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毛
一
我無法品評蔡駿《沉沒之魚》譯寫本的得失,只是在此談一談譯寫形式的新舊問題。
往前看的話,我們至少可以從三百多年前找到確鑿的譯寫證據(jù)。據(jù)周作人《明譯伊索寓 言》一文介紹,西安在1625年出版過一種據(jù)意大利人金尼閣口述記錄而成的《伊索寓言》文 言選本,題為《況義》,譯文中含有很多“中國特色”:
“一犬噬肉而跑,緣木梁渡河,下顧水中肉影,又復云肉也,急貪屬啖,口不能噤,而 噬者倏墜。河上群兒為之拍掌大笑。義曰:其欲逐逐,喪所懷來,祌也可使 忘影哉! ”ゾ」芪蘼鄞又蘢魅說南@拔囊氡凈故譴佑⒁氡糾錚都找不到“拍掌大笑”的細節(jié),連故 事寓意也差不多算譯者的創(chuàng)造,有嚴重的譯寫傾向,我還是覺得這個新增的細節(jié)挺好玩,結(jié) 尾寓意也不太壞,雖然有點借題發(fā)揮的┫右傘*
二
外國人在翻譯《伊索寓言》時,也采用過“譯寫”方法?!兑了髟⒀浴纷哉匠蓵詠?,曾先后被譯成多種語言和文體,卻很難找到兩種內(nèi)容完全相同的譯本。
這是為什么?喬治?菲勒?湯森在《伊索寓言》英譯本前言中披露了部分內(nèi)幕。原來, 早在四世紀時,就有很多修辭學家和哲學家著手按自己的意愿修改《伊索寓言》,據(jù)說是為 了訓練思維。教會也不甘落后,把《伊索寓言》當作小飛刀,狠狠扎向其他教派,凡是不合 本派教義的《伊索寓言》事先都被他們悄悄改寫過。此外,世界各地的譯者在翻譯《伊索寓 言》時又干了不少借舊瓶裝新酒的事。結(jié)果,屢遭侵權(quán)的伊索如今只被看作《伊索寓言》的 作者之一,就算伊索再生,也不得不喪氣地承認,《伊索寓言》早已變成眾多著譯者集體經(jīng) 營的大買賣,假如告到法院,他恐怕連51%的股份都拿不到。
比伊索還冤的是著名的“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因為世界各國曾對其著作《歷史》第二 卷中的一個故事進行過令人嘆為觀止的“譯寫”,結(jié)果卻沒有署上他的大名。
那個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埃及有個叫拉姆普西尼托司的國王,讓工匠為其修建藏寶石室 。工匠死前,將進入石室的秘密告訴了兩個兒子。他們前去盜寶,一死一逃。國王用盡辦法 , 甚至讓公主作娼妓,在黑暗中問男人在哪里生活得最幸福,希望用這種方法找到在逃的工匠 之子,卻屢次被斗敗。最后,國王認輸,把公主許配給工匠之子。
如今,你可以在《格林童話》中找到一篇據(jù)此改寫的《神偷手》。據(jù)外國學者綜合考證 ,羅馬尼亞、卡拜爾、克什米爾、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法國、荷蘭、丹麥、 中國西藏、斯里蘭卡、俄羅斯、意大利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故事高手都曾輪番上陣,八仙過 海,各顯神通,孜孜不倦地對這個故事進行“惡搞”。這些被改寫過的故事一般都寫作《兩 個賊》,細節(jié)卻各有異同,它的意大利版本甚至把《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中的部分情節(jié)移 植進來,把故事改裝得格外熱鬧。原故事中國王派公主做娼妓的細節(jié)不太合理,也不適合兒 童,很多版本都未采用。不過,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公主問虛竹在哪里生活得最快樂的 細節(jié),倒很像是據(jù)此改編的。
三
