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敏
8歲經(jīng)營雜貨店、22歲偷渡到香港、現(xiàn)年50歲的“香港金王”林世榮書寫了一個草根版的香港傳奇。
2005年12月3日上午,位于香港荃灣英皇娛樂廣場的金至尊第8家分店正式開業(yè)。儀式舉行前,面對幾十位內(nèi)地和香港記者的鏡頭,西裝革履的林世榮站在玻璃門內(nèi),微微低著頭,似乎在悄悄想著自己的心事。
離荃灣分店不遠處,香港著名黃金珠寶品牌周大福和周生生專賣店環(huán)伺左右。隨著儀式的進行,這個剛滿50歲的男人忽然顯得神采飛揚起來,他的眼神中此時透露出的是一種疏狂和豪放。
“我喜歡黃色,看我的領帶就知道了。”林世榮對筆者說,這是金子的顏色。除了領帶,他西服上的紐扣也是金黃色的。
從三兩黃金開始資本積累
林世榮出生在汕尾市海豐縣梅隴鎮(zhèn)。他幼年喪父,6歲開始與母親及兄長弟妹相依為命,最初以賣香蕉度日。水果是很平常的利薄之物,僅僅依靠這些,林世榮和他的家人們想要過上幸福生活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夢想。那時候,年少的林世榮找了幾個小弟兄,每天早上把守每個路口,買下別人賣的香蕉,到了中午,再把這些香蕉挑到市場上高價出售。盡管當時的他不懂“壟斷銷售”這一概念,但時隔不久,林家的經(jīng)濟狀況就有了明顯改善。
那時,他11歲,在鄰居眼里,他已經(jīng)初步有了經(jīng)商的意識。
“我常常望著100多公里以外的西南方向,想象親戚們的生活?!绷质罉s說,“那里有個城市叫香港?!?/p>
“四人幫”被“粉碎”的第二年,他22歲。帶著擺脫貧窮生活的向往,林世榮偷渡到那個想象中富庶的城市。親戚家并沒有多少地方供他長久棲身,他就在深水土步一帶,找了個陽臺,搭了個窩棚類的臨時居所,以省卻房租。他在電子廠打過工,售過樓,最后在一家雜貨鋪做幫手。終于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學一門手藝。
“在香港,有一次逛上海街,我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金鋪,比米鋪還要多?!边@讓林世容驚詫不已。他的大腦急速運轉(zhuǎn),如果有一天內(nèi)地開放了,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多的人,黃金的市場潛力不得了啊!這不正是為自己的理想創(chuàng)造了條件嗎?他下定決心進入金鋪,成為一名打金伙計。
主意一定,他馬上辭職,找了一家金店當學徒。雖然月薪僅300元,但對一心想學本領的林世榮來說,學到技術才是最主要的。他不僅不在乎報酬,還用微薄的積蓄不斷給師父買酒,多干別人不愿干的活。心思靈活的林世榮因此很快得到師傅厚愛,傳以真功夫。
三個月后,林世榮離開了金店,自己做了一節(jié)柜臺——親戚朋友們送了他一張舊臺子和一把用來加工的火槍、錘子。那時,他所有的錢加起來僅2000多元,只夠買三兩黃金。于是他就用這三兩黃金,加工他最拿手的側(cè)身鏈(一種扁扁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手鏈),做完了就拿到其他金店去賣。人家看到這個小伙子的產(chǎn)品很漂亮,不但收了他的貨,還跟他訂貨,漸漸演變到對方出料委托他代加工。
林世榮很勤奮,有時候一天工作20個小時,做30條,能賺幾百塊錢,相當于過去一個月的薪水。由于沒有了成本投入,而加工的量也開始變大,林世榮就開始招幫手、辦工廠。不知不覺中,林世榮完成了從雜貨店伙計到資本家的角色轉(zhuǎn)換。
前人的理念后人的“橋”
港人稱計策為“橋”,“度橋”等同于出計策。其實,林世榮不但是黃金大王,還是常出好策劃的能人,也非常懂得危機處理工作,被人稱為香港“橋王”。
當內(nèi)地開始推行經(jīng)濟改革時,當初從梅隴鎮(zhèn)“出逃”的林世榮帶著幾萬塊錢來到東莞,找了30個工人,在東莞竹園生產(chǎn)隊,開了首家黃金首飾加工廠,取名恒豐。這個時期,香港人在內(nèi)地連續(xù)逗留3天以上就要接受政府審查,然而,林世榮就是有這個膽略,他勇敢地邁出了事業(yè)的第二步。
20世紀80年代,兩伊戰(zhàn)爭爆發(fā),金價大漲,由幾百港元一兩升至幾千港元一兩,金首飾銷路大受影響,像林世榮這樣只有幾萬元資金的小買賣連進貨都很困難。頭腦靈活的林世榮不愧是“橋王”,他趁價高全部出手了店里的黃金轉(zhuǎn)而買入白銀,全力設計制作銀首飾。
“那時,全國的工廠都在替我做白銀。”說到這件事,林世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當時我壟斷了中國的白銀首飾出口市場?!庇捎谕瑯I(yè)的金店根本看不起制作銀首飾,再加上林世榮猛攻海外市場,恒豐居然年銷量達到24噸。
于是,那時的林世榮又被稱為“香港銀王”。
1986年,恒豐在深圳開了第二家黃金首飾加工廠。
“20世紀90年代初老布什上臺打伊拉克,金價也是猛升,所以當我看到小布什上臺的時候就意識到金價很可能又要猛升,于是我就事先購買了很多黃金?!惫徊怀鏊?,現(xiàn)在金價果然連續(xù)攀升。
林世榮利用明星效應,從產(chǎn)品到宣傳都做足了功夫。香港稍有名氣的影視藝人,幾乎都到過金至尊。他贊助選美、電視劇拍攝,在他的展覽廳里,可以看到黎明、劉德華、郭富城、肥肥、曾志偉、鄭秀文、謝霆鋒等人的全身立像、半身金座像或某電視劇的金道具、首飾等等,應有盡有,這讓我們看到了“橋王”真功夫。
