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莉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毙W語文教材圖文并茂,賞心悅目,讓學生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地閱讀課文,可達到行文其中、怡情養(yǎng)性的效果。童話、兒歌、寓言、故事、古詩……一篇雋永的佳句,可打動學生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智慧。通過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這一切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一幅幅立體圖畫,這時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就不止是課堂教學了,而是一個色彩繽紛的語文空間世界。
1.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個性反應——促讀。由于每個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生活經驗、家庭背景、個性愛好、知識儲備等都不一樣,所以,往往對課文中特別喜歡的部分表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情緒,作出富有想象力反應。教師應特別注意這一個性化的閱讀反應,引領他們將自己閱讀的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打開學生閱讀視野的大門。這樣,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所悟出的道理就會豐富多彩。
2.借助課件等個性化手段烘托文本環(huán)境——幫讀。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場面,變靜為動,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形象依據。例如,在《識字1》的教學中,運用課件描繪了春天的一幅美麗圖畫,當學生講述了春天的景、事物之后,我及時歸納并有意識地將學生情感想象遷移到課文內容情景:“是啊,春天回來了,冰雪融化了,河里的溪水在流淌。岸邊的柳樹在發(fā)芽,路邊的小草鉆出了地面,還有好多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詞,他們都藏在課文里呢,趕快打開書讀一讀,找一找?!贝藭r,同學們主動識字的愿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不僅很快學習了課本上提供的漢字,而且放大了由字生詞、由詞生意的語文教學空間效果。
3.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設計特征——助讀。語文課本的插圖設置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有的是需要說明教材知識點的,有的是對文章的背景描述而設置。因此,讀圖就要抓住這個個性設置的特征,以此為切入點,真正做到以圖解文。如學習《狼和鹿》一文,我抓住插圖上狼和鹿特征的變化來揭示狼和鹿的關系這一主題;從圖畫不同景象的鮮明變化引導學生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并讓學生找出與圖匹配的句段反復朗讀,移情體驗,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