也許,有人會說《伊索寓言》和《兩個賊》屬于兒童文學,縱使經(jīng)過反復譯寫也沒關(guān)系 。其實,成人文學作品照樣多次經(jīng)過譯寫或改寫。
1899年,林紓譯《巴黎茶花女遺事》剛一面世,立刻引起“洛陽紙貴”的盛況。雖然此 書是文言譯本,譯文又做了大量增刪,屬于標準的譯寫,卻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被人提起,因為它 具有連原著都無法替代的藝術(shù)魅力。
此后,中國相繼出版過各式各樣的譯寫、譯述和改寫作品,如陳獨秀和蘇曼殊譯述的《 慘世界》,伍光建譯述的《俠隱記》,郭沫若改寫的《西洋美術(shù)史提要》,等等。
建國后,譯寫和改寫的行情依然看好,與直譯三分天下。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出版傅東華據(jù)英譯本翻譯的散文本《伊利亞特》,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出版楊憲益譯散文 本《奧德修紀》,它們雖未經(jīng)譯者改寫,譯者所據(jù)的英文本卻是改寫過的。如今,我們有了 據(jù)希臘原文翻譯的《荷馬史詩》,這兩種譯文卻仍有寶貴價值,恰如《荷馬史詩》中譯者之 一陳中梅所說:
“傅東華先生的散文體譯本《伊利亞特》完成了前輩學人全譯這部宏偉史詩的宿愿。盡 管傅本轉(zhuǎn)譯自E.V.里尤的英譯本,但譯者的文筆功力仍然給讀者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荷馬史詩雄渾、蒼勁的古典風范。”
對《巴黎的秘密》、《白衣女人》等外國長篇通俗小說,國內(nèi)也出版過多種節(jié)譯和改寫本 。對童書的“譯寫”則更不在話下,如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木偶奇遇記》,扉頁 上就特意注明“徐調(diào)孚中文譯述”,譯者另外又在序言里說明:“為使適宜于兒童閱讀的緣 故,我并未完全直譯?!?/p>
四
“老外”也同樣對譯寫和改寫情有獨鐘。
伊本?穆加發(fā)把印度的《五卷書》譯寫為《卡里來和笛木乃》,阿?托爾斯泰改寫過《 木偶奇遇記》,安德魯?朗格夫婦對他們翻譯的12卷《彩色童話集》進行大量改寫,《格林 童話》是否經(jīng)過改寫則不必我來多說。
有趣的是,外國還曾出現(xiàn)過“譯寫”完全替代“原創(chuàng)”的事情。據(jù)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 年版《流浪兒》的中譯者介紹,英國1866年出版過一本詹?格林伍德創(chuàng)作的兒童小說,兩年 后傳入俄國,受到高爾基等人的重視。不久,俄國出版其節(jié)譯本和柯?楚柯夫斯基等人的譯 寫本,題為《流浪兒》。后來,此書不但在英國絕版,連原著都已失傳,假如它不曾被譯寫 為俄文,我們今天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內(nèi)容。
無獨有偶,我國也有過類似的例子。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過一本故事書《三十 二個木頭人》(沈湛華等譯),據(jù)譯者介紹,此書雖流傳于內(nèi)蒙古,卻起源于印度,1608年 由梵文譯成蒙文。20世紀初,有個俄國人把從蒙古人那里聽到的故事記錄為俄文,因為他只 會聽、說蒙文,卻不能閱讀,可以勉強算作林紓的外國同行。此后,他的俄文手稿數(shù)易其主 ,最終落入蒙古科學院主席之手,1923年在蒙古刊印,《三十二個木頭人》即據(jù)此譯本譯成 中文?,F(xiàn)在,此書的梵文原本已不可查考,假如沒有這段曲折的譯寫經(jīng)歷,我們?nèi)缃裼衷跄?讀到這個故事?
