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華
提起云南,人們就會想到天上的云彩,想到它奇特的山川地貌,悠悠的歷史歲月,眾多的民族構成和引人入勝的人文景觀,而這一切,似乎都凝聚在各族婦女綺麗多姿的服飾上,高亢婉轉的歌喉中,婀娜蹁躚的舞步里。很多描寫云南的影視作品也總是樂于展示這一切,比如《蘆笙戀歌》、《阿詩瑪》、《孔雀公主》等,這些作品無疑滿足了外界對云南的好奇心,也塑造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少數民族女性形象。不過稍加注意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形象大多是男性作家塑造的(有的是男作家根據民間故事改編而成的),正如云南女作家黃玲所說:“許多關于少數民族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作品,是由男作家創(chuàng)作完成的。他們的男性視角和審美觀并不能抵達女性生命的本質,他們只是表達了自己以為如此或希望如此的女性生活?!雹?/p>
既然如此,讓我們不妨把目光轉向云南少數民族女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揭開罩在她們身上那層五彩繽紛的神秘面紗,關注她們過去和現(xiàn)在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以及情感、婚姻、命運。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不是云南少數民族女作家的全部,但這一部分可以基本代表云南少數民族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水平。這些女作家具有雙重身份。首先,她們是少數民族,基本上是在各自獨特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其次,她們是女人,是受過教育,有文學素養(yǎng)的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思想意識和觀察視角。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她們在創(chuàng)作時既具有與創(chuàng)作對象感同身受的真切感,又保持了一種距離感,以理性之光對對象加以燭照。她們用自己的筆,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少數民族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民族不同,具體的情況各異,可以把她們大致作以下分類:
一、被扼殺的女性
云南的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在深山老林,經濟、文化、交通等都比較落后,屬于“弱勢群體”,女性更是弱勢中的弱勢。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思想意識有一定的差異,男人對女人的支配卻是共同的(摩梭人除外)。這種支配不一定赤裸裸地表現(xiàn)出來,很多時候是通過各種具體的民族風俗、傳統(tǒng)觀念來體現(xiàn)。
在哈尼族女作家黃雁的《櫻花泉》②里,塑造了密娘和阿媚這兩個女性形象。美麗的哈尼姑娘密娘愛上了山外收皮貨的商人,被他用花言巧語打動,委身之后卻再也見不到皮貨商的影子。密娘在櫻花泉邊生下的孩子掉進水里溺死后,就變得瘋瘋癲癲。她成天赤裸著身子在寨子周圍蕩來蕩去,成了男人們“打野食”的對象,順便做了幫不孕婦女生育的工具。阿媚是石匠阿青的妻子,她性格溫和,美麗、善良,知道自己不會生育,怕遭到丈夫拋棄,就背著他懷揣一包蕎麥假裝懷孕,眼巴巴地寄望于又懷上小孩的密娘。誰知道密娘難產身亡,阿媚的希望落空,只好絕望地跳進了櫻花泉……密娘追求愛情,卻落得凄然一生;阿媚想保住婚姻,卻被迫投水自盡。哈尼女性命運的悲劇,在黃雁筆下只是一副縮影。讀罷小說,讓人在不勝同情之后引發(fā)深思:即使在深山老林里,以男權為中心的傳統(tǒng)習俗、觀念的力量也是那樣的強大,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拉祜族女作家楊金煥的小說《狗鬧花》③,也塑造了一個被迫自盡的女性——娜莫。
拉祜族姑娘娜莫美麗質樸,和窮苦的小伙子扎努相愛。家人卻把她嫁給城里的有錢人家。后來,娜莫被婆家所棄,帶著女兒回到山寨。依然愛著她的扎努得知后,便向她求婚。但寨子里所有人尤其是扎努的父母,堅決反對他們的結合。理由便是:娜莫是寡婦,扎努是小伙子。輿論把矛頭對準娜莫,指責她不正經,勾引小伙子。娜莫在族人的指責下,走投無路,吃了一種有劇毒的植物——狗鬧花,在和情人經常約會的地方死去。
表現(xiàn)為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習俗、思想觀念的父系文化,通過各種方式,把它的內容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女性的思想意識中,使她們自覺地遵守。阿媚投水,是怕事情敗露后遭丈夫遺棄;娜莫服毒,是因為擔不了“勾引男人”的罪名。她們沒有多少反抗的行為,在意識深處,是默認父系文化傳統(tǒng)賦予她們的一切:服從、貞潔、做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對父系文化傳統(tǒng)不經意的觸犯,就導致了她們的殞滅。
