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嘉
近年來,娛樂選秀的舞臺吸引了每個中國人的眼球,甚至觸動了世界人的神經。當選秀臺下的粉絲們忘情地尖叫吶喊,當萬里挑一的幸運者一夜成名,當李宇春的面孔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平民文化”的概念飛躍般崛起,帶給人驚喜,也給人以錯覺。這是平等展示自我的機遇,甚至是可以重新書寫命運的機緣,它無限膨脹著泡沫價值,令多少國人近乎瘋狂地投下賭注!
有人說,中國人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如今應該大力倡導公平競爭。在普通民眾的認知里,只要平等競爭,那么愿賭服輸。有了這種意識,參賽者和追捧者似乎都找到了樂趣和自身價值。電視臺收視率也一路狂飆,不斷刷新創(chuàng)高。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牽一樂而動全樂,娛樂選秀大行其道,各種類型及規(guī)模的選秀活動充斥報紙和熒屏,爭先恐后地展露門面:夢想中國、我型我秀、紅樓夢中人、第一次心動、超級男聲……一時間攪得民眾在追風成名的遐想中暈頭轉向。然而,當參賽者為進入候選范圍而輾轉各地廢寢忘食無怨無悔的時候,當六七千人齊聚大觀園翹首以盼如癡如狂的時候,當成都賽區(qū)萬人逃課只為報名參加“超女”的時候,他們是否意識到,在狂熱地追趕潮流與個性并為之陶醉的同時,自己正在喪失個性化面孔和獨立的思維?當多元文化并入同一軌道,所有人共享一套思維方式,其實就是鉆進一個擁擠狹窄的文化圈里,互相磕碰,無休止地內耗下去。
同化跟風的行為如同毒品,麻痹神經,令人喪失思考能力,使愚笨呆傻之風在社會上迅速擴散。在此“大環(huán)境”下,思想文化領域也悲哀地掀起跟風熱潮。在劉心武評紅樓,易中天品三國之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地出現了“解讀西游”、“清宮秘史”、“唐朝風云”、“論語心得”、“莊子心得”……一些學者大有尋祖刨根,替古人代言之志。研讀古人佳作固然需要新的視角,但若只是受名利的驅使而一味地追趕時尚,弄出的東西不但無新意可言,甚至難免牽強附會、有玷污經典之嫌。如此下去,不知還會有多少經典名著在今人的“評說”和“心得”中失去真面目,千篇一律地湮沒在時尚文化的洪流中。
為何人們總是奮不顧身地消磨個性,而愿意在千人一面、千面一腔的共性文化中自得其樂呢?幾千年來封建帝王的專制統治和愚民手段是其歷史根源,而近代屢屢興起的社會運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窩蜂”的社會文化心態(tài)。人人追逐合群,懼怕掉隊,唯恐張揚個性,而成了“出頭鳥”。如此整齊劃一的從眾心理,必然導致共同的目標、共同的生活方式,甚至共同的思考方式。大家向同一標準看齊,從生至死,有規(guī)律、有步驟地喪失個性,喪失自我,進而喪失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社會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市場缺乏民族品牌,國家缺乏核心競爭力。
各類娛樂選秀依然如火如荼,各種戲說新解依然深得人心,無數年輕人在時尚的風潮中狂熱、癡迷,在膚淺變味的流行文化中走向同質和虛無,社會在“跟風”的潮流中日顯浮躁和喧囂。如果任其下去,最終付出的代價將不只是跟風者本人,還有國家和民族的前途。
(選自《中國教育報》)
編輯提點:娛樂選秀節(jié)目和學術明星的火爆能不能危及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不好說。但是跟風文化在電視熒屏上的重復率卻是有目共睹。按說選秀節(jié)目最初豎起來的就是張揚個性的大旗,最終卻難逃千人一面的窠臼;“講壇”既是“百家”,自然應該百家爭鳴,但講著講著就變成了文學和史學兩家。拼命張揚個性,最終卻還是一樣的面孔一樣的表情——當個性也變成了跟風,才真的令人絕望。(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