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都不會忘記1965年7月,那個溫暖夏季的一天所發(fā)生的事。
那天母親因病永遠離開了我們,那年母親才36歲,還很年輕。我和父親都悲傷欲絕。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名警官來到我們家。他是代表醫(yī)院來的,想征得父親的同意,將媽媽的眼角膜移植給一個失明的人。我簡直震驚至極,不敢相信醫(yī)生居然要把媽媽身體的一部分送給其他人使用。我放聲大哭,跑進了我的房間。
那年我才14歲,還不能完全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尤其是這種事就發(fā)生在自己最愛的人身上。令我感覺更糟糕的是,父親居然同意了。
“你怎么可以這么做?”我哭著對父親大喊,“媽媽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是一個完整的人,你怎么能讓她這樣離開這個世界呢?”
“琳達,”父親伸出手臂擁抱著我,輕聲說,“你能夠給予別人的最好禮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由于我們死后所捐獻的器官能改變另一個人的生活,那我們的死也會變成有意義的,因此我和你媽媽幾年前已經(jīng)決定,在我們死后,自愿成為器官捐獻者。”
沒想到,父親那天對我說的這番話,后來卻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許多年過去了,我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1980年,父親患上了嚴重的肺氣腫,于是我把父親接來跟我們一起住。在那以后的六年里,有關生與死,成了我們一家人經(jīng)常討論的話題。
父親曾經(jīng)樂觀地跟我說,在他死后,他希望我把他身體上所有狀態(tài)良好的器官都捐獻出去,特別是他的眼睛。父親認為,視力是我們能給予別人的最珍貴的禮物,沒有什么能夠比幫助一個失明的孩子恢復視力更讓人快樂的了。如果那個孩子恢復視力后,能夠畫畫,就像我的女兒溫迪那樣,該是多么令人高興啊。
溫迪喜歡畫馬,她一直都在不停地畫,得了許多獎。父親說:“想一想,如果失明的孩子也能像溫迪那樣畫畫,他們的父母該有多高興;如果我的眼睛能幫助別的失明的孩子把這些愿望變成現(xiàn)實,你一定會為我而自豪的?!?br/> 我把父親的這些話告訴了溫迪,她眼里含著淚花,走進父親的房間,使勁地擁抱了她的外祖父。
溫迪當時也只有14歲,和我當時剛剛知道器官捐獻時的年齡一樣,可是她的態(tài)度卻同我那時完全不一樣。
父親于1986年11月的一天去世了,按照父親的遺愿,我們捐獻了他的眼睛。幾天后,溫迪深情地對我說:“媽媽,我真為您為外祖父做的一切感到驕傲?!?br/> “你真是這樣想的嗎?”我問她。
“當然是,你難道沒有想過要是失明會是什么樣?如果有一天我死去的話,我愿意像外祖父那樣捐獻我的眼睛?!?br/> 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父親不僅僅捐獻了他的眼睛,他給出了比眼睛多得多的東西。父親留下來的更重要的東西,我在女兒閃爍著驕傲與自豪的神情中得到了證實。
我把女兒緊緊地擁在懷里,可是那時我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兩周后,我不得不又一次在器官捐獻的文件上簽字。
那天,可愛的充滿天賦的溫迪,在路邊騎馬的時候,不幸被一輛迎面而來的大貨車撞死了。當我在那些文件上簽字的時候,女兒說過的話一遍又一遍在我耳邊回響:“當然是,你難道沒有想過要是失明會是什么樣?”
溫迪死后三個星期,我收到了一封來自醫(yī)院的信。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瑞午先生和太大:
我們想讓你們知道,角膜移植手術非常成功,您女兒的眼角膜使兩名失明的孩子重見光明,這是對您女兒最好的紀念方式。您的女兒是一位富有愛心,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她愿意與別人分享生活的美麗與光明……
如果將來某一天在某個地方,有一個曾經(jīng)接受過角膜移植手術的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畫畫,而且對畫馬情有獨鐘,我想我知道那個捐獻角膜的人是誰。那是一個金發(fā)、藍眼、一輩子都喜歡畫馬的女孩兒,她就是我最親愛的女兒——溫迪。
?。▌⑶迦A摘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