恒豐金業(yè)集團正式以獨家產(chǎn)品金至尊作為企業(yè)品牌后,擺脫OEM,走向了從設計、生產(chǎn)到獨立品牌營銷的道路。林世榮說,“香港珠寶業(yè),若只做OEM不創(chuàng)自己的品牌,只會淪為其他品牌的奴隸”。
短短的3年后,今天的“金至尊”已是香港最大的黃金珠寶品牌之一了,“橋王”林世榮其實還有許多管理上與數(shù)字有關的“橋”:諸如創(chuàng)業(yè)憑五想、立業(yè)憑五氣、管理憑十求,以及最后獲得的五個第一……
締造黃金洗手間
林世榮還在少年時,一次閱讀《列寧全集》,他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將來在世界范圍內(nèi)取得勝利以后,我想,我們會在世界幾個最大城巿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廁所。這樣使用金子,對于好幾代人來說,是最‘公正和富有教益的……”這段發(fā)表于1921年11月6~7日的《真理報》上題為《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的文章,深深震撼了一個貧苦少年的心:“用黃金做廁所!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這個夢,埋在了他的心底。
但是,這個創(chuàng)意剛一提出,立即引來了董事會的質(zhì)疑:花那么多錢,值不值?所有人都沒有信心。但林世榮的意念很堅定,他一定要做!于是給林世榮帶來了名氣和財富的金廁所,就這樣在眾人迷惑的目光中開建了。
“整個金廁所都是由我親自設計、監(jiān)督制造的,我甚至在工地呆過整整三天三夜沒有出來,可以說是傾注了極大的心血。”由于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的工作,林世榮包攬了金廁所的所有設計。為了趕在2001年農(nóng)歷正月初五開幕,陰歷的大年三十和年初一,林世榮索性親自上陣,和工人們一起工作、吃住在工地上。他和工程人員一起爬高爬低,把一塊塊黃金鑲嵌在墻身上、天花板上。他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個用380公斤黃金,6200枚鉆石及珍珠堆砌而成的金廁所。
大年初四開幕當天,原本因為是遠離市中心的工業(yè)區(qū)而素來冷冷清清的紅磡地區(qū),熙熙攘攘擠滿了人,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排了幾條街長的隊伍,爭先恐后要一睹這舉世無雙的工程。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我為什么會用這么多黃金來建造一個廁所,其實我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喜歡奢侈浪費,我是在完成一個心愿。把土變成金了不起,把金變成土同樣了不起?!?/p>
林世榮的眼里,金廁所是他人生里程碑里最具有轉(zhuǎn)折意義的一個。
在眾人眼中,“黃金洗手間”帶給林世榮的,卻不僅僅是虛名。公開展示僅僅3天,林世榮、恒豐金業(yè)以及“金至尊”隨即成為香港最熱門的談論話題。3天的時間,黃金洗手間讓“金至尊”的品牌深入了人心。
現(xiàn)在,免費到“黃金洗手間”已經(jīng)成為香港最熱門的旅游景點,這個黃金洗手間每天最多為旁邊的“金至尊”珠寶店帶來兩萬客流量。
永恒的景仰
在林世榮的記憶里,沒有什么能算做失敗。年少時的經(jīng)歷讓他學會了凡事不要把所有的資源都押上去,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留一步,任何時候也不要隨波逐流。
1989年初夏,林世榮親歷了那場政治風波,但他堅信鄧小平理論會給中國帶來希望。當他的朋友選擇從內(nèi)地撤資的時候,關心內(nèi)地經(jīng)濟改革的他卻不為所動,他對所有人說:“沒理由在鄧小平最需要支援的時候撤資走人?!?/p>
和香港本土的商人不同,青少年的經(jīng)歷和香港的打拼,讓林世榮格外關注大陸的經(jīng)濟發(fā)展,他清晰地看到大陸要走的改革之路。因此,他決定留下來。在大陸方銀行的支持下,恒豐于1989年11月進駐北京,在北京投資1.5億多元,開設了第三家金至尊分店,招收3000多人就業(yè)。
“沒有鄧公倡導中國改革開放,就沒有我今日的成就。”他笑著說,“《鄧小平文選》就是我的吉祥物啊!”
2004年,是小平誕辰100周年,林世榮終于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心意:以2.8千克黃金為身,100卡拉鉆石為座,制作了一個鄧小平金像,代表香港商界送給了鄧氏三姐妹。
“我最喜歡的照片就是跟她們?nèi)忝玫暮嫌?。”林世榮說,“100卡拉的鉆石,寓意小平先生百歲誕辰,而黃金鑄身則寓意鄧小平先生的偉大思想世代相傳,永不褪色,成為民族的至尊,受萬民的景仰?!?/p>
在林世榮的眼里,鄧小平就值這個永恒。
(見習編輯/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