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天朝的崩潰與意識的困守

2001-06-14 05:48:56樊美平
書屋 2001年3期
關鍵詞:英國政府

樊美平

自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之后的一百多年以來,收復香港就被視為洗雪恥辱的主要象征,成為中國人心中縈繞久遠的夢想。一八四五年,一個名叫易之瑤的湖北生員趕到北京,想向皇上奏陳他收復香港的錦囊妙計。在易之瑤看來,從英國人手中收復香港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情,只需五千軍士,由他帶領,把用木料做成的假大炮“咱咱分抬”襲上香港四周山頭,排列成行,居高御下,英夷就會膽戰(zhàn)心寒,不戰(zhàn)而勝即可奪回香港。香港一去,掃除其余地方的英夷應該勢如破竹。但滿清政府無意采納易之瑤的計謀,反而認定他“以鄉(xiāng)曲庸愚,率憑臆見,妄干時政,復來京欲呈奏章,請赴粵省襄辦夷務,實屬狂妄”,準備將他杖一百,流二千里,交順天府定地發(fā)配。滿清政府的這類行徑常常被后人看作是賣國。

當時很少有人想到,全面洗雪他們所認為的恥辱,要經(jīng)歷一個如此漫長的過程。一九○七年,中英雙方達成了關于英國在十年之內徹底停止向中國輸入鴉片的協(xié)議;一九二七年,中國政府收回部分租界主權;一九二九年,中國政府實現(xiàn)了關稅自主;一九四三年,英國政府聲明放棄除香港、九龍之外的全部在華租界,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至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這一過程達到高潮,在全世界的注目之下,中國政府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至此,一八四○年中英第一次戰(zhàn)爭、即一般所稱的鴉片戰(zhàn)爭所導致或被認為所導致的全部有形后果終于被徹底清除干凈。但它給一個民族所帶來的巨大精神創(chuàng)傷卻遠未痊愈,使理性的思考仍然不能取代感情的沖動。對這場戰(zhàn)爭的認識,從來就停留在道德批判的層次之上,影響著至今一百多年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們對于未來發(fā)展模式的選擇。

可以舉幾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這種道德批判的荒謬。某極具影響的青年報曾刊出一張照片,照片中幾個模糊的人影正向紫禁城太和門走去,照片下方的說明文字這樣寫道:

自鴉片戰(zhàn)爭之后,帝國主義分子開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猖獗起來了???,這是一個乘著轎子進故宮找皇帝說事的洋人。

很明顯,照片是在一九○二年所謂“兩宮回鑾”之后拍攝的,因為在那以后,那位傀儡皇帝才開始在內廷里接見洋人,他們才被允許通過太和門。這時距離中英之間的第一次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了六十多年,中間又發(fā)生了許多事情,其中最主要是《辛丑條約》的簽訂,洋人見皇帝才不再如從前那般艱難。把洋人見皇帝與第一次中英戰(zhàn)爭聯(lián)系在一起是否過于牽強附會姑且不論,而把“洋人”等同于“帝國主義分子”,把乘轎子進宮“找皇帝說事”說成是“猖獗”,好象是沒有弄明白“與洋人說事”(外交)正是皇帝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臣子無外交”,只有皇帝才能夠也理應履行他的這項職責,旁人無法代勞。但文字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說:洋人們只有在朝貢時才能覲見皇上,否則就是“大膽”、“猖獗”。不過,對皇上如此呵護有加的作者居然把皇上龍體安憩的地方稱為“故宮”,按照滿清律例,應歸入“大不敬”罪之列,實屬十惡不赦。

