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愛
在北方牧區(qū)的草地上,牛羊糞隨處可見。游人遇此往往避而走之,嫌它污穢不可接近。家畜糞便屬于污穢之物的認識由來已久,古人曾用“糞土之臣”表示自謙。毛澤東早年的詞作《沁園春·長沙》就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之句,把過去禍國殃民的王侯斥為糞土,以表示他拯民于水火的雄心壯志。
其實,北方草地上的牛羊糞是一種重要資源,它可以肥田肥地,還是制造沼氣不可缺少的原料,這些都是人們熟知的常識。除此以外,牛羊糞還是牧民生活離不開的燃料,在古代還是建筑的材料和防敵的武器,這些知識,就未必是常人所知了。
牧民的生活燃料
內(nèi)蒙古牧民特別熱情好客,每有客人來訪,都要燒煮奶茶接待客人。所謂奶茶是把茶葉放入牛奶中加水煮沸,既有牛奶的甘甜,又有茶葉的清香,是內(nèi)蒙古牧民離不開的飲品。在廬帳正中挖一橢圓形深坑,四周放置石塊,將圓底鍋架在上面,這就是燒煮奶茶的爐灶。這種爐灶早在數(shù)千年前就出現(xiàn)了,考古學家稱之為“火塘”,至今西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仍使用火塘燒飯。以前的野外考察人員,也常常拾取干樹枝,用這種辦法蒸煮食物。不過牧民所使用的燃料,不是樹枝干柴,而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干牛羊糞。其燃燒力很強,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將奶茶煮沸,煮牛羊肉也是如此。
令人奇怪的是牛羊糞燃燒時,幾乎聞不到什么異味,所留下的灰燼也不多,說明燃燒得很徹底。為什么牛羊糞沒有異味呢?原來草地上的牛羊吃的是純凈的青草,不吃糧食,故而草原上的牛羊肉不膻,糞不臭:而內(nèi)地飼養(yǎng)牛羊是以糧食作為補充飼料的,牛羊肉有強烈的膻味。也是由于這種原因,內(nèi)蒙古的牛羊肉在北京市場上特別暢銷,內(nèi)地的牛羊肉很難與之競爭。
草原城鎮(zhèn)也燒牛羊糞
不但草地上的牧民用牛羊糞作為燃料,草原城鎮(zhèn)居民也多以牛羊糞為生活燃料,甚至像海拉爾、呼和浩特這樣的大城市也不例外。在海拉爾舊城區(qū)和呼和浩特舊城區(qū)的茶館、飯館,多半以牛羊糞為燃料。在20世紀70年代,可以看到茶館、飯館旁邊有牛羊糞堆,許多牛車、馬車滿載牛羊糞沿街叫賣,與圍觀的居民討價還價,可說是草原城市特殊的一景。牛羊糞是論車買賣的,按照車載的體積計費,屬于一種比較原始的買賣方式。
在城鎮(zhèn)中使用牛羊糞略有改進,有的住戶將牛羊糞與煤粉摻和在一起,做成一塊塊似煤非煤、似糞非糞的燃料。據(jù)當?shù)鼐用窠榻B,這種做法有許多好處:煤餅中含有牛羊糞易于點燃,糞餅中有了煤粉,可以持續(xù)燃燒,燃燒力更強一些。
牛羊圈
許多人認為,牧民作為生活燃料的牛羊糞,是從草地上一塊一塊拾取的,實際上并非如此。牛羊糞是從牛羊圈清理出來的。牛羊從草地上放牧歸來,要進入圈中休息,久而久之在圈中形成了厚厚的糞層。牧民每隔一段時間便把牛羊糞清理一次,將清理出來的牛羊糞用鐵鍬切成小碎塊,有如煤坯一般,然后堆積起來曬干。草原氣候干燥多風,用不了多長時間糞塊就徹底風干,成為可以燃燒的燃料了。每個牧民家庭都有大大小小的糞垛,糞垛的大小成為牲畜多少的象征,也成為蒙古牧民的特殊風俗。
20世紀的蒙古牧民,普遍用火塘燒飯取暖?,F(xiàn)在則有了很大的變化,富裕起來的牧民,多購買城市中的鐵皮爐子,代替了昔日的火塘,但是依然以牛羊糞作為燃料。在東烏珠穆沁旗,有許多牧民修建了寬大的磚瓦房,房內(nèi)安裝了比較先進的暖氣裝置,用鍋爐燒水,暖氣片散熱。其鍋爐是特制的,爐門稍大一些,以便于大塊的牛羊糞投入。由于牧民家庭飼養(yǎng)的牛羊多在10。O頭以上,牛羊糞的產(chǎn)量很高,有充足的能源,故能采用熱效率比較高的暖氣設施。