五
看起來,“譯寫”果然古已有之,既不是“新模式”,也不算怪胎。很多讀者之所以對 “譯寫”的說法產(chǎn)生抗拒,大概是由于他們既沒有注意“譯寫”歷史,又以為只有書上標明 “某某譯”的中譯本才能讓他們“最大化”地領(lǐng)略原文魅力。
其實,縱使書上標明“某某譯”的中譯本,也與原文有一定距離,因為每種語言都有其 獨特的文化背景,最天才的譯者也不能將其完全轉(zhuǎn)化為另一種語言形式。
有時,就算譯者學識深厚,也不免發(fā)生誤譯情況。比如,喬志高在譯《大亨小傳》時, 曾把書中的一個詞按字面意思譯為“酒缽號游艇”,后來才知道這個詞指的是一個“火山遺 址”。賽珍珠翻譯的《水滸》英文版,甚至將武松的罵人話“放屁”用英文直譯,卻不知道 武松的話本是“胡說”的意思。
類似的誤譯還有。比如,有的外國譯者把《詩經(jīng)?雞鳴》中的“蒼蠅之聲”譯成“It w as the sound of the blue flies”(那是藍蒼蠅之聲),假如譯者知道漢語的“蒼蠅”即 英文的“fly”(蠅),就不會再給它添加什么顏色了。
外國人對中國作品的譯寫有時也比較自由,如有的外國譯者把《詩經(jīng)》名篇《詄 有梅》 譯成“玏hy don't the man propose”(為什么沒有男人來求婚);有的把《十五從軍 征》 譯為“玊he old soldier's return”(老兵歸來),這些還算有那么點意思;有的竟把 李白名篇《月下獨酌》譯成“玏e Three”(我們仨),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那么,與其去指責“譯寫”,不如去指責那些令人不知所云的直譯,或者雖在封面注明 “某某譯”,譯文意思卻與原文不能大體吻合的所謂“直譯本”。我曾用近年出版的幾種新 書與英文原文對比,發(fā)現(xiàn)了一些譯者改寫或漏譯原文的情況,書中卻沒有“譯寫”字樣,譯 者在序跋中也不加說明。比起來,在書中注明“譯寫”的做法卻是誠實的,毫無欺騙讀者之 嫌。
六
總之,譯寫和改寫的傳統(tǒng)做法還是保留為妙,讓它們與“翻譯”并駕齊驅(qū),一道豐富我 們的翻譯文學菜籃子,豈非三全其美的快事?
說起來,這個看法還是最近產(chǎn)生的,因為我今年恰好為某家出版社編譯了許多外國兒童 故事。在編譯前,我對“譯寫”也不以為然,后來才意識到它的重要性?,F(xiàn)在,我甚至認為 多數(shù)外國童話和民間故事都可以用“譯寫”方式處理,對某些成人讀物也不例外??柧S諾 在他編寫的《意大利童話》序言中也這樣說:
“改編民間故事時,尊重原故事和自由創(chuàng)新同樣都是必要的。”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很多民間故事和童話都在流傳過程中打上了血腥烙印,故事中常 常含有暴力與不健康思想,還有情節(jié)不合理的地方。為學者研究需要,自然需要出版不加刪 改的直譯本;可另外還需要出版慎重處理的“譯寫”本,假如其出版目的是供兒童閱讀。
這種做法,也可以說古已有之。據(jù)《西方文明的另類歷史——被我們忽略的真實故事》 (理查德?扎克斯著,李斯譯,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書介紹,格林兄弟當年搜集的故 事中,有很多連成人讀了都會臉紅的情節(jié),如“睡美人”曾慘遭強暴,“灰姑娘”居然曾設(shè) 計毒害繼母,這些描寫都不該讓兒童看到。所以,格林兄弟后來又把這些故事再次改寫,去 掉很多“兒童不宜”的成分。即便如此,《格林童話集》中還保留著灰姑娘的姐妹為穿上舞 鞋,忍痛切掉大腳趾之類的血腥描寫,這也是不該讓兒童讀到的。