根據(jù)作者的意思推測,中國應該重新建立朝貢體系,才能讓他感到洗雪恥辱和揚眉吐氣。具有這一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就我所知,臺灣有一個名叫柏楊的作家曾在《中國人史綱》中熱情謳歌過天下共主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大陸也有一位名噪一時的經(jīng)濟學博士發(fā)表過自己的類似主張。那位經(jīng)濟學博士曾發(fā)起一場對歷史的挑戰(zhàn),博士的論文情緒激昂、言詞夸張,讀上去象是紅衛(wèi)兵的大字報。在對中英第一次戰(zhàn)爭作了一番杳無新意的道德批判之后,博士提出要以中國古代的“天下主義”來代替目前這種由各主權國家獨立共處所形成的世界格局,目前的世界格局被博士看成是紛爭的來源。博士有所不知的是,中國的“天下主義”正是《詩經(jīng)》中所歌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演變成后來對外關系中的以中國為核心、四夷皆我藩屬、按遠近教化區(qū)分等級的一套完整的朝貢體系。當博士經(jīng)常在外面這樣胡言亂語的時候,人們還會嚴肅看待他在經(jīng)濟學中的高見嗎?在進行了一百多年的道德批判之后,中國人在思想深處較之一八四○年并沒有太多的改變,從知識精英到一般民眾還有許多人在為朝貢體系感到自豪,說明這樣的道德批判對社會發(fā)展毫無益處,但它之所以普遍流行卻另有理由。可以講深一點,只要政治動員構成權力合法性的主要源泉,作為政治動員重要手段的道德批判就將長期流行下去,歷史研究也只是在為它提供永不枯竭的題材。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茅海建先生所著《天朝的崩潰》一書就被看作有些創(chuàng)見了,因此受到了廣泛的注意。和一些滿紙口號的歷史專著相比較,《天朝的崩潰》一書顯得史料豐富,證據(jù)確鑿,具體翔實,同時還具有情節(jié)生動,語言平實的特點,大受讀者歡迎。作者在書中一再說明他將超越道德批判的狹隘視野,并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終于使此書被收入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術叢書出版發(fā)行,成為近年來有關中英之間第一次戰(zhàn)爭最好的一部專著。但在我看來,《天朝的崩潰》一書缺乏的是一種觀念上的突破,反映出作者在思想上所存在的嚴重局限。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把克羅齊和柯林伍德的這兩句名言合起來說就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的思想史,思想的價值決定了歷史的價值。正是在思想上的停滯不前,大大削弱了全書的份量。中國知識精英知識貧乏、視野狹隘與思想淺薄的通病,作者也不能完全避免,在書中不時流露,使他難于再作進一步的開拓,仍然囿于道德批判的傳統(tǒng)框架當中無法解脫。盡管本書號稱是“對鴉片戰(zhàn)爭的再研究”,最終還是無力重新解釋這場戰(zhàn)爭,只不過是為道德批判供應更多的細節(jié),使之顯得真實可信。

一八四○年中英之間所爆發(fā)的第一場戰(zhàn)爭,在中國被稱為“鴉片戰(zhàn)爭”,這一名稱就暗含了一種先入為主的道德批判。從一開始,作者就沒有意識到這是“再研究”中最為關鍵之處,不知不覺墜入它的軌道,作者的全部努力沿著這一方向進行,與他超越道德批判的聲明已是南轅北轍。除了細節(jié)豐富之外,其基本結論仍然只是一些老生常談,價值十分有限。這當然不是說,在歷史中只有翻案文章才有價值,而是說要把自己的立論置于更加牢固的基礎之上,首先就應該意識到我們所認同是常識的那些舊有觀念并不是不證自明、不言而喻、天經(jīng)地義的,它們同樣應該受到懷疑,需要進行論證。只有這樣,歷史研究才有可能獲得觀念上的突破,真正促成我們思想上的發(fā)展及其進步,而思想的發(fā)展及其進步正是社會發(fā)展及其進步的根本原因。

要具體指出本書的局限,我想從戰(zhàn)爭的起因講起。在英國政府的檔案材料中可以看到,英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在一八三九年發(fā)生了重大轉折。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小心謹慎執(zhí)行的是一項旨在以和平方式爭取與滿清政府建立平等、直接外交關系的長期政策,為此,他們居然忍受住了滿清政府強加于他們身上的“奇恥大辱”,具體的說就是發(fā)生在一八三六年的“律勞卑事件”。英國政府無意支持內皮爾勛爵(Napier·Lord,當時被滿清政府有意譯為“律勞卑”)提出的強硬主張,反而大幅度削減駐華機構的預算,降低駐華商務監(jiān)督的行政級別并縮小其編制。再沒有比這一事實更能說明英國政府對華政策消極無為的特點了。在親眼目睹了英國政府對它的外交官所遭受的屈辱聽之任之以后,繼任的駐華商務監(jiān)督們都不愿意去招惹妄自尊大的滿清政府,他們在任期間幾乎是無所事事,整天呆在伶仃洋的小艇上,窮極無聊的打發(fā)時光。只是當后來義律出任第四任商務監(jiān)督后情況才開始改變,義律主要是出于個人的進取精神,積極執(zhí)行著一項消極無為的對華政策。為了與滿清政府建立起直接聯(lián)系,他竟然違反外交大臣巴麥尊的一再指示而不惜作出卑下姿態(tài),向滿清政府遞上畢恭畢敬的“稟貼”。蔣廷黻先生曾就此寫道:“原來英國在華的目的全在通商,作買賣者不分中外古今,均盼時局的安定。我們敢斷定:鴉片戰(zhàn)爭以前,英國全無處心積慮以謀中國的事情。英政府的行動就是我們所謂的‘將就了事,敷衍過去”。〔1〕

