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琴
一 英雄不怕出身低
小時候,曾看過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時代》,于是便認為,大凡“偉人”,在孩提時代都是有“異秉”的,說話都是豪言壯語,做事都能驚天動地。后來讀所謂“正史”,見帝王將相降生,必定有“紅光滿室”之類的壯麗景象伴隨……俗語有云乎:“從小看苗。”
然而也有例外。譬如管仲。年輕時的表現(xiàn)就實在不怎么樣。據(jù)漢代劉向的《說苑·尊賢》記載,“管仲故城陰(似應(yīng)作“城陽”)之狗盜也,天下之庸夫也,齊桓公得之,以為仲父?!闭f管仲少時沒有嘉言懿行倒也罷了,將管仲說成一個偷雞摸狗之徒,實在有損俺心目中的“偉人”形象。
司馬公的《史記》一向被稱為信史,而據(jù)其《管晏列傳》,管仲年輕時的事跡也不怎么樣。管仲名夷吾,字仲,可知他與孔子一樣,排行老二?!埃ü苤伲┥贂r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p>
管仲后來解釋說:“我年輕時很窮,曾和鮑叔牙合伙做買賣,分錢的時候,我分給自己多,分給鮑叔牙少。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他知道我家里窮,需要錢用;我曾經(jīng)替鮑叔牙出主意,結(jié)果鮑叔牙因此虧了大本錢,鮑叔牙不認為這是我愚蠢,他知道那是因為大環(huán)境不利;我曾幾次出來做官,結(jié)果不長時間便被罷免回家,鮑叔牙不認為這是我無能,他知道我生不逢時;我曾從軍入伍,每遇戰(zhàn)斗失利,我便掉頭逃跑,鮑叔牙不認為這是我膽小,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我供養(yǎng)。他了解我不拘小節(jié)是恥于功名不顯于天下啊。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看了管仲的解釋,不由不令人敬佩鮑叔牙!管仲交了鮑叔牙這么個朋友,真是他的大幸!若換了別人,管仲的每一條解釋都站不住腳。管仲后來還說:“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币馑际鞘篱g萬物對于人來說是公平的,聰明人財物有余,而愚笨之人貧困不足。這話是管仲發(fā)達之后說的,他貧困之時,大概是說不出來的。
鮑叔牙不愧是管仲的知音,他的確了解管仲,沒有按凡夫俗子的眼光去要求、評價管仲。他相信管仲不是池中之物,一旦風云際會,管仲將如蛟龍一般昂首直上青云??赡墚敃r誰也不會料到,那個怕死貪財?shù)耐惦u摸狗之徒,后來會成為東方泱泱大國的首相,會擁有長達四十年的輝煌。
二 驚世駭俗生死觀
管鮑二人經(jīng)過種種坎坷,后來又步入了仕途。齊僖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名諸兒,次子名糾,幼子名小白。僖公令鮑叔牙做公子小白的師傅,令管仲和召忽做公子糾的師傅。
小白做了齊國的國君,即齊桓公。他欲拜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此時顯示出他功成不居、忠心體國的高風亮節(jié),力薦管仲為相。
當時,齊桓公與哥哥公子糾爭位,管仲為了讓公子糾即位,曾行刺過齊桓公,向桓公射了一暗箭,正中桓公的衣帶鉤?;腹珜苤俪虐导皇鹿⒐⒂趹?,說:“管仲差點將我射死,我還能用他?”
鮑叔牙勸解道:“那是他忠君的表現(xiàn)。若能重用他,他也會像他對公子糾那樣對您的?!?/p>
齊桓公這個人沒有多大本事,但有一個長處,即從善如流。公子糾爭位失敗后與管仲逃到了魯國,所以桓公便派使者到魯國,要求魯莊公殺掉公子糾,將管仲、召忽引渡回齊國。齊強魯弱,魯莊公不敢得罪齊國,只好從命。
按當時人們提倡的“士節(jié)”,作為臣子,是應(yīng)當為主子盡忠的。召忽到齊國后便自殺為公子糾“盡忠”了,而管仲不僅沒自殺,反而成了齊國的宰相。管仲沒為公子糾“盡忠”自有他的理由:“我不會為公子糾一個人而死。我可以為三件事去死,一是國家破,二是宗廟滅,三是祭祀絕。如果不是因為國家滅亡了,我不會白白去死,我死了對國家不利,活著才有利于國家。”
管仲此言此行,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一般人都認為,作為臣子,不能為君而死,非“仁人”所為。若干年后,孔子的學生們還為此事所困惑。子貢、子路都曾就此事問過孔子,如子貢曾問:“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能言善辯的孔老夫子沒正面回答這一問題,而是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與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意思是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現(xiàn)在還沾他的光。如果沒有管仲,我們現(xiàn)在都披散著頭發(fā)、穿著胡人的奇裝異服做亡國奴了??梢娍鬃釉u價人,看重的是大節(jié),不拘小節(jié)。
三 好酒好色本無妨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后,經(jīng)常向管仲請教治國安邦稱霸圖王的大計。
有一次,桓公問:“寡人有好打獵的毛病,對齊國的霸業(yè)有妨害嗎?”
