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靜
夏天,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臟為心。人體喜涼,此時應(yīng)當(dāng)“清補”,可選吃一些清涼食物,比如綠豆、百合、黃瓜及新鮮瓜果等,以達(dá)到清熱消暑、健脾利濕的作用。對不同情況的患者則要根據(jù)其體質(zhì)狀況,進行飲食營養(yǎng)調(diào)整。
盛夏常見小兒夏季熱,可用鮮冬瓜皮(含胡蘿卜堿及多種維生素,有利尿退熱作用)150克,荸薺7個,后者洗凈連皮帶芽切片與冬瓜皮一起煮湯,每天分3次食,連食7天有效。荸薺7個和蕹菜(即空心菜,有利尿解毒作用)200克(小兒減半)煮濃汁,每日分3次食,可治小兒熱癤頭、丹毒等。如果把荸薺同等量海蜇(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有清熱化痰解油膩之功效)漂清后,加冰糖適量煮成“雪羹飲”,每日3次分服,可治濃痰咳嗽、老年高血壓、高血脂,對膽囊炎、膽石癥患者亦有效。
酷暑炎夏;人們常選用有藥理作用的食物煮成涼粥食之,可祛暑強身。唐代陳士良用蓮子粥來調(diào)理脾胃,益腎固精;治老人脾虛腹瀉、婦女腰痛、心悸失眠。對消化不良、慢性腹瀉、中暑發(fā)熱,可用鮮白扁豆(有祛暑濕健脾止瀉功效)100克煮粥食,效果最好。還可加用木耳煮食,可治痔瘡出血和抗衰老。常食豆?jié){降低膽固醇,促進健康長壽。常食百合粥潤肺養(yǎng):胃,治老年氣管炎、肺結(jié)核、支氣管擴張。
夏食鮮果較多,是,“食療”的好機會。鮮番茄數(shù)個,洗凈去皮、去籽。每天早上空腹食1~2個,治眼底出血、降血壓,增強抵抗力。西瓜汁可治中暑發(fā)熱、腎炎水腫。夏季治牙病可用南瓜煮食,每日兩次,每次適量。蕁麻疹患者則可用冬瓜皮煮汁飲之。四肢水腫初起者可用老黃瓜皮30克煎服。黃瓜還可治中暑煩熱、大便干燥。鮮葡萄有補血抗病毒作用,可治貧血及增加抵抗力。預(yù)防痱子及腸傳染病可用綠豆60克和銀花30克煎湯飲食有效(小兒減半)。
此外,對于夏季常見的以下疾病,亦可通過食療方法防治。
一、中暑多熱。取西瓜皮100克,洗凈切碎,放水適量熬至濃縮成膏狀。每次食西瓜膏兩匙,每天3次。西瓜含磷酸、果糖、氨基酸、蔗糖酶、維生素C等,具有清暑、解渴,利尿功效。
二、消化性潰瘍。鮮卷心萊(青色者為上品)一大棵,取葉用冷開水洗凈,切絲狀,再用兩層消毒紗布絞出汁水。食時取汁200~300毫升。稍加溫,飯前服,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卷心萊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及豐富的維生素U,對粘膜潰瘍有止痛及促進愈合的功能。
三、夏季熱毒。取黑豆、赤豆、綠豆各50克,將三種豆洗凈后,浸泡半小時,加適量糖與水熬汁。每日2次,每次飲汁200毫升。綠豆性寒、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蛋氨酸、賴氨酸等,有清熱、解毒作用。黑豆有補腎強身的功效。赤豆含異亮氨酸,亦有利尿、消炎、解毒功效。所以,三豆汁對夏季熱毒有防治功能。
四、夏季體虛。取鮮菱1千克,大米50克:將菱去殼取肉,與大米二起熬粥,吃時加糖適量,每日2次,每次1~2碗。由于菱肉含淀粉、蛋白質(zhì)、葡萄糖。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具有滋補強身和抗癌作用,是夏令補品。
五、夏令皮膚癤癰。取鮮嫩絲瓜250克,洗凈后連籽帶皮一起搗爛成糊狀,取糊適量敷于患處,每日換2~3次,因為絲瓜含生物堿、氨基酸、糖類、皂苷、維生素B及C等,具有涼血解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