關于鴉片貿易,英國政府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它在巴麥尊給義律的訓令中得到了明確的表達,一八三八年六月十五日,巴麥尊寫道:

關于構成您一八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九日和十二月七日來信主題的鴉片走私貿易,我必須說,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夠為了使英國臣民能夠破壞他們前去貿易的那個國家的法律的目的而進行干預。因此,這些人由于更有效的執(zhí)行中國關于此問題的法律而可能遭受的損失,必須由那些因他們自己的行動造成該損失的人士承擔?!?〕

在后來英國政府決定派遣武裝部隊前來中國時,巴麥尊在發(fā)給義律的有關指示中也仍然強調:

女王陛下政府絕不懷疑中國政府有權禁止將鴉片輸入中國,并且有權查獲和沒收那些外國人或中國臣民不顧適當制訂的禁令而輸入中國領土內的任何鴉片?!?〕

當義律因為全面違反英國政府的指示而遭免職之后,巴麥尊在發(fā)給新任全權大臣的長篇訓令中再次重申:

女王陛下政府對于這件事情(指禁止鴉片)不提出任何要求,因為他們沒有權利這樣做。中國政府完全有權禁止鴉片,如果它愿意的話,從事一項違禁品貿易的英國臣民必須承擔這樣做的后果?!?〕

對于鴉片貿易,義律的立場比英國政府走得還要遠,在他寫給外交部的信件中,充滿了對鴉片貿易的強烈譴責。他并不滿足于英國政府一般的不干預政策,反而企圖主動承擔起制止鴉片走私的責任。他甚至提出與滿清官員一起去阻止鴉片走私,因為他相信,那些英國鴉片販子不大把滿清政府的輯私官員放在眼里,他希望一旦他出現(xiàn)在輯私現(xiàn)場,有助于防止那些人的輕舉妄動。出于對鴉片貿易急劇擴大的憂慮,他還更進一步鼓吹英國政府積極干預以制止鴉片走私。在林則徐所發(fā)起的最新一輪禁煙運動中,義律代表英國政府發(fā)表了大量措辭嚴厲的通告,警告那些從事鴉片貿易的商人。義律在通告中說:

本首席監(jiān)督進一步發(fā)出通知,警告所有那些在虎門以內的這種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裝配的小船中從事上述非法鴉片貿易的女王陛下臣民:如果有任何中國人因任何英國臣民或臣民們嚴重造成的死亡或任何傷害前來,該英國臣民或臣民們被正式判定有罪后,將受到重大的懲罰,如同該罪行是在威斯敏斯特的女王陛下法院管轄范圍內所犯的一樣。

本首席監(jiān)督進一步發(fā)布通知,警告所有那些擁有這種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裝配的小船在虎門以內從事該非法鴉片貿易的英國臣民:如果中國政府認為適于捕獲并沒收那些船只,女王陛下政府將決不進行干涉。

本首席監(jiān)督進一步發(fā)布通知,警告所有受雇于這些帆船、快艇和用其它方式裝配的船只在虎門以內從事非法鴉片貿易的英國臣民:對執(zhí)行搜尋和捕獲任務的中國政府官員進行武力抵抗是一種非法行為,而且他們將按照這種方式承擔后果并接受懲罰,即如同上述武力抵抗是在他們本國或任何外國反對他們本國政府官員或任何其它外國政府官員一樣。〔5〕

