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人
最牽掛他的人是母親
張立的家在河南許昌,父親是普通干部,母親在銀行工作。可能是母親太喜愛女孩的緣故,張立從小就和兩個姐姐一樣,扎著兩根小翹辮。一笑,臉上就露出兩個小酒窩。幼兒園的阿姨都管叫他“假小丫”。
張立四五歲時,母親感到挺納悶:孩子咋長變了相呢,一副賊眉鼠眼的模樣,特別是一雙小眼睛,看人總是斜睨著。而那個年代的舞臺上,凡是“壞人”都是清一色的賊眉鼠眼,兒子從小就這副長相,以后長大了怎么辦?
很快,細心的母親發(fā)現(xiàn),兒子愛朝戲園子跑,往誰的大衣里一鉆就混了進去?;氐郊液?,小張立又把他所看到和聽來的,稚聲嫩氣地模仿給父母看,還挺像模像樣的……
日子一長,街坊鄰居也開始對小張立“刮目相看”了,因為小張立十分調(diào)皮,經(jīng)常捏著嗓子,模仿收破爛的吆喝聲,哄得鄰居們拎著家里的破爛東西出來,可哪有什么收破爛的人影???而小張立嘻嘻一笑,開心地跑開了。鄰居們也就議論:“張家那孩子雖說站沒個站相,坐沒個坐相,可就是學(xué)啥像啥,將來準是一塊搞藝術(shù)的料?!甭牭竭@些議論,母親也露出了笑容,她也看出了兒子的這份潛質(zhì)和希望。
張家的樓上住著一位體操教練,他建議張母先從體操方面培養(yǎng)兒子,讓兒子從小能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母親便帶兒子去體校,看其他孩子體操訓(xùn)練和表演。張立覺得挺好玩,鬧著要翻跟頭和玩鐵杠,母親問:“要是你練了幾天,不練了昨辦?”張立眨巴了下小眼,說:“那我就不是個誠實的孩子。”張母點點頭。她心里有數(shù),要不了幾天兒子就會沒興趣的。
果不其然,幾天后,張立對媽媽哭鬧開了,堅決不玩鐵杠和翻跟頭了,還伸出手臂和小腿,讓媽媽看青一塊紫一塊的傷。這回母親沒有心軟,等兒子哭鬧夠了后,她問兒子:“別的孩子能堅持,你為什么就不行?”見張立不吭氣,張母馬上又吩咐兩個女兒:“你們以后別叫他弟弟了,不誠實的孩子,長大能有啥出息?媽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孩子!”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啊,在母親的“激將”下,張立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撲進母親懷里大聲說;“媽,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
張立10歲時,考進河南省戲校攻武丑,16歲因主演《三岔口》,榮獲全省戲曲匯演一等獎、“優(yōu)秀青年演員”稱號。后來他又改學(xué)戲曲導(dǎo)演,畢業(yè)后進了省豫劇團。
考上中央戲曲學(xué)院的那年,他已經(jīng)21歲了。父親并不贊成張立離開河南豫劇團,認為他已有了個安穩(wěn)工作,好好干就行了,別好高騖遠。母親的臉上卻充滿了一種自豪:“看看咱們街坊鄰居,哪個孩子上過中央戲曲學(xué)院?家里生活再苦,咱也不能耽擱兒子的前途。”
然而,畢業(yè)后的張立成了“北漂”一族,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比起其他在京城闖蕩的人,張立還算“混”得過去,因為,他不用化妝,天生就是一副壞人相,所以一些劇組臨時需要地痞、流氓這類角色時,首先想到了“物美價廉”的張立。那年的秋天,有個朋友邀請張立參與一部自編自導(dǎo)的電影,由于朋友無錢聘請演員,張立在劇中扮演了16個角色,什么日本鬼子、漢奸、特務(wù)、甚至婦女等等,他都演了。張立辛苦了兩三個月,最后得到了2000元的報酬。
那年春節(jié),張立回到許昌老家。為了讓掛念他的母親放心,覺得兒子在京城混得不錯,他特意買了一個顯眼的大紅手提箱。一進家門,就大聲喊叫:“媽,我回來了!”然后,將2000元錢遞到母親手上,報喜不報憂地說:“媽,這點錢算是兒子孝敬您的。我在北京還有不少存款?!?/p>
張立在家住了10多天,就要回北京了。
回到北京的當(dāng)天,張立打開紅提箱,清理物品時,突然,一下怔住了,原來他給母親的2000元錢原封不動地夾在一件毛衣內(nèi),還有母親的一封親筆信,上面寫著:“你別哄媽了,如果你在北京真混好了,給朋友抽好煙,自己為啥抽劣煙?你身上的那件淺黃毛衣,還是你進省豫劇團之前,媽親手給你織的,都幾年了?脫了線露出窟窿,你還仍然穿在身上……”
慈母的信還沒看完,張立已經(jīng)是淚流滿面,心里暗暗發(fā)誓說:“一定要活出個人樣來!”
