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就是通過思維活動,按照一定的要求,用語言文字把生活或感情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而潛寫作能力則是指潛藏在頭腦中,還沒有經過寫作實踐表現(xiàn)出來的寫作能力。一般說來,潛寫作能力包括三個構成要素:
一是生活。所謂生活,既包括社會生活,也包括個人生活,還包括人在自然中的生活;既包括親身經歷的直接生活,也包括聽來的、看來的間接生活;既包括今人的生活,也包括古人的甚至未來人的生活??傊?,人一來到這個世界,就無時無刻不在生活。
二是思維。所謂思維就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能動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維是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工具是語言。
三是語言。所謂語言,包括說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的外語言;也包括心里想的,用作思維工具的內語言,即使是那些喪失說話功能的人,他們也還具有內語言能力。
綜上所述,絕大部分人都具有生活、思維、語言這三個構成潛寫作能力的要素。
但是具有這三個要素不等于具有潛寫作能力。作為潛寫作能力構成要素的生活、思維、語言都有著自己的特殊要求。
現(xiàn)實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不能夠把現(xiàn)實生活全部照搬到文章中去。能夠寫進文章中去的那一部分生活必須符合特定的要求,能夠表現(xiàn)文章的主旨。
作為寫作所需要的思維,主要包括寫作思維(如聯(lián)想和想像、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靈感思維、順向思維和反向思維、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等)、邏輯思維(主要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歸謬推理和二難推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辯證思維(主要包括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內因和外因,主流和支流,本質和現(xiàn)象等)。
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與寫作語言也不是同一回事,寫作語言是在人民群眾新鮮活潑、豐富多彩的口頭語言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逐漸形成豐富、發(fā)展起來的。它具有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富有形象性和感情色彩,凝煉含蓄而又有個性化。
上面分析告訴我們,潛寫作能力是應該而且可以經過開發(fā)而提高的。怎么開發(fā)和提高潛寫作能力呢?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題目,本文只就中學生的寫作實際,談談幾個主要問題。
一、為了開發(fā)生活、語言方面的潛能力,可以建立寫作資料題庫。
個人寫作資料題庫,每個學生根據(jù)寫作實際而決定設置不同項目,一般設置景物與器物,這一欄目下面又設置天空、陸地、水面、動物、植物、用具等小欄目;人物與環(huán)境,下面又設置外貌、語言、心理、行動和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小欄目;事件與場面,下面又設置愛國、信念、立志、人才、誠實、寬容、創(chuàng)新、反腐、興趣、毅力、求實、機遇、選擇、成長、科教、合作、友誼、自立、環(huán)保等小欄目。每一欄目積累的內容,一般是觀察記錄、讀書筆記,包括名言警句、精彩片斷、典型事例、佚文趣事、經典范文、寫作技巧及自己的新奇想法等。
二、為了開發(fā)思維方面的潛能力,培養(yǎng)聯(lián)想、想像能力,可以練智力氣功。
智力氣功是一種以鍛煉聯(lián)想、想像能力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其具體操作過程是: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確定一個事物或詞語作為想像點,然后以這個想像點為中心,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海闊天空地、膽大妄為地聯(lián)想和想像。在聯(lián)想和想像時,一般按照想像點本身相關的事物→與想像點有關的其他事物→想像點的比喻象征的順序進行。
以橋為例,可從橋的原料、形狀、用途、連接物、修建、歷史,介紹描寫橋的作品,關于橋的神話,有關對橋梁的科學幻想等與橋本身有關的事物方面去聯(lián)想、想像;也可從橋下的流水、水中的生物、橋上的車輛、行人,橋兩岸的景物、風光等方面去聯(lián)想、想像;更重要的是從橋的象征意義方面去聯(lián)想、想像:如中美兩國領導人架起了友誼的大橋,一國兩制架起了中國通向四個現(xiàn)代化的大橋,富民政策架起了農民通向富裕的大橋,三下鄉(xiāng)活動是農民通向健康、科學文明的大橋,書籍是我跨越知識海洋的大橋,基層干部架起了連結群眾和干部的大橋,老師是我成才道路上的橋梁,郵遞員架起了我和遠方親朋的大橋,媽媽架起了使我跨越兩代人思想鴻溝的橋梁,貪欲是掌權者跨進地獄的橋梁,黃色網站是青少年跨進監(jiān)獄的橋梁,監(jiān)獄是犯罪分子走向新生的橋梁……
再運用集中思維,確定一個話題,然后圍繞這個話題,看你所想像的哪些內容與這個話題有關,能夠表現(xiàn)這個話題的主旨,這樣天天練、月月練、年年練,既可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集中性思維能力,又可鞏固擴充寫作資料庫的內容,還可以構思文章思路。
三、為了創(chuàng)新文章結構思路,可以在掌握一般文體結構思路的基礎上采用化合、嫁接等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文章的結構思路。
文章結構思路的創(chuàng)新是創(chuàng)新作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怎樣指導學生創(chuàng)新文章的結構思路呢?沒有繼承就沒有創(chuàng)新,可以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各類文體的一般思路,如記敘文(包括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紀游等小類)、抒情文(包括直抒胸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小類)、議論文(包括闡述式、聯(lián)想式、關系式、評論式、駁論文、讀后感等小類)、說明文(包括介紹人物、圖畫、書刊、生物、產品、景點、程序等小類)、文學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小類)、應用文(包括書信、日記、演講、辯論、新聞等小類)。
在學生弄清這些文章思路的基礎上,組織他們研究、歸納、總結出五種基本結構思路,即橫式結構,縱式結構,對照式結構,總分式結構,發(fā)散式結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結構。再在上述基礎上,鼓勵學生采用化合式、嫁接式的方法進行結構思路創(chuàng)新。如特書信體、日記體方式結合起來寫記敘文、議論文、抒情文;把辯論、戲劇結合起來寫議論文;用廣告的形式寫說明文;用采訪記的形式寫人物、敘事情等。這樣就使文章的結構靈活、新穎。
四、激活學生寫作靈感,將潛寫作能力化為實際寫作能力。
前面三項都是針對開發(fā)學生潛寫作能力而言的。但開發(fā)學生的潛寫作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使之釋放出來,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而心理學研究表明,寫作心理是呈波浪式狀態(tài)發(fā)展的,有時進入亢奮狀態(tài),就會情緒激昂,文思奔騰,寫出熱情洋溢的好文章;有時則呈現(xiàn)抑郁狀態(tài),這時就文思枯竭,思路閉塞。那么,怎樣才能克服抑郁狀態(tài),保持亢奮心理呢?
一是激活內驅力。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所以激活內驅力是激活靈感的首要條件。要讓寫作成為學生顯示自我價值,展示青春才華的一個機會,從而以強烈的競爭意識,懷著一定能寫好文章的渴望,認真對待,奮力拼搏。
二是搞好寫作心理調控,克服浮躁心理,排除雜念,掃除顧慮,擺脫壓力,樹立必勝的信心,泰然自若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認真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這樣才能做到寫作時馳騁自如,把自己的水平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三是借助想像和聯(lián)想,充分利用寫作資料庫中積累的素材,按照智力氣功中介紹的想像、聯(lián)想的方法以及平常練智力氣功時的材料和結論,根據(jù)創(chuàng)新文章思路中提供構思方法,一篇佳作就會很快地創(chuàng)作出來。
(劉學兵湖南省邵東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