據(jù)說國內(nèi)出版了《格林童話》原始版的中譯本,引起眾多學者和網(wǎng)友的非議 ,認為這種行為等于褻瀆《格林童話》,且不論是否真有此事,我倒覺得不必為此操心,因 為《格林童話》本來就 是照原始版改寫的,出版原始版的中譯本也是有利學者研究的好事,又何必反對呢,難道有 哪個家長會讓孩子去看這種書嗎?打個不恰當?shù)谋确剑偃缥覀円驗橛辛恕督鹌棵贰窛嵄镜?緣故而將原本燒掉,不被外國人罵成笨伯才怪呢。
七
除《格林童話》外,還有許多帶有不良情節(jié)的經(jīng)典童話。比如,在著名的《貝洛童話集 》中,《藍胡子》其實是個恐怖故事,假如在深夜講給小女孩聽,她晚上不做噩夢就該謝天 謝地了;在《小拇指》中,善良的妖怪之妻明明想要搭救小拇指,小拇指卻從她那里騙取大 量金錢,留為己用——這件事若發(fā)生在現(xiàn)在,小拇指就算不進少年管教所,也該寫一篇深刻 檢討。至于《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和神燈》之類的故事所表現(xiàn)的那種希望憑奇遇一夜暴 富或游戲人生等思想,對大人、小孩都有毒害作用,這里不必多說。
不過,很多經(jīng)典童話之所以需要改寫,是因為它們在流傳過程中留下了許多不合理的破 綻。這里,僅對《貝洛童話集》中的《睡美人》做一番局部掃描,看看其中是否有破綻。
在《睡美人》中,公主在城堡被紡錘刺傷,當時國王和王后都在行宮里??墒?,當國王 聽到公主昏迷的消息,卻立刻“走上樓來”,直接探望女兒。這是故事里的第一個破綻,因 為國王不可能一下子從行宮里踏上城堡的樓梯。后來,仙女讓城堡里的人集體昏睡一百年, 卻讓公主的父母在一旁著急。百年之后,當公主醒來,只知新人好,不聞父母笑,心里能好 受嗎?這是故事里的第二個破綻,因為這個安排不近情理。此外還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不再 一一細說了。那么,為讓這個故事更合理,我們在翻譯時干嗎不采用譯寫方式呢?
八
錢歌川在《翻譯的基本知識》(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1年初版)一書中曾引用了辜鴻 銘寫的一則小故事:
“昔年陳立秋侍郎蘭彬,出使美國,有隨員徐某,夙不解西文。一日,持西報展覽,頗 入神。使館譯員見之,訝然曰:‘君何時諳識西文乎?徐曰:‘我固不諳。譯員曰:‘ 君既不諳西文,閱此奚為?徐答曰:‘余以為閱西文固不解,閱諸君之翻譯文亦不解。同 一不解,固不如閱西文之為愈也。至今傳為笑柄。”
接下來,錢歌川提出了他的看法:
“由上面這個故事看來,可見翻譯出來的文字,必須通順達意,否則就會變成天書,是 沒有人能看得懂的。……徐先生……的幽默感,給了從事翻譯的人們當頭一棒,使他們在執(zhí) 筆翻譯之前,先得想想:他們是翻給誰看的?當然是翻給他們的國人看的。如果國人看不懂 ,豈不等于勞力白費?目的既未達到,可說是完全失敗了?!?/p>
“有一個比喻說得好:‘翻譯文好比女人——漂亮的不忠實,忠實的不漂亮。這也就 是說,翻譯時流利和忠實是很難兩全的。意大利人甚至于說翻譯的人是叛徒,也是有道理的 ,因為譯得像原作一樣的通順流利,就多半不大忠實,要忠實地表達原意,一字不茍地翻譯 時,就要變成天書,沒有人能看得懂了?!?/p>
無論譯者還是讀者,似乎都該好好琢磨一下這兩段話。我覺得,譯文更像一幅肖像畫, 譯者則有如畫家,縱使可以畫得神似甚至比本人還美,卻不能畫得跟本人一模一樣。在翻譯 文學作品時,雖然也要遵守“信達雅”的信條,卻不能像翻譯科學著作那樣,要求無一字無 來歷。只要譯文能大體傳神,縱使譯文稍微經(jīng)過改寫或有些翻譯錯誤,讀者也該體諒,因為 他看到的只是美女肖像,而非美女本人。
既然如此,譯寫或改寫就不該被看作大不敬行為,因為譯文有如女人,譯者有如叛徒, 譯者之所以甘作“叛徒”,只為親近讀者,讓譯文變得更加“通順流利”。當然,假如原著 被譯者“譯寫”得亂七八糟,既不能傳神,也不能達意,讀者自然有權(quán)大發(fā)其火,可這卻是 另一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