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順欣等
過冬——團結(jié)就是力量
■ 馬順欣
抵御嚴寒,各種動物各出奇招,有些動物冬眠,有些動物遷徙,變溫動物則往往加強新陳代謝。為了產(chǎn)生更多的熱量,蜜蜂在暴飲暴食方面肚量驚人。
蜜蜂沒有冬眠的習性,為了維持必要的體溫,蜜蜂依靠整體實力抵御嚴寒。于是就有了它們自得其樂的“冬季俱樂部”。
每年初冬,蜜蜂的“俱樂部”開始運作。只要外界氣溫下降,蜂巢里的蜜蜂就會以蜂王為中心抱成“團”,不停歇地爬來爬去,形成一個由蜜蜂的血肉之軀構筑的球體。瓢蟲在冬季也會團在一起,但是它們很快就進入冬眠狀態(tài),而蜜蜂不同。臨近蜂王的蜜蜂享用大量高熱值的蜂蜜,并釋放大量的熱能,使球體外層的蜜蜂不至于受凍。而外層的蜜蜂擁擠蠕動,形成一個隔熱層,使里層的伙伴們免受風寒之苦。外層與里層的蜜蜂之間會循環(huán)往復地互換位置,從一定程度上也調(diào)節(jié)了蜂團的溫度。蜜蜂正是依靠這種團隊精神和消耗大量的蜂蜜來度過寒冷的冬天。
幼蜂需要特殊照顧,每天“保姆”工蜂要給它們喂食1300多次,使之獲得豐厚熱量。為了使蜂巢內(nèi)溫度不低于35℃,工蜂還以密集的聚會形式,結(jié)成嚴密的絕熱層,保全幼蜂免受嚴寒侵襲。
溝通——絨毛立奇功
■ 筱童
蜜蜂對電場極為敏感。在雷雨到來之前,它就能感覺到電場強度的變化,及時隱蔽,免受傷害。蜜蜂在與蜂巢壁、蜂房摩擦時,會得到90 nC(納庫)的電荷,這差不多是蜜蜂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的100倍。原來,蜜蜂在黑暗而擁擠的巢房內(nèi)部進行聯(lián)系和定向,是利用電場振蕩和聲音同時來完成的。信號蜂一邊發(fā)出聲音,一邊以近14Hz的頻率鼓動腹部,在此情況下,便產(chǎn)生無線電波。
令人感到奇妙的是,充當蜜蜂聲波感覺器的是一種絨毛,它們呈扇形排列在頭兩邊,復眼和后腦連接處。這也是不久前才被科學家揭秘的。
這些絨毛具有感知低頻電場的功能。所以,當信號蜂沿著蜂房爬行時,它與其他蜂之間能保持一定的間隔,互不碰撞。這些絨毛擺動的振幅是由聲音或電場的頻率以及它們的強度來決定的。絨毛在聲音的作用下能偏轉(zhuǎn)1°角,而在電場振蕩的影響下擺幅可達5°角。絨毛與神經(jīng)細胞相連,神經(jīng)細胞能產(chǎn)生與絨毛振幅成比例的神經(jīng)脈沖重復頻率和同一頻率的電場振蕩,并使絨毛擺動。神經(jīng)細胞對絨毛的運動有著特殊的反應,即起到振蕩感受器的作用。同時,它又像節(jié)肢動物的感覺器官,對觸覺負責記錄,并且只有在偏轉(zhuǎn)時報以信號。
姬蜂——寄生蟲加小偷
■ 冬峰
大部分蜜蜂以蜂蜜為生,也有一部分是“吃肉”的,姬蜂就是。
姬蜂是個狡猾的劍客,它用自己的螫針獵殺食物——毛蟲、蜘蛛、甲蟲或甲蟲的幼蟲,然而,為了食品“保鮮”,姬蜂從不把獵物置于死地,而僅僅是刺傷而已。為了把握“傷而不死”的分寸,姬蜂總是選擇一個固定部位對獵物“行刺”。螫針刺入獵物體內(nèi)并觸及到獵物的神經(jīng)節(jié),僅需一滴毒汁,就可讓獵物癱瘓,這很像是人類醫(yī)學臨床應用的針刺麻醉術。
姬蜂把癱瘓的獵物運送到“家”中——洞穴,在獵物的身上產(chǎn)下一個或多個蜂卵便揚長而去,它的孩子們則依靠享用獵物所得到的養(yǎng)分,慢慢長大。姬蜂這一匠心獨具的繁衍后代的方式,使其子女食宿無憂。
剛孵化出來的幼蜂,似乎也有與生俱來的“保鮮”意識。它們先食用獵物肌體不重要的部分,使獵物仍保持鮮活,甚至吃完一半或3/4,獵物還依然活著。
姬蜂不但有寄生的本事,有時還當小偷,它會等同伴把獵物帶回巢穴離開后,入室行竊。尊嚴在這里不頂用!
鏈接:數(shù)字識蜂
1.一只采集蜂一天最多出巢采蜜約20次,平均為10次。每次采蜜量約40毫克。一個有15框蜂的采蜜群,一天可采成熟蜜5千克以上。
2.工蜂出巢一次采粉滿載而歸,須采集6~10分鐘,每日一般采粉6~8次;每次采集質(zhì)量為12~29毫克,其中包含300萬~400萬個花粉粒。
3.蜂王日平均產(chǎn)卵量600~900粒;意蜂蜂王的日產(chǎn)卵量900~1500粒。
4.蜜峰飛行的最高時速可達40千米,載重飛行的時速為20~24千米。
5.新采的花蜜,含水量一般50%~55%,含糖量45%~50%。從含水量55%的花蜜到20%以下成熟蜂蜜,一般需要釀造4.5~5天。一只采集蜂,每次可采水25毫克,每日采水可達50多次,400只采水蜂,日采水量可達0.5千克。 (本 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