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有的人養(yǎng)成了拖沓的習慣,常常用一些漂亮的言辭來掩蓋。說什么“我正在分析”,可是無數個月過去了,他們還在分析。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受到某種被稱之為“分析麻痹”的病毒的侵蝕,這樣只會使他們越陷越深,永遠也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有另外一種人形成拖沓的習慣是以“我正在準備”做掩護的,一個月過去了,他們仍然在準備,好多個月過去了,他們還沒有準備充分。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正在受到某種被稱為“借口”的病毒的侵蝕,他們不斷為自己制造借口。
有一首著名的詩是這樣寫的:
“他在月亮下睡覺,
他在太陽下取暖,
他總是說要去做什么,
但什么也沒做就死了?!?/p>
這就像當我們自己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我們對自己說,當我成為一個大男孩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很快樂;而當我們成為一個大男孩之后,我們又說,等我讀完大學之后,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很快樂;當我們讀完大學之后,我們又說,等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很快樂;當我們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我們又會說,當我結婚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得到快樂;當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們又會說,當孩子們從學校畢業(yè)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并得到快樂;當孩子們從學校里畢業(yè)的時候,我們又說,當我退休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并得到快樂。當我們退休的時候,真正進入了我們的晚年,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看到生活已經從我們的眼前走過去了。
什么時間了?我們在哪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時間是現在,我們在這里。讓我們充分利用此時此刻。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未來的計劃來計劃未來,相反,這正意味著我們需要計劃未來。如果我們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時此刻,善用現在,那么我們就是在自動地播種未來的種子。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最可悲的話語莫過于:“它本來可以這樣的”、“我本來應該”、“我本來能夠”、“如果當時我……該多好啊”,生命不是開玩笑,從來就沒有虛擬語氣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會把問題擱置在一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還沒有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這也就是我們后來后悔的時候痛苦不堪的原因。
“成功者總在做事,失敗者總在許愿?!币粋€人如果認真考慮過他所擔負的責任,那么可以令人信服地說,他會立即采取行動。個人的行動是我們唯一可以有能力支配的東西,這些行動的綜合不僅成了我們的習慣而且也成了我們的性格。
研究、準備是必要的,但總也走不出這種狀態(tài)和過程則是不對的。許多機會稍縱即逝,時勢也總在發(fā)生變化,不會靜態(tài)地耐心等待著你準備得十全十美,完全到位。研究、準備工作也要給自己定出一個期限,否則,你就只能永遠研究、準備下去,永遠出不了手了。
(摘自《鞋里的沙》)