管仲回答說:“無妨?!?/p>
桓公再問:“寡人有好飲酒的毛病,對齊國的霸業(yè)有妨害嗎?”
管仲回答說:“無妨?!?/p>
桓公又問:“寡人有好色的毛病,對齊國的霸業(yè)有妨害嗎?”
管仲仍回答說:“無妨?!?/p>
桓公大概以為管仲會說一些明君應(yīng)廉潔奉公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執(zhí)政為民,要過好享樂關(guān)美色關(guān)之類的冠冕堂皇之論,誰知管仲卻說好田好酒好色都無妨,頗感意外,以為管仲在說反話,便生氣地問:“這三種事都可以做,還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嗎?”
管仲說:“人君惟優(yōu)與不敏為不可,優(yōu)則亡眾,不敏不及事?!币馑际亲鳛槿司鍪虏荒軆?yōu)柔寡斷,見事不能不敏銳。
一說管仲如是回答:“得賢不能任,害霸也;用而不能終,害霸也;與賢人謀事,而與小人議之,害霸也?!?/p>
關(guān)于這次對話,許多古籍都有記載,而內(nèi)容有所不同。不過,管仲認為國君好享樂并不算是大毛病,倒又是一驚世駭俗之語。
在管仲看來,好逸惡勞、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對于源于人性中的東西是不能強行遏制的。
從桓公與管仲的這番對話來看,我發(fā)現(xiàn)桓公與管仲其實都是很可愛的性情中人,他們有什么說什么,不是言行不一卻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史記》載:“管仲富擬于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笨芍苤倨綍r生活是很奢華的,可能他也好田好酒好色,也好享樂。而齊國人民卻不認為他生活奢侈。這說明,一是齊國人民的生活可能普遍達到了“小康”,大家都挺富,管仲之富也不那么惹眼;二是管仲為強國富民做出了重大貢獻,其生活好一些,大家都覺得應(yīng)該,并不認為他生活好一些就是腐化墮落。
四 招商引資富齊國
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首霸。而所有這一切,是以國力雄厚為基礎(chǔ)的。管仲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招商引資達到富國強兵目的的政治家,其遠見卓識令人嘆為觀止!當時的中國,群雄割據(jù),管仲在齊國率先施行優(yōu)惠政策招商引資,結(jié)果是“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
在回答齊桓公詢問治國之策時,管仲說:“請以令為諸侯之商賈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養(yǎng)?!逼湟馑际?,請求齊桓公下令為各諸侯國的商人們建筑住所。對于帶著一輛馬車來齊國經(jīng)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還免費供給食物;對于帶著三輛馬車來齊國經(jīng)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食物,還免費提供馬的飼料;對于帶著五輛馬車來齊國經(jīng)商的商人,另外還有提供仆人為之服務(wù)的優(yōu)惠條件。
不僅要讓商人們紛至沓來,還要讓他們在齊國安居樂業(yè)。管仲又推出優(yōu)惠措施:“弛關(guān)市之征,五十而取一?!奔礈p少各種稅費的征收,只征收商人們營業(yè)額的2%,這幾乎是免稅的。乍一想,政府不僅為招商賠了錢,還減少了稅收收入,其實不然。別的諸侯國的富商們都跑到齊國去,自然將大量財富帶到了齊國。這種不通過戰(zhàn)爭手段就能輕而易舉奪取敵國財富的做法,可謂一大創(chuàng)舉!
管仲有名言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蔽镔|(zhì)方面富足了,人們才能達到精神上的富足。用現(xiàn)在的話說,即精神文明必須建立在物質(zhì)文明基礎(chǔ)之上。溫飽問題沒得到解決,是談不到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連管仲這樣偉大的人物,貧困之時都不得不去做小偷,那時他知什么禮節(jié)和榮辱啊?
五 女閭七百招非議
各地的商人如流水般來到齊國,有許多人外出經(jīng)商,并未帶家眷。他們也是人,也有各種欲望。尤其是有錢之人,娛樂的欲望更大?!帮柵家甭?!于是,齊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了七百家“女閭”?!秶摺|周策》云:“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p>
不用解釋,看官大概也都猜得出來:“女閭”就是妓院。據(jù)說各行各業(yè)都有“祖師爺”,這妓院的祖師爺,大概非管仲莫屬了。
可能有人要“為賢者諱”,問曰:“你憑什么說女閭是管仲親自搞起來的?”
