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言
新世紀第一個兒童節(jié),國家民委和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決定邀請100位56個民族的孩子一起到北京過節(jié)。和往常不同的是,這次民族孩子到北京后,要住在北京同齡小朋友家里。招募志愿者家庭的消息傳出后,報名者十分踴躍,還沒有公開號召,一下子就超出了需要人數的5倍、10倍。許多家長為了能夠被選中,一遍、兩遍、三遍地跑到國家民委機關,反復申述自己的條件。選中的家庭更是像過節(jié)一樣,大人孩子一齊仔細地為迎接小客人的到來做準備工作,包括認真地學習民族政策,了解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北京晚報》登出了北京的家庭搶孩子的大字標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熱潮?一位家長說:我們不是在搶孩子,是在為自己的孩子搶朋友。
他說,自己小時候是大家庭,兄弟姐妹多,住在四合院,鄰里也生活在一起。見面時打招呼:您吃了嗎?吃飯時更互相謙讓??腿朔畔驴曜?,主人不會忘記問:吃飽了嗎?要不要再來點什么?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也小了,一般就3口人,住在單元樓里,孩子最缺的就是朋友。孩子在家里,常常都是大人照顧他,沒有他照顧大人的機會。只要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大人都不由自主地先盡著讓孩子吃,孩子也想不到要把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次有機會讓我們的孩子扮演一下做主人的角色,讓他有機會為小客人著想,對他一輩子都會有好處。這位家長說得太好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們什么都不缺,缺少的就是朋友。為了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應該努力幫助孩子找朋友。人是社會的動物。除了血緣關系,人的一生必然要同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人和人之間,只有相互支持、相互關照,才能形成融洽的關系,才能用合力去克服各種困難,繪出人生的美景?!耙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薄皭廴苏呷撕銗壑??!敝挥猩朴陉P照別人的人,在社會交往中,才能夠處處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愛?!霸诩铱扛改福鲩T靠朋友。”沒有朋友的人,一旦離開家庭就會寸步難行。因此,學會交朋友應當是學會做人中的重要一課。
交朋友,包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支持,互相幫助。這些都不能只靠講道理?,F在的孩子,許多道理都是明白的,只是缺少實踐,缺少體會,缺少經驗,因此也就不能養(yǎng)成習慣。我們不應當批評他們言行不一致,問題在于品德的培養(yǎng),除了明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養(yǎng)成”。養(yǎng)成,就是多次的實踐,多次的反復,終于形成的習慣,成為看上去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再講什么道理,不需要經過反復思考、掂量就會那樣做的事情。這種多次反復的實踐,又不是違背孩子的意愿,強迫他們去做不愿意做的事。那樣只能造成逆反心理,達到相反的效果,而不能達到養(yǎng)成的目的。
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首先需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角色確定了,自然會產生這種角色的行為動因,因勢利導,正確的行為習慣就不難養(yǎng)成。在缺少正確角色定位條件的時候,就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轉換角色。一些家長所以要搶孩子,或者說為孩子搶朋友,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轉換角色的工作。孩子有了一位從邊遠地區(qū)來的少數民族小朋友,孩子的角色就轉變了,就從被照顧的對象轉換成照顧別人的主人了,他就會用新的標準來思考各種問題,來處理各種矛盾;家長也可以做許多有益的啟發(fā)引導工作。這種啟發(fā)引導,發(fā)生在孩子正需要的時刻,因此不但不會受到孩子的反感,反而會受到他們的歡迎。在家里接待一位少數民族小朋友,當然不是每一個家庭可以做到的。但是,幫助孩子找朋友,這件事是人人都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