母親期盼“壞兒子”能演“英雄”
轉(zhuǎn)眼間到了1997年,著名導(dǎo)演王新民拍攝電視劇《燕子李三》,在濟南選“飛賊”李三的角色。母親獲悉后,馬上對兒子說:“去,你應(yīng)該前去試試,這種角色你最適合不過了,媽相信你一定能演好?!?/p>
張立認為母親的話有道理,多年來他演的各類反面人物可以用大車拉了,也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第二天,就坐火車奔赴濟南。
幾天以后,又滿臉沮喪地回來了。在母親的再三追問下,張立才氣呼呼地說,導(dǎo)演挑人苛刻,嫌他胖了。那天晚飯后,母親一臉鄭重地說:“媽知道你心情不好,只想叮囑你幾句,不要放棄自己能夠勝任的事,媽認為這次對你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些年,雖然你演了不少‘壞人,可哪一部你演的是主角?哪一個形象又讓觀眾記住你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p>
張立也一下被母親“敲”醒了。是啊,他演了多年的反面人物,既沒演過反面主角,更沒有能讓觀眾記住他的“形象”。這次的機會絕不能放過,一身武藝、身手矯捷的他一定能勝任飛檐走壁的飛賊李三。于是,張立開始減肥。每天吃點黃瓜、喝白水,很快他便減了30斤。張立再赴濟南,參加比武、打擂臺等等考試。一切都順利過關(guān)了,在開機前三天,張立接到導(dǎo)演的通知,讓他火速趕往濟南的拍攝現(xiàn)場……
1998年8月,電視劇《燕子李三》在中央電視臺一播出,馬上在全國引起轟動。一時間,各大影視媒體好評如潮,張立也一舉成名,成為影視界公認的“第一飛賊”,成了著名的演技派明星。
2000年6月,張立到河南省電視臺做了一個節(jié)目,順便回家看看父母。他像往常一樣進門就喊;“媽,我回來了!”母親卻沒有迎出來。半晌,才見大姐從房間走出來,眼紅紅的,像是剛哭過。張立頓感一種不祥之兆,忙問:“家里發(fā)生了啥事?媽呢?”大姐的眼淚嘩嘩流出,悲痛地告訴他,“媽患了乳腺癌,醫(yī)生說到了晚期。”那一刻,張立像遭到強烈的電擊,渾身戰(zhàn)栗,嚇呆了。當(dāng)天下午,張立將母親送進鄭州最好的一家醫(yī)院。
專家無情的診斷,使張立最后的希望破滅了,母親的病不僅到了晚期,而且只能活三四個月。但母親的表情卻十分坦然,反而安慰張立說,不要哭,人總是要走這條路的。張立哽咽地問母親,有什么心愿,他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母親凝視了他一會兒,才笑笑說:“媽就期望你能演‘英雄,這也是媽的最后心愿?!?/p>
為了陪伴生病的母親,張立放棄了所有的片約,日夜守在母親床前,母親通過化療有了好轉(zhuǎn),他馬上帶母親飛往大連、青島等地旅游,每到一地,看到熱情的游客要與明星兒子拍照和合影時,母親總默默站在一旁,心里充滿了自豪。奇跡也發(fā)生了,被診斷只能活三四個月的母親,竟然“挺”到了2002年。見母親身體還好,已在浙江開機的劇組又來電話催促,張立便匆忙收拾了行李,向母親告辭:“媽,拍完戲后我就回來!”
張立沒有想到,這是他和慈母的最后訣別。
演英雄感覺真好天堂里的母親一定會為兒驕傲
2002年5月6日下午,正在拍戲的張立,接到家里的電話——母親病逝了!母親為了能讓他安心拍戲,始終不讓家人將她病危的消息告訴張立,也留下她的最大遺憾——死前,沒有看到兒子扮演英雄人物。
張立匆匆趕到機場。臨上飛機前,他什么也沒買,就買了一條刺繡的紅綢巾。所有前來吊唁的人,都認為他見到母親的遺容后,一定會放聲痛哭!張立卻沒有流淚,掏出那塊紅綢巾,輕輕蓋在母親臉上的那瞬間,他馬上將頭扭向一邊,他害怕、甚至沒有勇氣面對母親的眼睛,愛有多深,情有多重,他愧對那雙熟悉而深邃的眼睛??!
張立決心實現(xiàn)母親的遺愿。2005年11月,王新民導(dǎo)演重拍“紅色經(jīng)典”《鐵道游擊隊》想到了張立,請他在劇中扮演叛徒黃二的角色,張立看完劇本后,找導(dǎo)演請纓,他要演英雄王強,導(dǎo)演不同意,說你眼睛太小了。張立激動了起來,對導(dǎo)演說:“眼睛小就不能抗日,打鬼子嗎?別的不演,我就演王強!七年前你能把我塑造成一代飛賊燕子李三,七年后你也能把我塑造成智勇雙全的鐵道游擊隊大隊長——王強!”導(dǎo)演被他這番話感動了,結(jié)果張立如愿演了英雄王強。
消息傳開以后,圈里人就吃驚地問劇組,是不是想拍一部搞笑版的《鐵道游擊隊》。張立哭笑不得,立志要演好這部戲。為了塑造好王強,他細讀原著,翻看有關(guān)資料,包括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連環(huán)畫也看了,從中揣摩人物性格,并且去請教王強原型人物王志勝的兒子,與他交上了朋友,聽他講他父親的音容笑貌和生活中的習(xí)慣,去書店買《歇后語大全》、《中國俏皮話大全》等書。此后,拍戲時他總背著這么幾本書。
2005年9月,重拍的紅色經(jīng)典《鐵道游擊隊》在全國播映,廣大觀眾對張立的表演更是給予了充分肯定,稱他演活了英雄王強。網(wǎng)上更是好評如潮。樸實憨厚的河南漢子也終于完成了母親的心愿。他說: “演英雄的感覺真好,相信天堂的母親也一定會為她的兒子感到驕傲,兒子沒有辜負她的期望,演飛賊絕,演英雄同樣棒!”
(見習(xí)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