二、走不出情感煉獄的女性
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尤其是女性作家筆下慣常出現(xiàn)的話題。在少數民族女作家的筆下,也不例外。
年輕的納西族女作家和曉梅初涉文壇便身手不凡。她的處女作《深深古井巷》④被選入《2000年度最佳作品選》。發(fā)表于2001年的《女人是“蜜”》⑤以及2003年的《水之城》⑥,講述的都是納西女子的婚姻、戀愛悲劇。
《深深古井巷》中的女主人公李兒翠(二伯媽),美麗多情,嫁入了一個納西家庭。丈夫的性無能和虐待使她無法忍受。而在那個時代的家庭,女人的職責之一就是忍耐和犧牲,即使是無愛無性的婚姻,也得平安地維持下去。而李兒翠的悲劇則在她沒有按照這個準則來約束生命的本能欲望,而是和鐘情于自己的小叔子有了私情。事情敗露后,丈夫憤怒之下開槍打瞎了她的眼睛,情人絕望之中又開槍打死了她的丈夫,并逃出家門一去不返。她只有回到娘家,帶著滿臉的傷殘和永遠的心靈之痛度過殘生。短暫的愛情過后,留給她的只有永遠的黑暗。《女人是“蜜”》講述的同樣是一個愛情悲劇,確切地說是一個為愛情獻身的女子的悲劇。阿菊旦蜜金和美國飛行員郭盾·布朗相愛。當戀人生命受到威脅時,她冒著被族人孤立的危險,勇敢地把自己的愛人藏到山洞里,幫他療傷,為他獻身,并懷上了他的孩子。當阿菊旦為實現(xiàn)和愛人雙宿雙飛的夢想,決定和他一起到“玉龍第三國”做夫妻時,她的愛人退卻了,只有她獨自一人為愛情赴死。
《水之城》里的女主人公木家小姐,不顧家里的反對,和門不當戶不對的恒之私奔。后來遭到遺棄,又被家人拒之門外,帶著和愛人生的孩子,艱難地生活在異鄉(xiāng)。她癡心不改,一直為那份虛幻的愛情保留著位置,等候那位負心的男人,哪怕用肉體去換取吸引情人來到身邊的鴉片。這種為愛情不顧一切的犧牲精神,讓讀者心靈顫栗的同時,會發(fā)出無奈的嘆息:女人們可以走出家庭,走出環(huán)境的壓力,走出世人的冷嘲熱諷,走出性愛的道德束縛,卻終沒能走出情感的煉獄。這是值得人們尤其是女人深思的一個問題。
面對愛情中的苦難,男人們的表現(xiàn)又如何呢?“三伯父”逃遁,留下李兒翠一個人面對殘痛的人生;郭盾·布朗在“情死”面前退卻,讓阿菊旦的靈魂永遠也抵達不了傳說中情人的樂園;恒之的躲避與死亡,使木家小姐苦苦的愛情守候終難成正果。應該說,在愛情這出戲劇中,男人實質上是“缺席”的,只留下女人去演唱一出出凄艷的獨角戲。
三、初步覺醒的女性
阿媚、娜莫、李兒翠等人是柔順的女子,她們的意識深處,并不具有反抗父系文化傳統(tǒng)的念頭,只是不小心觸犯了它,就遭到扼殺。那么,那些似乎覺醒了的女性會有怎樣的命運呢?
讓我們看看黃雁的小說《胯門》⑦所塑造的女性——鳩。
哈尼族有一種古老的婚俗——在婚禮上,新娘入洞房前,必須鉆過新郎的胯門,若能順利鉆過,便能夫唱婦隨,生活美滿;若不慎撞了男人的胯門,女人會被視為不祥之物而遭到遺棄。哈尼姑娘鳩就是因為在婚禮上撞了新郎的胯門,被遣回娘家,在寨子里其他人的鄙視下生活。舊情人二虻來找她,希望重修舊好,卻不愿給她一個名分——舉行鉆胯門儀式。要強的鳩拒絕了二虻。二虻只好讓步,答應舉行儀式,正式迎娶她。這似乎預示著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作者卻把筆鋒一轉,描寫鳩在鉆胯門前的一系列心理活動。當鳩朝著二虻的胯門奔去時,“感到兩腿很沉,很沉,通向胯門的路又陡又長,她費盡力氣來到二虻的跟前,當她爬下身子的時候,她驀地發(fā)現(xiàn),這哪里是二虻的胯門,分明是一個古老得讓人窒息的漆黑的巖洞,沉重的石塊正一寸一寸往下垮,最后,將鳩壓得喘不過氣來”,她仿佛又聽到了前夫被撞了胯門時氣急敗壞的吼叫。最終,她沒有鉆胯門,她隱約意識到,即使鉆過胯門,她作為女人的命運也不會有多少改變。
這個頗具意味的結局使小說的思想內涵得到了提升。它所要講述的不是一個充盈著少數民族奇異婚俗的故事,而是通過婚俗場面的展示,對女性的命運進行思考、反省。在不同民族的傳統(tǒng)中,婚俗或婚姻制度是父系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一系列約定俗成的觀念、規(guī)定,無不體現(xiàn)著男性對女性的束縛和壓制。這篇小說中的“胯門”,象征著男性的權威;女性俯身鉆胯門,象征著男性要女性對自己權威的臣服。若是女性沖撞了“胯門”,便意味著對男性權威的不敬,會受到父系文化的懲處?;刈迮骷野咨降拈L篇小說《冷月》⑧,用鋪錦疊翠的手法,為我們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美麗的回族女子群像——明家知書識禮的兒媳白瑞卿,自尊好強、心性極高的姑老太艾娘,還有那一群善良、美麗聰敏的明家小姐妹……
和鳩不同,這些女性出生于大戶人家,有條件接受教育。知識拓寬了她們的視野,打開了她們的思路。她們有著知識分子那種理性的清醒和對自我的定位。也許正是這種清醒和對自我的定位,才導致了她們痛苦的、不得安寧的人生命運。
知書識禮的白瑞卿嫁入明家后,和丈大很恩愛。后來,出門多年的丈夫歸家時,帶回了另一個女人和他們的孩子。這在當時的有錢人家是很平常的事。自尊而敏感的白瑞卿覺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褻瀆,她不愿和丈大的小老婆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也不愿原諒丈夫的背棄。她沒有走娜拉的路(在那個時代,她又能到哪里去?)而是做出了一個舉措——換上仆人穿的衣服,開始在明家干活,還讓她的兩個女兒也這么做。表明自己和女兒要過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不再是明家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太太和小姐。