即使就是因為“林維喜案件”而被林則徐驅逐到海上四處飄泊之后,義律也沒有改變他對鴉片貿易的態(tài)度,他在給巴麥尊的信中寫道,沒有任何人比他“對于在中國沿海進行的這種強制貿易所帶來的恥辱和罪惡抱有更深刻的厭惡態(tài)度,我不知道在該貿易與海盜行為之間有何選擇”?!?〕

這些史料呈現(xiàn)出與道德批判完全相反的另外一幅畫面,最起碼可以說,英國政府承認滿清政府完全有權制止鴉片走私,對他們所采取的禁煙措施并不企圖干預。事實上,他們對待中國主權的態(tài)度相當嚴肅,我認為要比當時中國人對待自己的權利及國家主權還要認真,上面的那些引文就反映出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這里再多舉一些例子。當有一次鄧廷楨試圖在廣州商館外面廣場絞死一位名叫何老近的據(jù)說是鴉片販子的人時引發(fā)了西方商人的騷亂。本來,鄧是想以此方式威脅那些被認為參與鴉片貿易的西方商人,而西方商人則認為這個廣場屬于他們所租用的商館,平時被他們用作鍛煉身體的場地,居然當成了廣州當局的刑場,因此非常憤怒。這場騷亂規(guī)模很大,差點導致嚴重的后果,而鄧廷楨也因為此事考慮得太欠周到,不敢向北京的皇帝報告。當事情傳到倫敦之后,巴麥尊質問那些參與騷亂的西方商人:“他們根據(jù)所說的什么權利,認為他們自己有權干涉中國的司法官員們在一座中國城市內為執(zhí)行他們上級官員的命令所作出的那些安排。”〔7〕還有一次,為了管理在廣州逗留的英國水手,義律上報了他所制定出的一個章程,巴麥尊在咨詢了法律顧問的意見之后立即指出:“這些章程事實上等于在中國皇帝所轄領土內的黃浦建立了一個警察制度,將是對獨立國家所享有的絕對主權的一種干涉”〔8〕,斷然拒絕批準。

所引用的史料在已經(jīng)公開出版的英國官方檔案中都可以看到,但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卻并沒有得到認真的研究。作者對這些相當重要的史料抱著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似乎還不能簡單的說成是片面。

既然英國政府對待中國主權的態(tài)度如此認真,他們的對華政策并不是要去干預中國的禁煙運動,因此,根據(jù)邏輯推理,滿清政府禁絕鴉片貿易就不會促使他們去發(fā)動戰(zhàn)爭。再退一步說,即使英國政府的目的真如作者所說的那樣要去“阻撓林則徐禁煙”,也實在犯不著去發(fā)動戰(zhàn)爭,因為滿清政府的禁煙運動根本不會奏效,這在當時就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共識,林則徐本人在被罷官之后也承認了這一點?;实哿T免林則徐的理由是“內而奸民犯法不能凈盡,外而興販來源并未斷絕”,并不完全是借口。以現(xiàn)代反毒品走私的經(jīng)驗來推導當時,我們本來應該看得更加清楚。另一方面,英國社會中反對鴉片貿易的人數(shù)非常之多,正是他們在議會辨論時把政府的戰(zhàn)爭議案說成是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這是我所知道的“鴉片戰(zhàn)爭”的第一個出處。要讓這樣的議會最后批準戰(zhàn)爭,必須提出充足的理由??紤]到英國政府并沒有設立宣傳部,也無法壟斷媒體,他們的理由或者說是“借口”要讓大多數(shù)議員們接受,肯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量。盡管如此,在最后表決中,政府的議案僅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的微弱多數(shù)得到通過,當然,這并不足以安慰地球另一邊的滿清政府。

