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壓力調查手記
文/李江雪
提起孩子,成年人總覺得他們的世界是無憂無慮的,很少有煩惱,更談不上什么壓力了??墒?,大量的調查,訪談,以及在學校、幼兒園的實地觀察證明,兒童甚至幼兒也像成年人一樣,多多少少都是有心理壓力的,有些孩子的壓力還很大。
在學校方面,根據筆者于1996年和1999年在長春和廣州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于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其中家庭占80%,家庭和學校兩項加起來幾乎占了99%:
(1)父母吵架、打架、冷戰(zhàn);
(2)父母離婚;
(3)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加給孩子額外的負擔;
(4)父母對孩子管得過多,孩子沒有自由;
(5)父母沒時間陪孩子,不關心孩子;
(6)父母打罵孩子;
(7)父母自身做得不好,修養(yǎng)不夠。
(1)同學間的競爭、考試壓力;
(2)課業(yè)負擔過重;
(3)老師不公正的批評,粗暴的管理;
(4)同學,同伴問的關系處理不好。
如生病,搬家;周圍環(huán)境太吵,晚上睡不著覺;父母一方下崗,母親為此抱怨、嘮叨;電視上的暴力片,色情片;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的現(xiàn)象;等等。
至于學齡前兒童,根據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訪談,我們整理得到30項會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的具體生活事件:
(1)父母分居或離異;
(2)父母吵架、打架:
(3)父母工作很忙,沒時間陪孩子玩;
(4)父母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fā)火;
(5)父母對孩子管教很嚴;
(6)父母批評孩子;
(7)父母要求孩子事事出色;
(8)父母讓孩子學彈鋼琴或學畫畫;
(9)父母周末送孩子去上各種輛導班;
(10)父母打罵孩子;
(11)老師批評孩子;
(12)孩子舉了手,老師卻沒叫他回答問題;
(13)孩子沒得到小紅花,沒受到老師的表揚;
(14)老師不喜歡他,對他態(tài)度不好;
孩子正在蒙受壓力
幼兒在面臨心理壓力時通常會有以下一些表現(xiàn):
生理上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張,脖子僵硬,體溫增高,手心出汗,雙膝顫抖,胃疼,頭疼,沒胃口,失眠,等等。
行為上
(1)逃避性行為,如不出聲,很少與別的小朋友說話:獨來獨玩不與別的小朋友玩;不想上幼兒園;沉默不語,暗自掉淚;哇哇大等等。
(2)破壞性行為,如不服氣,不聽大人解釋;仇視,用眼睛瞪人上課不聽講,故意搗亂;破壞玩具,搶別人的玩具;罵人、打人等等。
(3)倒退性行為,如咬指甲,口吃,健忘,尿床或尿褲子等等情緒上
一整天不高興,悶悶不樂:不開心,一個人賭氣;消沉,很安崩沒有兒童的味道;喪失信心,感覺大禍臨頭:等等。
性格上
脾氣變得很壞,易暴怒;不聽勸告,愛鉆牛角尖;自卑,退緯孤僻,不合群;等等。
(15)老師無意中說了刺傷孩子自尊心的話;
(16)作業(yè)太多;
(17)功課不會做;
(18)學習跟不上其他小朋友;
(19)小朋友之間爭吵,打架;
(20)別的小朋友不跟他玩;
(21)受到別的小朋友的欺負、嘲笑;
(22)換了新環(huán)境(剛轉到另一個幼兒園或換了一個班);
(23)不習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想家;
(24)碰上不喜歡吃的飯菜;
(25)吃飯吃得太慢;
(26)中午或晚上睡不著覺;
(27)尿床或尿褲子;
(28)生病,如肚子疼或頭疼;
(29)看到電視上的暴力、恐怖鏡頭,如鬼片、打斗片;
(30)當著大家的面表演節(jié)目或回答問題。
這30個問題其實可以歸結為六個方面:父母、老師、環(huán)境適應、同伴關系、功課學習、其他。
在30項會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的生活事件中,老師和家長一致認為最重要的事件有:父母離婚;父母經常爭吵,打架;父母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fā)火;父母打罵孩子:老師態(tài)度不好,懲罰、責罵孩子;受到小朋友的嘲笑、孤立。
而父母對孩子期望過大、要求過高,增加孩子的額外負擔,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心理壓力這一點,不少老師認識到了,可大多數家長卻不認為重要。另外,孩子們對舉手沒被老師叫到、其他小朋友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自己卻沒有這類所謂的“小事”也很在意,但很多老師和家長并沒有意識到。
責任編輯:葉亦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