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墨
五祖法演(?-二四O)曾對《碧巖錄》的作者、他的學生佛果禪師說過這樣幾句話---這就是著名的"法演四戒",其中第一戒就是"勢不可使盡"。按照他自己的解釋,"勢若用盡,禍一定來。"即當勢在用盡的時候,禍患也就隨之而來了。
人們很容易順著某種慣勢而做事,因此在人們非常順心、非常走運的時候,就往往會埋下了毀滅的種子。因此,并不是在人們不得勢的時候,才是人生中的危險期,而是在他的事業(yè)達到高峰時,也是他的一生中最為危險的時期。在《名賢集》中有這樣兩句話:"君子當權積福,小人仗勢欺人"---一位君子,可以在他掌有大權的時候,為別人做許多的好事,而小人則會在他當權的時候,假公濟私,排擠賢明,做盡壞事。
像歷史上的董賢、劉瑾、魏忠賢、嚴嵩、和等人,都是依仗權勢,并將這種權勢無休止地加以使用的佞幸奸臣,他們最后的下場,都是身首異處。這正像《增廣賢文》中所說的:"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依仗權勢或財勢,做事總要說上句、占上風,仿佛處處不可一世的樣子,而顯露出一種殺機。君不見,"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也長"(《菜根譚》)。換言之,從自然界來看,只有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天地才能見出它的生機來,而當秋去冬來之時,萬物就喪失了它的生機。同樣,為人處事也是這樣。一個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也就會像秋冬一樣的讓人感到肅殺而無人接近,因此他所能得到的福份也會日漸貧薄;只有那些個性溫和而又滿腔熱情的人,即肯去幫助別人,別人也樂於去幫助他,所以他能夠獲得的福份,不僅豐厚,也能長遠。
前者只能在離群索居、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度過寂寞的一生。
執(zhí)著于"勢",實際上就是孰著于私欲,只有放棄了私欲的人,才能偉大,才能接近于最為真實的人生,從而順應自然之道?!都t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唱得好:"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待到多時眼閉了。"所謂的"功名"、"金銀",只要是超出了它的界限,就是一種私欲的表現,只能給人帶來拖累,而不能給人帶來幸福。
文人雖然無權勢,但是恃才傲物,也不能不說是一種"勢",所以需要將自己的才華稍微收斂一些以遠禍,只是在關鍵的時刻發(fā)揚自己的才華。因為,假如不分任何時候,都使自己的才華了無遺蘊,鋒芒畢露,不僅會招致別人的忌恨,并且會使自己的輕浮與所有缺點都暴露出來,而讓人家輕易地就抓住把柄。所以,按照古語之訓誡:君子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即君子之才華,應該像珍珠或美玉一樣,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放出柔和而深沉的光輝,而不是像玻璃那樣,固然閃閃發(fā)光,但是也正好讓人見其淺薄。
然而,處于高位之上,應該怎樣呢?
如果一個人的榮華富貴,是因自己的高深之道德修養(yǎng)而來的,則會像生長在大自然中的花草一樣,會不斷地生長下去;如果一個人的榮華富貴是憑藉政治手段而得來,那這種榮華與富貴就像栽在花盆中的花卉一樣,只要將它的位置稍作移動,花木之成長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假如這種榮華富貴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或憑惡勢力而得來的,那它不過是插在瓶中的花朵而已---它的根基并不是深植在土壤之中的,所以它的凋謝也指日可待。
尤其是后二者,更宜深思。
無論怎樣的處在高位,或者是有多么高深的學識,在與人相處之際,都不能仗勢欺人,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別人的幸福著想,要比尊重自己更尊重對方,這樣才更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和睦相處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