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瑰
據某報載,近日北京的王先生在北京某知名商場的音像制品柜臺前,看到標有“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版”的“高清晰DVD珍藏版《紅樓夢》”電視劇影碟。于是,他滿懷興奮地花260元買了一套。買回去的當天晚上,他就開始觀看,因為有了臺詞字幕,夜深人靜之際,可以關閉聲音觀看??稍娇丛降刮缚?,字幕不僅頻繁出現讓人不明白的亂碼,而且還有讓人別扭的錯別字。尤其是20集以后,錯字、別字、亂碼幾乎集集都有。比如,讓人啼笑皆非的是23集里的畫面,邢岫煙問薛寶釵:“姐姐上哪去?”薛寶釵回答:“我到瀟湘館去?!弊帜粎s是“我到燒香館去”。
《紅樓夢》是家喻戶曉的國粹,為把《紅樓夢》搬上熒屏,紅學專家和演職人員用心血造就了《紅樓夢》電視劇,并得到了國人的認可,容不得任何人“褻瀆”。增添字幕的臺詞本應是錦上添花,但這一正版的DVD不僅沒有“添花”,反倒是添亂,干擾了消費者的視聽。如此粗糙填詞,真不知道是不懂,還是不負責任?
不管是不懂還是不負責任,抑或僅僅是大制作當中的小失誤(正如該商場的營業(yè)員所說,這樣正規(guī)的大商場,不可能會出現盜版影碟。錯誤的臺詞字幕可能是制作公司失誤導致的,但這只是個別現象,商場可以調),出現這樣的錯誤都是讓人非常遺憾的事情。因為它不像一般的物質商品,提供給人們更多的是對于產品本身的使用,而是具有多種社會功能的文化產品,對人的作用和影響更多地體現在由此所帶來的知識的增加和思想的深化等方面。從整個社會的宏觀角度來看,大眾傳播渠道及其產品(包括印刷品、影視作品、電子產品等)已經成為一個人接受教育、娛樂、社會化的終身工具,可以和人相伴一生。因此,對于帶有文化屬性商品的生產需要格外小心,對于生產文化產品的單位而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分量孰輕孰重,自不待言。可以說,和精神文化產品相伴而生的是它的社會責任。假如放棄了社會責任,也就沒有資格進入公眾領域。
如果僅僅是到此為止,它的危害也就是以訛傳訛,最終落得個貽笑大方的結局。但更可怕的是,對于那些懵懂無知的孩童,如果初次接觸《紅樓夢》就碰上這樣粗制濫造的產品,則會造成認知的困難。不可否認,新聞傳媒、出版發(fā)行產業(yè)是目前有著較高利潤回報的領域,要保證它的經濟效益,首先是要保證質量,確保良好的社會效益,用高水準來占領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否則,蘿卜快了不洗泥,粗制濫造的東西終有一天會被消費者所拋棄,最終失去市場和利益。倘如此,則損失大矣。想必精明的商家對于這樣一筆賬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可否讓目光更長遠一些,心態(tài)更平和一些,把關更嚴格一些,從而使我們的精神產品更完美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