對林則徐禁煙所采取的激烈措施,作者是這樣評價:“林則徐完全可以將商館里的外國人統(tǒng)統(tǒng)抓起來,審訊定罪,當時未取得治外法權的英國對此絕無任何干涉的理由?!绷謩t徐“進行的是正義的禁毒行動,在司法程序上稍有過激也無關宏旨,更何況林并沒有違反大清律?!绷謩t徐是否違反大清律例是一個可以在技術上加以討論的問題,而按照當時及現(xiàn)代的國際法,各國政府有權為保護本國僑民使用武力,與是否取得治外法權無關。撇開作者在這里的失誤不論,從更深的層次上講,這里包含了一個對法及法律的認識問題,看起來一百多年來無論是滿清官僚還是現(xiàn)代學者都沒有什么兩樣。如果正義的禁毒行為可以毫不顧及法律的正義原則,對那些更加嚴重的刑事犯罪的打擊又可否同樣辦理呢?自古以來,在中國的每一個時期都有其被宣布的中心任務,今天是禁毒,明天可能就是嚴打,乃至于什么計劃生育、人口普查等等,如果法律的正義原則必須屈從于它們的功利性考慮,那么,法律的正義原則又可能適用于何時何處呢?而毫無正義可言的法律又如何去構成一項訴求于社會良知去自覺遵守的道德義務呢?這也正是當年西方在華要求治外法權的主要理由,也是至今為止中國的法治建設始終無法逾越的一大障礙。

不僅僅是法律,還應該看得更寬一些。在一八三九年那個炎熱的夏季,中英雙方在一系列具體問題上的認識反差終于變得尖銳起來,構成了雙方?jīng)_突的主要來源。這一事實本身說明了不同價值觀念在雙方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卻一直未被重視。知識精英習慣于用實際利益、特別是經(jīng)濟利益——更加通俗的說就是用錢來解釋歷史,把功利說成是歷史的唯一動機,而將其它一切都說成是“借口”和“幌子”,反映出主張經(jīng)濟決定論的唯物史觀的巨大影響。但利益,只有被認定是有價值時才成其為利益,在這里更重要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念。人們總是通過它的視場來審視自身利益,這種視場猶如照相機的變焦鏡頭,同一利益既可被放大到不惜背水一戰(zhàn)的程度也可縮小為忽略不計。當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們面對同一事物時,事物實際上是怎樣本身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物應該是怎樣。正是他們對應然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一條線索去探索那場戰(zhàn)爭的起源。當然那需要大得多的容量,遠不是本文所能包納,只能點到為止。

研究歷史的目的在于解釋歷史,照此看來,《天朝的崩潰》全書并沒有多少新意,再清楚不過的表明了此書的重大缺陷。很容易就把此書歸于編年史、語文性歷史、詩歌性歷史、修辭性歷史等形形色色的假歷史中去,作者對于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考證都付出了巨大心血,但對于觀念的突破卻作用不大,正好應證了克羅齊的一句話:“歷史主要是一種思想活動,編年史主要是一種意志活動?!薄?〕全書籠罩在作者對國家發(fā)展的憂思之中,洋溢著強烈的愛憎感情,體現(xiàn)出一種情操的價值,讓人想到克羅齊所說過的另一句話:“我們應當用思想的價值去代替、亦即改變情操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能達到這種思想‘主觀性的高度,我們就只會產(chǎn)生詩歌,不會產(chǎn)生歷史”〔10〕。在洋洋四十萬字的篇幅之中,作者居然無法就中英戰(zhàn)爭對于中國歷史的深刻意義再多作一點闡述,他只用了三十八個字非常草略的寫道:“鴉片戰(zhàn)爭的真意義,就是用火與劍的形式,告訴中國人的使命,中國必須近代化,順應世界潮流?!彪[含其中的基本前提仍然是“落后就要挨打”之類,不過是人云亦云。

中國自古以來對外就有“剿”、“撫”兩手,從一八四○年到一九四九年,除了一九三七年中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是中國方面別無選擇以外,其余所有的各次,最后都是選擇了“剿”。而每次選擇“剿”時,都認為自己有所憑恃,可以一戰(zhàn),并不覺得就腐朽落后,反倒認為對手是些半開化的“蠻夷”,“犬羊之性,飲毛茹血”,由此可見他們的評判標準根本不同。既然“先進”“落后”與否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標準的選擇問題,這里面就包含了更深的主題,有著更多含義,限于篇幅,姑且不論。僅就技術層面而言,眾所周知,當中國落后時挨打,先進時仍然挨打,毫無兩樣。甲午戰(zhàn)爭時被認為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的北洋水師讓人輕易殲滅,那才是中國歷史上的真正恥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全付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再次取得了對日軍的壓倒性技術優(yōu)勢,可還是不堪一擊,一觸即潰。除了這些事實之外,對“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的熱情謳歌,也與“落后就要挨打”自相矛盾,所以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里,它一直銷聲匿跡,直到在把發(fā)展當作硬道理之后才重新成為歷史的主題。歷史學對于現(xiàn)實政治如此緊密的配合,反映出中國知識精英們服務于政府的主動精神。

