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鴻啟
中老年朋友相聚時,幾乎都會談到“家庭空巢”這個極為敏感的話題。兒孫另立門戶或遠在國外求學、供職,自己和老伴留守家中,雖衣食無慮卻難以開解孤獨相守的空寂,有時甚至靠回憶來打發(fā)時光。
一位老友問我:為什么空巢會是我們生活中擺脫不掉的陰影?我依據自己的經歷對他說:我們在家庭生活中的快樂,一半是從給家中成員送去的關愛中獲得,而家中成員生活得暢意,我們也共享其中的一份快樂。子女成人后另組自己的新家,那個原本被孩子填滿了的舊家,一下子變得空蕩蕩,心也隨著失去了著落。所以,空巢是老年人的一種特殊的時空感。
那么,如何走出家庭空巢期的孤寂感呢?
要有“應變”的思想準備家庭空巢期是家庭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家庭生命周期是早晚必然會出現的一種不可抗拒的社會現象。這里說的“家庭生命期間”,一般是指家庭從形成、發(fā)展到子女出生、培育、成人后離家另筑新巢,以及空巢期和消亡的整個過程。
所以,當成年子女自立家庭,告別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日子時,中老年人要做好“知變”、“應變”、“適變”的心理準備,這樣就會順勢安神于自然之中了。
莫讓親情太沉重血緣親情是人類永恒的情感。不過,這種情感過分濃重時,繁花也會結出苦澀的果實。我的鄰居是已過古稀之年的老夫婦。每逢周末或節(jié)假日,子女帶著孫輩像趕廟會一樣到老人家中。一番大吃大玩之后,天倫之樂倒是充分享受了,但不停歇的勞作也確實令老人心力交瘁。事后老兩口叨咕:不叫他們來,心里想;來了,又覺得幾天緩不過氣來??梢姡@樣的聚會往往有利也有不利。更何況這種付出,可能被約定俗成地賦予“當然化”的色彩。于是,子女“啃老”乃天經地義,老人操勞也屬責無旁貸的了。
生活提示我們:在運作“血緣親情”的過程中,無論是空巢或滿巢,父輩與子輩那種過分依賴的舉動,都是值得反思的。
分而不離的空巢是雙向的良性通道??粘脖旧聿皇翘魬?zhàn)。真正的挑戰(zhàn)者是空巢背后的代際關系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這才是中老年人生活盈虧、順逆的關卡性癥結之所在。
當今,老兩口、少三口獨立過日子的家庭格局已成定勢趨向,城市尤然。盡管兩代人分開居住,但代際之間聯系卻是緊密的。在這種分而不離的親情狀態(tài)下,空巢非但不是困惑、孤寂的代名詞,相反,倒是各得其所、各樂其安的生活方式。資料顯示,這是一種有距離的親密接觸。城市有70%~80%的老人經常得到已經分居的子女每周至少一次的看望,還有三天兩頭的電話問訊。這為老人的起居飲食和處理急事,提供了方便。
無疑,這種把血緣親情保持在一個適當距離之內的方式,是一種智慧的選擇,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
適應無可避免的事實對于空巢,各人有各人的對待和處置方法。我們說生命是偉大,因為生命所意味著的,不僅僅是生存,而且是繁衍,是創(chuàng)造。家庭的空巢與滿巢,都是無可回避的事實。只有理智地面對、接受,我們才能夠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困惑。老人能否健康安詳地生活著,決定的因素不是家庭結構,而是家庭內的氛圍。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边@表明:安樂之道無它,只是不要冥思苦索本人意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現代化社會使得中青年子女越來越身不由己地介入到競爭性的事務中,時間資源變得稀缺起來。為人子女者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角色困境:做一個事業(yè)成功者與孝敬父母有時難以得兼。老人應當梳理清“孝心”與“孝力”的關系。更何況子女事業(yè)有成也是一種“孝道”啊。
調整好心態(tài),心里不知不覺間就會升起一種難以言傳的喜悅之情:生命多么可愛!活著多么幸福!于是,輕快的曲調不禁脫口而出,愜意的遐想也就永不泯滅。
(編輯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