我也想為管子諱,但理由不很充分。因為“女閭”的確是官辦的,而且官府還指望征其稅收富國強兵呢!當時的政府首相正是管仲。之后兩千余年間,管仲此舉一直未得到人們的諒解。如明禮部尚書于慎行就批評說:“管子治齊,設(shè)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助軍旅,此在王政視之,口不忍道,即后世言利之臣,亦未當榷至此者,此可鄙亦甚矣!”
然而用孔子評論管仲的思路來看,管仲此舉似乎也無可厚非。畢竟,通過優(yōu)化招商引資環(huán)境,“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齊國一舉達到了富國強兵、稱霸于世的目的。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經(jīng)濟已經(jīng)衰退,但蘇秦到齊國的都城臨淄時,還看到“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的繁華景象。可見,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六 一匡天下成偉業(yè)
生于天子式微、群雄割據(jù)的時代,面對“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的混亂局面,管仲確立了輔佐桓公富國強兵匡正天下的理想。他說:“象天則地,化人易代,創(chuàng)制天下,等列諸侯,賓屬四海,時匡天下。大國小之,曲國正之,強國弱之,重國輕之,亂國并之,暴王殘之。戮其罪,卑其列,維其民,然后王之。夫豐國之謂霸,兼正之國之謂王。”這就是管仲孜孜以求的“王道霸業(yè)”。
按一般人的邏輯,齊國辦好自己國內(nèi)的事情就行了,人家“亂國”再亂,“暴王”再暴,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齊國憑什么要去干涉別國的內(nèi)政呢?
然而這種犬儒理論在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家面前一文不值。據(jù)說是姜太公所作的《六韜》就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睙o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是“天下”之一員,暴君們關(guān)起門來為非作歹是行不通的。有正義感的國家和人民,有權(quán)利、有義務(wù)對“亂國”、“暴王”進行干預(yù)。
管子的這種霸業(yè)思想,深深影響了齊國后世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就不是無原則地反對戰(zhàn)爭,《司馬法·仁本第一》云:“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zhàn)止戰(zhàn),雖戰(zhàn)可也?!睘榱绥P除邪惡、維護和平而攻占暴虐之國,不能算是侵略。這種思想與管仲的王霸思想是一以貫之的。
七 病榻論相警世人
管仲輔佐齊桓公四十年,桓公對管仲可謂言聽計從,尊之為“仲父”。
管仲病重,將不久于人世,桓公坐在管仲的病榻前,小心翼翼地問:“仲父病得太重了,百年之后,誰能接替您?”
對于如此敏感的人事問題,管仲不好直接回答,于是說了句模棱兩可的話:“知臣莫如君?!鼻擅畹卦囂烬R桓公的想法。
此時桓公正寵信三個人:一是殺了自己兒子讓桓公品嘗人肉滋味的易牙,一是拋棄家國和榮華富貴投奔桓公的衛(wèi)國公子開方,一是自閹以親近桓公的豎刁。桓公欲從三人中選一個新宰相,便問管仲:易牙如何?
管仲平時很瞧不起這三個小人,今見桓公欲以相位授予奸賊,感到非同小可,便毫不含糊地說:“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p>
桓公再問開方如何,管仲對曰:“背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p>
桓公不死心,又問豎刁如何,管仲道:“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p>
桓公所提的人選三次被管仲否決,以為管仲想推薦鮑叔牙為相,便說:“鮑叔牙如何?”不料管仲說:“鮑叔牙君子也。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己甚,見一惡終身不忘?!弊詈?,管仲推薦隰朋為相。說隰朋“于國有所不知政,于家有所不知事”。意思是隰朋在小事上善于裝糊涂。管仲病榻論相,可謂其從政生涯的絕唱!
首先,管仲連用三個“非人情”否定了易牙等三人,看似武斷,其實大有道理。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兒子、親人甚至自己都不愛的人,能去忠于你齊桓公嗎?觀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若是違背了人之常情,那么他非傻即愚,要不就是抱有不可告人的險惡目的。這倒是很值得玩味的知人一法。
之后,管仲以鮑叔牙是非分明、是個“君子”為由,認為他不適合做一國之相。而舉薦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隰朋。此中含有深意。
官場,既是魚龍混雜之地,也是藏污納垢之所,太剛正不阿的人是很難在官場立足的。作為一國之相,最重要的是要有度量,知道輕重緩急,善于調(diào)和各種矛盾,必要時還要懂得妥協(xié)。所以,管仲不同意剛正不阿的鮑叔牙做相國。這既是為了國家利益,也是為鮑叔牙著想。
后來歷史的發(fā)展也證明了管仲的高瞻遠矚……
星移斗轉(zhuǎn),滄海桑田。管仲的時代已是距今兩千六百多年的悠遠歷史了。而今,透過重重歷史迷霧來審視管仲、審視這段歷史,我忽然發(fā)現(xiàn),這位堪稱“千古一相”的卓越智慧,有許多地方我們今人仍然難以企及……
(選自《淄博晚報》2003年9月5日/鄭士良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