“落后就要挨打”最早是在斯賓塞“社會進化論”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大背景之下喊出來的,表達的是知識精英們對于歷史的膚淺認識。中國知識精英在思想、精神及人格上的墮落,正是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但他們卻通過對“落后就要挨打”的大肆渲染,把中國近代史中的不幸遭遇歸咎于物質技術不如人家。他們把“落后就要挨打”作為政治動員中的重大主題,號召人民起來去實現(xiàn)他們自己“精英治國”的夢想。但讓他們大失所望的是,他們最終總是可恥的淪為別人團結、利用和改造的對象,正如革命總是要吞噬自己的孩子一樣,知識精英們也會為他們所喚起的利維坦吞噬。但對一個民族來說,當它不幸被如此感情沖動的動員起來之后必然會喪失理性的思維,從上到下呈現(xiàn)出全面的浮躁,功利主義泛濫,歷史決定論流行,烏托邦的許諾最讓大家心動。正是處于這樣一個深刻背景之中,那種為了單一目標而最大限度集中社會資源的作法被認為具有最高的效率就成為包括中國思想界許多大師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共同選擇。而在西方,早就有人已經(jīng)雄辯的證明,極權毫無任何效率可言,只能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除了思想上急功近利、政治上極權專制之外,一個動員的社會在經(jīng)濟上理所當然會去選擇增長第一的發(fā)展模式。思想、政治、經(jīng)濟上的三位一體再遇上頭腦發(fā)熱,一走極端就會去發(fā)動諸如“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之類的運動,結果不僅沒有實現(xiàn)其發(fā)展與進步的目標,反而導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降臨??偨Y歷史,正如作者所說,中國需要現(xiàn)代化,需要順應世界潮流,但絕不是因為落后就要挨打,而是有著更加深刻的理由,它源自人性需求最內在的本質,體現(xiàn)人之為人的那些不言而喻的終極價值。只有從這個角度來把握,我們才會對我們的目標真正有所理解,對“發(fā)展”與“進步”這些觀念本身的認識也會獲得新的深度;或者更直截了當?shù)恼f,我們才會清楚我們所需要順應的是什么樣的潮流,站在正確的一邊。

寫于一九九七年

注釋:

〔1〕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大綱》第102頁,東方出版社。

〔2〕《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上冊),第258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3〕《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下冊),第523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4〕《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下冊),第906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5〕《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上冊),第350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6〕《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上冊),第483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7〕《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上冊),第340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8〕《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zhàn)爭資料選譯》(上冊),第334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9〕貝奈戴托·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與實際》第8頁,傅任敢譯,商務印書館。

〔10〕貝奈戴托·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與實際》第23頁,傅任敢譯,商務印書館。

猜你喜歡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撥款3 200萬英鎊用于抽水蓄能項目
英國政府首推“創(chuàng)業(yè)簽證”
僑園(2018年7期)2018-10-09 07:38:28
脫歐后英國經(jīng)濟何處去?英國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1936~1938年英國政府的輿論管控
英國政府整頓尖銳款“指尖陀螺”,eBay表示會移除
玩具世界(2017年8期)2017-02-06 03:01:38
論英國政府的愛爾蘭饑荒救濟原因
科技視界(2015年27期)2015-10-08 13:35:29
顺平县| 乳山市| 镇雄县| 安图县| 柳江县| 巴青县| 嘉兴市| 凤城市| 波密县| 汤阴县| 皋兰县| 淮安市| 濮阳县| 镇坪县| 凌源市| 元氏县| 昌乐县| 云阳县| 精河县| 吉林省| 云和县| 缙云县| 富阳市| 凉城县| 平凉市| 东兴市| 信丰县| 娄烦县| 双柏县| 桓台县| 馆陶县| 象州县| 磴口县| 徐闻县| 读书| 大方县| 竹北市| 建瓯市| 安化县| 佛山市|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