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線”自從2002年成立以來,為廣大教師提供了發(fā)展的空間。一大批散落在民間的教育思想者和行動者逐漸匯聚起來,一大批不滿教育現狀、想要突圍的優(yōu)秀教師集中了起來。在這個網站上,不僅凝聚了名師名校長,像李鎮(zhèn)西、韓軍、張萬祥等人,還有一大批通過網絡成長起來的名師。因此“教育在線”的一大貢獻就是一批教師在這里成長了起來,所以有人說這里是中國最大的網絡學校。
在“教育在線”上,每天都發(fā)生著生動而感人的故事。很多教師用他們生動的文筆撰寫著自己的教育故事,而他們自身又在“教育在線”中續(xù)寫著新的更生動的成長故事。我們遴選了幾位教師,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與“教育在線”之間的點點滴滴,相信會對我們重新理解網絡在教師成長中的作用有所幫助。
舞在網中央
□ 文/張曼凌
2005年12月末,在“北國之春”全國新教育實驗與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研討會上,我在學校教師論壇展示中作即興發(fā)言時這樣說道:“自從加入‘教育在線’、參加新教育實驗以來,不但讓我有了夢想,更讓我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學習與成功之路?!?br/> 應該說,以前我是一個特別不愿意動筆的人,偶爾有一點靈感,也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再也想不起來了。但是,參加新教育實驗以來,我和我的學生都養(yǎng)成了隨想隨記的習慣。三年來,我在全國各大報刊上發(fā)表文章近百篇,并且有機會成為多部書籍的重要編者,出版了個人專著——《小曼老師講故事》;我的個人網站“小曼之家”(http://xiaoman.xmta.com),也連續(xù)兩年在我市教育系統(tǒng)個人主頁評比中獲“最佳主頁獎”,每天都有上百次的點擊,在那里,每天都可以讀到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朋友熱情而真摯的留言;我還被破格晉升為小學高級教師……可以說,這些收獲是沉甸甸的,但是,它們對我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在“教育在線”中收獲的最重要的、最值得珍藏的,就是那純真的友誼和真心的幫助。自從“教育在線”成立以來,我一直在其中的“小學教育論壇”做版主。在新教育實驗的研究中、在“教育在線”的論壇交流中,我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每一次的交流,我的思想都會有質的飛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驗過程中,我借助網絡有幸拜翔宇教育集團的盧志文總校長為師,他的智慧與幽默,他的大氣與理性,一直讓我景仰,更讓我知道教育確實是讓人享受幸福的事業(yè)。很多事情原本是我想都沒有想到的,但是今天卻實實在在地發(fā)生著,事實讓我更加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初識網絡 一網情深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K12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的“班主任論壇”看到李鎮(zhèn)西老師的名字,就是憑著這個名字對我的吸引,我在K12注冊了。剛剛接觸網絡的我,被一個個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帖子深深地吸引著,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同話教育 共享人生
在“教育在線”的“小學教育論壇”上,我每天都記載著自己的教育故事,書寫教學反思。其中,有兩個帖子吸引了大量的閱讀者和參與者。一是《我的語文教學實踐——小曼雜貨鋪》,這里主要記錄我的課堂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二是《心路為你開——小曼教育隨筆》,這里主要記錄的是我和孩子們的教育故事以及我對班級管理的種種思考與做法。在這些專輯中,我每天都可以和網友及時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大家分享我的快樂,也向大家訴說困惑。在這樣的交流中,我每天的教育教學活動都充滿激情與智慧,我越來越成熟了。在新教育實驗中,我不斷地學習著、思考著、實踐著,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迅速成長。
視野開闊 受益良多
這幾年,在進行新教育實驗研究的過程中,在“教育在線”的真誠交流中,我的收獲特別多,感觸也特別深。僅2002年下半年,在我剛剛開始動手寫教育隨筆的半年期間里,就有《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有感于“給你一次機會”》、《班級是我們的》、《請允許孩子說實話》、《我走在天使之路上》等二十幾篇文章在各類報刊上發(fā)表??粗@些沉甸甸的收獲,我有說不出的喜悅!我再也不用羨慕別人有文章發(fā)表了,再也不用為了評職稱而煩心了。我不但自己有收獲,還介紹身邊的老師來到“教育在線”,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文集,堅持做下來的老師和我一樣都有大大小小的收獲。在我的帶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