞采取同樣的標準,顯然比瑞士和莫桑比克享受同樣的石油價格更不公平。當南美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驅使下更大規(guī)模開發(fā)原始森林從而引發(fā)黃熱病的時候,歐美發(fā)達國家受到威脅的可能性很小。非洲和美國的差距是,魔術師約翰遜感染艾滋病以后,照樣可以參加奧運會并到各地進行表演,而非洲人相信和處女作愛能治療他們的疾病,國際社會對他們的主要幫助措施之一就是為他們分發(fā)更多的避孕套。
英國在找到瘋牛病的傳染原因之后繼續(xù)向第三世界國家而不是歐盟出售飼料型牛肉的行為不難理解,人們會覺得不這樣做反而不符合英國人的歷史形象。
看來,發(fā)展中國家沒有發(fā)覺生物入侵比跨國公司更加危險,發(fā)達國家也沒有意識到這種生物危害之間的差別可能比全球貧富分化對人類威脅更大。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發(fā)達國家同樣會分擔這種損害帶來的惡果,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西尼羅熱首次在北美發(fā)作,紐約死掉了7個人。
全球化過程中沒有平等,生物入侵的危險也不平等,或許,全球化更加緊密之后,人類最終的生存原則會相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