馬矢涂
漢代為了防御匈奴的侵襲在西北地區(qū)修筑了許多邊防工程,其中有長城、城堡、烽燧等等。其墻體有的是夯土版筑,有的是采用墼筑。墼就是今日所說的土坯。用土坯筑墻要比夯土版筑容易一些,但缺點是會留下縫隙。西北地區(qū)季風強烈,大風會鉆入縫隙之中產(chǎn)生破壞作用,稱作風蝕,會導致墻體坍塌毀壞,為此古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即在墻面上涂抹草泥,防止風蝕破壞的發(fā)生。草泥是以泥中有草屑得名,草屑可以增強墻皮的整體性,防止其皸裂脫落。草屑的功用,與今日水泥澆鑄中的鋼筋相似。
用于攪拌泥漿的草屑,不是一般的草,而是牛馬的糞便。在漢代簡牘中,被稱作“馬矢涂”,“馬矢”即馬屎?!榜R矢涂”的墻壁干了以后,有的呈白色,有的呈土紅色。草泥不僅用于涂抹城墻,也用于涂抹房墻,故漢簡中常見有“草涂內(nèi)屋”、“涂內(nèi)地”的記載。
涂墻的草泥用馬糞,是有科學道理的。和泥的草屑必須短小柔軟,現(xiàn)割的野草很難達到要求。馬不是反芻類動物,所食的野草在胃腸中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有一部分殘渣要排出體外,因此馬糞中有較多的草屑。經(jīng)過馬的咀嚼,牧草變成短小柔軟的細屑,最適于草泥使用,因而馬糞成為草泥最方便最理想的原料。
古代城防用糞
古代人想出了許多辦法加強城防御敵,牲畜的糞便也派上了用場。當敵人沖到城墻底下時,若從城上撒下灰塵,使敵人的眼睛瞇住看不清目標,敵人自然就會撤出戰(zhàn)斗??梢圆[眼睛的材料很多,戰(zhàn)國時候的《墨子》一書,記載可用的材料有“灰、糠、枇、麩、馬矢”,“皆謹收藏之”。其中,“馬矢”即馬糞。將馬矢列為可以瞇眼的材料。應當用的是細小顆粒的糞粉。
宋朝人曾公亮編寫的《武經(jīng)總要》一書記載,在守城時要“收城內(nèi)糞穢,用水調(diào)稀,順風澆污攻城敵人。”城內(nèi)糞穢大概既有牲畜之糞,也有人的糞便。
環(huán)境保護
用馬糞涂墻,用糞便瞇住敵人的眼睛,古代雖曾有之,但在科技發(fā)達的今日卻不具有現(xiàn)實意義了。不過蒙古牧民以牛羊糞作為生活燃料,卻很值得重視和思考。
從科學角度來說,以牛羊糞為生活燃料,是對草地資源的充分利用。牛羊吃草,生長肉乳皮毛,是牧草能量的第一次轉化;以牧草為飼料的牲畜產(chǎn)生的糞便作為生活燃料,是牧草能量的第二次轉化;牲畜糞便被燃燒以后,其灰燼又回到草地上,成為土壤的組成部分,又被牧草所吸收,這是牧草能量的第三次轉化。經(jīng)過三次轉化,牧草的能量得到了最充分的發(fā)揮和利用,實現(xiàn)了能量的大循環(huán),這對于維持草地的生態(tài)平衡,產(chǎn)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牛羊糞屬于生物能源,以牛羊糞為生活燃料,可以減少煤炭、石油等礦物燃料的使用,從而減少大氣污染和溫室效應,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到過草原旅游的人,都會為草原上的藍天白云而興奮萬分,這與牧民不使用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礦物燃料,而使用環(huán)保的生物能源——牛羊糞,有著直接的關系。
責任編輯姜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