在白瑞卿的時代,社會并沒有給像她這樣自尊而清高的女性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道路。走吧,能到哪里去?忍吧,那份自尊要擱在哪兒?于是,就想出了折中的辦法。可是每天面對著傷害自己的丈夫和奪走丈夫的女人,心底的痛楚可想而知。
明家小姐們的命運,更是令人扼腕嘆息。她們出生于大戶人家,有條件接受教育,同時也接受了不斷涌入邊地的新思想。從小就和省城陸家訂親的玉景,美麗、敏感、自尊,有思想,有見地。陸家后來悔婚,深深地傷害了玉景,她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但沒有消沉,接過父親手里的玉石鋪子,做起了女老板。日寇侵入云南邊地騰沖時,明家為使女兒們免遭蹂躪,要把她嫁給一個山里人,她便自殺身亡,以抗拒無愛的婚姻。另外那些同樣聰敏、美麗的明家小姐泉景、杭景、蓮景……她們本來在明家大院里過著不知憂愁的生活。她們活潑、開朗、善良、富有正義感,幫助受夫家虐待的同學離婚;在日寇入侵中國的消息傳到小城時,她們走上街頭,積極宣傳抗日……等待她們的,應該是別樣的人生才對。當日寇侵入邊地小城,和玉景一樣,她們也被許配給了目不識丁的山里男人……從此,那些聰敏、美麗、心性極高的女孩,消失在滇西蒼茫的大山里。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悲劇呢?正如作者在小說后記中所說:“她們不僅要摧毀壓在頭上的一座夫權山,也要摧毀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那一座列強山”。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命因這雙重的壓抑,更顯沉重。不過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她們這一代女性的反抗,為后代女性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四、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新女性
阿媚、密娘和娜莫的死亡,讓我們感到深深的無奈;鳩、白瑞卿和明家小姐們的覺醒,給了我們一線光明,在這一線光明的指引下,我們可以看到少數民族女性別樣的生活和命運。
佤族女作家董秀英在《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⑨中,塑造了一個當代佤族女青年的形象——妮拉。通過與祖母、母親兩代女人命運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了她身上正在不斷發(fā)生著微妙而深刻的變化。她比被野牛挑死、大雕抓死的祖父母幸福、強大得多;比用包谷米記工分、刻竹記數的阿爸阿媽也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她像祖輩一樣愛著自己的故鄉(xiāng)、土地、山寨,愛著自己的民族和親人。但她畢竟有了文化,心目中的天地更廣闊了,她想著“阿佤山要修公路,建電站,點電燈,安裝碾米機、磨面機、打谷機”,她想著阿佤民族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幸福地憧憬和設計著一切。
和妮拉有相似之處的拉祜族姑娘娜實,是楊金煥的小說《蕨蕨草》⑩中的女工人公。她活潑、大膽,為改變寨子貧窮落后的面貌,她頂住輿論的壓力,辦起了磚廠。燒出磚后,首先給寨子修學校。在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獲得了真正的愛情。
妮拉的理想尚在設計之中,還沒有落到實處;娜實受到不少阻撓,卻真正地干起來了。從妮拉到娜實,應該是一個質的飛躍。
比起前面的幾類女性,新女性形象的塑造有點平面化,不夠豐滿,小說主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有概念化的傾向。所以,筆者認為如何在新的時代、新的社會背景下塑造有代表性、有深度的少數民族女性形象,是少數民族女作家們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
總之,云南少數民族女作家用自己的筆,塑造了一系列別具風情的少數民族女性形象,雖然這些形象還不夠成熟豐滿,但相信不遠的將來,她們能為當今的女性文學增添一道奇特的風景。
注釋:
①見《明澈的目光——昆明市文學評論集》230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見《大西南文學》1989年第2期
③見《大西南文學》1989年第7期
④見《邊疆文學》2000年第3期
⑤見《邊疆文學》2001年第10期
⑥見《中國作家》2003年第2期
⑦見《邊疆文學》1995年第10期
⑧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⑨見《大西南文學》1985年第7期
⑩見《大西南文學》199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